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辉煌灿烂的文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1.钱穆的?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 ,尤在将国史真态 ,传播于国人之前 ,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己尽之责任 ,而油然兴其慨想 ,发奋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作者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A.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B.培养历史学家的个人素养C.培养求真意识和不畏强权精神D.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2.莫言荣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 ,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3.李清照南渡之后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 ,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
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 ,李清照做?乌江?诗:“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A.表达了婉约派诗词的特点B.反映了北宋时期安逸的生活C.反映了李清照对北宋不满D.反映了两宋之交的社会动乱4.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 ,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
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根底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5.以下历史事件中 ,不可能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是〔〕A.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B.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6.“鸟飞返故土兮 ,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慨B、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C、表达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7.1955年郭沫假设题写对联“世上创痍 ,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称颂以下图中这位诗人 ,他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8.?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随堂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九课一、1.(2019 南·通高二期末)以下著作中反应了与情、争与徭役、迫与抗争、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被誉社会生活百科全的是 (A)A .《》B.《离》C.《上林》D.《娥冤》[分析]《》保留了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大500 年的歌,共三百多首,分、雅、三部分。
是周代各侯国的民歌,称“ 国” ,雅是西周的廷曲歌;是宗祭祀配以舞曲的歌。
的内容丰富,有的揭穿刺治者的盘剥迫,有的人民的抗争精神和美好生活的神往,真而深刻地反应了当的社会生活。
故本A 。
2. (2019 保·定高二期末)庄的《洛阳吟》写道:“万千夕照,开元旧烟。
官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北来空主,皇西去竟升仙。
” 首唐( B ) A.反应了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尚B.供给了研究唐朝社会生活的料D.真地再了唐朝文化的繁华情形[ 分析 ]“ 胡北来” 不等于安流行的胡化,故A;资猜中“ 官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体了唐朝社会生活,故 B 正确;下百姓与资猜中“ 官” 不符,故C ;歌有必定的夸成分,“ 真地再” 法不正确,故D 。
3.有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大方横,有咄咄逼人之概⋯⋯能于剪刻翠之外,耸然立一宗。
”以下人物,切合一的是(D)A .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分析 ]干中“ 大方横” 等,体出人属于豪迈派的作格。
李白是唐朝的人,故 A ;柳永属于婉派人,故 B ;李清照属于婉派人,故C ;南宋人辛弃疾属于豪迈派人,故 D 正确。
4.清人李《情偶寄》:“(元)其事不取幽静,其人不搜僻,其句采街巷。
即有偶涉,亦系耳根听熟之,舌端之文,出,与街巷无者。
” 一状况出的主要原由是( B )A .足治宴需要B.适市民的求C.更好体社会教化功能D.社会境的相松[ 分析 ]元足治宴需要与资料的内容元全力争俗不符,故A;干资料表示元全力争俗,是商品展,文化适市民的需要的表,故B 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②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③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偏重于咏物写志,词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3.下图是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广告图片。
下列解说词不符合史实的是()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诗仙”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4.《三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此诗的作者最可能是()A.王勃B.李白C.杜甫D.王维5.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下图所示作品体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6.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绚丽的灯光特效把济南奥体中心场地变成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
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
这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的特点是()A.通俗B.豪放C.婉约D.怀古7.在下列明清小说中,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力作的是()能力提升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神秘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宗教化D.逐渐平民化9.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1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课后作业:3.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绚烂的文学一、选择题1.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格外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留意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奇特瑰丽的境界,给人猛烈的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B.《子虚赋》C.《论语》D.《诗经》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
材料中“南方倾向抒情”“奇特瑰丽的境界”说明具有浪漫主义颜色,《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颜色,故选A项。
答案:A2.当代历史学家普遍开头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进展进程的影响。
假如要选择“忧愤之死”进行争辩,最适合供应素材的古代文学家应是()A.屈原B.班超C.杜甫D.白居易解析:战国时期,在秦国攻陷楚国都城时,屈原悲愤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故选A项。
答案:A3.“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惊,川谷为之荡波。
”依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可知它属于()A.汉赋B.唐诗C.元曲D.宋词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恢宏的气概、秀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和华美的词藻,这属于赋的特点;B、C、D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特点不符,故选A项。
答案:A4.某位老师在制作有关唐诗的课件时,选用了下面一幅图片。
从诗的风格来看,该诗的作者应是()A.李白B.王勃C.高适D.杜甫解析:题目中的诗反映了百姓的凄惨生活,反映出唐朝已由盛转衰,这符合杜甫诗歌的特点。
答案:D5.有人对右图中的人物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机敏强健,布满大胆夸张和奇怪想象。
”图中的诗人应是()A.孟浩然B.王勃C.李白D.白居易解析:依据题目供应的材料,相关的诗人具有浪漫主义的颜色,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C6.“说话”是宋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话本是“说话”的底本。
宋代“说话”的兴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文化要求B.封建统治的松弛C.词趋于衰落的必定性D.宫廷文学的进展解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市民阶层渐渐壮大,适应他们的文化消遣要求,宋代“说话”趋于兴盛。
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B.《春秋》C.《论语》D.《诗经》【解析】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有:南方、抒情、神话、神奇瑰丽的境界、审美愉悦。
楚国屈原的《离骚》正是符合题干要求的作品,故A项正确;《春秋》写史,比较严肃,不抒情,故B项错误;《论语》是孔子的言论,不在南方也不抒情,故C项错误;《诗经》讲述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现实主义力作,没有运用神话,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6·长春高二检测)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词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解析】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了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
【答案】 C3.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过程,故①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举以诗赋取士,故②正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③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属于边塞诗,唐诗一般不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5·四川高考)“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层级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1. 《诗经》。
(1)内容:收录了________至________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3)地位。
①中国第—部诗歌总集。
②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
③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以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句式灵活。
(2)代表作《离骚》:具有________风格。
3.汉赋。
(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________》《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
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以诗赋为主的促进。
(2)代表性诗人。
①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②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③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________。
④唐诗丰碑。
A.“诗仙”________:以________的创作赢得美誉。
B.“诗圣”________:以________的“诗史”赢得美誉。
C.中唐________: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1)西周春秋中期风(2)四言(3)②现实主义2.(1)南方民歌楚国(2)浪漫主义3.(2)子虚赋4.(1)②科举考试(2)③王维④A.李白浪漫主义B.杜甫现实主义C.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问题导思1】以唐诗为例,说明社会变迁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提示: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预习检测1】“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C3.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专制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笑话文学发展的现象。
冯梦龙曾笑尧舜汤武是“十字街头小经纪”,笑佛道经典是“干屎橛的渣儿”,笑孔子的道学文章“平白地把好些人都弄死”。
这种现象A.表现了文学创作高雅化倾向B.代表了失意文人的情感诉求C.反映了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5.汤显祖的作品强调“情”字,他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说明他A.崇尚阳明心学B.嘲讽丑陋世风C.提倡精神自由D.追求现世功利【答案】C6.中国诗词学会史文山说“它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文学体裁的是A B C D【答案】C7.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A.反映宋加强了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答案】C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名句,下列词作中风格与之迥异的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答案】C9.“诗仙”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而“诗圣”杜甫的诗风则凝重浑厚、沉郁顿挫,这是最主要是因为A.两人性情不同,李白个性张杨,杜甫性格忧郁B.李白出身于家境殷实的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李白得到唐玄宗的欣赏,意气风发,而杜甫不受重视,落落寡欢【答案】C10.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
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游C、巴蜀地区D、关中地区2.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A、表达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B、抒发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感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3.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诗经》B、《春秋》C、《论语》D、《离骚》4.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
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5. 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
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 (2016•浙江)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7. 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个戏说古典名著的帖子,其中:“最无奈的答案”中说:“西游,神仙靠不住!”。
根据这一提示,与答案为“盟友靠不住”相对应的名著是()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聊斋志异》8.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浙江省五校2011届联考)2.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了《诗经》有关知识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题中“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大意是:《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项。
二.宋词和元曲
(深圳市高中2011届第三次测试)2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解析:D本题考查宋词的流派。
“学士词”是指苏轼的词,其风格为豪放派,与其一致的是辛弃疾。
AB都是婉约派的代表。
陆游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词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答案为D。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第四次月考)6.“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A.楚辞
B.诗
C.词
D.散曲
解析:D 本题考查元曲。
材料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散曲。
答案为D。
(福建省六校2011届联考)6.这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
A.《桃花扇》
B.《金瓶梅》
C.《窦娥冤》
D.《西厢记》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桃花扇》孔尚任作品;《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西厢记》是王实甫代表作。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广东省六校2011届第三次联考)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京剧脸谱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朝杂剧俑和京剧脸谱反映的是戏剧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月考)8.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
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
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
【解析】根据所学,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它是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起来。
当时,在城市里有了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时人称之为“瓦肆”或“勾栏”。
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
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
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高水平剧目。
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本题中D项“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说法错误。
(浙江宁波市2011届考试)5.右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
”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解析】本题判断较简单,重点是作品内容而不是书法,AB两项起到了迷惑作用,A项秦代和B项晋代不可能出现这样作品内容,C项“作品为诗歌”说法也错误。
酒器上所饰正确的应是元曲中的散曲(包含小令等),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
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使时人耳目一新,逐步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