广州大学15-1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课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课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课考试大纲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第3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科学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认识的本质和过程2.认识的辩证过程3.认识的真理性与检验真理的标准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第5章历史唯物主义1.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2.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3.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参考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推荐教材.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审.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章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1.商品2.货币3.价值规律第2章资本的运行1.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运行)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第3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4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第5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1.经济全球化及其客观趋势2.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参考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版),湖北省教育厅组编,毛钢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1章人生观与价值观1.人的本质2.人生目的3.人生态度4.人生责任5.人生价值的含义6.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7.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2章道德1.道德的本质2.道德的结构3.道德规范的性质与形式4.道德的特点与功能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领域第3章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3.当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第4章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及发展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过程的结构和特点3.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规律4.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参考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广州大学马克思试卷

广州大学马克思试卷

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哲学与科学、常识的关系理解常识与科学、哲学构成人类知识的三种主要形态,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是对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科学是一般与个体的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不等于常识,哲学也不等于科学。

3、哲学的价值理解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的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答: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答: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6、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考试大纲

马克思考试大纲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谈谈你对哲学及其功能的理解。

(1)哲学^追求智慧的学问把哲学理解为爱智慧是古希腊哲学家乃至近代一些哲学家对哲学的共同认识。

2)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哲学^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同根而生、一般与个别哲学:指导生活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生活。

用哲学的智慧看待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就总是欢乐无穷的。

哲学是智慧学,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

哲学智慧是我们的寓所。

哲学的功能:哲学是反思之学哲学是追问之学哲学是批判之学3、如何理解“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而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4、如何理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与“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它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连同它们的具体运动形态都变成一堆变幻不定、不可捉摸的东西,也是和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古代朴素辩证法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静止的相对性。

5、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与发展两大基本特征?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唯物论。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2015年版)一、考试依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学校教务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考试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和考察大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合格的人才培养。

二、考试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要求考生:1.了解和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2. 运用本课程有关理论或原理,正确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是非;3. 运用本课程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或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5分钟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四、试卷题型与结构1、基础知识题 40分(1)单项选择:(每题1分,20题,共20分)(2)多项选择:(每题2分,10题,共20分)2、材料分析题 50分(1)单项选择:(每题2分,15题,共30分)(2)多项选择:(每题2分,5题,共10分)(3)材料分析简答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或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3、论述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各章考试内容提纲基本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基本原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或之集中体现)本章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本知识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旧唯物主义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辨析3、马克思主义对物质和物质范畴的科学解释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5、实践是自然存在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6、运动、时间和空间及其关系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1、意识统一于物质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及其特点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的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4、质量互变规律5、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3、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本章重点: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基本知识点: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二者根本对立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的本质和规律2、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3、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4、影响认识的非理性因素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二节真理和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内涵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二、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1、价值及其特性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3、价值评价功能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4、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从必然走向自由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本章重点:1、实践的决定作用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3、真理的客观性、辨证性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基本知识点: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系统基本要素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两种生产关系:公有制和私有制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定义2、居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及其核心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6、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本章重点: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基本知识点: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内容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3、价值规律作用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1、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3、资本的原始积累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2、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3、资本积累及资本有机构成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5、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6、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本章重点: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4、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基本知识点: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本章重点: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后果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基本知识点: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三、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本章重点:无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基本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章重点:无。

广州大学2010--2011第二学期马克思考试A卷

广州大学2010--2011第二学期马克思考试A卷

院、系领导审批并签名A 卷广州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学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_一、辨析题:对下述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

(每小题6分,共24分)1、物质是一个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答:正确。

(2分)哲学上的“物质”不是指具体感性事物,而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它表明的基本信念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这个哲学范畴的唯一特性。

(4分)2、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2、答:正确。

(2分)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4分)3、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3、答:错误。

(2分)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于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分)题次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卷人分数242410121416100评分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4、答:正确。

(2分)恩格斯在此形象并深刻阐述了社会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历史上某一地区或国家的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4分)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三、评述题:请依据所学的基本原理,评述下列观点。

广州大学参考书目

广州大学参考书目
09方向(环境教育):《环境生态学》,盛连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方向(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复试及加试科目的参考书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李克东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李运林徐福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11方向(课程与教学原理)复试及加试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黄甫全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广州大学参考书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初试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原理》,教育部社政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陈万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俄语:《大学俄语预备级教程》(一、二册),1990年,《大学俄语初级教程》(一、二册),1991年,应云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语:《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1990年
复试:
1.《新编语言学教程》,刘润清、文旭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2.翻译理论参考书:《中国译学理论史稿》,陈福康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当代翻译理论), Edwin Gentzler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考试大纲_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大纲_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二、考试内容: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2)真理与价值(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5.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6.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7.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三、考试大纲援引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资料(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资料(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一、题型与分值1、辨析题(4x6'=24分)2、简答题(3x8'=24分)3、文本评述题(3x6'=18分)4、材料分析题(24分)5、课堂反馈题(10分)二、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及各个方面。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我改了一下,把老师上课给的ppt上的东西打上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群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促使他们励志进行社会变革,并走了求索科学真理的道路。

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特别是通过对工人生活斗争的考察和总结,实现了政治观和政治立志的彻底转变。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科学性:1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力求全面真实地认识世界3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阶级性:1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评精神2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为无产阶级服务,坚持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两者相互统一:科学性不等于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阶级性不等于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以实践为基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革命的彻底性渴望科学性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