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开原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1 新人教版
辽宁省开原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课题名称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分组竞争法、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强调;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分析: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a政治上:号令诸侯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1教师活动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等3指导讨论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思考:回答:1课文中的成语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要点:归纳批注2著名霸主: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吴越称霸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小结,强化训练:1本课内容2巩固练习交和一箭之仇等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5学生补充成语:围魏救赵、增灶减灶、介绍:孙膑与庞涓;廉颇蔺相如;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a自然条件b雄厚实力c高明手段3学生讲:成语故事成濮之战,退避三舍4想一想: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6小结: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新人教版《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我们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多虚构的成分。
培养学生从传说和故事中探究历史真实的科学精神。
3.“围魏救赵”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
教师可提供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政治、军事和地理方位因素,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国魏救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参照附图)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A.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 B.晋C.楚 D.燕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6.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7.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①齐②楚③韩④燕⑤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二、材料分析题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战国的纷争教案1 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
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
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①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以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的目的;④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②城濮之战,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课前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并由教师向学生阐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东周的两个分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东周的分期由教师讲述图示二个分期:(可用多媒体,也可板书)看P30注释①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引导学生联系4、5课内容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奴隶社会的几个朝代?每一朝代的时间及特点?老师可将学生发言情况副板书,有条件的用课件展示,形成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的完整概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新人教版

中考对接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本节课的知 识不是考查重点,题型多为选择题,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境来命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齐桓公、晋文公、长平之战等。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播放视频《东周列国》第一集“烽火戏诸侯”片段
这个影片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导致了什么后果?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结合历史地图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 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
齐、晋称霸;战国七雄
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法
教法
1、结合春秋、战国形势图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
6'
教学小结
课
题
6课春秋战国 的纷争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与城濮大战,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 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概括,掌握本课内容。
回答问题,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
2'落实课来自标理解
课
标
指导学生读课标内 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材分析历史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课主要讲述的就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和晋楚争霸,当时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随着国力的强大晋国与楚国展开了争霸战争,双方在城濮大战。
“战国七雄”讲述了“七雄”的并立与战争,各国运用“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几经反复,经历了长平之战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年代尺,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更迭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完相关内容后,教师提出“西周以后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呢?在年代尺上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又将向我们展开怎样恢弘的历史画卷呢?”导入第6课学习。
【落实课标】解释课题,“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课本30页注释①,结合下列图示了解春秋战国的意思以及起至时间,知道春秋战国都属于东周时期。
展示《史记》资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识: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
教师并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剪辑:《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约1’09”)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2、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3、为什么?(诸侯们不可能第二次受骗)4、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5、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
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
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
〖屏幕显示〗【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生】答略。
(可互相讨论)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 (前770~前476年)1、著名霸主:【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生】(踊跃发言)【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齐桓公首霸原因影响【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归纳:〖屏幕显示〗【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可联系西部大开发)【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资金)【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由教师按照课本所给插图为线索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史实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分析纷争的实质、著名人物的作为的影响等关键问题,最后进行点拨。
教学媒体多媒体、挂图等。
教学结构和过程由课本方框中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公元前771年,犬戎族进攻西周时,往日用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室王族平王迁都洛,历史称这个周朝为“东周”。
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为什么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战国”呢?(板书)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前770——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他们,他们展开攻势,咄咄逼人,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斗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和
力
教学重点齐、晋称霸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
..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战争和战国兼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的“青铜文明”时期包括哪几个朝代?(夏、商、西周)
设问过渡:后来,西周怎样灭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能发人深省)
指导阅读30页“导入框”内容,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什么教训?(昏君误国)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春秋争霸
学生阅读30页有关“东周”的“正文”和“注释 1 ”,教师指出:“东周”名称缘于其都城洛邑位于西周都城镐京的东边。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30—32页“正文”并讨论:
1、齐国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从环境资源条件、用人情况、改革措施等方面启发回答)
2、晋文公为什么也能称霸?(从个人经历和素质、主要行动等方面启发回答)
3、指导完成34页“练一练”: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
4、与城濮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退避三舍)
5、从越王勾践当上霸主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什么?(卧薪尝胆)
6、联系35页“自由阅读卡”,思考: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驾车时,能够驱使单数的马匹吗?(不能)为什么?(那时的车只有一个车辕,所以必须驾双数的马匹)
7、“动脑筋”: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那时,诸侯不再听从东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取霸主地位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强大起来,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8、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有什么时代特征?(从称霸方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权政治]、过程[先后相继]、战争影响[既带来灾难,也逐渐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趋向统一]等方面启发回答)
二、战国七雄
过渡导入:春秋争霸到最后,只剩下七个强大的诸侯国,进入战国时期。
学生阅读33—34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讨论练习:
1、哪两个重大事件后,形成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齐国的建立)
2、观察33页《战国形势》图,在图上圈出七雄名称。
(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上-赵、中-魏、下-韩)
3、思考:成语“围魏救赵”与什么时期、哪场战争有关?(战国、桂陵之战)
4、思考:成语“纸上谈兵”与什么时期、哪场战争有关?(战国、长平之战)
5、思考:“减灶计”与什么时期、哪场战争有关?(战国、马陵之战)
6、 35页“活动与探究2”,选择评价长平之战。
(小孩的意见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作为最后的正确结论。
因为长平之战里,赵军被围困46天,已丧失斗志和作战能力,当了俘虏的40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们并不排除史书记载有错误或有夸大其辞的可
能,但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不可信时,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所以,老人的看法比较恰当。
)
板书设计:一。
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
2.齐桓公争霸
3.意义
二.战国七雄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年,把周朝的都城从镐京迁到东边的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公元前770、周平王、春秋、战国)
1、东周建立的年代就是时期开始的年代,年是战国时期开始的年代。
(战国、公元前475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比较表
方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之战。
(城濮)
4、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时代特征有什么不同?
a 依靠武力胁迫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是战争的时代特征;(春秋争霸)
b 通过富国强兵,吃掉敌手,准备统一中国的政治,是战争的时代特征。
(战国兼并)
5、把你搜集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6、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