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同步练习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随堂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九课一、1.(2019 南·通高二期末)以下著作中反应了与情、争与徭役、迫与抗争、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被誉社会生活百科全的是 (A)A .《》B.《离》C.《上林》D.《娥冤》[分析]《》保留了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大500 年的歌,共三百多首,分、雅、三部分。
是周代各侯国的民歌,称“ 国” ,雅是西周的廷曲歌;是宗祭祀配以舞曲的歌。
的内容丰富,有的揭穿刺治者的盘剥迫,有的人民的抗争精神和美好生活的神往,真而深刻地反应了当的社会生活。
故本A 。
2. (2019 保·定高二期末)庄的《洛阳吟》写道:“万千夕照,开元旧烟。
官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北来空主,皇西去竟升仙。
” 首唐( B ) A.反应了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尚B.供给了研究唐朝社会生活的料D.真地再了唐朝文化的繁华情形[ 分析 ]“ 胡北来” 不等于安流行的胡化,故A;资猜中“ 官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体了唐朝社会生活,故 B 正确;下百姓与资猜中“ 官” 不符,故C ;歌有必定的夸成分,“ 真地再” 法不正确,故D 。
3.有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大方横,有咄咄逼人之概⋯⋯能于剪刻翠之外,耸然立一宗。
”以下人物,切合一的是(D)A .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分析 ]干中“ 大方横” 等,体出人属于豪迈派的作格。
李白是唐朝的人,故 A ;柳永属于婉派人,故 B ;李清照属于婉派人,故C ;南宋人辛弃疾属于豪迈派人,故 D 正确。
4.清人李《情偶寄》:“(元)其事不取幽静,其人不搜僻,其句采街巷。
即有偶涉,亦系耳根听熟之,舌端之文,出,与街巷无者。
” 一状况出的主要原由是( B )A .足治宴需要B.适市民的求C.更好体社会教化功能D.社会境的相松[ 分析 ]元足治宴需要与资料的内容元全力争俗不符,故A;干资料表示元全力争俗,是商品展,文化适市民的需要的表,故B 正确。
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B.《春秋》C.《论语》D.《诗经》【解析】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有:南方、抒情、神话、神奇瑰丽的境界、审美愉悦。
楚国屈原的《离骚》正是符合题干要求的作品,故A项正确;《春秋》写史,比较严肃,不抒情,故B项错误;《论语》是孔子的言论,不在南方也不抒情,故C项错误;《诗经》讲述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现实主义力作,没有运用神话,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6·长春高二检测)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词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解析】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了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
【答案】 C3.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过程,故①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举以诗赋取士,故②正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③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属于边塞诗,唐诗一般不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5·四川高考)“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中,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 《史记》B. 《楚辞》C. 《诗经》D. 《汉书》2、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这一主张反映了哪种文学观念?A. 文以载道B. 文以载史C. 文以达意D. 文以抒情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以下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部为四言诗B. 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C. 以七言诗为主,兼有五言D.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民间生活4、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创作理念强调:A. 文学创作要关注时代背景B. 诗歌创作要注重形式美C. 文学作品要体现个人情感D. 文学风格要多样化5、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资治通鉴》6、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白居易7、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A.《琵琶行》B.《长恨歌》C.《将进酒》D.《赋得古原草送别》8、下列哪位不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勃B.杨炯D.杜甫9、下列哪位诗人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 10、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唐诗之冠”,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A. 《琵琶行》B. 《杜甫诗选》C. 《诗经》D. 《红楼梦》11、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不属于《唐诗三百首》?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苏轼12、《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生母是谁?A. 贾母B. 王熙凤C. 贾政夫人D. 贾元春13、以下哪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B.《楚辞》C.《乐府诗集》D.《唐诗三百首》14、下列哪位诗人的诗作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最为著名?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之涣15、以下哪位作家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16、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唐诗三百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层级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1. 《诗经》。
(1)内容:收录了________至________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3)地位。
①中国第—部诗歌总集。
②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
③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以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句式灵活。
(2)代表作《离骚》:具有________风格。
3.汉赋。
(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________》《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
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以诗赋为主的促进。
(2)代表性诗人。
①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②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③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________。
④唐诗丰碑。
A.“诗仙”________:以________的创作赢得美誉。
B.“诗圣”________:以________的“诗史”赢得美誉。
C.中唐________: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1)西周春秋中期风(2)四言(3)②现实主义2.(1)南方民歌楚国(2)浪漫主义3.(2)子虚赋4.(1)②科举考试(2)③王维④A.李白浪漫主义B.杜甫现实主义C.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问题导思1】以唐诗为例,说明社会变迁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提示: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预习检测1】“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题资料高考资料【重点讲解】浅析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表现及其成就(一)表现1.诗人众多,诗作丰富,作品质量很高: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统计即有诗人二千多人,诗作五万一千多首,大大超过前代。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从题材看,社会生活、边塞田园、宫廷市井等各方面均有涉及;从体裁看,五言七言、乐府歌行、古风近体、律诗绝句等各类型无不具备并趋于完善。
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与边塞诗派,中唐时代的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等不同的创作倾向;各类型作家风格的独特,如飘逸、沉郁、雄深、幽闲、绮丽、险怪等众美皆具。
4.其他多种文学形式均获得发展: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为代表的唐代散文的发展;唐传奇的成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词出现并在晚唐五代成熟定型,为宋词成功奠定基础;变文的流行,对中国民间通俗讲唱文学的推动。
(二)繁荣原因1.从政治经济层面来看: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为文人内在气魄心理的壮大提供了现实基础;广阔的疆域为文人漫游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既漫游开拓了作家视野,又扩展了文人胸襟;开疆拓土,为文人提供了从军入幕的机会,增长了文人视野,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范围;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人漫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更为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学样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从文化制度层面看:兼容并包、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使社会文化思想相对活跃,恢弘的气象,使文人思想相对束缚较少,创作心理上呈现出较为自由的局面;开科取士,使普通文人有机会进入仕途,增强了文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思想水平和创作的内在高度有所提升。
另外,此项措施还从多方面影响了文人的生活和创作。
一方面,增强了文人对知识的追求精神,因此,读书山林成为普遍风气,文人因而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体会;另一方面,进入仕途又使文人对官场内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而入朝为官,仕途沉浮使文人领略到政治生活的复杂多变,从而使文人在创作题材和内在心理上进一步深化。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反映了A.宋词豪放派特点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C.作者的爱国情怀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D.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3.诗词、歌谣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以下诗词、歌谣出现最晚的是()A.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B.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C.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清帘上酒楼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5.《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6.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在( )A.明朝B.元朝C.唐朝D.北宋7.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8.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高二】高二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过关训练(有答案)

【高二】高二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过关训练(有答案)第9 辉煌灿烂的学【堂达标】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以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目中的作品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宋代的晏殊和楚国的屈原所作,唐、宋时期的主要学形式是诗和词,战国时期屈原创作了楚辞体。
2.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 )A.李白B.杜甫C.孟浩然 D.屈原解析:选B。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选项D;李白的诗歌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杜甫的诗则重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孟浩然的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3.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着重表现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解析:选A。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中年后,金军南下,流落南方,受环境的影响,其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
4.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
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
这部作品应该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题中“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的四大名著就只有《红楼梦》,其他三本小说都与此无关。
5.下列材料:材料1:《离骚》诗句摘录与译: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 9 课灿烂灿烂的文学1.《论语·为政》中记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
”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拥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首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响了弘大进步的大一统时代风范2.古代中国的不同样时期流行不同样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便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经常感情豪迈,想象奇怪,文采华美。
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A .屈原B.李白C.杜甫D.辛弃疾3.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辈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价值。
这反响出唐诗A .是研究唐代政治的主要史料B.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C.促进了文化逐渐向老百姓转移D.是中华文化灿烂的重要象征4.宋代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
在宋代瓦舍会出现的现象有A .叫卖京剧脸谱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C.评说小说《三国演义》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5.请阅读下面精良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序次是① 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啼映,水村山郭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昏,小流水人家,古道西瘦。
夕阳西下,断人在天涯。
④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寒候,最将息。
三杯两淡酒,怎他、晚来急!雁也,正心,倒是旧相。
A .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6.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于唐人小《白蛇》。
宋本的展,到明末,不内容与唐宋奇有本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反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而“生主管”了。
种化可以反响出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气坏C.市民价念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7.(2019 年江卷)清代黄周星元曲:“曲之体无他,不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天可是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四部著作的书影图片以及一段诗句,回答1-4题。
①②③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成书于春秋末年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书影图片③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恰当的表述是
A.代表了古代中国浪漫主义的文学流派
B.以讲究词藻华丽而著称
C.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D.代表了古代中国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
3.将书影图片④与③相比,结合一段诗句,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特点之一是
A.以四言为主 B.半诗半文的综合性
C.句式长短不一 D.适应市井生活
4.上列书影图片所反映的作品,被奉为儒家经典或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5.《诗经》所收之诗,绝大部分是什么时期的诗歌
A.西周初年至战国
B.西周至春秋中叶
C.春秋至战国
D.整个周代
6.右图所示人物的代表作是
A.《诗经》B.《离骚》C.《楚辞》
D.《式微》
7.伟大的诗人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诗歌新体裁是
A.乐府 B.“楚辞” C.民歌 D.赋
8.关于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在骚体诗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②东汉时期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来表现③西汉时期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④佳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9.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
A.乐府诗B.“楚辞”C.民歌D.赋
10.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①李白②高适③杜甫④李商隐⑤岑参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11.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而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的唐代诗人最有可能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2.晚唐诗人的代表主要是“小李杜”,他们是
A.李白、杜甫 B.李清照、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1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的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婉约派 B.田园派 C.豪放派 D.花间派
14.下页右图是对古代某文学家的精神描写,他写了大量具有豪放风格的词作,推测其人应当是
A.关汉卿 B.苏东坡 C.辛弃疾 D.岑参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哪位词人的名句
A.李清照 B.李煜 C.苏轼 D.辛弃疾
16.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①李清照②苏轼③柳永④辛弃疾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7.明清时期,“土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人们对商人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对文学的最大影响是A.志怪作品的出现 B.散曲创作的繁荣
C.小说创作的发展 D.诗歌创作的繁荣
18.产生上述那种认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领域新现象的出现
B.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早期启蒙思想的推动
19.《儒林外史》是我国明清时优秀的
A.历史小说 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 D.讽刺小说20.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
22.下图所示名著是我国明清时优秀的
A.历史小说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D.讽刺小说
23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学创作推
向高峰的是
A B c D
24.下列与古代中国文学体裁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B.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C.词是出现于唐代的句子长短不齐的诗歌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岁遽以
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请回答:
(1)王国维在论述人生三境界时,引用了三句别人的词作。
写出所引三句词的出处。
(2)第二、三句词的作者词风属于什么风格?
(3)结合实际,谈谈其中蕴涵的哲理。
26.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请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各选取一例,略加分析说明。
27.阅读下列材料: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岁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请回答:
(1)上面三句词的出处?
(2)第二、三句词的作者词风属于什么风格?
(3)结合实际,谈谈其中蕴涵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