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整脊影像学诊断

整脊影像学诊断

整脊影像学诊断正文:一、概述整脊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评估和诊断脊柱相关疾病或异常的方法。

这种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脊柱的病变情况,以及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二、影像学技术1.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整脊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可以提供脊柱的结构和形态信息,用于诊断骨折、脱位、畸形等疾病。

X射线检查可以使用不同的投射角度来观察脊柱的不同部位,并可以进行功能性检查,如检查脊柱的活动度。

2.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脊柱解剖结构图像。

它通过扫描脊柱的横断面来获取大量的图像数据,并可以进行三维重建。

CT扫描适用于评估脊柱骨质疾病、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等疾病。

3.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脊柱组织的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

MRI扫描可以观察椎间盘、椎间孔、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结构,适用于评估脊柱间盘突出、脊髓压迫、神经根受压等情况。

4.脊柱骨密度测量脊柱骨密度测量是评估骨质疏松和骨质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测量脊柱骨骼的钙含量和密度来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以及骨质疏松的程度。

三、影像学诊断1.骨折和脱位通过X射线、CT扫描或MRI扫描可以观察脊柱骨折和脱位的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骨折或脱位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其他保守治疗。

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核心物质脱出并压迫神经结构。

通过MRI扫描可以准确诊断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根据突出的程度和症状,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或其他治疗。

3.脊柱畸形脊柱畸形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

通过X射线、CT扫描或MRI扫描可以评估脊柱的姿势、曲度和畸形程度。

根据畸形类型和对患者的影响,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名称]。

附件内容如下:[附件内容]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关于医疗器械监管的法律法规。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3学时)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3学时)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3学时)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3学时)一、引言1.1 脊柱疾病的概述1.2 影像学诊断在脊柱疾病中的作用二、常见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表现2.1 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表现2.1.1 压缩性骨折2.1.2 横断性骨折2.1.3 融合性骨折2.2 脊柱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2.3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表现2.3.1 恶性肿瘤2.3.2 良性肿瘤2.4 脊柱感染的影像学表现2.4.1 椎间盘炎2.4.2 椎体骨髓炎2.5 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2.5.1 脊柱关节炎2.5.2 椎间盘突出2.6 其他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三、影像学诊断技术3.1 X线检查3.2 CT扫描3.3 MRI扫描3.4 PET-CT扫描3.5 骨显像3.6 总结比较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适应症和优劣势四、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流程4.1 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4.2 影像学检查选择4.3 影像学表现分析4.4 给出诊断意见五、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典型脊柱疾病影像学图像六、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脊柱疾病:指影响脊柱健康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如骨折、肿瘤、感染等。

6.2 影像学诊断: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6.3 X线检查:利用X射线照片观察和诊断疾病的检查方法。

6.4 CT扫描: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察和诊断疾病的检查方法。

6.5 MRI扫描: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和诊断疾病的检查方法。

6.6 PET-CT扫描: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观察和诊断疾病的检查方法。

6.7 骨显像: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观察骨骼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脊柱影像学检查

脊柱影像学检查

脊柱影像学检查脊柱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诊断工具,用于评估脊柱结构、解剖变化和疾病情况。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获取脊柱的详细图像,以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结构、变形、骨折、退行性疾病等问题。

X射线照片可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正位、侧位,以及特定的斜位。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来评估椎间盘的高度、脊椎的曲度以及椎体骨质的健康情况。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脊柱的横断面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软组织、骨组织和神经系统等结构,以便医生评估骨折、椎间盘突出、肿瘤等情况。

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

三、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脊柱图像。

MRI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椎管、脊髓等。

这种检查可以检测脊柱的退行性疾病、神经根受压以及肿瘤等情况。

MRI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脊柱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并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四、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脊柱的评估。

脊柱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通过骨密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脊柱的骨质密度,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脊柱影像学中的应用较少,但对于评估脊柱软组织疾病(如软组织肿块、髓内囊肿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六、其他影像学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方法,如骨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综上所述,脊柱影像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疗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脊柱结构和疾病情况。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与其他诊断方法 的关系:脊柱影 像学诊断与其他 诊断方法(如临 床检查、实验室 检查等)相结合, 可以提高诊断准 确性。
脊柱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X射线检查:用于观察脊柱的形态和结构 CT扫描:用于观察脊柱的横截面和纵切面 MRI检查:用于观察脊柱的软组织和神经结构 超声检查:用于观察脊柱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 核素扫描:用于观察脊柱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于观察脊柱的血管结构和血流状态
影像学在疗效评估 和预后判断中的应 用:如CT、MRI 等影像学技术的应 用
脊柱影像学诊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和应用
脊柱影像学诊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如X光、CT、MRI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 适用范围。
脊柱影像学诊断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形态、结构、病变等情况。
脊柱影像学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准确地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 位置。
脊柱影像学诊
z

XX,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3 脊 柱 影 像 学 诊 断 的 影 像 学 表 现
05 脊 柱 影 像 学 诊 断 的 未 来 发 展
02
脊柱影像学诊断概述
04 脊 柱 影 像 学 诊 断 的 临 床 应 用
P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rt 02
脊柱影像学诊断概述
脊柱影像学诊断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通过X射 线、CT、MRI 等影像学技术对 脊柱进行诊断, 了解脊柱的形态、 结构、功能等方 面的信息。
重要性:脊柱影 像学诊断是脊柱 疾病诊断的重要 手段,可以帮助 医生准确诊断脊 柱疾病,制定治 疗方案,评估治 疗效果。
应用范围:适用 于颈椎病、腰椎 间盘突出症、脊 柱侧弯、脊柱肿 瘤等疾病的诊断。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进展期骶骼关节面破坏区周围密度增高,关节面硬化,关 节间隙狭窄。继而侵犯脊椎,椎体疏松,椎体角变尖,椎 体变方,椎间小关节面模糊,小关节间隙狭窄,部分韧带 钙化。同时两侧髋关节也可出现前述改变。应该注意,很 少有椎体上述小关节出现病变而骶骼关节却不受侵犯的病 例
晚期骶骼关节、椎间小关节和髋关节间隙均可消 失,出现骨性强直,脊柱各韧带钙化或骨化,形 成“竹节状”改变,骨质疏松更重
颈椎正侧X线平片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儿童为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张口位: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超过1.5mm应引起 注意,超过3mm则考虑半脱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隐匿,下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 脊柱活动受限,晨僵。晚期出现脊柱和关 节强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胸廓 关节强直可使呼吸运动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X线线表现
最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最初出现的是关节附近有斑片状 骨质疏松区,特别是骶骼关节的中下段最为明显。接着便 出现了骨侵蚀与软骨下骨皮质硬化。在骶骼关节的中下段, 骼骨面覆盖着薄层软骨,因此该处首先出现骨骼变化,且 比较明显
CT检查
出现平片所见征象,如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 虫蚀状破坏及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的囊性骨质 破坏区,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和骨性强直,韧带 钙化和骨化等
CT根据对骶骼关节改变,对本病分为5级,0级为 正常,I级为可疑,II级为轻度异常,III级为显著 异常,IV级为终期病变。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脊柱退行性改变

脊柱侧弯影像诊断标准

脊柱侧弯影像诊断标准

脊柱侧弯影像诊断标准
脊柱侧弯是指脊椎在冠状面上的曲度异常,通常是指在正常解剖位置的侧弯。

脊柱侧弯的影像诊断标准通常涉及到患者的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

以下是一般用于诊断脊柱侧弯的标准:
1. 测量角度:通过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医生会测量脊柱侧弯的角度。

正常的脊柱通常是直的,而侧弯会使得脊柱在冠状面上形成一个曲度。

2. Cobb角度: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Cobb角度,该角度是通过测量椎体的前缘和后缘的角度来评估侧弯的程度。

一般而言,超过10度的角度就被认为是脊柱侧弯。

3. 侧弯方向:除了测量角度,还需要确定侧弯的方向,即向左还是向右。

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法和进一步的评估非常重要。

4. 骨龄评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由于骨骼仍在生长发育,通常会考虑患者的骨龄,以便更好地了解脊柱侧弯的进展和治疗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侧弯的治疗和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影像学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年龄、生长发育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存在脊柱侧弯的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整脊影像学诊断

整脊影像学诊断

整脊影像学诊断[正文]一、概述整脊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脊柱影像来评估其脊柱结构、功能和病变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整脊影像学诊断的步骤、常见病变及其诊断标准。

二、影像学诊断步骤1-患者信息采集在进行整脊影像学诊断前,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主诉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2-影像学检查选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将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射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以获取患者的脊柱影像。

3-影像学图像评估医生将对脊柱影像进行评估,包括观察脊柱曲度、椎间盘、椎体和关节的形态及结构,寻找异常病变的迹象。

4-病变诊断和分析根据对影像学图像的评估,医生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脊柱结构异常、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折或肿瘤等病变,并进一步分析其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5-诊断报告撰写综合以上评估和分析结果,医生将撰写整脊影像学诊断报告,详细描述患者的脊柱病变、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

三、常见病变及诊断标准1-脊柱结构异常●脊柱侧弯症:根据脊柱弯曲程度和形态进行诊断,常见的分类包括单弯、双弯和三弯。

●脊柱畸形:如骨块性畸形、椎弓根畸形等,根据畸形的位置、形态和严重程度进行诊断。

2-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脱垂:根据椎间盘与椎体关系的改变和脱垂的程度进行诊断。

●椎间盘突出:根据椎间盘的形态和位置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进行诊断。

3-骨折●椎体骨折:根据椎体的骨折线及其与椎体关系的改变进行诊断。

●椎弓根骨折:根据椎弓根骨折的形态和位置进行诊断。

4-脊柱肿瘤●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界和密度进行诊断。

●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界、密度以及邻近结构的侵犯程度进行诊断。

[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2-常见脊柱病变影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脊柱结构异常:指脊柱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如脊柱侧弯症、脊柱畸形等。

2-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指椎间盘在长期负重和年龄增长的作用下发生的退变和退行性改变。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脊柱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程度,以及 炎症和感染病灶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脊柱退行性疾病
MRI检查能够观察脊柱间盘退变、椎管狭窄等情况,对于诊断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评估脊柱损伤
MRI检查能够准确评估脊柱骨折、脱位等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治 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手术前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病变的范 围、程度和位置,为手术方案制
定提供依据。
手术中导航
利用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 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病变位置和 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
手术后随访
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 效果、疾病恢复情况及有无复发等 。
影像学诊断在脊柱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CT检查在脊柱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骨折和脱位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骨折和脱 位的情况,对于脊柱外伤的患者具有 重要诊断价值。
诊断脊柱肿瘤
诊断脊柱感染
CT检查可以发现脊柱感染引起的骨质 破坏和椎间隙狭窄等病变。
CT检查可以发现脊柱肿瘤的存在,并 观察肿瘤对脊柱骨结构的破坏程度。
CT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原理
MRI检查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 产生共振,通过计算机采集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 。
特点
MRI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多角度成像的特点,能够提供 高分辨率的解剖结构和软组织对比度,有助于发现脊柱的早 期病变和细微结构变化。
MRI检查在脊柱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脊柱肿瘤、炎症和感染
MRI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多角度成 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解剖信息和软组 织对比度,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和细 微结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前腿为下关节突,5、体为椎弓, 6、体之后部为椎弓及对侧之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7、为椎体)
椎体鉴别法: 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3腰椎横突最长(3 长),第4腰椎横突向上翘(4翘),第5腰椎横突扁大(5扁)。
骨骼成熟度的评价:
(即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 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I度,50%为II度,75%为III 度,移动髂后上嵴为IV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此时骨骼 发育停止。
1 13.314.35=13.44cm2 2
腰曲面积:
S弓形
3.14 24.52 50 1 20.2 22.6=33.52cm2
360
2
经240例国人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结果,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14.10cm2(标准
差S2.86 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32.36cm2(标准差S5.26cm2)。临床应用
颈椎侧弯测量法。A、正常:正常ECD角=FCD角约10度, GCD角=HCD角约15度;
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 与AB线成90度角,然后取上部颈椎颈3、4横突分别作EFGH点。
侧弯:ECD角12度减去10度,侧弯为2度,GCD角18度减去 15度,侧弯3度。
后倾角测量法 自第1颈椎前缘至第7颈椎前缘作AB线,E 为反弓椎体后上角,AB线与EB线交角为后倾角。示椎曲消失且 反弓成角。
椎曲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标准
颈、腰曲X线侧位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 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 法画线。
(1)颈椎侧位X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 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 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 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 (图a);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X线片测量】
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A、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 B、图示下颌角A平C2下缘,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至第7颈 椎后下缘连线,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为正常椎曲)
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 (A、X线片测量法;B、弓顶距离测量图示12胸椎后下缘向第
1骶椎后上角连线正常a线为1.8~2.2cm,前突指数b线正常 2.5cm以内。
腰椎棘横线(旋转)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 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本例AC<AB是旋转倾斜。
椎体旋转级评价 根据正位片上椎弓根和椎体侧壁的位置关系分为5级(0级为椎 弓根对称,1级为凸侧椎弓根移向中线但未超过第一格,凹侧椎 弓根变小,2级为凸侧椎弓根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根消失,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椎椎体,2、椎间孔,3、棘突, 4、椎间盘部位,5、关节突间滑膜关节;)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骶椎间盘部位,注意呈楔形,2、骶岬,3、第1骶节,
4、骶骨椎间盘余留部,5、坐骨大切迹形态。
腰椎斜位像 (椎弓关节及椎弓在斜位像上近似一狗的外形, 1、耳为上关节突, 2、其嘴相当于横突,3、颈为峡部,
整脊影像学诊断
(选自《中国整脊学》)
Wei Yi-Zong
【X线诊断】
颈椎正位X线片 (1、钩椎关节,2、第三颈椎椎体,3、棘突,4、横突)
(本例4、5钩椎关 节不对称)
下位颈椎与上位胸椎X光片 (1、第6颈椎之椎体,2、气管阴影之缘,3、椎体4、横突, 5、肋骨头,6、肋骨颈,7、肋骨结节,8、肋骨体,9、肋骨
(2)腰椎侧位片测量腰曲。腰曲自第12胸 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 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b)。 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3)C点与AB线中点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 与AC或BC线(图中虚线)中点E的垂直延长线 相交点为G,即为扇形圆心。 AG、BG交角即为圆心角α,DG线为三角形的高 h,AG、BG为圆的半径r (4)计算法 测量AG、BG、AB(即L)、DG (即h)的长度,再测量∠AGB角度α,然后按 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积。
负数或>38 上弓下直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 体倾斜度。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 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颈椎双侧斜位片: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
正常婴儿脊椎正及侧位片
中胸部脊柱侧位X线片,A为14岁儿童,B为22岁成年女性 (1、椎体骨松质,2、骨密质壳,3、椎间盘位置, 4、关节突关节,5、椎间孔,6、重叠肋阴影, 7、正在骨化尚未愈合的椎体环状骺)
正常腰椎前后位像 (1、椎体,2、椎弓根,3、椎板,4、上关节突, 5、下关节突,6、棘突,7、横突,8、椎间隙,9、腰大肌)
头,10、肋骨颈,11、肋骨结节)
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 (1、枢椎之齿突,2、寰枢之外侧块,3、寰枢关节,
4、枢椎之椎体,5、第3颈椎)
颈前侧位X线片,脊柱颈曲清晰可见 (1、舌的咽部,2、会厌软骨,3、舌骨体,4、甲状软骨正进 行钙化,5、寰椎前结节,6、枢椎棘突,7、软腭,8、特征性 颈椎椎体,9、椎间盘,10、关节突关节,11、气管内空气)
运Hale Waihona Puke 公式:S弓形r2360
1 Lh 2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颈曲(A.为寰椎棘突基底部下缘, B.为C7后 下缘)。
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A.为T12后下缘,B.为S1后上缘),r.为半径 α.为圆心角 L.为AB弦长 h.为圆心至AB的垂直 距离
例如:颈曲面积:
S弓形
3.1415.82 50 360
参照表2。
表2 颈腰椎曲分级标准
级别 Ⅰ(正常) Ⅱ(尚可)
Ⅲ(尚存)
Ⅳ(消失) Ⅴ(差)
颈曲
弓形面积 (㎝2)
形态
11~16
正常
6~10
减小
显著减小或 1~5 上弓下曲或
下弓上曲
0
变直
负数或 >16
反弓
腰曲
弓形面积 (㎝2) 28~39 16~27
1~15
0
形态
正常 减小 显著减小 或 上弓下曲 变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