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1)原因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原因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1)形成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②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③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偏重于咏物写志,词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3.下图是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广告图片。

下列解说词不符合史实的是()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诗仙”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4.《三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此诗的作者最可能是()A.王勃B.李白C.杜甫D.王维5.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下图所示作品体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6.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绚丽的灯光特效把济南奥体中心场地变成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

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

这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的特点是()A.通俗B.豪放C.婉约D.怀古7.在下列明清小说中,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力作的是()能力提升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神秘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宗教化D.逐渐平民化9.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1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材料〕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①,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②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③”。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④。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解读】《诗经》本名《诗》,是西周至春秋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同时,《诗经》又是我国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之一,是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的必读著作。

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主要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采集而成,一种认为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

《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持第二种观点。

此处所引的这条材料就是司马迁观点的集中反映,对于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古时候,《诗》的内容有三千多篇。

等到了孔子的时候,他重新对《诗经》进行了整理,删除掉一些重复的篇章,从中挑选出一些思想内容符合礼义的篇目,其上起商、周的先祖契、后稷,中间包括殷商、周王朝极盛时期在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一些内容,一直写到周幽王、周厉王的乱国。

《诗经》以《关雎》作为《国风》的开始,以《鹿鸣》为《小雅》第一篇,以《文王》为《大雅》开头,以《清庙》作为《颂歌》篇首,共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孔子都能弹唱,属于正统的高雅音乐。

从此以后,礼、乐开始完备起来,成为辅佐帝王统治的手段和基本的六种经典中的两种。

【注释】①契:商的始祖;后稷:周的始祖。

②幽厉:即周幽王、周厉王。

③《关雎》《鹿鸣》《文王》《清庙》都是《诗经》里面的篇章。

④六艺:一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2.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历史专项复习试题 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历史专项复习试题 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随堂基础巩固]1.《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中描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答案:C的是()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诗仙”指唐朝诗人李白,“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指诗中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揭露,是对唐朝诗人杜甫的赞扬,故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3.(2012·广州期中)下列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词的掌握。

南宋时期,社会形势严峻,民族矛盾尖锐复杂,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侧重于歌颂太平气象的是汉赋。

答案:B4.(2011·长沙高二期末)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

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复习课件(共68张PPT)[ 高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复习课件(共68张PPT)[ 高考]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 塞通人烟。 ……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时期 初唐 盛 唐
代表人物
中唐
(诗圣)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 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 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 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后人称他为“诗圣”。 代表作:“三吏” “三别” 石壕吏 杜甫
时期 初唐 盛 唐
代表人物
中唐 晚唐
白居易
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 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代表作: 《秦中吟》《新乐府》《长 恨歌》《 琵琶行》
长恨歌
琵琶行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2)宋词繁荣的表现
①豪放派
②婉约派
2.元曲
(1)兴起与发展
①时间:宋代,民间兴起。
②内容:包括杂剧和散曲。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马致远 白朴
《倩女离魂》
《汉宫秋》 《梧桐雨》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 (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 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 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 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 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 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 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 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 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 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 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 《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有影响。

《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

如在政治领域,楚辞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奋勇前进;经济领域,屈原的文化遗产带动了湖北旅游等经济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
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延伸
提示这首词描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和横戈跃马的军旅生活,以及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

反映了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人民生活困苦,宋金交战,战乱不已的历史状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PPT精品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PPT精品课件.(共28张PPT)
根植于民间,是劳动人民 真情的流露和智慧的结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件.(共28张PPT)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春秋末)
2.楚辞(战国)
3.汉赋
1)含义 2)特点 3)代表作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 的西一汉种词:藻新华的丽文,学手体法裁夸。张, 它司内在马容楚丰相富辞如,基《表础子现上虚出,赋大吸》一收统 散时文代成恢弘分的,《文形上化成林气一赋度种》半 诗东半汉文:的综合文体。 张 衡 《二京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件.(共28张PPT)
•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 加强。 )

2.读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 设立的 基本情 况,其 作用和 影响是 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地位: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 无实权 ,形式 上始终 是一个 临时机 构的地 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 朝制造 “文字 狱”的 影响等 问题, 培养学 生运用 历史唯 物主义 分析问 题的能 力。通 过对清 朝“闭 关锁国 ”政策 后果的 分析讨 论,提 高学生 以史为 鉴,拥 护今天 改革开 放政策 、珍惜 改革开 放成果 的自觉 性。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B.《春秋》C.《论语》D.《诗经》【解析】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有:南方、抒情、神话、神奇瑰丽的境界、审美愉悦。

楚国屈原的《离骚》正是符合题干要求的作品,故A项正确;《春秋》写史,比较严肃,不抒情,故B项错误;《论语》是孔子的言论,不在南方也不抒情,故C项错误;《诗经》讲述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现实主义力作,没有运用神话,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6·长春高二检测)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词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解析】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了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

【答案】 C3.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过程,故①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举以诗赋取士,故②正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③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属于边塞诗,唐诗一般不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5·四川高考)“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2019·全国卷Ⅰ·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考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情趣【解析】拔河比赛本身就是力量的较量,再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可知,在唐朝人们通过拔河比赛展现力量,故C项正确。

拔河比赛是民间习俗,非农耕与战争,故B项错误。

【答案】C2018年题组(2018·江苏单科·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考点】元曲【解析】“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大意是:元曲的文体没有别的复杂内容,仅用八个字即可概括,就是少引用圣人经典,多抒发自然情感罢了。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大意是:制曲也没有别的,用四个字即可概括,就是雅俗共赏。

题干信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表明元曲能贴近大众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寄情山水,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2017年题组(备注:无)2016年题组1.(2016·北京文综·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各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正确。

【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2.(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①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③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元曲【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2014年题组1.(2014·重庆文综·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 C.《庄子》D.《离骚》【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楚辞【解析】《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与题干“幻想境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和《庄子》与题干“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的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离骚》属于楚辞,是屈原的作品,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4·全国大纲卷·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 C.王维D.李白【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其诗歌风格古朴自然,陈子昂的诗歌充满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其诗歌风格质朴、刚健,两人诗歌风格不同,故A项错误;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自然清淡,其诗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故C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1.(2019·江苏单科·2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

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