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调整切换门限改善郊区站点掉话率操作法案例

合集下载

DT测试掉话(Drop Call)处理案例

DT测试掉话(Drop Call)处理案例

DT测试掉话(Drop Call)处理案例目录1D T测试掉话分类 (2)2D T测试各类掉话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弱覆盖造成的掉话 (3)2.2干扰造成的掉话 (4)2.2.1同频干扰 (8)2.2.2邻频干扰 (9)2.2.3交调干扰 (10)2.3切换造成的掉话 (10)2.3.1切换频繁 (10)2.3.2话务分担切换 (11)2.3.3孤岛效应 (11)2.4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掉话 (12)2.4.1层间切换门限值LAYERTHR过大 (13)2.4.2漏定义切换关系 (14)2.4.3切换关系定义错误 (14)2.5硬件故障造成的掉话 (15)2.5.1TX,RX接错 (16)2.5.2载频故障 (19)2.5.1工参定义错误 (21)2.5.2馈线头松动造成驻波比高 (22)3D T测试掉话处理总结 (22)一、DT测试掉话分类:DT中一般遇到的掉话(Drop Call)主要有:弱覆盖掉话、干扰掉话、切换造成掉话、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掉话、硬件故障掉话等。

二、DT测试各类掉话案例分析:2、1弱覆盖造成掉话。

有些小区由于覆盖范围过大造成在小区覆盖的边缘地带信号不好,电平值很低,手机列表中测量的相邻小区的电平值又达不到接入的要求(如RXLEV ACCESS MIN =-95dBm)而引起掉话,在边远地区、网络覆盖不好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这种掉话。

问题描述:MS占用D1250A袁桥社区由西转南时由于受楼房阻挡信号突然变弱,电平在-90dBm以下,且该地区东面无主覆盖小区(东部最近小区D718C距离为1.6KM)无法切出导致弱信号连续质差掉话。

优化前信号图:优化建议:在该小区以东规划新站。

CDMA功率参数优化改善掉话率案例

CDMA功率参数优化改善掉话率案例

楚雄参数优化改善掉话率的案例【案例摘要】楚雄CDMA网络忙时业务信道掉话率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山站覆盖很差导致的掉话。

经过从参数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调整功率控制、切换、接入切换功能相关参数和邻区检查,来减少这些由于弱覆盖导致的掉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问题描述2010年7月开始,楚雄CDMA网络的忙时指标波动较大,尤其表现在掉话率指标上。

掉话率徘徊在0.3%以上,最高达0.37%至0.42%,虽通过对全网邻区检查优化、高掉话基站的天馈调整、关闭部分直放站后,指标下降了一段时间,但随后了又升了起来。

2、原因分析2.1确定掉话性能TopN的扇区统计8.1~8. 5日每天晚上21:00~22:00间掉话次数最多的小区,取出五天忙时掉话次数最多的有以下18个扇区:2.2掉话率TOPN分析结果采用CDT分析18个最差扇区在最近5天的掉话,结论如下:1、掉话的主要原因是信号覆盖太差导致,信号差掉话次数占总掉话次数的百分比为88.17%。

信号差的判断依据为掉话前最后一次PSMM上报的最强导频Ec/Io小于-10.5dB2、有64%的掉话前没有发生过切换,进一步证明主要是信号衰落导致掉话。

3、18个扇区的基站地理位置相对较高或覆盖地形较复杂的区域。

3、解决方案通过上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楚雄业务信道掉话率波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山站覆盖很差导致的掉话,很多通话都是处于单导频状态下,既无周围其余基站的覆盖来辅助,且自身的导频强度又很弱,掉话就很难以避免。

针对这种情况,对这种高山基站进行天馈调整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们从参数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试图减少这些由于弱覆盖导致的掉话。

所涉及的参数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1、功率控制相关参数;2、切换相关参数;3、接入切换功能启用相关参数;4、邻区漏配。

3.1功率控制参数CDMA系统具有前向快速功率控制机制,基站系统根据终端反馈的功率控制bit来决定是增加前向发射功率还是降低前向发射功率,但是无论怎么降低和升高,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总是存在上下限的,当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达到上限后,无论终端如何要求,基站也不会提升发射功率,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掉话。

通道RU功率不一致掉话经典案例分析

通道RU功率不一致掉话经典案例分析

RU通道功率不一致掉话分析案例
一、问题概述:
分析KPI指标发现墨玉县英亦尔乡-ZGH-3小区掉话次数较高,一天掉话20多次,对该基站、告警、干扰、参数等指标小区进行分析排查。

在5月14日排查优化后,优化后掉话下降60%,问题解决。

二、问题定位与分析
查看墨玉县英亦尔乡-ZGH基站告警及KPI指标,当前无任何告警,话务量、流量正常,掉话率偏高。

告警及KPI指标如下:
1.告警查询:无任何告警。

2.KPI指标:掉话率偏高。

3.进行参数核查及分析:
1)核查该基站接入电平、切换等GSM无线参数都正常。

2)核查该基站功率配置,发现该小区有2个小区,两个通道功率配置不一致,1通道配置16W,2通道配置13W,怀疑两个通道功率不一致导致BCCH与TCH覆盖不一致产生掉话。

第1个通道配置功率16W:
第2个通道配置功率13W:
3)修改2通道配置功率16W后,掉话有较大幅度改善,掉话下降60%。

三、总结
通过对墨玉县英亦尔乡-ZGH-3小区掉话问题的分析优化,我们总结GSM双通道配置的小区需要重点注意小区通道功率配置必须一致问题,在日常扩容及减容过程中要重点核查。

XX移动BSC割接后出现掉话率高问题处理案例

XX移动BSC割接后出现掉话率高问题处理案例
3、由于割接前后站点功率同割接前设置一致,频率也无变化,排除因割接导致出现覆盖和干扰问题的可能性;
4、通过上述分析,问题集中到了交换设置上,协调交换人员对T305和T308定时器进行检查,发现该两定时器设置为默认值(该BSC割接后下挂交换为新建交换,工程人员新建交换时未对照现网其他交换对该两定时器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割接割接BSC掉话率攀升问题。将该问题提交客户优化中心和交换中心协调相关人员进行调整(回复计划调整时间为6月30日)
问题启示
在进行问题出来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BSS侧,要将分析问题的范畴给衍生到交换上,交换的很多设置对我BSS侧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工程新建交换割接尤其需要关注。
1、覆盖
2、干扰
3、基站硬件故障、天馈系统老化
4、传输故障
5、掉话类设置不合理
6、切换类参数或者邻区设置不合理
7、MSC定时器设置不合理
8、手机和系统接入门限设置不合理等等
处理过程:
1、对单小区KPI进行统计,无掉话特别异常小区,排除个别基站故障、异常等原因导致掉话攀升;
2、由于该掉话率攀升为BSC替换割接之后,在进行BSC替换割接时所有小区采取优化后的统一数据模板,无线优化参数设置无问题。同时邻区数据为原邻区关系进行映射生成,邻区关系同之前设置一致,排除参数设置等原因;
XX移动BSC割接后出现掉话率高问题处理案例
问题重要性
重要
问题产生时间
2010-06-25
解决时间

问题描述
BSC6000替换BSC32割接后话务统计掉话率由0.2%左右增加到0.6%左右,超过移动考核值0.5%
问题解决
问题分析:
根据以往经验,出现了掉话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案例-御景湾路段掉话优化案例

案例-御景湾路段掉话优化案例

御景湾路段掉话优化案例【摘要】对东莞东城区域进行详细拉网测试过程中,在御景湾路段覆盖不佳,发生了长呼和短呼测试同时掉话的现象。

后续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属于多个BSC交叉覆盖区域,存在严重的山体阻挡,无主导频覆盖同事有多个小区越区覆盖,且可能存在PN混淆的情况。

在不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通过选用合适的主用信号,控制越区信号并进行了PN重规划,最终解决了该路段掉话问题,获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1问题描述该路段是御景湾酒店到鸿福大道的必经路段,御景湾酒店常年接待各类VIP 用户和高端用户,但由于该路段受山体阻挡覆盖效果较差,另外该区域处在BSC1/BSC2/BSC3的交叉覆盖区域。

从DT测试的指标图可以看出,该路段Rx指标约-85dBm,Ec/Io指标小于-12dB,通话过程中Tx指标大于10dBm,且由于FFER高导致了掉话现象。

2原因分析通过对DT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该路段无主导频覆盖,光大花园PN72、牛山新村PN418、东城师范PN270、莞城御景湾PN256、育才学校PN470等在该路段均有信号。

另外,东城师范PN270由于1WAY问题无法添加牛山新村PN418为邻区,因为寮步汽配城配置的PN码组和牛山新村相同。

到现场勘察地形后,确定由御景湾酒店PN256和光大花园PN72来对该路段进行覆盖,减弱其他相关小区的干扰。

由此,确定以下优化方案:1、加强御景湾酒店PN256和光大花园PN72在该路段的覆盖;2、减弱东城师范PN270、牛山新村PN418等在该路段的覆盖;3、调整寮步汽配城的PN码组,解决1WAY问题;4、优化该路段相关小区的邻区关系,确保能够顺利进行切换。

3解决措施按照以上优化方案,对该路段进行了多次测试和分析,相应的优化流程如下所示。

EC/IO轨迹图(优化前)EC/IO轨迹图(优化后)RX轨迹图(优化前)RX轨迹图(优化后)TX轨迹图(优化前)TX轨迹图(优化后)FFER轨迹图(优化前)FFER轨迹图(优化后)优化前后的单小区覆盖图对比如下:御景湾PN256(优化前)御景湾PN256(优化后)光大花园PN72(优化前)光大花园PN72(优化后)牛山新村PN418(优化前)牛山新村PN418(优化后)东城师范PN270(优化前)东城师范PN270(优化后)从以上测试对比可以看出,优化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调整反向功控参数改善掉话操作法案例_ok

调整反向功控参数改善掉话操作法案例_ok

调整反向功控参数改善掉话操作法案例--东莞骄阳行动项目组编制一、网络问题描述CDMA网络掉话率优化大部分主要通过改善前向链路来优化,反向主要依靠处理RSSI 问题来保障,但是RSSI处理经常是以-90dBm为门限,而很多掉话发生时RSSI没有达到这么高,此时由于反向链路受限发生掉话。

二、分析思路及优化建议1)分析思路CDMA系统的掉话机制分为MS掉话机制和基站掉话机制。

MS掉话机制:MS接收到前向链路信号质量较差时,导致较高FER(Forword Error Rat e),表明前向链路不好,这时如果MS连续接收到12个坏帧,MS就停止发射。

同时MS的T 5m(一般设为5秒)计数器开始倒计时。

如果在计数器到期之前,MS接收到了2个连续的好帧则计数器复位,MS重新发射;如果计数器到期了仍然没有复位,MS重新初始化,导致掉话。

另一种是MS没有收到确认信息:MS在业务信道上发射需要确认信息时,如果重发了N1m次后都没有收到基站的确认信息,MS也会进入初始化状态。

基站掉话触发机制:CDMA系统并没有规定无线子系统的掉话机制,但是设备制造商一般都根据MS的掉话情况规定了相应的掉话机制。

一种就是基站收到一定数目的坏帧,基站就关闭前向链路;另一种是在重试了几次之后仍然没有收到MS的确认信息,系统也会认为是掉话。

图1 反向闭环功控原理图反向链路质量主要通过反向闭环功控来保障,在维持某个设定(1%)FER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设定反向Eb/Nt和手机发射功率来实现功率控制。

一般情况下,在达到反向Eb/Nt 最大设定值的时候手机也达到最大发射功率值,但也存在达到最大反向Eb/Nt值时,手机没有达到最大发射功率,此时可以通过增加反向Eb/Nt设定值来进一步提高手机发射功率,改善反向链路保持业务连续性,避免掉话。

2)优化建议提高反向最大设定Eb/Nt值、反向链路目标FER值。

VMAXFCH:语音业务FCH外环设定值的最大值。

典型案例(掉话)

典型案例(掉话)

问题点1:润州区一泉村(边界同频干扰)测试时间:2009-9-2 09:52:51事件描述:用户投诉在润州区一泉村附近经常出现通话过程中掉话现象。

优化前信号图:(测试文件:0902-01.log)问题分析:在一泉村用户家附近测试时,MS占用Z135-鲇鱼套(BSIC=16,BCCH=115)出现连续7级质差最终导致掉话。

经查MCOM发现,Z135A -鲇鱼套(BSIC=16,BCCH=115)与Y3246B (BSIC=53,BCCH=115)同频对打,在该区域形成同频干扰致使MS占用Z135A -鲇鱼套(BSIC=16,BCCH=115)连续7级质差掉话。

优化建议:修改Z135A鲇鱼套BCCH=115->117。

修改后复测,在用户家中MS占用Z135A鲇鱼套BSIC=16 BCCH=117通话质量很好,无质差出现。

优化后效果图:(测试文件:0902-03.log)问题点2:丁卯桥路沃尔玛附近(邻区缺失)测试时间:2010-01-12 10:19:48事件描述:在丁卯桥路由东向西行驶,MS占用Z146A-丁卯大楼(BSIC=10 BCCH=117 TCH=97)在沃尔玛附近开始出现连续质差内切。

优化前信号图:(1208-03.log)问题分析:该段路应该由Z146C-丁卯大楼(BSIC=23 BCCH=109)和Z149B-丁卯村委(BSIC=16 BCCH=112)联合主覆盖,但由于MS偶然切换到Z146A-丁卯大楼(BSIC=10 BCCH=117 TCH=97),而Z146A和Z149B没有切换关系,导致MS长时间占用Z146A-丁卯大楼(BSIC=10 BCCH=117)越区而出现连续质差内切直至拖死。

优化建议:添加Z146A(丁卯大楼)和Z149B(丁卯村委)的双向邻区关系;修改Z146A(丁卯大楼)TCH=97->100。

调整后复测,MS在占用Z146A(丁卯大楼)信号时,经过几次间接切换顺利切换到Z149B(丁卯村委),且在该路段信号电平覆盖正常,通话质量良好,情况明显得到改善。

案例学习-掉话点

案例学习-掉话点

1问题分析及定位小区的覆盖在规划阶段都是进行全方位仿真的,从而制定了详细的参数,但是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决定了在非理想状态下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从而产生出对无线网络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

常见的异常现象下面分别进行了介绍。

1.1 弱覆盖1.1.1原因分析弱覆盖指的是覆盖区域导频信号的RSCP小于-95dBm。

弱覆盖的原因主要分为: 设备系统问题设备系统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覆盖范围的减小。

环境问题城市建设发展导致环境的变化,高大建筑物层出不穷严重阻挡信号的传播。

规划问题网络规划仿真的真实准确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1.1.2影响分析如果导频信号RSCP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手机通常无法驻留小区,无法发起位置更新和位置登记,而出现发起业务时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

1.1.3解决措施针对设备硬件异常引起的弱覆盖,为了保证全网的稳定性只能进行更换。

其他由于环境及规划导致的弱场都可以通过RF优化来解决的。

这类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可以通过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对于相邻基站覆盖区不交叠部分内用户较多或者不交叠部分较大时,应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覆盖连续性,同时要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同频干扰;如果无法增大周边小区的覆盖及导频强度,应新建基站或引入RRU来满足覆盖要求。

对于凹地、山坡背面等阻挡引起的弱覆盖区可用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对于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可以利用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等方案来解决。

1.1.4优化案例问题描述:皇岗路和笋岗路附近存在弱覆盖,掉话现象较多。

图 1 弱覆盖优化前路测图原因分析:弱场区域主要由有线台T1和皇岗T3的信号进行覆盖,但是有线台T1信号受高大建筑物阻挡无法形成有效覆盖;皇岗T3为美化树,站点较矮覆盖范围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切换门限改善郊区站点掉话率操作法案例
--东莞骄阳行动项目组编制
一、网络问题描述
在网络覆盖中,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各区域的覆盖不尽相同,城区和郊区由于基站覆盖密度有一定差距,在网络指标指标上也能体现出来,话务量高的大部分集中在城区,郊区话务量相对较低;在掉话方面,郊区的掉话和城区的掉话,虽然城区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普遍郊区的掉话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跟郊区呼叫尝试次数较低所致,再者跟郊区部分区域覆盖不足有关。

话务量渲染图
掉话次数渲染图掉话率渲染图上面三个图说明了话务量、掉话次数及掉话率的关系;城区话务量高于郊区话务量,城区掉话率比郊区掉话率要高,掉话次数上来看,郊区掉话次数比城区要少。

二、分析思路及优化建议
1)分析思路
郊区站点相对稀疏,发生掉话的概率较高,虽然大部分掉话可能是因为覆盖不足导致,但是切换失败也是掉话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的切换均属于软切换,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

软切换失败的原因如下:
2)优化建议
考虑切换参数对网络影响,可以从TADD、TDROP参数设置进行调整,希望改善该区域的掉话情况。

T_ADD:导频测量门限
当Ec/Io>T_ADD手机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将导频由相邻集加到候选集。

取值范围:0~-63(单位:0.5dB;表示:0~31.5dB),建议值-28。

该参数定义了手机何时将相邻集导频移动到候选集中,并向BSC发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相邻导频的强度必须超过该参数,才可能被加入到激活集中。

T_DROP:导频DROP门限
当导频的Ec/Io 下降低于T_Drop 触发计数器TT_Drop.
如果导频Ec/Io 超过T_Drop, 计数器中止;计数器满时导频从激活集或候选集中去除到相邻集。

取值范围:0~-63(单位: 0.5dB;表示:0~31.5dB),建议值-32。

调整软切换门限原因主要是考虑到郊区信号覆盖较弱,使有效导频更容易进入激活集,并增加软切换增益,改善掉话情况。

三、现网优化案例
1)优化实施
提取BSC6 10月1日~10月6日6*24小时话务进行分析,发现BSC6-长安增田大道区域内掉话较多,该区域在长安镇的西北方向和虎门的东北方向交叉地带,周围站点平均站间距2km左右。

该区域掉话占BSC6总掉话的6.78%。

该区域的切换参数设置如下:
经过上述分析,计划对软切换门限进行调整,将导频良好可用门限(0.5dB)、导频最低可用门限(0.5dB)降低1 dB,改善此区域的切换性能。

调整记录如下:
扇区标识载频
标识
name
导频良好可用门限(0.5dB) 导频最低可用门限
修改前修改后修改前
0 0 M_虎门七枝梯-28 -30 -32
1 0 M_虎门七枝梯-28 -30 -32
1 1 M_虎门七枝梯-28 -30 -32
2 0 M_虎门七枝梯-28 -30 -32 2 1 M_虎门七枝梯-28 -30 -32
2)优化效果
经过对切换门限修改,该区域的全天掉话情况如下所示
经过对前后各4天同时间段的掉话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掉话次数从之前的300以上,下降到300次以下,改善较明显。

该区域各站点掉话统计
大厦下降明显,从原来的70次以上,下降到65次左右。

长安横岗头和长安尖岗山掉话改善不明显,需进一步观察和对参数进行微调。

长安新农村、长安增田大道、虎门七枝梯掉话改善明显。

修改前后20:00指标对比
从20点的指标来看,掉话次数变化不大。

同比时段掉话9月26日~9月29日掉话80次,调整后10月10日~10月13日掉话次数71次,调整后比调整前减少掉话9次。

调整后一周晚忙时掉话指标:
软切换门限调整后,掉话指标比较平衡,除周末该区域的话务量徒增以外,其他时段掉话平衡,周晚忙时总计掉话次数在20次左右,掉话次数在下降后持续比较平稳。

四、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长安增田大道区域的软切换们进行调整,掉话情况改善较为明显。

所以对于郊区掉话较多,且区域性较明显的区域,可以适当地降低以下切换门限,使有效导频更容易进入激活集,并增加软切换增益,改善掉话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