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21年高三历史等级考二模卷 带答案
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研究史前人类的历史,主要借助考古发掘的资料。
如果要对史前社会进行分期,历史学者一般依据的标准是A.发掘出的史前人类遗骸B.遗址中的动植物残留C.史前人类使用的工具D.遗址周边环境2.罗马学者西塞罗说:“不知道你出生之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在他看来,历史学有助于A.为帝王将相提供历史借鉴B.增强人类的人文关怀意识C.促进个人能力与人格的健全D.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
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A.农耕文明的演进B.不同文明的交流C.中央集权的加强D.西学东渐的深入4.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王,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李贽的评论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6.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结构的扩大和强化,古代世界分散的点状文明逐渐发展为较大范围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
其中由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A.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B.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C.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D.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7.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2021年高中历史上海二模试题精编 专题03 中国现代史

专题03 中国现代史1.(2021·上海崇明区·高三二模)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实践成果能够体现的政策是A.一国两制B.政治协商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2.(2021·上海静安区·高三月考)上世纪末香港澳门问题得以解决的理论突破是A.改革开放B.“一国两制”C.求同存异D.“一带一路”3.(2021·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如图是为纪念当年外交成就发行的特别纪念邮票。
此成就直接得益于A.“一国两制”B.全方位外交C.中美关系正常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2021·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下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增长年份与数量,导致20世纪70年代大幅增长的因素最合理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B.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日益加强C.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冷战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5.(2021·上海金山区·高三二模)以下属于新中国新时期对外关系成就的是A.参加巴黎和会B.举行汪辜会谈C.香港回归祖国D.加入世贸组织6.(2021·上海松江区·高三二模)中国在全方位外交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美建交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7.(2021·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谈谈打打二载半,磕磕绊绊二十年;披荆斩棘开通道,风雨兼程架桥梁”,评述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A.中美关系B.中苏关系C.中日关系D.中英关系8.(2021·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如图为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长征”。
这反映的是A.中国开始正式迈入国际舞台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一切权利C.中美间关系由此走向正常化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2021·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上海市金山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海市⾦⼭区2020届⾼三⼆模历史试题(附答案)上海市⾦⼭区2019学年第⼆学期⾼三质量监控历史试卷考⽣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朝就可能出现了⽜耕,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了⽜⾻B.孔⼦有位学⽣姓名为司马耕字⼦⽜C.甲⾻⽂中有字呈“⽜引犁头启⼟”状D.《诗经》中有关于农耕⽣活的描写2.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图1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B.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D.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3.下表是某学⽣整理的数据,不能⽤此来研究的主题是时期赋税徭役汉⾼祖⼗五分之⼀每年⼀个⽉汉景帝三⼗分之⼀每三年⼀个⽉A.“⽆为”到“有为” B.与民休息 C.轻徭薄赋 D.⽂景之治4.“魏之先(祖)出⾃黄帝轩辕⽒。
黄帝⼦⽈昌意,昌意之少⼦受封北国,有⼤鲜卑⼭,因以为号。
”材料中的“魏”当指A.西周时的魏国B.战国时的魏国C.三国时的曹魏D.北朝时的北魏5.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个朝代的⼤⾂谥号多以“⽂”字为荣。
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者达⼀百四⼗多⼈,为“武”者仅⼆⼗⼈。
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北宋6.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中国⼈害怕并且不信任⼀切外国⼈。
”最能反映此论断的史实依据是A.朝贡贸易B.榷场贸易C.早期西学东渐D.闭关锁国7.按⼲⽀纪年法,今年是“庚⼦年”,以下中国⾯临的外部侵略同样发⽣在“庚⼦年”的是A.鸦⽚战争B.第⼆次鸦⽚战争C.甲午中⽇战争D.雅克萨之战8.与“千年帝厦⼀朝倾”相关的事件是A.清末新政B.⾟亥⾰命C.新⽂化运动D.北伐战争9.下列报道不可能出现在《申报》上的是A.清廷学部考试结果B.张裕葡萄酒⼴告C.汽车肇祸D.新中国成⽴10.右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国外的⼀张明信⽚背⾯,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第⼆次鸦⽚战争B.甲午中⽇战争C.⼋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次世界⼤战11.南京国民政府为制造“对外⾃主”的形象,发起了A.开罗会议D.改订新约运动12.要研究⼆万五千⾥长征路,下列城市中最值得寻访的是A.上海B.南昌C.遵义D.嘉兴13.《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本⿁⼦,让他尝尝被⼋路军打的滋味。
2021年4月上海市松江区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等级考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上海市松江区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等级考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2021年4月(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材料可以作为武王伐纣最有力证据的是2.“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
”此话评论的是下列谁的思想?A.韩非子B.董仲舒C.程颢D.朱熹3.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主旨。
右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A.争霸争鸣的春秋战国B.民族交融的魏晋南北朝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盛世余晖的明清王朝4.“风吹金榜落凡世”“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世袭制B.推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5.“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
”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A.休养生息B.兵民合一C.重文轻武D.外重内轻6.下列图书中由中外人士合作编著完成的是A.《梦溪笔谈》B.《几何原本》C.《四库全书》D.《海国图志》7.下列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靖康之难”、“绍兴和议”采用相同“纪年法”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康乾盛世D.辛亥革命8.以下著作中,在史家“三长”说的基础上又提出“史德”的是A.刘知幾B.司马迁C.章学诚D.司马光9.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随后在英军舰上正式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位于右图中的。
上海市2021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2021年3月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3.答题前,务必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左传》记载,晋国与郑国交战前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 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 郡国并行体制形成D. 国家政权趋向松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可知当时晋国将军功作为分封的依据,冲击了以血缘为基础进行分封的制度,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选A项;郡县制全面推行是秦朝建立以后,郡国并行体制形成于汉代,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政权趋向松散的问题,故排除B、C、D项。
【点睛】由“克敌者”可知军功成为受封的依据之一,从而得出分封制受到冲击的结论。
2.以下思想家中,直接促成儒学成为官学、经学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直接促成儒学成为官学的是董仲舒,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C项;孔子和孟子时期儒学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故排除A、B项;朱熹时期儒学早已确立正统地位,故排除D项。
3.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
”这一思想的是A. 虚心纳谏B. 善于用人C. 唐蕃联姻D. 完善科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体现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与吐蕃的联姻,故选C项;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和完善科举没有体现唐太宗的民族思想,故排除A、B、D项。
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试题(含解析)2021.04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A. 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B. 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C.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 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答案】D【解析】“二重证据法”是指文献和考古相结合的方法,是综合利用“纸上材料”和“地下新材料”的历史研究方法。
《史记·殷本纪》是文献资料,殷墟甲骨卜辞是考古发现,故答案为D项。
《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不是姜寨遗址本身的“二重证据”,排除A项;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也是根据传说制作的,不属于“二重证据”,排除B项;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是根据考古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绘制的,不属于“二重证据”,排除D项。
2.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这表明当时A. 世卿世禄B. 唯才是用C. 家国一体D. 官员繁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实际上这些官员都是掌管皇家宗室服务,体现出过国与家同治的“家国一体”的特点。
故答案为C。
世卿世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材料不能反映唯才是用,官员繁多,排除BD。
【点睛】秦朝中央官僚机构具有以下特点:a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官制,三公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试题数:23,满分:1001.(单选题,2分)“为夏史研究打开一扇大门”的古文化遗址位于()A.上海崧泽B.河南偃师C.陕西临潼D.河南安阳2.(单选题,2分)在秦代,以下官吏不由中央直接任命的是()A.御史大夫B.郡守C.县令D.啬夫3.(单选题,2分)如图为《校书图》中描绘的古人使用胡床的场景,据此推断,该图最早出现在()A.东周B.西汉C.北齐D.北宋4.(单选题,2分)以祠堂、家谱、族田等手段增强家族约束力和凝聚力的现象出现在()A.西周B.汉魏C.隋唐D.两宋5.(单选题,2分)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着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就的是()A.雕版印刷B.火铳C.《四库全书》D.《梦溪笔谈》6.(单选题,2分)马克斯•韦伯曾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到:“(新教)将牟利解释为天意,证明了商人的活动都是合乎道理的。
”由此可见()A.文艺复兴猛烈抨击教会迎合了商人的诉求B.宗教改革运动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启蒙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求D.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7.(单选题,2分)恩格斯曾对一个人物有这样的评价:“他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他是()A.查理一世B.俾斯麦C.卢梭D.拿破仑8.(单选题,0分)2018年,日本发行了一套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邮票,包括《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横滨邮局开业图》《欧洲管弦乐合奏图》等。
推动以上景象出现的是()① 殖产兴业政策② 加强中央集权③ 文明开化政策④ 制定明治宪法A. ① ②B. ① ③C. ② ③D. ② ④9.(单选题,2分)18世纪末,俄国国内市场的粮食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上升。
19世纪中叶,俄国市场上的粮食有90%来自地主的庄园。
上海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2021.04考生注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
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夏史探究中,考古发掘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文化遗址是A. 姜寨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二里头遗址D. 三星堆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研究夏史的重要遗迹,故C项正确;姜寨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故A项错误;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故B项错误;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位于西南地区,不符合夏朝地理区域,故D项错误。
2.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其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下图的哪处?A. AB. BC. CD. 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图中的B 处,故B项正确;A是黄河上游地区,C是长江流域,D是黄河、长江源头,故ACD错误。
3.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孔子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后世儒家多认为正统的是A. 董仲舒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后世儒者大多认为孟子是儒家正统,其继承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故A项不符合题意;荀子熔礼、法于一炉,后世儒者多不认可,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D项错误。
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诗中提到选拔人才的“长策”是指A. 军功授爵制B. 九品中正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发展了科举制,大大吸纳了饱学之士,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之说,故D项正确;军功授爵制是秦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AB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