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光的传播和反射 练习一详解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练习题折射率和全反射

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练习题折射率和全反射

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练习题折射率和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应用广泛的物理现象。

通过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光的折射率和全反射的理解。

1. 练习题一:一个光束落在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折射角分别为30°和45°,求空气与玻璃的折射率。

解答: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知道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比例相等。

设空气的折射率为n1,玻璃的折射率为n2。

根据正弦定律:sinθ1/n1 = sinθ2/n2其中,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

根据已知条件,θ1 = 30°,θ2 = 45°。

代入上述式子,我们可以得到:sin30°/n1 = sin45°/n2将sin30°和sin45°的值代入,得到公式:1/2n1 = √2/2n2化简可得:n1 = √2n2因此,空气与玻璃的折射率之比为√2。

2. 练习题二:一束从水中射入玻璃的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情况是什么?解答:全反射是指光在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某个临界角时,光将完全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sinθ1/n1 = sinθ2/n2,我们可以得到:sinθc/n1 = sin90°/n2其中,θc为临界角,n1为射入介质的折射率,n2为射出介质的折射率。

由于光从水射入玻璃中,水的折射率较大,玻璃的折射率较小,因此sinθc/n1 = sin90°/n2 > 1。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sinθc/n1大于1,则θc大于90°。

所以,当光从水中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90°,即光线与法线呈锐角,全反射就会发生。

3. 练习题三:光在空气和水界面之间的临界角是多少?解答:根据折射定律sinθ1/n1 = sinθ2/n2,我们可以得到:sinθc/n1 = sin90°/n2其中,θc为临界角,n1为空气的折射率,n2为水的折射率。

反射定律练习题

反射定律练习题

反射定律练习题引言:反射定律是光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经常遵循的重要定律。

了解并熟练掌握反射定律对于解决与光传播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给出了一些反射定律的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巩固对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 题目: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表面,发生折射。

若入射角为45°,玻璃的折射率为1.5,请计算折射角。

解答: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in45° = 1.5sinθ₂,解方程可得折射角θ₂ = arcsin(sin45°/1.5) ≈ 30.96°。

2. 题目: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若入射角为60°,水的折射率为1.33,请计算折射角。

解答:同样利用折射定律进行计算,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in60°= 1.33sinθ₂,解方程可得折射角θ₂ = arcsin(sin60°/1.33) ≈ 41.54°。

3. 题目: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到水,若折射角为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请计算入射角。

解答:应用折射定律,代入已知条件可得sinθ₁ = 1.5sin30°,解方程可得入射角θ₁ = arcsin(sin30°/1.5) ≈ 12.68°。

4. 题目: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若入射角为60°,玻璃的折射率为1.5,请计算折射角。

解答:应用折射定律,代入已知条件可得sin60° = 1.5sinθ₂,解方程可得折射角θ₂ = arcsin(sin60°/1.5) ≈ 40°。

5. 题目: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真空(或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介质的折射率为2,请计算折射角。

解答:利用折射定律,代入已知条件可得sin30° = 2sinθ₂,解方程可得折射角θ₂ = arcsin(sin30°/2) ≈ 9.68°。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光的反射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及其相关原理。

下面是一些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练习题一:光的反射定律1.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答案:光的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角θi = 反射角θr。

3. 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哪些情况?答案: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情况,例如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

练习题二:反射角的计算1. 光线以45°的角度入射到一个平面镜上,求反射角。

答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5°。

2. 光线以30°的角度入射到一个平面镜上,求反射角。

答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30°。

3. 光线以60°的角度入射到一个平面镜上,求反射角。

答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练习题三:光的反射实例分析1.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答案: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光线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因为光线从我们身上射入镜子后,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了我们在镜子中的像。

2. 为什么我们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变形?答案: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不同于空气,光线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并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变形。

3. 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会左右颠倒?答案:镜子反射的光线会按照反射定律进行反射,但是镜子中的像是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形成的。

初二物理光练习题讲解

初二物理光练习题讲解

初二物理光练习题讲解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影响着我们的视觉感知和环境亮度。

在初二物理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到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些光学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光学部分的知识。

题目1:小明站在室外,对着一面光滑的玻璃窗,窗户里面是一盏灯。

小明发现,当他站在窗户外面的时候,不论他站在玻璃哪一侧,都能够清晰地看到灯光。

请解释这种现象的原理。

解析:这是光的传播现象中的透射。

透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通过界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现象。

在这个情况下,光线从灯光进入玻璃,然后从玻璃进入空气,并最终进入小明的眼睛。

透射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方向的改变。

由于玻璃是透明的,光线能够成功穿过玻璃并到达小明的眼睛,所以他无论站在玻璃的哪一侧,都能够看到灯光。

题目2:小红把一个纸片放在一个平凸透镜上,然后将一束平行光照射在该透镜上。

请问,纸片上的光影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解析:这是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

平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其形状使得通过它的光线会聚在一点上。

当平行光线通过平凸透镜后,会经过折射,并最终在透镜的焦点处聚焦。

因此,当小红将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平凸透镜上时,纸片上的光影就会发生变化。

原本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会聚在焦点上,所以纸片上的光影将会变得更亮更集中。

题目3:小明用一个镜子对着另一面墙,试图在墙上形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镜像。

请问,小明应该站在哪个位置?解析:根据反射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们可以知道,小明应该站在与镜子垂直且与镜子成45度角的位置。

这样,入射光线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并经过镜面反射后聚焦在墙上形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镜像。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光学涉及到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反复练习和理解这些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光的反射知识点及习题(有答案)

光的反射知识点及习题(有答案)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1)认识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一点、二角、三线O是入射点,AO是入射光线光线,OB是反射光线光线,法线: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的线,ON是法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 是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是反射角3、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猜想:让光束沿原来的反射光线BO入射,这时的反射光线会沿什么方向传播呢?实验证实:这时的反射光线沿OA方向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作图:已知反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1)作光路图时,一般先画出法线(虚线)(2)然后再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对于光线不要忘了画箭头。

(3)要善于运用几何知识1. 请画出下图所缺的法线和光线.并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说出其大小.2. 已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15º ,则入射角为_______,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30º ,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4、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练习题一、选择题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题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一、光的直线传播:1、下列光的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C )A.日食、月食现象 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2、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 B )A.倒立的虚像B.倒立的实像C.正立的实像D.正立的虚像3、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D )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看不见高墙后在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射击时瞄准是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二、光速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3.0×108_____m/s=____3.0×105____km/s。

2、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B)A.打雷时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B.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但光的传播比雷声的传播要快得多C.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传到的,但人耳的反应比人眼的反应要慢D.上述理由都不对3、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_0.2_____s。

4、光在某透明物质中传播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2/5,则在该透明物质中,60s光传播的距离是7.2×109 m。

三、光的反射1、作图:完成下列光路图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同一___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法线___两侧,反射角___等于___入射角。

3、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0___度,反射角是___0___度。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0度。

反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180度。

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4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100°____。

5、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B)A.减少5°B.减少10°C.减少15°D.减少20°6、如图1所示是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是___AO___,反射光线是___OB___,NO 是___法线___。

三年级上册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及讲解

三年级上册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及讲解

三年级上册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00,000 km/sB. 30,000 km/sC. 3,000 km/sD. 300 km/s2. 下面哪种物体能够发光?A. 钢板B. 玻璃瓶C. 太阳D. 木头3. 发光体能够发光的原因是因为:A. 它们的颜色很亮B. 它们吸收光线C. 它们可以发射光线D. 它们表面很光滑4. 光在直线传播时,光线的路径是什么形状?A. 直线B. 曲线C. 波浪线D. 折线5. 将白炽灯与蜡烛分别放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位置,观察远离光源的墙壁照明亮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炽灯的墙壁亮度更高B. 蜡烛的墙壁亮度更高C. 白炽灯和蜡烛的墙壁亮度相同D. 无法确定墙壁亮度二、填空题1.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 __300,000__ 公里。

2. 光传播的路径称之为光的 __光线__。

3. 光源将光能中的某些内容转化为光 __能__。

4. 物体发出的光称之为 __发光__。

5. 物体能发光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够 __发射光线__。

三、综合题1. 请简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区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0,000公里,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这是因为光传播时会与介质的分子相互作用,导致速度减小。

不同介质的光速减慢程度不同,例如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3/4。

2. 什么是发光体?请举例说明。

发光体指的是能够发出光的物体。

例如:太阳是一个发光体,它通过核融合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强烈的光辐射。

另一个例子是荧光棒,它在内部反应后能够发出明亮的荧光。

3. 请说明光在直线传播时的特征。

光在直线传播时,光线的路径是直线形状。

这意味着光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或偏折,除非遇到界面或介质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远处看到的物体会形成清晰的图像。

四、解答题1. 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并给出一个例子。

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实际应用练习题

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实际应用练习题

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实际应用练习题折射和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本文将通过实际应用练习题的形式,对折射和反射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和实践。

在解答每个练习题的同时,我们将深入了解折射和反射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练习题一:光的反射1. 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房间中的墙壁上,请问在这面镜子中,你能否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为什么?解答:是的,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这是因为平面镜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镜面上是对称的。

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光线从我们身上射向镜子,经过反射后再返回我们的眼睛,形成了一个虚像。

2. 如果用一面凹面镜取代平面镜,结果会有何变化?解答:与平面镜不同,凹面镜会使光线发生发散性反射,即入射光线汇聚到焦点上。

当我们站在凹面镜前,光线从我们身上射向镜子,经过反射后不会返回我们的眼睛,因此无法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练习题二:光的折射3. 把一只直杯子倒立放在透明容器中,当我们从容器侧面向上观察时,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杯子的底部?解答:这是由于光在玻璃和空气之间的折射导致的。

当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由于光在介质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

因此,当我们从容器侧面向上观察时,光线从杯子底部进入玻璃,经过折射后再返回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够看到杯子的底部。

4. 为了观察水中的一只小鱼,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眼睛的位置?解答:为了观察水中的小鱼,我们应该将眼睛与水平面垂直对齐,使得光线尽可能垂直地从空气进入水中,减少折射的程度。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折射角,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水中的物体。

练习题三:光的应用5. 请列举至少三个利用反射的实际应用。

解答:利用反射的实际应用有:a. 汽车后视镜:汽车后视镜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原理,使司机能够看到车后的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b. 反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利用凹面镜或凸面镜的反射原理,能够聚焦光线以观察遥远的天体,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
题一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C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光在同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题二
图是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日食时在益阳拍摄的照片。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题三
电影院的幕布选用粗糙的白色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的画面;同时,白色幕布可以反射 ,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彩色的。

题四
如图所示的反射过程示意图。

MO 与NO 两镜面的夹角为120°,有一光线射向MO 镜面,且与镜的夹角为40°,则θ角的大小为( )
A.10°
B.20°
C.30°
D.40°
题五
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

画出她的脚上B 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 点的光路图。

题六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有一点光源S
,点光源发出
一细光束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O匀速转动,在转过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的像转过的角度是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是θ2,则()A.θ1=30°,θ2=30°B.θ1=30°,θ2=60°
C.θ1=60°,θ2=30°D.θ1=60°,θ2=60°
题七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题八
⑴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⑵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墙壁上装面大镜子,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B、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路灯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
题九
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4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
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
__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

题十
如图甲所示,A、B是两块互相垂直放置的平面镜,有一条光线按图中所示的方向射向A 镜,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以上练习题答案及详解:
题一
答案:C
【解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路径会弯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这个值要小;小孔成像是物体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小孔后所成的倒立实像。

题二
答案:A
【解析】日食、月食等的形成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当月球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并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就会形成阴影,在阴影区域人们就会看到日食现象。

题三
答案:漫;各种颜色的光
【解析】由于幕布比较粗糙,而发生漫反射,可使处于不同位置的人都会有反射光进入人眼,即能看清图像,又因为白色的不透明的幕布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彩色的。

题四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推理得到∠1=40°;根据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2=180°-120°-40°=20°,由此得出
θ=∠2=20°。

题五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作图时,先作出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B',然后连结B'A,B'A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反射点,然后进一步完成光路,注意,除光线外,所作的助线都用虚线。

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感觉到光线不是由B处射来,而是由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B射来。

题六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当平面镜转过30°角后,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由点S转至S1处,点光源S的像点由S'处转至S1'处,点光源S与平面镜的夹角∠1=60°,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可推断出∠2=60°,依据∠1+∠2+∠3=180°,可以推断出∠3=60°、∠4=60°。

本题应选D。

题七
答案:(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 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解析】(1)用可转动的光屏还为了通过转动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然能在光屏上显示,目的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虚像,让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虚像处,观察是否能够完全重合,目的是为了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为了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可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题八
答案:⑴C ⑵A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⑴A选项是利用了平面镜成等大正立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

B选项是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

C选项是指影子的形成,影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中,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其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的下方,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D选项错误;⑵树林中的阳光是直的,时光的直线传播,A对;镜中的人像和倒影在湖中的桥,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C错;看到海面下的冰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错。

题九
答案:上升;下降
【解析】如下图即可看出。

题十
答案:如图乙所示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画出法线,在分别画出两条反射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