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影像-X线解剖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IWI
STIR
31岁 男
慢性腰背痛,葡萄膜炎,HLA-B27(+)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STIR
30岁 男
T2WI-FS
25岁 男
T1WI-FS+C
26岁 男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1WI
T2WI-FS
DWI
男 28岁
影像学表现-脊柱
开始病变侵及椎体前缘上、下角(Romanus病灶:水肿、脂质、硬化),导致正常椎体前缘 凹陷消失,形成方椎;
股骨头无菌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
小结
男性多见,发病高峰20-30岁; 与HLA-B27密切相关;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大关节; 骶髂关节病变首发,骶髂关节炎分级; 脊柱病变: Romanus病灶,竹节样, Anderson病灶。
谢谢
影像学表现-脊柱
T1WI
STIR
Romanus病灶
T2WI-FS
44岁 男 脂质
40岁 男 水肿
43岁 男 硬化
影像学表现-脊柱
Anderson病灶
影像学表现-脊柱
男 60岁
摩托车撞后腰 背痛加重10天
影像学表现-髋关节
根据Bath 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
0级:正常; 1级:可疑改变,可能存在局部关节间隙狭窄; 2级:轻度异常,存在明确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 3级:中度异常,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或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 cm; 4级:重度异常,骨变形,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cm。
实验室检查
活动期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轻度贫血和免疫球蛋白 轻度升高。 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但RF阳性并不排除AS的诊断。 虽然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达90%左右,但无诊断特异性,因为健康人也有阳性。HLA-
脊柱检查技术

五、腰椎的X线摄影
五、腰椎的X线摄影
腰椎侧位: 【体位】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上 举抱头,双侧髋、膝并拢屈曲以支撑身体。脊 柱置于床面中线,使脊柱长轴平行于床面。检 测器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中心线】对准髂嵴上3cm即第三腰椎垂 直射入检测器
五、腰椎的X线摄影
五、腰椎的X线摄影
三、脊柱X线摄影
⑤ 肠道准备:在进行腰椎、骶椎、尾椎、骨 盆、骶髂关节等体位X线摄影前,应询问受检者近 日是否服用阳性对比剂(如硫酸钡等)或者重金 属药物(如钙片等),如服用,请受检者改日再 来检查
四、颈椎的X线摄影
第一、二颈椎前后张口位: 【体位】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身 旁,头颅正中矢状面正对床面中线并垂直于床面。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与床面垂 直。曝光时受检者口尽量张大。口腔如有活动义齿 者,摄影时应取下,以免与颈椎影像重叠
八、骶椎的X线摄影
九、骶髂关节的X线摄影
骶髂关节前后位: 【体位】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身 旁,身体正中矢状面正对床面中线并垂直床面。两 下肢伸直并拢。检测器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 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5°角,对准两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检测器
九、骶髂关节的X线摄影
120~140kV 200~300mA 0.986:1~1.375:1 512×512,1024×1024 120~150cm 0.625~1.0mm 椎体及附件为3~5mm椎间盘为2~3mm 椎体及附件为3~5mm椎间盘为2~3mm 512×512,1024×1024 椎体及附件采用骨重建算法和软组织重建 算法椎间盘采用软组织重建算法 0.5~1.0s/r
三、图像处理
(二)CTA及图像重组 1.MPR:显示脊柱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图像,显示 病变周围关系,确定有无侧弯及后凸畸形等; 2.CPR:显示病变不在同一平面的毗邻及受侵关系; 3.VR:显示椎体及附件的立体构像、精确定位骨折 及骨折片的对位对线关系,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 价值;
【影像诊断课件】脊柱的X线解剖

上下关节突构成。 关节突关节显现冠状位的关节间
隙。 椎弓根影的后方为椎板影,椎板
向后延为棘突。
颈椎的X线解剖
• 颈椎侧位像
①椎管的范围:椎体后缘与棘突 前缘之间的距离。 ②锥体前缘、后缘及棘突前缘的 三线关系
颈椎的X线解剖
• 颈椎侧位像
7块颈椎由上而下序列排列, 共同构成颈曲。
颈椎的X线解剖
• 寰枢椎开口位像
枢椎齿突
枢椎椎体
枢椎棘突
寰椎侧快 寰椎下关节面
寰椎前弓
枕髁
寰枢关节
枢椎上关节面
颈椎的X线解剖
颈椎后前斜位像:
椎体仍呈横位的长方形,在椎体 上缘前后两个弧形淡影为左右 椎体钩的斜位像。其下缘的弧 形影是椎体前下缘的斜位影。 椎体影中临近前缘的致密环是 远片侧椎弓根的断面影,前缘 向前伸出的突起为远片侧横突 影。
腰椎的X线解剖
腰椎前后位像: • 腰椎5个,由上而下序列排列,椎体
逐渐加大。 • 椎体为横位长方形,在椎体影中,
两侧各有椭圆形的椎弓根断面影, 中线上有水滴状棘突影,棘突与椎 弓根之间为椎板影。椎板向外上延 至椎弓根的上方,并形成圆形的上 关节突,椎板下缘向下突出形成下 关节突。关节突关节显现呈矢状位 部分的关节间隙。 • 1、2腰椎横突较短,3、4腰椎横突 较长,第4腰椎横突短而上翘,第5 腰椎横突较宽 • 左右椎弓根内缘之间的距离为椎管 范围。 • 上位腰椎的棘突较倾斜,可重于下 位椎体的上缘。下位椎体的棘突较 平直,多重于本椎体范围。
脉
管
影
上
椎
关
间
节
孔
突
下
关
关
脊柱影像

颈5椎体
横突孔
棘突
3、颈5椎间孔上部层面
显示颈5至颈6椎间孔的上部。椎体形态及硬脊 膜囊、 硬膜外腔及脊髓的形态与上一层面相同。 骨性椎管不完 整,前方为椎体,侧后方为椎板。 椎板的前端与第5颈椎 下关节突相连,关节突关 节与椎体后外缘之间的间隙为椎 间孔的上部。 脊神经根经椎间孔向前外方行走。
硬脊膜囊
蛛网膜下腔
椎间孔
硬膜外间隙 (椎管内脂肪)
椎间孔
1、寰枢关节层面
寰椎分为前弓、后弓和两侧侧块。前弓后方为枢椎齿 状突。齿状突呈圆柱形,前缘稍平,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 构成寰枢正中关节;齿状突后方为寰椎横韧带;两侧为翼 状韧带。侧块上下方的关节面分别与枕骨和枢椎相关节, 侧块外侧方的骨结构为横突。第1颈椎的横突较其他颈椎 的横突长且粗,内有横突孔,孔内有椎动脉、椎静脉等通 过。正常环齿关节间隙不超过3mm 。
显示第4、5腰椎间孔的上部。椎管呈不完全的环状结构。椎 体呈椭圆形,后缘平滑微凹。椎体后外侧与第4腰椎下关节 突之间为椎间孔,内见腰4脊神经的后根神经节,神经节的 内侧为硬膜外静脉。第4腰椎下关节突前方有黄韧带附着, 后方与椎板相延续。两侧椎板在中线汇合处后方见棘突。硬 脊膜囊前缘平直,囊内见散在点状的马尾神经根位于终丝周 围。硬脊膜外脂肪在椎间孔处和硬脊膜前、后方最为丰富, 两侧有粗大的腰大肌。
黄韧带
硬脊膜与蛛网膜粘贴在一起,统称为硬脊膜囊 硬膜外间隙:骨性椎管与硬脊膜囊之间的间隙 内含脂肪密度影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内侧的间隙 马尾神经在蛛网膜下腔呈均匀排列的多个圆 点状低密度影,含脊神经根。 神经根鞘为直径约1~3mm的圆形影,位于 硬脊膜囊前外方侧隐窝内。 椎间孔前为椎体,后为椎小关节,上下为椎弓 根,内与侧隐窝相连,有脊神经根通过。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脊柱

棘突
峡部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椎弓根、关节突和横突 主要是骨密质
椎体:内大量骨松质, 外为一层薄的骨密质
棘突:内大量骨松 质,外为一层薄的 骨密质
椎间盘
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
脊 柱
Vertebral region
提纲
•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X线检查 CT检查 MR检查
• 椎间盘病变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根据部位: 可分为颈段(7个)、胸段(12个) 、腰段( 5个)、骶尾段(5个),1个尾骨和椎间盘、椎间 关节、椎旁韧带等组成。 •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上发出的7个骨性突起 所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之间构成 椎间孔。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
4.椎间盘 呈软组织密度影,CT
值为70±5HU,不能区
分髓核和纤维环
椎间盘 纤维环
5.脊椎韧带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
CT上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 ≤3 mm),位于椎板和关 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 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 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X线平片
颈椎正侧斜X线平片
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 腰椎斜位
•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为儿童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正常寰枢关节
Luschka关节(钩椎关节) 定义:由C3-C7上位椎骨的下外侧部(唇缘)与下位椎骨
脊柱影像诊断学

脊柱影像诊断学-脊柱外科精品系列【贾宁阳王晨光本书以脊柱骨关节、脊髓和神经根影像学为主要内容。
全书共八章,以脊柱影像解剖为基础,通过介绍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优势,分别按解剖部位、疾病的基本概念、影像技术及影像特征表现全面叙述了脊柱畸形、创伤、肿瘤、退变、炎症和血管性病变等多种伤病,并提供了大量X线平片、CT、MRI及其相关影像图片,约1200幅,可直观显示创伤与各类疾病的病理变化。
内容丰富详实、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为脊柱外科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的影像诊断依据。
本书是骨科、脊柱外科和影像科等专业医师有价值的参考书。
贾宁阳医学博士,长征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
95年师从我国著名放射学家肖湘生教授,从事脊柱疾患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
现担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脊髓康复协会委员与国际脊髓协会会员,并被上海市教委列入“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参加编写《简明颈椎疾患学》、《脊柱外科临床手册》、《脊柱创伤外科学》、《颈椎外科手术学》、《创伤放射学》、《脊柱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学》、《枕颈部外科学》、《骨肿瘤影像诊断学》、《脊柱肿瘤外科学》,并参加翻译国外专著《矫形外科影象学精要》与《Cervical spine surgery 》第四版。
发表论文50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第二作者10篇。
第一申请人获全军“十五”基金及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各一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及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各一项。
作者第1完成人获上海医学科技叁等奖及军队医疗成果叁等奖各一项,作者课题组成员获得军队医疗成果贰等奖、军队医疗成果叁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叁等奖与军队医疗成果叁等奖各一项。
专业特长主要有3个方面:1、脊柱肿瘤与脊柱脊髓损伤的CT磁共振诊断研究;2、各种复杂部位穿刺活检,包括肺、纵隔、骨、腹膜后等组织。
3、相关介入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椎间盘激光减压、肿瘤介入治疗与射频消融术等。
脊柱影像-X线解剖

北京天坛医院
放射科
Ⅹ≈
周海
脊柱的组成
脊柱: 颈椎-7个 腰椎-5个 尾椎-4个 脊椎骨构成: 椎体+椎弓
胸椎-12个 骶椎-5个
一、颈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3、斜位片 4、张口位
(一)颈椎正位片
C3~7形状相似
-近似舟状或鞍形
脊柱-位于躯干中央呈纵形柱状
椎骨-自上而下椎体小大
横突-椎体两侧缘
-伸向外方、左右对称
-内部骨小梁横向排列
椎弓根-位于椎体阴影两侧(横轴位)
-颈椎圆形
-胸腰椎卵圆形
五、脊柱的整体观(正位)
椎弓根间距:
C2向下 -逐渐加大 C5~6处-最大 C7~T3 -急剧变小 T10处 -恒定(最窄、20mm) T11~S1-逐渐变大
其间-耳状关节面重叠影
后方~髂骨
前方~骶骨翼
(一)、骶尾椎正位片
骶髂关节向下-骶骨侧缘急剧内斜
骶尾关节-与尾骨(中线处)
-可以显示
-可见骶角和尾骨角
尾骨-不一定居中
可偏斜于一侧
(二)、骶尾椎侧位片
生理性后凸(女性更明显)
骶岬-骶骨体上缘前突
骶尾关节-前面平滑连续
椎间孔近似圆形-小于腰椎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相邻棘突依次覆盖呈叠瓦状
三、腰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3、斜位片
(一)、腰椎正位片
椎体-较大、四方形(两侧缘略凹)
横突-左右对称、 L3最长大
L4最小(尖刀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颈椎张口位片
枢椎齿突-顶端圆隆
夹于寰椎两侧块中间 几乎与前后弓影垂直
关节突关节-左右对称
寰椎下关节面 枢椎上关节面
外倾角-关节面稍向外下倾斜
(约200 )
二、胸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一)、胸椎正位片
胸椎-12块椎骨(呈四方形) 椎间隙-上下缘互相平行
-大致相同(相邻) 肋椎关节-肋骨肋小头+椎体肋凹 肋横突关节-肋结节+横突肋凹 车轴关节-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
椎小关节-上下关节突( C2~7 ) 关节面-前上斜向后下(400~450)
-间隙清晰 C2棘突-宽大 C7棘突-最长 C4-5 -椎体前部可稍偏窄
轻度楔形变(正常)
(三)颈椎斜位片
主要观察椎间孔
左后斜位-右侧椎间孔 右后斜位-左侧椎间孔
椎间孔呈卵圆形 C2~5之间稍小,C5最小 C1~2、6~7椎间孔较大 两侧对称
横突-狗嘴 上关节突-狗耳 弓根-狗眼 下关节突-前腿 腹板-狗腹 对侧横突-狗尾 峡部-狗颈 对侧下关节突-后腿
四、骶尾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一)、骶尾பைடு நூலகம்正位片
骶骨-尖朝下五边形 中线部-骶中嵴及骶管 两旁-四对骶前孔 两侧缘-上部斜向外方
-与髂骨构成骶髂关节 腰骶关节-骶骨上关节突
五、脊柱的整体观(侧位)
椎间孔-椎骨上下切迹之间 前缘-椎体和椎间盘后缘 后缘-止于关节突前缘
以后又变小
五、脊柱的整体观(正位)
椎弓板-椎弓峡部与棘突之间的宽骨板 移行椎-
C7出现颈肋-向胸椎移行 T12肋骨缺如-胸椎腰化
-反之L1胸化 L5常见骶化-完全或部分
骶椎可腰化
五、脊柱的整体观(侧位)
脊柱-位于躯干后部 走行-不在一条直线上
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前凸(C4明显) 胸曲-后凸(T7明显) 腰曲-前凸(L4明显) 骶尾曲-向后凸出
可偏斜于一侧
(二)、骶尾椎侧位片
生理性后凸(女性更明显)
骶岬-骶骨体上缘前突 骶尾关节-前面平滑连续
-后面不整齐
骶角、尾骨角
尾骨-骶尾关节下方(4块)
上大下小 前屈弧度差异较大
(二)、骶尾椎侧位片
骶骨角-340(国人为29.520) -骶骨上缘延长线与水平线 -角度增大表示脊柱不稳
承重线- L3椎体下缘中点作垂线 -应通过骶骨上面 -骶岬前方12.5mm -表示腰骶部不稳
正常脊柱X线解剖
北京天坛医院
放射科
Ⅹ≈
周海
脊柱的组成
脊柱: 颈椎-7个 胸椎-12个 腰椎-5个 骶椎-5个 尾椎-4个
脊椎骨构成: 椎体+椎弓
一、颈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3、斜位片 4、张口位
(一)颈椎正位片
C3~7形状相似
-近似舟状或鞍形
C2~6颈椎棘突末端分叉(C7无)
(四)颈椎张口位片
寰椎和枢椎正位像 主要观察
寰椎侧块 枢椎齿突
构成-寰枢关节 关节间隙-左右相等
-对称
(四)颈椎张口位片
寰椎-枕骨下方(无椎体) 寰枕关节-枕骨髁+
寰椎两侧侧块上关节凹
肋横突-侧块两旁突起 -内有横突孔(椎动脉)
前后弓-重叠呈横行狭窄骨影 -连接于两侧块之间
中央-前后结节重叠影
椎间孔近似圆形-小于腰椎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相邻棘突依次覆盖呈叠瓦状
三、腰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3、斜位片
(一)、腰椎正位片
椎体-较大、四方形(两侧缘略凹) 横突-左右对称、 L3最长大
L4最小(尖刀状) L5宽大(可骶化)
棘突-居中、较长
下端膨大呈水滴状 两旁椎板+椎弓根显示清晰
+L5下关节突
(一)、骶尾椎正位片
骶髂关节-间隙下1/3可显示(3mm) 中上部-两条分开致密线 中间-无透亮间隙 外侧-一条关节前部线 内侧-一条关节后部线 其间-耳状关节面重叠影
后方~髂骨 前方~骶骨翼
(一)、骶尾椎正位片
骶髂关节向下-骶骨侧缘急剧内斜 骶尾关节-与尾骨(中线处)
-可以显示 -可见骶角和尾骨角 尾骨-不一定居中
(一)、胸椎正位片
椎弓根-长卵圆形(3X5mm、对称) 胸椎旁线-纵隔胸膜
-左侧清晰(T5~11) 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关节间隙-正位不能显示 棘突-居中、卵圆形或水滴状
投影缩短失真
(二)、胸椎侧位片
呈生理性后凸-自然弧线 椎体-四方形
后援略高于前缘(T11、12最明显) 可见椎小关节间隙
五、脊柱的整体观(正位)
脊柱-位于躯干中央呈纵形柱状 椎骨-自上而下椎体小大 横突-椎体两侧缘
-伸向外方、左右对称 -内部骨小梁横向排列 椎弓根-位于椎体阴影两侧(横轴位)
-颈椎圆形 -胸腰椎卵圆形
五、脊柱的整体观(正位)
椎弓根间距:
C2向下 -逐渐加大 C5~6处-最大 C7~T3 -急剧变小 T10处 -恒定(最窄、20mm) T11~S1-逐渐变大
(一)、腰椎正位片
上关节突-偏外 -关节面朝内
下关节突-偏内 -关节面朝外
关节间隙-矢状位 -正位显示清晰
(二)、腰椎侧位片
生理性前凸
可显示-椎体 -椎弓根 -棘突 -关节突
L5与髂嵴重叠
腰椎指数-平均81% -<80%表示骨质疏松
L3-中心高径/前缘高径
(三)、腰椎斜位片
观察范围常限于椎弓部分 常形象把椎弓比喻为狗之侧影
五、脊柱的整体观(侧位)
椎体-四方形-前后径高径 -后缘前缘(L5相反) -边缘为致密骨皮质 -中部为骨小梁(纵形为主)
后切迹-椎体后缘中部
(滋养动脉管)
永存骨骺-椎体前上角(▲)
五、脊柱的整体观(侧位)
椎间隙-上下椎体之间透亮间隙 -正常范围2~6mm -胸部较窄 -腰椎较宽(L4~5最宽) -腰骶椎间隙很窄 -前后并部等宽 -老年较年轻人窄
C7横突-斜向外下方 -与T1正相反
椎体上缘-中间微凹 -两侧端上凸
(一)颈椎正位片
钩突-斜面向内三角形小突起 -指向椎间孔和肋横突孔
斜坡-椎体下缘两侧端圆钝斜面 钩椎关节-上一椎体斜坡
与下一椎体钩突内斜面 钙化喉软骨 气管柱状影
(二)颈椎侧位片
生理性前凸
寰椎-无椎体 -前弓前端见前结节
后端见枢椎齿突
-再后为寰椎后弓和后结节 枢椎-齿突参与构成寰枢关节 腭枕线-齿突顶端在其下方
3mm可诊断颅底凹陷症
(二)颈椎侧位片
齿突前缘-上延于枕骨大孔前缘 后缘-下延于颈椎椎体后缘
寰椎后弓前缘-上延于枕骨大孔后缘 -下延于脊柱椎管后缘
寰椎前弓后缘-下延于颈椎椎体前缘
(齿突前缘)
三条线-向下顺延
大致平行
(二)颈椎侧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