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养殖社典型事迹材料
山中野鸡成了"金凤凰" 瑞金父子养殖山鸡实现致富梦

山中野鸡成了"金凤凰"瑞金父子养殖山鸡实现致富梦瑞金一对父子“蜗居”山中经营七彩野山鸡养殖,采取生态养殖法,肉鸡广受欢迎,俏销广东、福建等地,年出栏野山鸡2万余羽,年收益达120万元,用勤劳的双手实现致富梦想。
12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瑞金市叶坪乡东华陂,在当地一位农民指引下,寻着悦耳的鸡鸣声,记者找到了隐藏在山林间的这座养殖场,见到了正在喂养山鸡的刘声蓬。
他一边喂养一边对记者讲述他的创业史。
返乡建起山鸡养殖场刘声蓬介绍说,他是壬田镇下街村民。
初中毕业后,他来到福建厦门打工,走青山进煤洞,做过许多活,他感觉吃不消。
2002年春,他进了福建一家野山鸡养殖场,当饲养员,后来又慢慢当上技术员。
龙岩的七彩野山鸡养殖是个大产业,在江西还有分公司,他从小就喜欢搞种养,打工久了,多年积累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
2011年冬,刘声蓬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就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乘车来到龙岩,从那里带了500只种鸡回到瑞金,在叶坪乡马山村东华陂租了20多亩山地,投资40多万元开始了特色养殖之路。
建鸡舍、买孵化机、孵化小鸡苗、繁育种群养殖场就这样运作起来了。
2012年过完春节,工房一建好,他就带着家人住了进去,每天和野山鸡为伴,从最初的一个网房,扩展到现在的六个,一直延伸至山谷深处,占地面积也扩大到百余亩。
父子同心探索养殖方法刘声蓬说,传统野山鸡虽然好养好卖,但他发现顾客反映“汤好喝,肉难吃”,制约许多野山鸡养殖户发展。
受刘声蓬的影响,儿子也喜欢上了养殖,2008年他考上农业大学就读畜牧养殖专业。
儿子的同学家里也养殖了野山鸡,使用了农大教授正在研制的一种配方。
这个方子既能改善野鸡肉质、使肌肉变得鲜嫩疏松,又能改善野鸡的肠道系统,使鸡排出的粪便不臭、不污染环境。
经多方求教和论证,刘声蓬的儿子获得这个配方。
有了这个配方,他们家的养殖路走得就更顺了。
养殖场出笼的野山鸡既保持了野味、野性,又比纯野山鸡肉质更松绵、口感更佳。
养野鸡

养野鸡,利润比肉鸡高,市场销路好发布日期:2010-04-14 浏览次数:98793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过去盐商的置业之地,从残留的遗迹里,隐约能看到当年的辉煌。
16日,走进三多寨镇街村二组宋润秋的老屋,她正在切菜叶,望着简陋的院子里、在防逃网下跳跃追逐咕咕叫着的野鸡,笑意顿时写满她的脸颊:“我今年6月份回来,7月份开始养野鸡,总共投入4万多元,现在本钱基本上回来了。
”从一个打工妹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特种养殖户,其实宋润秋心里有很多的无奈,而正是她近五年在外打工经历,让她增长了阅历与见识,埋下她成功转型的伏笔。
无奈踏上返乡路这几年,宋润秋和她的丈夫都在外打工,她在江苏张家港市一家企业当纺织工人,丈夫在工地上开搅拌机,“过去纺织厂生意好得很,我们都是两班倒,一个月要挣1000~2000元。
他在工地上活路也多,一个月要挣2000~3000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由于当地纺织企业大多是做外单,宋润秋很快就感受到金融海啸带来的寒意,“厂里生产一下萧条起来,还经常放假,工资也降到500~600元一个月,低的时候才300~400元。
”她丈夫那边也不容乐观,一个月只能找到1000多元。
两个人决定返乡创业。
得益于在江苏打工认识的一个养野鸡的朋友,他们先去他那里学习技术。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握两个要点,鸡苗保温和防疫。
”首次试养野鸡成功回来后,去银行贷了两万元钱,拿出这些年的积蓄,购置了育鸡苗用的自动保温箱等。
宋润秋的养殖试验得到当地畜牧部门积极的技术支持,并为他们免费防疫。
鸡苗在37度的高温箱里呆了一段时间,逐步适应外界温度、喂了一个月的开口饲料后,宋润秋才松了一口气,“这时野鸡就非常好养了,它们不怕热,放在安了防逃网的院子里,每天喂些菜叶、苞谷、红苕、麦子等都行,主要是吃粮食,这样成本很低,肉质也很好。
”8月份,看到成活率还不错,他们又去引进500只。
野鸡当观赏鸡卖金秋十月,宋润秋的野鸡开始出栏。
两个人也进行分工,她负责在家养鸡,她的丈夫负责对外销售。
野鸡养殖社典型事迹材料

野鸡养殖社典型事迹材料野鸡养殖社是我国农村地区典型的农村合作组织,它是指一群乡村朋友组成的养殖群体,共同投资、共同劳动、共同销售。
由于野鸡养殖社已经在我们的乡村中发展了很长时间,为推动农村发展和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下面我将重点介绍关于野鸡养殖社的典型事迹材料。
野鸡养殖社注册成立的那一天,鲁家坡村的整个村子都欢欣鼓舞,镇领导也前来祝贺,并为其发展做出了引导和支持。
该村的养鸡大户王红永,则在野鸡养殖社成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成为了社员之一。
他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社员,不断推进野鸡养殖社的发展。
在地里干活的同时,他还常在组织上讲解管理,策划经营,以及如何规避经营风险的各种经验。
王红永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例如:如何提高野鸡的养殖效益,如何增加鸡的数量,如何改进养殖技术等等。
在野鸡养殖社各项发展指标中,他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也为野鸡养殖社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谈起野鸡养殖社,不得不提的就是社长梁三藏。
因为梁三藏的领导,野鸡养殖社得以高效运营并最终获得成功。
梁三藏是一个极富有头脑的人,他不仅具有勇气和决心,而且还熟练掌握了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
他能很快地找到本社的难点,调整并提高养鸡效益,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养鸡生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梁三藏是一位很好的社长,他的领导风格也是一直被社员们所认可。
他的努力,以及野鸡养殖社的共同努力,终于带来了一个富有成效的集体经济项目。
野鸡养殖社还有一名重要成员,他就是刘云飞,他是社团的技术专家,是许多社员的指导教练。
刘云飞具备养殖技术和营销方面的专业能力,常常去各地参加养鸡技术交流,积累相关经验。
他也为野鸡养殖社提供了许多咨询和支持,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许多初次加入野鸡养殖社的社员做了具体的规划和准备后,他就会去工作现场指导技术和管理,确保社员们准确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作。
总之,野鸡养殖社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农村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还使农民群体获得了更好的收益。
养鸡大户典型材料【可编辑版】

养鸡大户典型材料养鸡大户典型材料在潜江市竹根滩镇黑流渡村,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养鸡楷模,一个依靠运销禽类创下丰厚家业,在自己富裕后带动和帮助发展全村50多户养鸡专业户,户平年增收1万元以上,使鸡养殖量比20**年前翻一番的养鸡带头人,他就是竹根滩镇养鸡状元——年仅41岁的李明强同志。
凭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以及多年的运销经验和精明的头脑,李明强很快占领潜江禽类销售市场份额,这也给他带来了丰盈的回报,可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那里的父老乡亲。
他的心中一直酝酿着,这个机会终于被有心人等到了,20**年,全国养鸡业受疫病影响价格大幅下跌,他敏锐察觉到鸡价在跌至谷底后必将大幅上涨,于是大胆将原撤销的黑流渡村小学租赁20年,改建成鸡舍12间,同时新建鸡舍14间,孵化房一间。
购买江汉鸡苗15000只,种鸡5000 只,可年生产鸡苗6万只。
到出笼时价格果然大幅上涨,当年纯利8万多元。
有了本钱和经验,他更坚定了扩大经营的思想理念和信心,也为他带动和帮助乡亲养鸡赢得了资本,并趁低行情大量引进种鸡。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从无到有,共有50多户养鸡户签定了养殖购销合同,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而且发展到左桥、三江等村。
在发展养殖业过程中,他非常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依靠科学技术求发展,高薪聘请养鸡技术人才,认真钻研专业知识。
他积极配合区畜牧部门推广江汉鸡良种繁育体系和无公害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协助举办畜牧科技学习培训班,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配合饲料和快速养鸡方法,他平时自学《科学养鸡》、《鸡病防治手册》以及其他科技书籍;积极请市、镇专业技术人员和饲料厂家技术员进场指导,自己加工混合饲料,改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法,实行科学养鸡。
在种苗方面,引进在防疫治病方面,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鸡场内外定期消毒,推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杜绝传染病的发生,饲料报酬与出笼率较高。
致富不忘乡亲,李明强的科学养鸡在竹根滩镇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养殖先锋典型事迹材料

养殖先锋典型事迹材料养殖先锋,一个在养殖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成为了当地养殖行业的佼佼者。
一、人物介绍养殖先锋,原名张明,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但从小就对养殖业充满浓厚的兴趣。
通过不懈努力,他在农业大学取得了动物科学学士学位,并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
二、工作经历自2005年起,养殖先锋任职于本地的最大一家养殖公司,负责养殖技术与生产管理。
他曾参与了公司的多个大型养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致力于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环境污染,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技术创新养殖先锋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
他深入了解养殖环境对动物生长的影响,积极探索改善养殖环境的新途径。
首先,他引进了先进的养殖环境控制技术,通过智能化设备对养殖场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精确调控。
其次,他独创了饲料配方技术,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搭配饲料,提高养殖效率。
最后,在疾病防控方面,养殖先锋注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四、经营模式养殖先锋在经营模式上也有所创新。
他建立了详细的养殖档案,记录每只动物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疾病治疗等信息,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化管理体系。
同时,他还引入了先进的养殖物流配送模式,实现了饲料、兽药等物资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降低了运营成本。
五、行业影响养殖先锋的行为对当地乃至全国的养殖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成功实践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他通过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了养殖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人投身于养殖行业。
六、社会贡献养殖先锋不仅在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回馈社会。
他通过向当地农民传授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灾区捐赠物资等,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蒋秀:美丽的野山鸡致富梦

蒋秀:美丽的野山鸡致富梦他来自中原大地,骨子里禀赋着一种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放着好好的畜牧站站长不干,不顾众人的劝说,竟“下海”去养鸡了。
这还不算,他没选择容易成活的蛋鸡来饲养,偏偏剑走刀锋、迎难而上,专门从千里之外空运调进野山鸡鸡苗,意欲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致富之路。
他不是别人,正是六团大学生中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孙超,这位2006年7月份毕业于长江大学的才子,于2014年3月份毅然辞去了时任的六团畜牧站支部副书记、站长职务,怀揣着美丽的野山鸡致富梦,独自去实现他年轻时候一直就有的梦想——要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
创业需要场地。
在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为他提供了已经废弃的原六团新岸监狱二监区大院作为养殖基地,并与他签订了前二年免租金、第三年上交3万元租金、以后逐年递增租金的租赁协议。
在这块面积约29亩的废弃大院里,他搬进去了简陋的床铺、简单的生活用品和餐具,开始了新的生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由于大院里荒草丛生,他便没日没夜地铲除杂草、清扫垃圾,用小推拉车一车车的将垃圾清运出场地,累的汗流浃背也不愿多歇息一会。
大院内部各房间水电不通,他便自己掏钱购买了水管、电线,多次与水管所、电站联系协商,最终接通了水电。
2014年4月12日一大早,一直奔波劳累的孙超带着激动的心情早早驱车向阿克苏进发,因为这天上午他从山东购进的第一批2000羽山鸡苗即将空运到阿克苏机场。
当看到活蹦乱跳的鸡苗时,他所有的辛酸与劳累都烟消云散,高高兴兴地将鸡苗带回了养殖基地,放进了已经准备好的笼子里。
但是还没等他来得及高兴太久,第二天一大早看到了悲惨的一幕:刚刚购进这批鸡苗由于路途遥远、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不适应,已经死去了大半。
望着所剩无几的数百只可怜的鸡苗,孙超心里难过的直掉眼泪,这还没开始饲养就已经损失了这么多,即使剩余的全部成活,算下来也要倒赔一万多元。
吃一堑、长一智,孙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了山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单个笼子关的太多,拥挤不堪,导致鸡苗踩踏产生死亡;二是室内外温差过大,鸡苗机体不适应新环境和气候,导致大批死亡。
七彩野鸡闹山林——江油武都镇野鸡养殖基地见闻

七彩野鸡闹山林——江油武都镇野鸡养殖基地见闻七彩野鸡闹山林——江油武都镇野鸡养殖基地见闻【 2011-10-17 09:18 】【来源: 四川新闻网】“嘣、嘣、嘣……”随着一阵敲击饲料桶的声音,一群七彩野鸡争先恐后地从树林里钻出来吃食。
10月6日,记者来到江油市武都镇窦圌山后山白角滩村,看见村民罗小兰正在野鸡养殖场里给鸡喂食。
“我去年养的6000多只野鸡,到今年3月开始产蛋孵化,第一批孵化了3000多只小鸡,被村里27户农民全部买走,今年年底预计孵化小鸡达10万余只,养殖农户将扩大发展到50余户。
”提起野鸡养殖场发展前景,年仅23岁的罗小兰一脸喜悦之情。
罗小兰的野鸡养殖场在窦圌山后山约一公里的何家湾,鸡场环状的林地前有一片平地和一排白色的板房,用一张绿色的塑料网罩着,在山林里显得格外醒目。
板房后约20亩大的一片山林也被两张巨大的绿色塑料网罩着,长着漂亮长尾巴的七彩野鸡在树丛中飞上飞下。
“这是野鸡种鸡场,小野鸡需房间遮风避雨;商品野鸡则在板房后的放养区山林里敞养,野鸡晚上就栖在树枝上,不过整座山林是用网封住的。
”罗小兰说,“我利用承包的20亩山林资源饲养野鸡,从去年6月到现在仅1年多的时间,除销售了2000余只外,目前存栏的4000余只将全部留为种鸡,价值达40多万元。
”据罗小兰介绍,她14岁多就开始外出打工,曾经在餐厅洗过碗、酒店当过服务员,为了及早赚够创业资金,她后来还同时打两份工。
后来办了一个养猪场,但亏损了2万多元。
她没有气馁,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她了解到野鸡养殖前景看好,于是在老家武都镇的白角滩村承包了20余亩山林,办起了野鸡养殖场。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建起了50间、1200多平方米的板房种鸡鸡舍,放养面积扩大到12000平方米,目前放养的野鸡最大的已长到1.5公斤重。
在罗小兰的示范带动下,周围的村民纷纷开始养殖野鸡。
针对山区农户居住分散、林地多的特点,罗小兰牵头成立了凤鸣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野山鸡养殖成就致富梦想

“ 野 山鸡养殖场地要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投放饲料要
定量 。雏鸡 阶段每 日2 0 — 3 0克 ,青年鸡阶段 3 O 一 4 0克……”
的在打闹嬉戏 ,给寂静的山野增 添了一抹靓丽 的风景 。 陈俊宏现年 3 0岁 ,初中毕业 后先后在广东 、温州打工 , 1 0年艰苦的打工生活使他认识到 , 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 要想
信心满满地说 。 目前 ,陈俊宏 的川宏 山鸡养殖场存栏山鸡种鸡 3 5 0只 , 土鸡 2 0 0 0只 ,小鸡 1 5 0 0只 ,山鸡每公斤可卖到 8 O元 ,年
收入 3 0多万元 。
( 来 源 :农 民创 业 网 )
那是感觉天都塌 了下来 ,想死的心都有了。”陈俊宏在向笔
陈俊宏在记者面前 ,对野山鸡的养殖方 法已经 了如指掌 。
通过一年 多时 间的摸索学习 ,陈俊宏掌握了过硬的野山 鸡 养殖技 术 ,他也 附带 养起 了土 鸡 ,养殖 规模也 从原来 的 1 0 0 0多只达到现在的存栏 4 0 0 0多 只,成为了全镇有名的野 山鸡养殖大 户。今年 ,陈俊宏又投入 3万元建起 了育 苗房 , 现 已育 出山鸡苗 4 0 0 0多只 ,销售到万山 、玉屏及周边乡镇 。 “ 我想 进一步 扩大养殖 规模 ,注册一 个 山鸡 养殖合 作 社 ,带 动当地老百姓 富起来 。”谈起下一步 的打算 ,陈俊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鸡养殖社典型事迹材料
野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由镇回乡创业大学生曾争于2013年8月创立。
合作社
主要从事生态野鸡养殖,目前已月实现营业额6000元以上。
为了在自己致富的
同时激励更多青年回乡创业,以实现建设家乡、共同富裕的目标,经曾争本人
申请,镇党委、团委同意于2013年11月在此成立团支部。
一、扎实开展团支部日常工作,实现制度化管理。
团支部由5名党、团员组成,共有12名青年。
团支部坚持每月月初召开支
部会议,邀请镇党委、团委领导参会并予以指导。
同时建立提案制,要求团支
部成员每次会议的提案不得少于2个。
根据实际情况,会议方式除传统会议模式外,也通过了qq群会话等方式召开。
会议内容包括学习十八大精神、创业经验
交流、实用技术培训等。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的支部活动,提高青年参与积极性。
支部成立以来坚持每月开展各种活动,以团支部主办、镇党委、团委指导
协助的方式,已成功举办免费宣传、篮球赛、乒乓球赛、义务大清扫等活动,
通过活动提高了当地青年的公益意识,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三、广泛吸收青年,建立积分制、联系卡制度,共享资源。
广泛吸收青年参与团支部活动,每位青年建立卡片,以参加团支部会议、
活动的次数、提案个数为依据,实现百分制动态管理,对积分达到100分的青年,以自愿申请的方式吸收进入团支部,对积分低于70分的团支部成员通过交心谈
心的方式予以诫勉。
对于低于60分的团支部成员自动退出团支部。
并以镇团干
带支部成员、以支部成员具体帮扶一名农村青年的方式,切实解决农村青年在
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截止目前已成功吸收14名青年参与到团支部的活
动中来,2名青年已发展为团支部成员,帮助1名困难青年申请到由省团委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