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原理
WCDMA系统基本原理华为

横向架构
通过先进的设备互联技术,将单个网络划分 为多个逻辑层,构建了分层的分布式网络结 构。
信号传输
在华为WCDMA系统中,信号传输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
调制解调器技术
使用了全新的调制解调器技术,实现了高速率和低误码率的良好平衡。
2
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
广泛应用了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实现了动态的小区分配,有效提高了网络覆盖和质 量。
3
信Hale Waihona Puke 编码技术通过采用多种信道编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功控与调度
功控和调度是华为WCDMA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质量和稳定性。
动态功控
系统采用了动态功控技术,实现了小区覆盖面积 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网络稳定性。
华为WCDMA系统采用了全面的性能优化手段,确保网络始终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
干扰监测调整
通过对干扰源的监测分析,迅速调整网络参数, 使用户能够无干扰地享受高品质的通信体验。
网络优化
持续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网络的覆盖率、 容量和稳定性。
WCDMA系统基本原理华 为
本次介绍华为WCDMA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包括架构、信号传输、功控、切换 漫游、容量和覆盖、最佳实践等。
概述
W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主要特点是高速率、高覆盖和高质量语音通信。在华为WCDMA系统 中,大量运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提高了系统硬件利用率,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通信服务。
3
省际漫游
有效解决了省际漫游的问题,让用户在漫游时体验更加顺畅、稳定的通信体验。
容量与覆盖
WCDMA基本原理 (华为)

– 幅度衰减较大的路径损耗 – 伴随中等幅度衰减的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特性 的慢变化成分-大尺度变化 – 衰减幅度较小的快变化成分-小尺度衰落
• 两类典型小尺度衰落包络分布的描述方 法:
– 瑞利分布(非视距传播) – 莱斯分布(视距传播)
5
移动信道的表征
• 时延表征
– 平均时延(均值) – 时延拓展(标准差),信道相关带宽=1/时延拓展
• 该追加方案基本上采用了2000年2月APT(亚 太电气通信共同体)提出的方案
27
3G频谱(WARC2000大会后)
800
850
900
950
1000
1700
1750
1800 1850
1900
20
U.S. Korea
Japan Europe China
ARIB ETSI(SMG 2) CWTS
无线系统的演进
1G 2G 2+G 3G
TDD/FDD
PDC
ARIB (WCDMA)
WCDMA GSM
HSCSD GPRS UTRA (WCDMA) TD-SCDMA
EDGE
《WCDMA基本原理》课件

本节介绍《WCDMA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WCDMA的定义、技术原理、优 点和特点、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总结和展望。
1. 什么是WCDMA
WCD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 将语音和数据传输到移动设备,实现高速、可靠的无线通信。
用户终端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解析为原始语音和数据,用户也可以同时进 行通话和数据传输。
6. WCDMA的应用领域
移动通信
WCDMA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手机蜂窝网络和移动宽带通用于互联网接入、视频流媒体和移动办公等领域。
物联网
WCDMA可用于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收集和远程控制。
4. WCDMA网络结构
用户终端
用户通过WCDMA终端设备接入网 络,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
基站
基站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将用户数据传输到核心网络。
核心网络
核心网络提供用户身份认证、鉴 权、数据传输和接口与其他网络 的互连功能。
5. WCDMA系统的工作原理
WCDMA系统通过将语音和数据信号分成多个码片,利用CDMA技术实现多用 户同时传输。
7. 总结和展望
WCDMA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数据传输和物联网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WCDMA将逐渐演进为更高速的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更 快、更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
2 广域覆盖
WCDMA支持最高达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满 足用户对高速互联网和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WCDMA网络覆盖范围广,能够实现无缝漫游和 全球范围的通信服务。
3 高质量通话
基于CDMA技术,WCDMA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通话质量清晰的特点。
02_WCDMA基本原理

28
UTRAN体系结构
Core Network
Iu RNS
Iur RNC Iub Node B Iub Node B Iub Node B RNS
Iu
RNC Iub Node B
29
接口协议及功能
接口协议及功能
– Iu接口 – Iur接口
– Iub接口
– Uu接口
30
接口协议及功能
接口协议及功能
WCDMA基本原理
目录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体系架构及协议 WCDMA物理层原理 WCDMA物理层过程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2
目录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体系架构及协议 WCDMA物理层原理 WCDMA物理层过程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3
3G发展概述
32
Iu(CS域)接口协议栈结构
Radio Network Layer Control Plane RANAP User Plane Iu UP Protocol Layer
Transport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Network User Plane
Transport Network Control Plane
streaming
interactive
background
时延
6
3G标准化进程
1985:FPLMTS,1996更名为IMT-2000 1992:WRC92大会分配频谱230MHz 1999.3:完成IMT-2000 RTT关键参数 1999.11:完成IMT-2000 RTT技术规范 2000:完成IMT2000全部网络标准
10、WCDMA原理

交织
• 交织的作用:打乱符号间的相关性,减小信道快衰落和 交织的作用:打乱符号间的相关性, 干扰带来的影响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一次交织: 一次交织:
B0 1 9 . B1 2 10 . . . B2 3 11 . . . B3 4 12 . . . B4 5 13 . . . B5 6 14 . . . B6 7 15 . . . B7 8 16 . . .
• m序列的缺点:只有一个序列, 序列的缺点:只有一个序列, 序列的缺点 不同用户用不同“节拍” 相位) 不同用户用不同“节拍”(相位) 区分, 区分,对同步要求很高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OVSF码( Walsh)的互相关为零,相互完全正交 的互相关为零,
21
扩频因子与业务速率
• 符号速率=(业务速率+校验码)×信道编码×重复或打孔率 符号速率=(业务速率+校验码) 信道编码× =(业务速率 • 码片速率=符号速率×扩频因子 码片速率=符号速率×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WCDMA • 业务速率=384Kbps,信道编码=1/3Turbo码,符号速率 =960Ksps • 扩频因子=4,码片速率=3.84Mcps – Cdma2000 -1x • 业务速率9.6Kbps,信道编码=1/3卷积码,符号速率= 19.2Ksps • 扩频因子=64,码片速率=1.2288Mcps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编码类型 – 语音业务:卷积码(1/2、1/3),约束长度为9, 加8个尾比特 – 数据业务:Turbo码(1/3),两个8状态的并行 级联卷积码(PCCC)构成,加6个尾比特
WCDMA(空中接口)基本原理概述

三、WCDMA(空中接口)基本原理概述目标:了解扩频的基本原理(码字)、功率、功率控制、上下行链路的覆盖限制、Rake接收机、宏分集、发射分集、压缩模式及无线帧等概念。
1、扩频基本原理(码字)对于多址接入方式,WCDMA在同一载频上,多个用户通过不同的码字加以区分,为什么WCDMA还会有时间轴的定义?对于CDMA来说,物理信道的定义是频率加码字,时间概念的引入是在传输信道上基带信号处理过程的基本单位,对应用层信息,以多长时间来分块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如GSM中20ms的时间块,在UMTS中则随不同传输信道的格式,选择10ms、20ms、40ms或80ms等不同的时间块。
所以时间概念是空中接口基带信号处理中传输信道的适配,也就是传输信道上的速率适配。
时间和时隙的作用是提供时钟参考和传输信道块的处理单位。
在WCDMA中码字(Code)和功率(Power)是二个重要概念,码字是用来区分每一路通信的,而功率是对系统的干扰。
与GSM类似,在WCDMA系统中,FDD方式下空中接口的主要参数包括:带宽――5MHz(实际使用的带宽射频调制之后是4.75MHz,在频率划分上可以不留保护频带);双工间隔――190MHz(中间值),规范规定双工间隔可以在134.8MHz~245.2MHz间取值(取决于不同国家的频谱规划);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200KHz,在中心频率选择时,每200KHz频率作为一个单位,故中心频率一定是200KHz的整数倍;绝对射频信道号(UARFCN)――用一对整数来描述空中接口的一对上下行频率,对应关系:Nul(Number UL)=5xful;Ndl=5xfdl,其中ful和fdl分别是上行和下行链路的绝对频率值。
该参数将作为底层的系统配置参数写入软件中,一旦获得相应的Lisence参数就不会发生变化。
在TDD方式下,会增加一个时隙参数的定义,一个TS定义为666.67us;频段从1900~1920MHz;2010~2025MHz,每5MHz构成一个中心频率。
WCDMA基本通信原理

WCDMA基本原理简述一、简介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个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来的,从官方看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
W-CDMA 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
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
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 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的载频。
W-CDMA由ETSI NTT DoCoMo作为无线介面为他们的3G网路FOMA开发。
后来NTTDocomo提交给ITU一个详细规范作为一个象IMT-2000一样作为一个候选的国际3G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 最终接受W-CDMA作为IMT-2000家族3G标准的一部分。
后来W-CDMA被选作UMTS的无线介面,作为继承GSM的3G技术或者方案。
误解尽管名字跟CDMA很相近,但是W-CDMA跟CDMA关系不大。
多大多小要看不同人的立足点。
在行动电话领域,术语CDMA 可以代指码分多址扩频复用技术,也可以指美国高通(Qualcomm)开发的包括IS-95/CDMA1X和CDMA2000(IS-2000)的CDMA标准族。
二、发展进程历史上,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GSM 之后就开始研究其3G 标准,其中有几种备选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分码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其后,以二者为主导进行融合,在3GPP组织中发展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并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
WCDMA系统原理

这里假设扩频序列之间、扰码之间是正交的,正交的概念是两两序列 互相关处理(相乘、积分)后结果为0,自相关系数=1。
扰码是伪随机码序列,自相关特性很好,但是互相关特性就不是理想的 零值了(理论上就不正交),在采用较长的序列时还是相当小的。扩频 码采用OVSF(长度可变的正交扩频因子)码,在理论上是完全正交的, 但是在无线多径环境下,无法保持其正交性。也就是说,实际上在接收
收的分辨率(多径传播路径差)为244米,因而WCDMA系统的潜在性能更好 (可利用的多径传播路径差是78米)。
WCDMA采用频分多址(FDD)工作方式,工作频率是:上行1920MHz到 1980MHz,下行是2110MHz到2170MHz。收发频率间隔190MHz。
采用先进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以保证不同比特速率的混合(综合)业务的服 务质量(QoS),并使系统吞吐容量最大。
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的容量 WCDMA系统承载的业务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扩频与调制过程 码分多址中的码
三、 WCDMA系统的容量
对于电路交换(CS)通信系统的容量常常用系统的话务量(业务量)来表示。 总话务量的定义是: 话务量=[通话次数*平均每次通话时间(分钟)]/60(分钟) 体现了通信系统的处理能力 信道数C与阻塞率B、话务量A的关系用爱尔兰B公式表达: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原理 WCDMA系统的容量 WCDMA系统承载的业务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扩频与调制过程 码分多址中的码
什么是3G?
系统性能特征:室内环境支持2Mbps速率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
... 452 453 454 ……
....
二次交织: 二次交织:
. .
....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A4,B0}
{A5,B1} {A6,B2} {A7,B3} {B4,C0}
{B5,C1}
{B6,C2}
{B7,C3} 14
11
WCDMA通信模型
信道 编码 交织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信源 编码
Interleaving
扩频
加扰
调制
射频 发射
无线信道
去交织 deinterleaving 解扩 信道 解码
信源 解码
解扰
解调
射频 接收
12
WCDMA的信道编码
• 信道编码的作用:增加符号间的相关性,以便在受 信道编码的作用:增加符号间的相关性, 到干扰的情况下恢复信号
OVSF码( Walsh)的互相关为零,相互完全正交 的互相关为零,
20
扩频因子与业务速率
• 符号速率=(业务速率+校验码)×信道编码×重复或打孔率 符号速率=(业务速率+校验码) 信道编码× =(业务速率 • 码片速率=符号速率×扩频因子 码片速率=符号速率×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WCDMA • 业务速率=384Kbps,信道编码=1/3Turbo码,符号速率= 960Ksps • 扩频因子=4,码片速率=3.84Mcps – 1/3turbo编码对每一个有效位产生了2个冗余位,打孔就是按照一 定的模式,把某些比特去掉,于是相当于后边比特前移,从而实 现了比特率的调整,即实现速率匹配,起到去处冗余的作用,同 时保证在这些冗余去除之后仍能正确译码 – Cdma2000 -1x • 业务速率9.6Kbps,信道编码=1/3卷积码,符号速率= 19.2Ksps • 扩频因子=64,码片速率=1.2288Mcps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0 1 0 0
Gold序列
• Gold序列 序列 – 由m序列的不同相位异或而成 – 比m序列多得多: 2n-1个(n为移位寄存器长度) – 自相关函数有多值,没有m序列好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MSB LSB
clong,1,n
clong,2,n
26
Gold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4
多址技术:区分不同用户
FDMA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功率 功率
TDMA
CDMA
功率
多址技术比较
FDMA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TDMA 4~6 ~ 9dB 中
CDMA 10~20 ~ -8 ~-6dB 难
• 容量 • 载干比(C/I) 载干比 • 实现难度
1 18dB 易
6
•
2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多址技术和双工技术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第二章 WCDMA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第三章 WCDMA 后续增强技术
3
双工技术:区分用户的上行/下行信号
• 频分双工(FDD):以不同频率区分上行和下行 频分双工( ):以不同频率区分上行和下行 ): – WCDMA、cdma2000使用FDD – 优点:实现简单 – 缺点:在上下行业务不对称时(主要是数据业务)频谱利用 效率低 • 时分双工(TDD):以不同时隙区分上行和下行 时分双工( ):以不同时隙区分上行和下行 ): – TD-SCDMA使用TDD – 优点:在上下行业务不对称时可以给上下行灵活分配不同数 量的时隙,频谱利用效率高 – 缺点: • 实现较复杂,需要GPS同步 • 和CDMA技术一起使用时,上下行之间的干扰控制困难 技术一起使用时, 技术一起使用时
(b)
16
扩频原理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17
解扩原理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18
扩频/解扩原理-频域解释
Eb / No = Ec / Io ×增益
功率谱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a2Tbit = Ebit 解调门限 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干扰电平
增益
可以给所有用户共享的功率
其他用户干扰信号
Echip
19
WCDMA使用的扩频码:OVSF(Walsh)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编码类型 – 语音业务:卷积码(1/2、1/3),约束长度为9, 加8个尾比特 – 数据业务:Turbo码(1/3),两个8状态的并行 级联卷积码(PCCC)构成,加6个尾比特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31
WCDMA R99、R4调制方式:QPSK
QPSK: 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Modulatin Symbol g bits paramete (0,0) (0,1) (1,0) (1,1) 0 1 2 3
• m序列的缺点:只有一个序列, 序列的缺点:只有一个序列, 序列的缺点 不同用户用不同“节拍” 相位) 不同用户用不同“节拍”(相位) 区分, 区分,对同步要求很高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缺点:码间干扰比m序列大
28
扩频、加扰的不同作用
– 以扰码区分小区(扇区载频) – 以OVSF码区分小区内不同用户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上行、下行扰码不同
29
WCDMA通信模型
信道 编码 交织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信源 编码
Interleaving
扩频
加扰
调制
射频 发射
C ch ,4 ,0 = (1 ,1 ,1 ,1 ) C ch ,2 ,0 = (1 ,1 )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C ch,4 ,1 = (1 ,1 ,-1 ,-1 ) C ch ,1 ,0 = (1 ) C ch,4 ,2 = (1 ,-1 ,1 ,-1 ) C ch ,2 ,1 = (1 ,-1 ) C ch,4 ,3 = (1 ,-1 ,-1 ,1 ) SF = 1 SF = 2 SF = 4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23
扰码生成技术
• 随机序列(贝努利序列) 随机序列(贝努利序列) – 0和1个数各一半 – 1或者0连续个数的概率,连续一个为1/2,连续两个 为1/4,连续三个为1/8,… • m序列 序列 – 由移位寄存器生成,是最大长度的线性移位寄存器 序列,周期是2n-1(n为移位寄存器长度) – 其自相关函数只有一个最大值(延迟为零处),其 他均为-1,单值性
9
WCDMA通信模型
信道 编码 交织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信源 编码
Interleaving
扩频
加扰
调制
射频 发射
无线信道
去交织 deinterleaving 解扩 信道解 码
信源 解码
解扰
解调
射频 接收
10
WCDMA的信源编码
•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WCDMA系统采用自适应多速率编码 系统采用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Adaptive 系统采用自适应多速率编码 ( Multi-Rate)语音编码 ) – 编码共有8种,速率从4.75Kbps ~12.2Kbps – 多种语音速率与目前各种主流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编码 方式兼容,有利于设计多模终端 – 根据用户离基站远近,自动调整语音速率,减少切换, 减少掉话 – 根据小区负荷,自动降低部分用户语音速率,可以节省 部分功率,从而容纳更多用户
无线信道
去交织 deinterleaving 信道 解码
信源 解码
解扩
解扰
解调
射频 接收
30
调制的作用
• 把需要传递的信息送上射频信道 • 不同的调制方式可以极大地影响空中接口提供数据业务 的能力 – GSM • GPRS采用GMSK,数据业务速率最大171.2Kbps • EDGE采用8PSK,数据业务速率最大可达到 473.6Kbps – WCDMA • R99/R4采用QPSK,数据业务速率最大2.7Mbps • HSDPA采用16QAM,下行数据业务速率最大可达 到14.4Mbps
码分多址(CDMA)的技术特点
• 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复用度高,频谱利用率大大提 高 – CDMA系统的用户容量是软容量,具备一定的话务 自适应能力(小区呼吸) – 保密性强:扩频后的信号近似白噪声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 缺点 – 占用带宽较大 – CDMA系统是自干扰系统-系统内用户互相干扰 – 技术实现难度大:功率控制技术、负载控制技术等
21
WCDMA通信模型
信道 编码 交织
移 动 通 信 原 理
信源 编码
Interleaving
扩频
加扰
调制
射频 发射
无线信道
去交织 deinterleaving 信道 解码
信源 解码
解扩
解扰
解调
射频 接收
22
码序列的自相关和互相关
• 不同用户(或载波)要采用不同的码序列区分 不同用户(或载波) • 互相关函数 • V(τ)=<x1(t),x2(t+τ)> – 互相关特性决定了多址干扰特性 • 自相关函数 • R(τ)=<x1(t),x1(t+τ)> – 其自相关特性决定了多径干扰特性,比较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