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双语课件4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的生殖过程
植物的生殖过程包括配子形成、受精和 胚胎发育等阶段。在配子形成阶段,花 药和胚珠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在受 精阶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在胚胎发育阶段,受精卵经过一系列 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 。
VS
植物的发育过程
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期、生殖生 长期和衰老期等阶段。在营养生长期,植 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形成各种组 织和器官;在生殖生长期,植物进行开花 、结实等生殖过程;在衰老期,植物逐渐 失去生理功养的吸收与利用
矿质营养的种类
植物所需的矿质营养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 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矿质营养的吸收方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主要通过质流和扩散作用进 入根部细胞。
矿质营养的运输和利用
吸收的矿质营养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和其他组织,参与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通过生理调节来适应水分和 矿质营养的变化,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长的概念与特点
植物生长的概念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的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实现细 胞分裂、扩大和组织分化等过程,从而增加其体积和质量的过程。
植物生长的特点
植物生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例如,在 营养生长期,植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而在生殖生长期,植物则主要进 行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
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同时水分也在其他组
织间进行横向运输。
02
水分吸收的主要方式
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被动吸水是指在蒸腾作用下,水分通过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英文版

植物生理学英文版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
1. plant hormones (phytohormones) :Auxins(AUXs) Gibberellins(GAs) Cytokinins(CTKs)Ethylene(ETH) Abscisic acid(ABA)
2.plant growth regulators :NAA TIBA CCC
long-day plants——short-day plants(LDP-SDP)
IDPs:甘蔗
photoperiodic induction: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在不适宜光周期条件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而诱导植物开花的现象
critical dark period:临界夜长,昼夜周期中,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或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短暗期(LDPs=SNPs,SDPs=LNPs)
redifferertiation:再分化
explant:外植体
thermoperiodicity:温周期现象
grand period of growth:生长大周期(S型慢快慢)
biological clock:生物钟
RGR:相对生长速率
circadian rhythms :内生昼夜节奏
free radical:自由基,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原子,分子和基团的总称
active oxygen:活性氧,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Stratification:层积处理,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environmental stress: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
photoperiod:一昼夜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光周期)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产生与发展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Hale Waihona Puke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诞生的三大标志:
▲J.von.Liebig(1840):创立矿质营养学说 ▲J.von.Sachs(1882) :撰写《植物生理学讲义》 ▲W.Pfeffer(1904):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巨著
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生理
▲植物营养生长 ▲植物生殖生长 ▲植物衰老与脱落生理
研究内容
●逆境生理(stress Physiology)
▲抗旱机理 ▲抗涝机理 ▲抗寒机理 ▲抗热机理 ▲抗盐机理 ▲植物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 ●植物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任务与展望
(二)植物生理学展望
(1)植物分子生理学(从生物大分子到复杂生命活动) (2)信号传递(实现生命整体性的重要环节) (3)代谢及其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基础) (4)植物环境生理(生命的协同进化与适应
五、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充分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Van Helmont(1577-1644):柳树生长实验 ▲J.Woodward(1699) :发现植物对矿质营养的需求 ▲Priestley(1776):发现植物可以改善空气 ▲Ingenhousz(1779) :发现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T.de.Saussure(1767-1845):植物在光下利用CO2进行光合 ▲voisier(18世纪80年代):发现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植物生理学》PT课件(二)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双语)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双语)

1,water metabolism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bound water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free water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4,water potential水势: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式(差)可判断水分的能态。

5,osmotic potential渗透势: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的水势。

6,matric potential衬质势: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恒为负值。

7,aquaporin水通道蛋白:生物膜上具有通透水分的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乳蛋白。

8,transpiration pull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同理,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就从环境吸收水分。

引起这种吸水的能力即是蒸腾拉力。

9,Photosynthetic unit光合单位:位于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包括聚光色素系统和光反应中心10,Photophosphorylation光合磷酸化:利用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光能把ADP和无机磷合成为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11,Photorespiration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12,Photoinhibition光抑制: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这个现象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13,CO2 compensation point二氧化碳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时,外界的二氧化碳含量就叫二氧化碳补偿点。

14,Light saturation point光饱和点:在光照强度较低时,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光强进一步提高时,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步减小;当超过一定光强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
(二)渗透作用
• 渗透作用(osmosis):
• 渗透系统:
(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 1.概念: •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
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 质壁分离复原:把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
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 1.水分沿导管、管胞上升的动力: • (1)根压 • (2)蒸腾拉力:主要动力 • 2.如何保证导管内的水柱不断? •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 • 3.有关内聚力学说的争论的焦点: • (1)水分上升是否需要活细胞参与; • (2)木质部有气泡,水柱不可能连续,为什么水柱还
入清水或水势较高的溶液中,液泡变大,整个 原生质体慢慢恢复原来状态的过程。
•2.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外界环境水势低于细胞水势; (2)原生质层具有选择性; (3)细胞壁与细胞质的收缩能力不同。 •3.质壁分离说明以下问题: (1)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2)判断细胞的死活; (3)能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一、根系吸水动力
(一)根压(root pressure): •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主动吸水)。 • 证据:伤流、吐水 • 伤流(bleeding):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
的现象。 • 伤流液(bleeding sap)成分: • 吐水(guttation):从未受伤的叶片的尖端或边缘的水
二、气孔运动
气孔结构特点: 1.细胞壁不均匀加厚; 2.细胞器与表皮细胞不同; 3.体积小于表皮细胞; 4.与表皮细胞间无胞间连丝。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

CHAPTER 02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
根部吸水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主要依赖于 根压和蒸腾拉力。
水分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导管进行 长距离运输,受到压力和扩散作用的 影响。
植物的水分平衡与调节
水分平衡
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调节 温度和盐分平衡。
水分调节机制
发。
细胞分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 化,延缓植物衰老。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 调节植物休眠和种子成
熟。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过程
01
02
03
04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吸收水分 和氧气,突破种皮发芽。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同时不断扩展根、茎、叶等
器官。
生殖生长
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花芽 ,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 总结词:阐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还原态的氢是呼吸作用所需的,而呼吸作用过程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能量也是光合作用所需的。此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也受到彼此的影响。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速率高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积累有机物;在 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对较高,植物消耗有机物。因此,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蛋白质和其他重要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主要通过 根系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

参与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以磷酸根的形 式被吸收。

植物生理学英文课件:chapter09 senescence

植物生理学英文课件:chapter09 senescence

C=C
H
H
H
OOH • OOH
过氧化作用
R’
H
CH
C=C
C=C
H
R’’-COOH 反,顺—共轭二烯过氧化物
HH
• (4)Biomembrane degradation and leakage.
• Loss equilibrium of ions and disorder of metabolism 。
• 1.2.1 Cell senescence
• Membrane and organelle senescence。
• 1.2.1.1、Senescence in cell membrane。
• (1)Lipid phase change。Biomembrane changes
its phase from liquid-crystalline state to solid-gel state.
• Synthesis ↓, lipase ↑, phospholipase、 lipoxygenase and active O2 ↑
• MDA (malonyldialdehyde ) ↑。
• (3) Phospholipase 。磷脂酶A1、磷脂酶A2、 磷脂酶B、磷脂酶C、磷脂酶D等。其中,磷脂 酶D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组织中。
B
A1
A2
CH2—O—C—R1
R2—C—O C H
O O
O CH2—O—P—O-X
C OH D
The dehydration bound for different phospholipases
• Phospholipid
• ↓ phospholipase A or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4 Respiration in plant •Disscussion:•1.Does plant has special respiration pathway? 3030721001段颖慧, 3040709043刘旖璇, 3040709045,陈秀珍•2.What ar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dark respiration and photorespiration? 3040709037姚雷钧, 3040709038马宇光, 3040912018于喆•3. What ar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 •3043023057袁迟, 3043023063段丽娜, 3043023087郗旺, 3040709067林明志•Section1. The concept and physiological role of respiration in plant• 1.1Concept of respiration• 1.1.1Aerobic respi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olecular oxygen (O2), living cell makes respiratory substrates degrade (oxidize) thoroughly, companied with release of CO2 , formation of H2O and unlocking of energy.•Respiration substrates:sugar、fat or protein.•Normal substrate is glucose (G, C6H12O6)。

•C6H12O6+6O2→6CO2+6H2O+Energy(△G')•△G'=2870kJ(686kCal)/molFig 4-1The integration of aerobic respiration in plant including glycolysis, citric acid cycl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fer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1.1.2Anaerobic respirationIn the absence of O2, living cell makes respiratory substrates degrade partly, companied with unlocking of less energy.Fermentation in microbes.C6H12O6→2C2H5OH+2CO2+Energy△G`=100kJ/molC6H12O6→2CH3CHOHCOOH+Energy△G`=100kJ/molAdaptation to flooding and anaerobic condition.• 1.2 Physiological role of respiration•(1)Provide the energy for life activity,36-38ATP.•(2)Provide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skeleton) for other biosynthesis, keto acid (酮酸)and NAD(P)H。

•Glucose as an example, EMP pathway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ing reaction equation:•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 +2NADH2+2ATP+2H2O•Key mediates:Pyr→Ala•PEP→OAA•PEP+E4P→C7……shikimic acid pathway(莽草酸途径)……aromatic amino acid (芳香族氨基酸) and plant hormones。

2.2、TCA cycl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 is a program carried out inmitochondrial matrix under available O2, inwhich pyruvate is , step by step, degraded byoxidation into H2O and CO2--------------------Krebs cycle.•Sum of TCA cycle•In mitochondrial matrix.•Decarboxylation of 3 CO 2.•Removing 5 couple of hydrogen (4NADH 2, 1FADH 2 ).•Total equation:•2Pyr+8NAD +2FAD+2ADP+2Pi +4H 2O •→6 CO 2+2ATP+8NADH 2+2FADH 2•Key mediate products:•α-KG →Glu, Chl ,OAA →Asp , CH 3CO-CoA →Fatty acid ,NADH 2for other reduction or synthesis2.2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 HMP)•PPP is a process in which G6P is directly decarboxylated and dehydrogenated, and CO2 releases in the cytosol.•2 steps•Step1.6 G6P is dehydrogenated two times and decarboxylated one time, and forms 6 Ru5P.•Step2.6 Ru5P are recombined into 5 G6P.Role:1.Producing reduction power (NADPH2 ),2.Providing mediate products,R-5-P→dR5P……nuclear acid.E4P+ PEP→C7……shikimic acid pathway ……aromatic amino acid, plant hormones,phenols、quinones.3.Producing ATP,too?•PPP↑,upon flowering, oil seed developing, infection of plant diseases or insect.•Judging form:initial ratio, C6/ C1;if onlyPPP, the C6/ C1is 0;if only EMP-TCA, C6/C1is 1。

If the ratio is >0<1,both happen。

Section3. Biological oxidation •Biological oxidation——intensive definition: The process in living cell,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atalyzed by enzyme and releasing stored energy step by step, includes organic substrate degradation by oxygenation, O2 consumption, CO2and H2O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stored energy to form ATP.•Special definition: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O2uptake and H2O formation.2.1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bar ball shape: 1~2μm ×0.5~1.0 μm, 500~2000/cell。

Fig 4-4 Mitochondrial structure3.1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Fig 4-5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shows respiratory chain3.2 Respiratory chainFig 4-6Complaxes of respiratory chain in mitochondrial cristaeFig 4-7Structure of alternate oxidase• 3.4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A process in which ATP is synthesized with ADP and Pi, while the respiratory electron is transferred along respiratory chain to O.2•Mechanism:Mitchell’s chemical osmotic theory.•P/O is referred to number of ATP formation, while each one of atom of oxygen is consumed during respiration.•NADH2……→P/O=3(or 2)•FADH2……→P/O=2ATP formationSection 4 Regulation and organic substance synthesi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ion• 4.1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4.1.1 Energy charge (EC) regulation: Adenyl acid levels regulate the respiratory metabolism.•EC reflects the energy levels in cell, and the following formula is often represented:•[ATP]+1/2[ADP]•EC= ——————————•[ATP]+[ADP]+[AMP]Section 5. Respiratory indexes and factors affecting respiration•5.1 Respiratory index5.1.1 Respiratory rate:•The quantity of release of CO2 (or uptake of O2 ) per unit weight (FW, DW, protoplast weight) per time (O2μmol/gDW.h, O2μmol /gFW.h).•Depends on species, ages, organs or tissues.• 5.1.2Respiratory Quotient(R.Q.)•or Respiratory coefficient:•Referred as the ratio of moles (or volumes) of released CO2to absorbed O2 by plant tissue at the same time.••moles (or volumes) of released CO2•R.Q.=———————————————•moles (or volumes) of absorbed O2•Sugar as a substrate: R.Q.=1,•C6H12O6+6 O2→6CO2+6H2O•RQ=6molCO2/6mol O2=1.0•Sugar as a substrate: R.Q.=1,•C6H12O6+6 O2→6CO2+6H2O•RQ=6molCO2/6mol O2=1.0•Fatty acid as a substrate: RQ<1,•C6H12O2+8 O2=6CO2+6H2O•RQ=6/8=0.75•Sugar as a substrate: R.Q.=1,•C6H12O6+6 O2→6CO2+6H2O•RQ=6molCO2/6mol O2=1.0•Fatty acid as a substrate: RQ<1,•C6H12O2+8 O2=6CO2+6H2O•RQ=6/8=0.75•Organic acid as a substrate: RQ>1,•2C6H8O7+9O2→12CO2+8H2O•RQ.=12/9=4/3=1.33•R.Q. also depends on environmental O2,orother metabolism•.•Anaerobic respiration,------RQ>1•Conversion of fat acid to sugar----RQ<1,Conversion of sugar to fat acid ----RQ>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