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一年级下传统期末卷2

济南市南辛庄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一、连线题。
1.孔子“宗圣” 2. 三人行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圣人”不以规矩必有我师焉曾子“亚圣”天时不如地利不成方圆3. 盛年不重来明日何其多未觉池塘春草梦一日难再晨明日复明日阶前梧叶已秋声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孔林位于()。
A、潍坊B、曲阜C、东营2.被称为“五岳之首“的是()。
A、泰山B、华山C、嵩山3.()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
A、珍珠泉B、百脉泉C、趵突泉4.为世人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丽传说的是()。
A、蓬莱阁B、泰山C、崂山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孝顺C、反对战争6.孔庙已经有()的历史了。
A、三千年B、两千五百年C、两千年7.趵突泉、千佛山与()并称为济南三名胜。
A、泉城公园B、五龙潭C、大明湖三、判断题。
(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1.蓬莱又叫蓬壶。
()2.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偶成》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点滴时间。
()4.泰山位于我省的潍坊市。
()5.清明节在农历的三月,所以又叫“三月节”。
()6.我国春节期间活动丰富,但是没有贴对联的习俗。
()7.“精卫填海”、“嫦娥奔月”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四、趣味题。
你一定欣赏过趵突泉昼夜喷涌的情景,请你动手画下来,再涂上颜色。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笠翁对韵》的作者是__A(清)李渔 B(明)吕得胜 C(唐)李白 D(唐)唐寅2.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中的吹竹和弹丝是什么__A竹子 B一种玩具C一种植物 D一种乐器3.《小儿语》中的十差九错,下一句是__A只为慌张 B暮鼓对晨钟 C当思来之不易 D不是真善4.《逢老人》这首诗的内容是__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有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D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会五回歇。
5.《幼女词》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幼女在什么节日学大人拜新月的______A端午节B国庆节C七夕节D元宵节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这句话出自《名贤集》()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了善事得让人家知道,否则就不是真的真正的善。
()3.《治家格言》(节选一)中的一粥一饭的下一句是:当思来之不易。
()4.《笠翁对韵《(节选二)中的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的是湖泊。
()5.《治家格言》也叫《朱子家训》。
()三、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人有喜庆必有我师三人同行都要安详在家敬父母赤日对苍穹一切言动不可生妒忌心山花对海树何必远烧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A D A D C二、判断√×√×√。
一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试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表中)。
(20分)1、小学生要做到自己的仪容端正,要注意些什么?()A、脸只要不脏,就不用洗了。
B、扣好衣服扣子,系好鞋带。
C、帽子斜着带,更显个性。
2、“容止格言”是哪个学校制定的?( )A、汪洋中学B、南开中学C、腰关中学3、下列哪些是文明行为?( )A、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接打手机。
B、图书室里,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C、乘坐公交车时,有序排队上车。
4、上下楼梯()礼让。
A、靠右行B、中间走C、靠左行5、和长辈谈话交流时,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态度恭敬B、声音要大C、注视对方6、1989年,我国把农历的哪一天定为“老人节”,也就是“重阳节”。
()A、五月五日B、六月六日C、九月九日7、在路上遇见老师,你该怎么做?()A、赶紧跑开,不让老师看见。
B、快步向前,身体立正,并向老师行礼。
C、边走边向老师打招呼。
8、下列哪一项是现代文明礼仪?()A、跪拜B、鞠躬C、拱手作揖9、观看演出时,哪些行为符合文明礼仪?()A、热情鼓掌B、向演员吹口哨C、大声喧哗10、我们常说要尊师敬长,下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A、老年人爱唠叨,太烦了,我不听。
B、见到老师要有礼貌,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C、奶奶走路太慢了,我不等她,先走了。
二、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入表中,对的打“√”,错的打“×”)(20分)11、尊敬老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见到长辈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
()13、生活中有许多像老师一样交给我们知识、经验和道理的人,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
()14、去展览馆,当看到喜欢的展品时,可以随意拿起来触摸。
()15、去旅游时,遇到外宾,要有礼貌懂尊重,展现社会新风尚。
()16、吃饭前,手不脏,就不用洗了。
()17、公共场所就是大家都可以用的场所,我们可以尽情的说话,尽情的玩耍。
()18、爷爷奶奶,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要经常去看望他们。
《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卷》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华传统文化》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合计40分。
) 1.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2.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密)………………………………(封)………………………………(线)………………………………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A. 薛蟠B. 贾琏C. 贾宝玉D. 贾珍4.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A. 京剧B. 秦腔C. 梆子D. 元杂剧5.“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A. 厨师B. 屠户C. 治国者D. 尸祝6.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A. 梅花三弄B. 广陵散C. 阳春白雪D. 高山流水7.“甲骨熊猫侠”表情包“活化·创新·传播”——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中,设计者将甲骨文变成了手机里的表情包,让甲骨文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文化符号,点击发送中,古老的甲骨文火了。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 ( ) ①甲骨文内涵丰富,是汉字的源头,是创新汉字文化的源泉和动力②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甲骨文的内涵,激发更多人对汉字研究的兴趣④文化传承既要研究传统文化,又要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 ( )A. 客随主便B. 哪种都可以C. 双方都行西方礼仪D. 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9.以下哪些节日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春节、元旦节、中秋节 B.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D.中元节、父亲节、感恩节10.男子行冠礼是在多少岁?()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11.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12.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13.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A.杜甫B.薛涛C.诸葛亮D.李冰1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1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下午16.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D.把头发都剪掉17.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18.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19.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2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合计20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年级传统文化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年级传统文化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2)
1、《陶者》中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说的是烧砖瓦的工人做了很多砖瓦,而自己家却舍不得铺砖瓦,还是草房子。
()
2、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一个秋天的节气。
()
3、《画鸭》中鸭子的嘴与鸡的嘴一样是尖尖的.()
二、选择题(8×1)
1、陶尽门前()
①水②土
2、屋上无片()
①砖②瓦
3、十指不沾()
①沙②泥
4、小松初数()
①米②尺
5、春到()好
①清明②端午
6、牧童何处去,()背一鸥眠
①马②牛
7、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
①剑②刀
8、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
①高②短
三、连线题(把未完成的连起来,6×2)
五月棉花秀平生志气高
自小多才气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八月棉花干。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考试形式:开卷,满分100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学者也将其称之为国学,目前国学专家非常活跃,通过多种形式,比如电视媒介,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且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一百多过国家设立了二百多所孔子学院,国学由国内日趋世界化,针对此种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对此问题或现象的看法。
(论述。
25分)
二、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
(15分)
三、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 15分)
四、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应包括那些个方面?(15分)
五、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说明,针对现时代我国思想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认同多元的实际社会历史实际,在此背景下请简要说明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5分)
六、根据你所熟悉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哲学家,任选一位),请列举一例简要说明其思想内容、特征。
(15分)。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每小题6分,共48分
1、首孝悌,而亲仁。
()
2、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
3、在楼梯上追逐打闹()
4、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
5、剪纸是一种特别常见的中国民间艺术()
6、读书写字先要整理好书桌,保持干净整齐。
()
7、我的新衣服谁都比不上。
()
8、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
二、连线题(将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每小题5分共45分
1. 孔子亚圣
孟子宗圣
曾子圣人
墨子科圣
2.空山新雨后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清泉石上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明月松间照不知转入此中来
长恨春归无觅处故傍碧山飞
三、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读书要做到“三到”,即()、()、()。
2、年画四大家是()、()、()、()。
《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卷》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华传统文化》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合计40分。
) 1.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2.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密)………………………………(封)………………………………(线)………………………………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A. 薛蟠B. 贾琏C. 贾宝玉D. 贾珍4.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A. 京剧B. 秦腔C. 梆子D. 元杂剧5.“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A. 厨师B. 屠户C. 治国者D. 尸祝6.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A. 梅花三弄B. 广陵散C. 阳春白雪D. 高山流水7.“甲骨熊猫侠”表情包“活化·创新·传播”——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中,设计者将甲骨文变成了手机里的表情包,让甲骨文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文化符号,点击发送中,古老的甲骨文火了。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 ( ) ①甲骨文内涵丰富,是汉字的源头,是创新汉字文化的源泉和动力②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甲骨文的内涵,激发更多人对汉字研究的兴趣④文化传承既要研究传统文化,又要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 ( )A. 客随主便B. 哪种都可以C. 双方都行西方礼仪D. 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9.以下哪些节日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春节、元旦节、中秋节 B.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D.中元节、父亲节、感恩节10.男子行冠礼是在多少岁?()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11.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12.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13.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A.杜甫B.薛涛C.诸葛亮D.李冰1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1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下午16.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D.把头发都剪掉17.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18.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19.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2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合计20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24分)
1.天对,雨对,大陆对。
2.奇对,只对,大海对。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句话的意思是:。
4.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是描绘老人的外貌和神态的。
二、连一连(36分)
1.得人一牛,必有我师。
老实常在,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还人一马。
三人同行,脱空常败。
2.在家敬父母,不义富如何?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缺微尘,何必远烧香?
家和贫也好,积少垒成高大。
3. 农历九月初九七夕节老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重阳节乞巧节
三、答一答(40分)
1.你还知道哪些词语能对成对子?如:白对黑
2.在本学期学过的诗文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喜欢这首?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