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技术02-2

合集下载

数字通信技术第2章习题及答案

数字通信技术第2章习题及答案

2-1什么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试述PAM通道、PCM通道、时分复用多路通信各自的含义及相互联系。

什么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用数字通信方式传输。

PCM通道:抽样、量化和编码。

主要通过3个步骤实现的。

1、抽样,根据抽样定理,只要对模拟信号抽样的次数大于模拟信号频率的2倍,就能通过滤波器将这个数字信号再无损伤的恢复到原来的模拟信号。

当然这个抽样间隔也就是抽样点的时间间隔要平均才行。

2、量化,就是把抽样出来的信号放到一个标准的图里去比对,根据标准把这个信号定义成多大,如5或10等等以及其他数值,PCM信号根据抽样出来的信号大小,把它一般定义为-127~+127之间。

3、编码,把经过量化的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

如果是PCM的8位编码,5就可以转换成00000101,10就可以转换成00001010.等2-2 什么是低通型信号的抽样定理? 已抽样信号的频谱混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一个频带限制在(0,fH)赫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1/2 fH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为了能恢复出原始话音信号,只要或就周期性的重复而不重叠,在接收端用一低通滤波器把原语音信号(0,fH)滤出,即完成原始话音信号的重建。

注意,若抽样间隔T变得大于则M(f )和ST(f )的卷积在相邻的周期内存在重叠(也称混叠),见图所示。

2-3 如果f s =4000Hz,话音信号的频带为0到5000 Hz,能否完成PAM通信?为什么?如何解决?不能完成,不符合抽样定理。

根据抽样定理,抽样频率fs >=5000*2Hz>=10000Hz。

才能完成PAM通信。

2-4 什么叫量化?为什么要进行量化?量化: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抽样值的过程称为量化。

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以后,其抽样值还是随机信号幅度连续变化的。

当这些连续变化的抽样值通过噪声信道传输时,接收端不能准确的估值所发送的抽样。

02数据通信基础

02数据通信基础
• 2.数据: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被识别,也 可以被描述。数据有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之分。模拟数据是指用来描述 在某个区间内连续变化量的数据,例 如:温度、声音、压力等都是连续 即离散 值的数据,如文本信息和整数数列等。
• (3)全双工通信方式:通信双方可以同时进行双向的信息传输,通信的双 方必须都具有同时发送和接收的能力,并且需要两个信道分别传送两个 方向的信号。应用于计算机之间。
考点分析:数据传输的方式
• 数据传输方式依其数据在传输线上原样不变地传输还是调制变样后再传 输,可分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等方式。
• 信道按使用权限可分为专业信道和共用信道;接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 信道、无线信道和卫星信道;按传输信号的种类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 字信道等。
• 5.信道带宽:信道带宽是指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宽度,它的值为信 道上可传送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效率之差。带宽越大,所能达到的传 输速率就越大,所以信道的带宽是衡量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 若一条传输线路可以接受600~2000 Hz的频率,则该传输线的带宽是 1400 Hz(2000~600 Hz)。普通电话线路的带宽一般为3000 Hz。
• (3)宽带传输:在同一信道上,宽带传输系统是可以进行数字信息和模拟 信息服务的。计算机局域网采用的数据传输系统有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两种方式,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考点分析:数据交换技术
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又称线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是在电话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交换技术,即在两个工 作站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 基本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建立连接(信道建立)、传输数据、拆除连接 (释放信道)。适合远距离成批传输数据。 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点是实时性好,由于信道专用,通信速率较高;缺点是 线路利用率低,不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线路组成链路,通信的双方必须同时 工作。

2相正交编码相位差计数

2相正交编码相位差计数

2相正交编码相位差计数2相正交编码相位差计数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中的编码技术,它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实现数据传输。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解释2相正交编码相位差计数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原理2相正交编码相位差计数(2-PSK)是一种基于调制的数字通信技术,它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相位差的形式来传输。

在2-PSK中,数字数据被编码为相位差的不同取值。

具体来说,在2-PSK中,相位差的取值只能是两种状态,一种是0度,另一种是180度。

我们可以将0度表示为“0”,将180度表示为“1”。

通过这种编码方式,每个数据比特都可以用一个相位差来表示。

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会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相应的相位差,并将其传输给接收端。

接收端会通过测量相位差来恢复出原始的数字数据。

二、应用2-PSK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领域,特别是在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无线通信:2-PSK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传输数字数据,在无线通信中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领域。

2.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需要在长距离传输数据,而且天线朝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2-PSK的相位差编码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提供良好的传输效果。

3. 光纤通信:2-PSK也可以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

在光纤中,光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被编码为不同的数字数据,从而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三、优缺点2-PSK作为一种数据传输技术,具有一些优势和一些限制。

1. 优势:a. 高效利用频谱:2-PSK采用相位差编码,可以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相位差,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频谱空间,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

b. 抗干扰能力强:2-PSK的相位差编码方式可以很好地抵抗噪声和干扰,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c. 传输距离远:2-PSK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信号质量,可以实现较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这使得它在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通信技术概论》课件

《通信技术概论》课件
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特性
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传输带宽、抗干扰能力等。
有线通信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
工作原理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的编码与解码等。
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应用
固定电话通信、宽带接入、局域网等。
发展趋势
高速化、大容量化、网络化等。
06 现代通信技术前沿
量子通信技术
01
量子通信技术概述
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通信方式,具有高度安全性、
可靠性和保密性,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02
量子通信技术应用
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包括国家安全、金融、医疗等领域,能
够为重要信息的传输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保障。
03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目前量子通信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推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通信方式
如烽火、鼓声、信号旗等。
现代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如移动通信、卫 星通信等。
近代通信方式
如电报、电话等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未来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光通信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广播电视行业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和接收。
交通领域
铁路、公路、航空 、航海等方面的通 信。
别表示二进制数中的1和0。
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脉冲编码 调制(PCM)、增量调制(ΔM )和脉宽调制(PWM)等,这 些技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
离散的数字信号。
数字通信的特点
数字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 号失真小、保密性好等优点,但 同时存在占用频带宽通信的比较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PPT课件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PPT课件

2
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
▪ 5个阶段 ▪ 包含两项内容: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过程 • 建立物理连接 • 建立逻辑连接 • 数据传输 • 断开逻辑连接 • 断开物理连接
与打电话比较 拨号,拨通对方 互相确认身份 互相通话 互相确认要结束通话 双方挂机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通信都* 需要全部5个阶段。
3
28.09.2020
• 或者需要具有一条物理线路上的两个信道,分别用于 不同方向的信号传输。
*
16
28.09.2020
单工方式: 发送器
接收器
半双工方式: 发送器/ 接收器
不可同时 可同时
发送器/ 接收器
全双工方式:
发送器/ 接收器
A站
*
28.09.2020
发送器/ 接收器
B站
17
2.2.4 传输方式
▪ 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 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
•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 传输。
▪ 目的系统
•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 的信息。
•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信息。
▪ 传输系统
• 可以是简单的物理通信线路
• 也28.0可9.2以02是0 连接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 间的复杂网络设备
• 调制: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
• 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
• 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
*
928.09.2020 Nhomakorabea▪ 不同类型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信道上传输 有4种情况:
数据: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
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信道编码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站、移动终端、 网络设备等。
移动通信工作原理
阐述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以及移动终端如何实现移动通信。
有线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概述
介绍有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有线通信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有线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电 话线、光纤、交换机等。
多进制解调
在接收端使用相应的算法将接收到的波形还原为原始的数字 信号。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干扰,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输。
保密性好:数字通信可以通过加密技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 便于存储和复制: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复制,不会因传输而损失信息。
有线通信工作原理
阐述有线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和接 收过程。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组成
详细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 器等。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
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以及如何 实现网络通信。
STEP 03
周期性
模拟信号通常具有周期性 ,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 其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 波。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满 足线性叠加原理,即不同 频率的信号可以相互叠加 。
调幅调制与解调
调幅调制
将需要传输的消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幅波信号,实现将消息信号加载到载波 信号上的过程。
解调
通过将调幅波信号再次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原始的消息信号,实现从调幅波中提取出 消息信号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清浊音 判决 … … … … 量 音 化 编 码 器 … 解 码 器
LPC声码器的原理框图 LPC声码器的原理框图
15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1、全极点数字滤波器参数的确定
阶数P 阶数P
模型阶数P的选择,应该从频谱估计精度、计算量、 模型阶数P的选择,应该从频谱估计精度、计算量、存 储量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储量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取很大值时, 可以获得很好的信号谱估计, P 取很大值时 , 可以获得很好的信号谱估计 , 但增加 的计算量和存储量代价太大。 的计算量和存储量代价太大。语音谱估计时主要关心 的是声道的谐振特性, 值过大, 的是声道的谐振特性 , P 值过大 , 估计的谱中保留许 多信号谱细节,反而使共振峰分析效果变坏。 多信号谱细节,反而使共振峰分析效果变坏。 阶数P的经验值在8--12之间。通常采用10 12之间 10个极点的滤 阶数 P 的经验值在 8--12 之间。 通常采用 10 个极点的滤 波器,模型就能正确描述共振峰特性和谱的基本形状。 波器,模型就能正确描述共振峰特性和谱的基本形状。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2、 基音检测
根据语音信号的特性检测基音周期的方法有: 根据语音信号的特性检测基音周期的方法有 : 利用时域特性检测; 利用时域特性检测; 时域特性检测 利用频域特性检性检测; 同时利用时域和频域特性检测; 时域和频域特性检测 这里只介绍利用时域特性检测
9
一、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
语音信号波形及其短时谱
10
二、语音信号的产生模型
激励源等效为基音频率的周期性脉冲或具有平坦频谱的 白噪声,声道等效为时变线性数字滤波器。 白噪声,声道等效为时变线性数字滤波器。 当激励源采用周期脉冲源时,声道输出的是浊音, 当激励源采用周期脉冲源时,声道输出的是浊音,采用 白噪声源时,声道输出的是清音。 白噪声源时,声道输出的是清音。
E = E{e2 (n)} = E{[s(n) − ∑a j s(n − j)]2}
j =1
17
p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在语音信号保持平稳的短时段内, 在语音信号保持平稳的短时段内,令E对aj的偏导数为 得到: 零,得到:
E{[s(n) − ∑a j s(n − j)] ⋅ s(n − i)} = 0
11
二、语音信号的产生模型
基音周期 周期脉冲 发生器 浊音/清音 浊音/ 开关 随机噪声 发生器 激励源 声道参数
x (n)
×
u (n)
时变数字 滤波器H(Z)
S(n)
G
声道滤波器
语音的产生模型
12
二、语音信号的产生模型
时变数字滤波器---线性预测(LP) 时变数字滤波器---线性预测(LP)综合滤波器 ---线性预测
j =1
p
i = 1,L, p
即: 其中: 其中:
∑a φ (i, j) =φ (i,0)
j =1 j n n
p
i = 1,L, p
φn (i, j) = E{s(n − i)s(n − j)}
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通过求解P个方程来得到P 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通过求解P个方程来得到P个 未知数aj
18
16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滤波器系数{ 滤波器系数{aj}
在LPC模型中,信号s(n)的估计误差e(n) 为: LPC模型中,信号s(n)的估计误差e(n) 模型中 s(n)
e(n) = s(n) − ∑aj s(n − j)
j =1
p
就是使得误差e(n) e(n)在某个预定 设计的滤波器系数 {aj}就是使得误差e(n)在某个预定 的准则下最小,通常是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求解{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求解 的准则下最小,通常是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求解{aj}
H(z) =
G 1− ∑a j z
j =1 p −j
全极点数字滤波器
全极点数字滤波器的输出(LPC差分方程) 全极点数字滤波器的输出(LPC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
s(n) = Gx(n) + ∑a j s(n − j)
j =1
p
输出值s(n)可以用当前的输入值Gx(n)和过去输出样 可以用当前的输入值 值的加权和来 值的加权和来表示
22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1 w(n) = 0 n = 0 ~ (N −1) n = 其它值 n = 0 ~ (N −1) n = 其它值
矩形窗
哈明窗
2nπ 0.54 − 0.46cos w(n) = N −1 0
23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3
一、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
当声带震动产生一个准周期空气脉冲激励声道时就产生 浊音。浊音具有明显的准周期性。 浊音。浊音具有明显的准周期性。 准周期性 声带震动的频率称为基音频率,周期为基音周期。基音 声带震动的频率称为基音频率,周期为基音周期。 基音频率 基音周期 频率一般在70—450Hz范围内,相当于周期为2 15ms。 频率一般在70—450Hz范围内,相当于周期为2—15ms。 70 范围内 基音周期是语音信号的主要特征之一。 基音周期是语音信号的主要特征之一。
哈明窗。 哈明窗。
21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sw(n)的自相关函数称为语音信号s(n)的短时自相关 表示。 函数, 函数,用Rw(l)表示。
Rw (l) =
n=−∞
∑s

w
(l)sw (n + l) =
N −l −1 n=0
∑s
w
(l)sw (n + l)
是浊音, 如果 s(n) 是浊音 , 其短时自相关函数 Rw(l) 呈现出明 显的周期性, 的基音周期。 显的周期性,其周期等于s(n)的基音周期。基音周期就是 第一个峰值点到零点之间的距离。 第一个峰值点到零点之间的距离。
20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1. 基于求短时自相关函数的基音周期估计 是一段加窗的语音信号,它的非零区域为: 设sw(n)是一段加窗的语音信号,它的非零区域为: 0∼ n = 0∼N-1。
sw (n) = s(n) ⋅ w(n)
s(n)语音输入信号,w(n)是加权窗,一般取矩形窗或 语音输入信号, 是加权窗,
3. 两种基音周期估计方法比较 AMDF方法计算简单,只需减法和取幅度运算, AMDF方法计算简单,只需减法和取幅度运算,不 方法计算简单 需要乘法运算。 需要乘法运算。 AMDF的动态范围较小,易于算法的定点实现。 AMDF的动态范围较小,易于算法的定点实现。 的动态范围较小 AMDF在基音周期点上, AMDF在基音周期点上,它的谷点锐度较之短时自 在基音周期点上 相关函数的峰点锐度更尖锐,估值精度更高、更 相关函数的峰点锐度更尖锐,估值精度更高、 稳健。但信号不够平稳时,这个特点不明显。 稳健。但信号不够平稳时,这个特点不明显。 短时自相关函数法的特点是对相位不敏感, 短时自相关函数法的特点是对相位不敏感,在信 的特点是对相位不敏感 号有相位失真时能较好地检测基音。 号有相位失真时能较好地检测基音。
rw(l)具有谷值而非峰值,要通过寻找最深谷值点的位 具有谷值而非峰值,
置来确定基音周期。 置来确定基音周期。
25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周期性语音信号短时自相关函数和AMDF示例 周期性语音信号短时自相关函数和AMDF示例 AMDF
26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2. 基于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的基音周期估计 基于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 是一段加窗的语音信号,它的非零区域为: 设sw(n)是一段加窗的语音信号,它的非零区域为: n = 0 ∼ N-1。
sw(n)的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rw(l)定义为: 定义为:
rw (l) =
n=−∞
∑s

w
(n + l) − sw (n) =
相对声压 唇口) (唇口)
t (ms)
清音波形图
6
一、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
7
一、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
以上是一段话的语音波形和它在时间轴上的展宽波形
8
一、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
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
语音信号是非稳态信号,特征随时间变化; 语音信号是非稳态信号,特征随时间变化;但在一个很 短的时间段内(约5ms--50ms)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短的时间段内( 5ms--50ms)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50ms 准平稳信号。 称为准平稳信号 称为准平稳信号。 语音信号通常可以分为浊音 清音和混合音。 浊音、 语音信号通常可以分为浊音、清音和混合音。 浊音在时域上具有准周期性 在频域上, 在时域上具有准周期性, 浊音在时域上具有准周期性,在频域上,精细谱具有周 期性起伏的谐波特性,谱包络具有共振峰结构。 期性起伏的谐波特性,谱包络具有共振峰结构。 清音类似于随机噪声 其频带较宽。 类似于随机噪声, 清音类似于随机噪声,其频带较宽。 浊音段的信号能量要比清音段的能量高, 浊音段的信号能量要比清音段的能量高,这一特点可用 于判断区分清、浊音。 于判断区分清、浊音。
N −l −1 n=0
∑s
w
(n + l) − sw (n)
24
三、LPC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声码器的工作原理
是浊音, AMDF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 如果 s(n) 是浊音 , 其 AMDF 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 的基音周期。 性,其周期等于s(n)的基音周期。 不同的是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倍点上, 与Rw(l)不同的是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倍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