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凝胶柱制作的顺序一般是( )①橡皮塞打孔②挖凹穴③装玻璃管④盖尼龙网⑤盖尼龙纱⑥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⑦接尼龙管、装螺旋夹⑧柱顶插入安装玻璃管的橡皮塞A.①③④⑤⑥⑧⑦②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⑥⑤⑧⑦D.①②③⑦⑥⑤⑧④:选择合适的橡皮塞→打孔→挖凹穴→装玻璃管→盖尼龙网→盖尼龙纱→将橡皮塞插到玻璃管→接尼龙管→装螺旋夹→柱顶插入安装玻璃管的橡皮管。

2.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3.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应加入生理盐水,防止细胞破裂;将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时,需要加入蒸馏水,以便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透析时,应将透析袋置于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4.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时,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处理;再通过透析法除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蛋白除去,即样品纯化,纯化过程中凝胶应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制成凝胶悬浮液,而不是用生理盐水;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高中生物 专题五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

高中生物 专题五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一、选择题1.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第2层为红色透明层,含血红蛋白C.第4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沉淀物D.第3层为暗红色沉淀物,含未破裂的细胞[解析]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2.关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除哪项外均为正确解释( D )A.交联葡聚糖凝胶(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X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B.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C.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 hD.凝胶用自来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解析]本实验中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凝胶(G-75),其中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X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 g,A正确;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因此,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B正确;在凝胶色谱柱装填完之后,应在约50 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小时,以使凝胶装填紧密,C正确;凝胶溶胀时,应使用蒸馏水将其充分溶胀,制成凝胶悬浮液,D错误。

3.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C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解析]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

高中生物选修1练习: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1练习: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A.②④B.①④C.④⑤D.①③[解析]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

[答案]A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说明色谱柱制作不成功,可能是凝胶装填不紧密、不均匀,或者存在气泡,打乱了洗脱次序所致。

[答案]B3.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下列关于样品处理及粗分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C.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l溶液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解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杂蛋白;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过程应选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答案]D4.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会影响分离的效果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凝胶色谱柱直径过大会耗用过多洗脱液,样品的稀释度过大[解析]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2020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2020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A.②④B.①④C.④⑤D.①③解析: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

答案:A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 )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说明色谱柱制作不成功,可能是凝胶装填不紧密、不均匀,或者存在气泡,打乱了洗脱次序所致。

答案:B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叙述是( )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的杂蛋白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解析:对红细胞洗涤时应该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A错误;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B错误;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C错误;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pH相对稳定,防止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D4.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会影响分离的效果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凝胶色谱柱直径过大会耗用过多洗脱液,样品的稀释度过大解析: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堂演练: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堂演练: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含解析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A.②④B.①④C.④⑤D.①③解析: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

答案:A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说明色谱柱制作不成功,可能是凝胶装填不紧密、不均匀,或者存在气泡,打乱了洗脱次序所致。

答案:B3.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下列关于样品处理及粗分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C.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l溶液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解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杂蛋白;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过程应选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答案:D4.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会影响分离的效果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凝胶色谱柱直径过大会耗用过多洗脱液,样品的稀释度过大解析: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凝胶色谱柱的高度与分离度有关,一般不超过1 m。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下提能: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下提能: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2019·平遥期中)下列关于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是碱性电解质B.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是酸性电解质C.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解析]选D氨基酸既有氨基也有羧基,是中性电解质,A、B错误;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C错误、D正确。

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解析]选B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容易通过凝胶间隙,先被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后被洗脱出来。

3.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气氧化B.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磷酸中和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变[解析]选D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稳定pH,从而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变。

4.蛋白质的各种特性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依据。

下列可作为分离依据的是()A.分子的形状、大小和溶解度B.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C.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D.以上三项都是[解析]选D利用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提取。

如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以及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都可作为分离依据。

5.下面是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对样品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采集血样后要高速短时间离心获得血细胞B.洗涤三次后如上清液仍有黄色,可增加洗涤次数,否则血浆蛋白无法除净C.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D.释放血红蛋白后再经过离心,就可以使血红蛋白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解析]选A采集血样后要低速短时间离心获得血细胞,否则会使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混杂在红细胞中。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选择题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的SDS的作用是( )A.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将蛋白质分解成单个氨基酸C.掩盖不同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别D.增加不同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别解析:选C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SDS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完全变性,解聚成单条肽链;同时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D.用透析法可除去蛋白质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解析:选A 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不同,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 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DNA析出,呈丝状物,过滤后存在于黏稠物中;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DNA呈溶解状态,过滤后存在于滤液中。

3.如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直径过大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 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耗用洗脱液过多,样品的稀释度过大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以上说法有两种正确解析:选B 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凝胶色谱柱的高度与分离度有关,一般不超过1 m,过短也会影响混合物的分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在释放时,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甲苯,充分搅拌10 min,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B.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1层为白色薄层固体C.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4层为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D.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解析:选B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其中第1层为无色透明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的水溶液层;第4层为暗红色杂质沉淀层。

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A.②④B.①④C.④⑤D.①③解析: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

答案:A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 )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说明色谱柱制作不成功,可能是凝胶装填不紧密、不均匀,或者存在气泡,打乱了洗脱次序所致。

答案:B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叙述是( )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的杂蛋白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解析:对红细胞洗涤时应该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A错误;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B错误;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C错误;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pH相对稳定,防止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D4.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会影响分离的效果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凝胶色谱柱直径过大会耗用过多洗脱液,样品的稀释度过大解析: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1.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实验中,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图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原理的理解,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留在颗粒外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颗粒内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凝胶间隙先被洗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进入凝胶内部而后被洗脱。

答案:B2.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解析:A中凝胶色谱操作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

答案:C3.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化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解析:利用磷酸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便于分离观察(红色)和研究(活性)。

答案:D4.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 min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B.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C.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D.蒸馏水解析: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渗透吸水涨破,所以细胞中K+流出,使上清液中K+含量较高。

答案:D5.凝胶色谱分离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都是(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C.将酶或细胞固定在凝胶中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度解析:凝胶的种类较多,但每一种凝胶内部都有孔隙。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答案:A6.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加入SDS的作用是( )A.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改变蛋白质的形状C.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D.减少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加的SDS可完全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

答案:C7.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解析:对红细胞进行洗涤时,应加入生理盐水,防止细胞破裂;将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时,需要加入蒸馏水,以便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透析时,应将透析袋置于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答案:C8.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无误的是(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C.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l溶液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解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杂蛋白;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大,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答案:D9.下列有关透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透析的薄膜要具有选择透过性B.透析膜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制成的C.透析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D.透析可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解析: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它没有生物活性,故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答案:A10.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C.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D.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解析:分子乙留在透析袋内,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分子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分子乙大,所以分子丙也留在袋内;分子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而移动速度慢;分子戊比分子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甲可能不存在于沉淀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样品,其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形成的电泳带相距越远。

答案:A11.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 )A.血红蛋白释放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答案:B12.下列对在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解析: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再小心加入适量的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然后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答案:C13.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

(3)甲装置用于,目的是。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解析:血红蛋白具有运输O2和部分CO2的作用。

用缓冲液可以保持与体内的pH一致。

甲装置中,B 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磷酸缓冲液;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

甲装置用于透析(粗分离),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答案:(1)运输(2)磷酸缓冲液洗脱血红蛋白(3)透析(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14.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或CO2的运输。

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问题。

(1)将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B为。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3)在洗脱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的目的是。

如果红色区带,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解析:在蛋白质分离与提取过程中包括样品的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每一步均应用了不同的操作技术。

答案:(1)血红蛋白的释放样品的加入和洗脱(2)杂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蒸馏水和甲苯(3)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体外的pH和体内一致均匀一致地移动1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如下。

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样品处理(洗涤、破碎、离心等)蛋白质粗分离(透析)纯化、纯度鉴定(凝胶色谱法、电泳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反复冲洗、离心。

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写出一种方法)。

(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携带者有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

解析:(1)洗涤红细胞所用的溶液是生理盐水,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释放出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的小分子杂质。

可通过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等方法缩短透析时间,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

(3)由于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泳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根据图示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携带者含有两种血红蛋白,原因是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答案:(1)生理盐水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2)除去小分子杂质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3)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4)2 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