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七中12-13学年高二下选修四专题一考试-化学(理)

合集下载

浙江杭州地区七校12-13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化学.

浙江杭州地区七校12-13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化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下列做法与这一目标不相符的是A.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B.寻找新的催化剂,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C.将“地沟油”进行加工处理生产肥皂和生物柴油D.大力建设火力发电站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原电池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物质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在电解池中,物质在阴极发生氧化反应D.在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2H2O H3O++OH-B.H2S H++HS-C.NaHS Na++HS-D.HCO3—+H2O H3O++CO32-4.10mL浓度为1 mol·L-1的硫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3mol·L-1的硫酸B.加入适量蒸馏水C.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5.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2SO2(g) + O2(g) 3(g)B.2NH3(g)+CO2(g) 2)2(l)+H2O(l)(g)C.C(s) + COO3(s) + 3CO(g) 2(g)D.Fe6.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①常温下,HNO2溶液能与CaCO3反应;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常温下,0.1mol/L的HNO2溶液的pH为2.1;④常温下,将pH=3的HNO2稀释100倍后,pH<5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7.下图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OH—,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25℃) = 1.0×10—14,8.水的电离过程为HK(35℃) = 2.1×10—14。

浙江省杭七中最新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试卷理

浙江省杭七中最新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试卷理

杭七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试卷(理)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g:108 Cu:64 S:32第I卷(选择题共 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C.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可以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D.升高温度活化能降低2.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N2)∶c(H2)∶c(NH3)=1∶3∶2B.混和气体中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D.单位时间里每减少1molN2,同时增加2molNH33.采取下列措施时不能改变正反应速率的是A.加入催化剂B.移除产物C.升高温度D.减小反应试剂的浓度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一定都是自发的 B.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过程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H>0、△S>05.利用金属M(活泼性比氢强)和石墨棒N构成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关于此装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为正极,N为负极B.导线上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从M→NC.反应后,M极质量减小D.M极上发生还原反应6.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1/2O2(g)ΔH=+242kJ·mol—1B.2H2(g)+O2(g)=2H2O(l)ΔH=—484kJ·mol—1C.H2(g)+1/2O2(g)=H2O(g)ΔH=+242kJ·mol—1D.2H2(g)+O2(g)=2H2O(g)ΔH=+484kJ·mol—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H+离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0.1mol/LKOH溶液和0.1mol/L氨水中,其c(OH—)相等C.pH为1的盐酸的c(H+)是pH为3的盐酸的100倍D.室温下,pH=6的盐酸稀释 100倍后pH=88.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1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理)(附答案)

1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理)(附答案)

杭十四中二〇一二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2012年11月19日13时30分至15时; 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卷满分100分,附加题满分20分。

试卷共7页。

5.不能使用计算器。

1.008Zr Nb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I Hf Ta W Re OsIr Pt Au Hg Tl Pb BiPo At Ac-LrHLi Be B C N O FNa Mg 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 a G e As Se BrRb Cs Fr Sr BaRaY La 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Ïà ¶Ô Ô- ×Ó ÖÊ Á¿试 卷 Ⅰ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 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容易发生爆炸。

浙江杭州市2024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浙江杭州市2024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P31 S 32 Cl 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Ba137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A.无水乙醇B. 熔融NaClC. 铁D. 稀 NaOH 溶液2. 工业上利用NH₃、CO₂和NaCl溶液制取NaHCO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aHCO₃固体加热可以分解为Na₂CO₃B. NaHCO₃和Na₂CO₃均可作为食用碱C. 向饱和 NaCl溶液中先通入CO₂后通入NH₃可获得更多的NaHCO₃D. 向饱和Na₂CO₃溶液中通入CO₂可得到NaHCO₃沉淀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H₂O₂的电子式:B. 2p₂电子云:C.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147CD.2-甲基丙烷与正丁烷属于同系物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A.NNaa+、AAll3+、CCOO32−、NNOO3−BB.KK+、FFee3+、SSOO42−、SSCCNN−CC.SS2OO32−、KK+、CCll−、HH+D. Na⁺、 Cl⁻、 ClO⁻、 OH⁻5. 石墨烯可以看作是单层石墨,利用以下方法对石墨烯进行“切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溶性②>④B. 试剂 A 可以是酸性KMnO₄溶液C. ③→④是还原过程D. 每“切割”1mol碳碳双键转移2mol电子6.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1mol C₃H₆中含有π键数目为 N AB. 1.8g H₂O 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1N AC. 向1L 0.1mol/L NH₄Cl溶液中通入氨气, 溶液呈中性时NH₄的数目为0.1N AD. 标准状况下, 11.2L CHCl₃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7. 结构与组成的变化可以引起性能的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8. ...A.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乙醛和乙酸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并加热,生成黄色沉淀C.淀粉与纤维素的化学组成均可表示为(C₆H₁₀O₅)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9. CH₃COOCH₂CH₃和CH₃CH₂COOCH₃分别用下列仪器检测, 结果相同的是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核磁共振仪D.X射线衍射仪10.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的操作B.图②装置可用于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C.图③装置可验证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D.图④装置可用于分离二氯甲烷(沸点40℃)和四氯化碳(沸点77℃)11. 某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可以是1-溴丙烷B.Y 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 试剂a可以是 NaOH水溶液D. Z的链节为12. X、Y、Z、M、W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半径在主族元素中最小,Y 的一种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Z与Y 同周期且Z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M与Z同主族。

浙江杭州七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浙江杭州七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8页,有5大题2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Ⅰ、Ⅱ,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Fe—56,Ba—137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2.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①KOH Na2SO4AlCl3②NaHCO3NaNO3H2SO4③HCl NaAlO2 NaCl ④Ca(OH)2Na2CO3BaCl2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①②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46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3N A②常温下,4 g CH4含有N A个C-H共价键③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加水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④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 A⑤25 ℃时,pH=12的1.0 L NaClO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0.01N A⑥0.l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0.1N A个CO32-⑦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 A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⑥⑦D.④⑤⑥4.将1 L 1.00 mol/L 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1 L 1.25 mol/L的盐酸中;再做相反操作:将1 L 1.25 mol/L的盐酸逐滴加入1 L 1.00 mol/L 的Na2CO3溶液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化学试卷.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化学试卷.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化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用黑色钢笔在答题卷上相应处写上班级、姓名、考场号、考试序号。

本卷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Na-23,Mg—24,K—39,Al—27,Ca—40,Fe—56, Cu—64,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反应4NH3(g) + 5O2(g)=4NO(g) + 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可表示为A.v(NH3)=0.010mol·L-1·s-1 B.v(O2)=0.0010mol·L-1·s-1C.v(NO)=0.0010mol·L-1·s-1 D.v(H2O)=0.045mol·L-1·s-1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3.要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增大盐酸的浓度 B.提高反应的温度 C.增大压强 D.用铁粉代替铁片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5.下列变化过程中,ΔS<0的是A.氯化钠溶于水中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6.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标志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的同时生成2n mol B 7.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2024年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关于:石油分馏产品乙烯CH2BrCH2B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B.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D.③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2、常温下,下列粒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A.0.1 mol·L-1CH3COONa溶液中:c(Na +)>c(OH-)>c(CH3COOH)>c(H+)B.pH=5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将0.2mol·L-1CH3 COOH溶液与0.1mo1·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 COO一)+ c(CH3COOH) = 2c(Na+) D.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至中性:c(NH4+) = c(HCO3-)+c(CO32-)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平衡时的压强是起始压强的1.2倍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4、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l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C.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D.若A、B都是弱酸,则5≥a>25、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6、下列操作会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HB.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C.加热水至100 ℃,pH=6D.向水中加少量的氯化铵固体使由水电离出C(H+)=1.0 10-5mol·L-17、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c(Cl-)>c(NH4+)>c(H+)>c(OH-)B.c(NH4+)> c(Cl-)>c(H+)>c(OH-)C.c(Cl-)=c(NH4+)+c(NH3·H2O)D.c(Cl-)+c(OH-)= c(NH4+)+c(H+)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当2 mol 电子转移时,可加入18 g 水恢复B.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加入1 mol Cu(OH)2恢复电解前浓度时,电路中转移了4 mol e-C.用惰性电极电解1 mol CuSO4和1 mol NaCl 的混合溶液,溶液的pH 先减小后增大D.要想实现Cu+H2SO4(稀) ═ CuSO4+H2↑的反应,需在电解池中进行,且Cu 为阳极9、在4NH3+5O2⇌4NO+6H2O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NH3)=0.8mol/(L•s)B.υ(O2)=1.0mol/(L•s)C.υ(NO)=1.0mol/(L•s)D.υ(H2O)=1.8mol/(L•s)10、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A.Ne,Ar B.F-,Mg2+C.Al,O2-D.Cl-,Ar11、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A.该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2、分子式为C5H10Cl2的有机物,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A.4 B.6 C.8 D.1113、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理试卷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理试卷

杭十四中二〇一二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2012年11月19日13时30分至15时;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卷满分100分,附加题满分20分。

试卷共7页。

5.不能使用计算器。

1.008Zr Nb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I Hf Ta W Re OsIr Pt Au Hg Tl Pb BiPo At Ac-LrHLi Be B C N O FNa Mg 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Cu Zn G a G e As Se BrRb Cs Fr Sr BaRaY La 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Ïà ¶Ô Ô- ×Ó ÖÊ Á¿试 卷 Ⅰ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 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容易发生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七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选修四专题一考试高二化学试卷(理)考生注意:1.本卷分试卷、答卷两部分,请将答案答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本试卷二个大题,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这现象说明了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3、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容易生锈C.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 kJ· mol-1说明2 mol H2(g)和1 mol O2(g)的能量总和小于2 mol H2O(g)的能量B.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1,则含2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5、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C(s)+1/2O2(g)=CO(g)ΔH1=-110.5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2=-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碳的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B.若碳的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6、有关键能数据如表,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ΔH =-989.2 kJ·mol-1,则表中x的值为A.460 B.920 C.1165.2 D.423.37、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4Fe(OH)2+2H2O+O2=4Fe(OH)3↓B、2Fe+2H2O+O2=2Fe(OH)2↓C、2H2O+O2+4e―=4OH-D、Fe-3e―=Fe3+8、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9、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 B.H2SO4C.AgNO3D.Na2SO410、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B.装置②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C.装置③中外电路电子由a极流向b极D.装置④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11、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B.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 O2—D.通入丁烷的—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12、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C.H+由b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a极D.每转移0.1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需消耗1.12 L的H213、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Mn 2O 4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内部Li +向正极移动B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 ++LiMn 2O 4+e -==Li 2Mn 2O 4C .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D .充电时,锂的碳材料为阳极且反应为:Li ++e -==Li 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 中和热ΔH =2×(-57.3)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 -1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15、将V 1 mL 1.00 mol/L HCl 溶液和V 2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 1+V 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1.0 mol/L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16、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其电池反应为:2CH 3OH + 3O 2 + 4OH — CO 32— + 6H 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H 3OH 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 逐渐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 3OH -6e -+8OH - = CO 32— + 6H 2O 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 3OH 转移6 mol 电子17、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NaCl 和H 2SO 4,且n(NaCl): n(H 2SO 4)=3:1。

若以石墨电极电解该溶液,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 .阴极产物为H 2B .阳极先析出Cl 2,后析出O 2C .电解液的pH 不断增大,最终大于7D .整个电解的过程实质是电解水 18、如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一段时间后,蛋壳中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 B .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C .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 .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 19、将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Cl ―由a 区向b 区迁移放电充电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C .液滴下的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 2+由a 区向b 区迁移,与b 区的OH ―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e -Cu 2+20、将AsO -34+2I -+2H +AsO -33+I 2+H 2O 设计成右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其中C 1、C 2均为碳棒。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下述操作:甲组:向B 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乙组:向B 烧杯中逐置滴加入40%NaOH 溶液,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组操作过程中,C 2做负极B .乙组操作过程中,C 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I —-2e —=I 2 C .两次操作过程中,微安表(G )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D .甲组操作时该装置为原电池,乙组操作时该装置为电解池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60分)21、(6分)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②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 ③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 ④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 ▲ _。

(2)H 2的燃烧热为 ▲ ;C 的燃烧热为 ▲ 。

(3)燃烧10 g H 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

(4)又查得资料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⑤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1=-870.3 kJ/mol写出由C(s)、H 2(g)和O 2(g)化合生成CH 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7分)将洁净的金属片Fe 、Zn 、A 、B 分别与Cu 用导线连结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

实验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 ▲ (填“大”、“小”)。

Zn 、A 、B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Fe Fe → Cu +0.78 Zn Zn → Cu +1.10 A Cu → A -0.15 BB → Cu+0.3(2)Cu与A组成的原电池,▲为负极,此电极反应式为▲。

(3)A、B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先被腐蚀。

23、(12分)如下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