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鉴赏世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能力,领略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通过探究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政治经济和文化辩证关系的认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以及欣赏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树立为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繁荣祖国的文学艺术做出积极贡献的远大理想。

3、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对阿基米德取得杰出成就的学习,启迪学生向他学习优秀品质;通过对阿基米德名言的理解,深刻认识科学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情绪渲染法: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激情地讲述《伊里亚特》中阿喀琉斯的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希腊社会对英雄主义的崇尚和人类与自然不屈不挠作斗争的精神。

析图法:通过观察中外古建筑图片,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挖掘隐含信息,认识这些建筑的特点并挖掘东西方建筑风格差异的原因。

中外联系法和列表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中外古建筑图片,列表比较古代东西方建筑的特点。

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探究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是:阿基米德和他的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②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的理解,以及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和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2、学习新课(一)科学之星阿基米德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一找阿基米德有哪些主要贡献?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内容,提取有关阿基米德成就的有效信息:发现浮力定律、杠杆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等。

(word完整版)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

(word完整版)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
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
教师电子教案
科目:
可爱的四川
班级:
七年级1班
册次:
七年级下册
教师:
林涛
时间:
二0一六年春季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灿烂的文学
课型
新课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汉赋是汉代文学代表,识记汉赋三大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学形式。
技能目标
理解
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管图籍,校定文书。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撰《汉书》,自此,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异,以史官兼任记录,编成《白虎通德论》(亦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和帝永元元年(89)、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胜利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固被捕。同年死于狱中。善作赋,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走近作者及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

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失)7.翻译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学生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历史教师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也不是很专业,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难度。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即隋唐时期的建筑、印刷术、诗歌等成就,引出本课将带着学生走进隋唐时期的艺术殿堂。

3)讲授新课:一、书法:1、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体”《多宝塔碑》2、柳公权:《玄秘塔碑》(讲唐朝书法艺术时,先出示VCD上一段材料,让学生对唐代书法艺术有一个总体印象:介绍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学生讲一讲“笔谏”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指出,柳公权是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

柳的这种为人成就了他书法上一种铁骨铮铮的独特风格。

此时,教师再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并概括出他的书法特点。

)-------16-------二、绘画:阎立本(唐朝)《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擅长人物画。

吴道子(唐朝)《天王送子图》“画圣”“吴带当风”(介绍隋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时,建议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一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如《游春图》《历代帝王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对隋唐的绘画成就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简单分析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答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2、下列对《诗经》描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的诗歌D.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3、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了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是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A.楚辞B.汉赋C.乐府诗D.宋词4、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

这表明汉赋( )A.体现了仁政理念B.宣扬了礼治思想C.继承了楚辞艺术D.蕴含了批判精神5、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

这体现出唐诗( )A.实现了三教合一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C.风格多元化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6、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7、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C.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D.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8、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词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B.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C.词起源于宋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9、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光耀千古的文学-教学设计

光耀千古的文学-教学设计

《光耀千古的文学》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第二课“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框题二“光耀千古的文学”教材分析本框题选择了《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童话和中国文学四大类内容向学生介绍,主要教学要点:(1)通过图文资料,介绍《荷马史诗》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人类文化瑰宝《荷马史诗》的基本情况。

(2)通过图文资料,介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伊索寓言》的文学特点,让学生认识寓言的深刻的寓意,引导学生对寓言的作用的思考。

(3)通过图文资料,介绍童话的特点、对人们心灵的影响,让学生对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童话有一个了解和认识。

(4)通过图文资料,介绍中国文学状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博大情深、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

教学目标:1、通过对《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及我国《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东西方文学作品、文学体裁的了解,知道世界各地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2、能够讲述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能够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的名篇佳作。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板书“木”“林”“人”“休”的篆体字。

让学生认一认。

导入:文字的产生带动了文学作品的发展。

板书课题:光耀千古的文学你知道哪些古代的文学作品?二、学习新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

1、神话与历史的结合——《荷马史诗》观看幻灯片图片。

你知道“特洛伊木马”吗?Trojan['trəudʒən]教师补充讲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

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

围攻9年后,到了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

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

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材教法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材教法

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材教法重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诗歌,其中以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

唐代诗歌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诞生得很早,经受了漫长的时代变迁、千锤百炼之后,到唐代,它达到了进展的顶峰。

这一时期,诗人辈出,佳作竞放,流传下来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而在这光荣夺目的唐代诗坛中,最刺眼的三位大诗人当数李白、杜甫、白居易。

他们的诗,风格迥异,但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和造诣,其作品有许多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令人爱不释手。

他们在文学领域的胜利,与他们的人生经受和社会现实密不行分,更是那种忧国忧民、关怀民间疾苦的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难点分析将唐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传奇等庞杂的内容放在一课时中讲解,是本课最大的难点。

唐代的时间跨度长,闻名的诗人和作品许多,而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又有着不同的角度和风格,虽然同学对有些诗歌比较熟识,但若要他们系统地理解这些诗歌的背景、内涵及内心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困难的。

再加上唐代散文、传奇中的名篇名作,简单使同学在学问点上产生混淆。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让同学精确地把握其中的重点内容。

重点突破方案诗歌的学习:(1)鉴于同学对唐诗比较熟识,采纳启发式谈话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2)本小结介绍的诗人、作品比较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自设表格,把学问按类进行归纳、总结,再用对比的方法,深化了解诗人的不同写作风格。

(3)老师可适当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史料,把诗人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让同学了解到他们不仅有超群的诗艺,还有高尚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通过同学在课下的预习、搜集、整理,在课上按阶段向大家讲解某位诗人的生平及作品特点,使课内与课外学问相结合,开阔眼界与活跃思维。

难点突破方案本节课消失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较多,可通过列表归纳、总结唐代诗人及诗歌的特点使学问条理化,让同学一目了然;详略得当,重要的部分,在时间支配上和学法引导上做特殊的处理,使同学依据时代特点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名篇佳作的内涵,以此加深印象,增加记忆。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9 课绚烂绚烂的文学练习( 时间: 25 分钟分值: 30 分)A组( 基础题 )1、《诗经》中的很多作品真切、深刻反应了社会生活。

以下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风”是东周时的民歌,显现了劳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表达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伤时感事的思想感情C、以华美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心胸和豪放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应了当时强烈的社会矛盾分析《诗经》反应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显现劳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美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

故只有 A 是正确的。

答案 A2、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文雅的文人。

此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显现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离骚》和《诗经》分别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源泉。

答案 A3、词发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朝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集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C、财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添分析词的特点是能够传唱,属于街市平常文学,所以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B4、“着重于咏物写志,词采华美,讲究对仗”是以下哪一文体的特点() 。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汉赋词采华美,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唐诗风格多样,讲究格律规范;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元曲雅俗共赏,抒怀叙事兼长。

题干意思与 A 项切合。

答案 A5、从唐诗、宋词到元朝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

A、反应了教育的普及B、渐渐平常化C、有益于白话文的推行D、在发展中,文雅文化消逝B 项正确。

分析唐诗多数讲究格律,宋词和杂剧以及小说那么属于平常文学,故答案 B6、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 9 课的教学内容,主 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 、楚辞到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 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 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 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 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 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K12 学习教育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 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 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 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 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 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 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 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 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从《诗经》到唐诗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绝 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 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 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 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 的经典。 2:学生观看教材第 42 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 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3: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 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体物写 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 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 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 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 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 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 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 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的赋 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 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 4:学生阅读教材第 43 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 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 诗歌 类型 主要内容 特点及成因 初唐 王勃 陈子昂 盛唐 高适 边塞诗 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 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 新鲜壮丽的色彩。 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 山水诗 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 诗仙 浪漫主义 杜甫 诗史 现实主义 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 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 李商隐 杜牧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回答后, 教师指导: 【探究学习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 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 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 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 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 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回忆必修 1、2 的相关内容及阅 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教师总结如下: A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 的物质条件; 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c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 ,不仅 使文人思想开放、 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 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 情。 成因: A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 质基础。 B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 娱乐生活。 c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情感。 流派: 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 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 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 成就。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 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2. 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元杂剧的成就, 关汉卿与《别情》 ,马致远与《秋思》 。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回答后, 教师指导: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 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 细腻感人, 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 写景抒情为主; 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 主,表达内心感慨。 (三)明清小说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 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 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 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 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 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 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一一“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 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 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一一“说话” 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 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 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 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 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 明清小说是 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A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 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 扩大 , 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 加, 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 , 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 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c 小说体例 , 在经历了唐代传奇 , 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 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D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 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 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从《诗经》到唐诗 . 《诗经》: (1)概况: (2)内容: (3)地位 2. 楚辞: 3 汉赋 4. 唐诗: (1)初唐 (2)中唐 晚唐 二宋词和元曲 宋词: (1)特点: (2)成就 (3)成因 2 元曲 三:明清小说 : . 繁荣原因 2. 代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 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 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 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