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演示文稿动画设置》说课稿
北师大版-政治-四年级下册-《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教案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学生深刻地记住了512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大地震,过去时间也仅一年。
可以用512大地震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形象切入,进而突显地震本身的特点及其严重的危害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导入地震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的有关事迹。
感受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英雄少年事迹对地震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三年前的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爆发了一场里氏8.0级特大地震,大家还记得吗?就让记忆的视角把我们拉回三年前那惨烈的时刻吧。
生看课件看到这触目惊心的画面与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呢?你的感受呢?(适机板地震)是啊,在地震灾害来临的时刻(板地震灾害),地动山摇,无数鲜活的生灵被无情地吞噬。
在这场可怕的灾害中,有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在校学生,有的比我们大一些,是我们的哥哥姐姐,有的比我们小一些,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他们被称为是“英雄少年”。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几位(齐读课题)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二、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4页,快速地读一读课文中的四个故事,看看故事中介绍了哪几位英雄少年?生读书。
出示照片。
读名,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少年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课文想想原因。
刚才大家读得特别认真,申龙、王佳明他们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少年,能不能把你的读书心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呢?生交流。
你们交流的挺热烈的。
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那位英雄少年说给大家听听?你想说谁?(申龙、王佳明镇定机智)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少年?生谈。
还有谁也想说说他们俩的?有没有补充的?还有谁想说的?在地震那么危急的时刻,申龙、王佳明先让齐大家镇静,躲在桌椅下,然后个别抓紧大震以后的有利时间,组织同学撤离到安全地方,接着个别组织救援小组救援伤员,最后齐带领同学向绵阳方向转移,终于成功脱险。
在8.0级特大灾害面前,申龙和王佳明还能镇定自若,科学有序地组织自救,足以证明他们是镇定机智的英雄少年。
地震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

地震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英雄少年》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六模块“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的第3小板块。
本节课由六小部分组成:课前导语与四个英雄少年事迹:“镇定机智,组织救援”、“勇敢无畏的少年”、“国歌给我们力量”、“她选择了坚强”和最后的问题版块“你还知道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肯定是点点滴滴式的了解,不完整,没有一定的系统性。
之前通过各种媒体信息,学生都非常深刻地记住了512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大地震,过去时间也仅一年。
可以用512大地震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形象切入,进而突显地震本身的特点及其严重的危害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导入地震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的有关事迹。
我们的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不一定科学,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障碍与难点就是学生先前认识的片面性。
【设计思路】
自主学习的策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提前主动收集和甄选整理资料,并进行同桌间的,小组中的交流学习。
情景创设、联系实际的策略: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地震的危害性,学习坚强,勇敢,临危不乱的精神。
创设一定的小情景让学生进行判断,组织演练。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
《生死不离——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生死不离——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向我们讲述的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不幸与感人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把这一内容及时地添加进教材,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特点:与时俱进,紧扣生活。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地震来临的时刻,重点讲述的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倒下,他们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废墟中求生存的许多感人的英雄故事。
第二部分:爱的心声,带领我们聆听灾区小朋友的心声,体会他们的心情,感受他们的精神。
第三部分:爱心传递,让我们点燃爱心的火炬,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让我们用阳光的心态,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本课内容,我按照“感受不幸——产生同情——感受坚强——传递爱心”这一感情线设计教学,让学生永远铭记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向善仁爱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
二、说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在灾难来临时的应变与及自救能力,引领学生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特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2.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演示文稿动画设置》说课稿(推荐5篇)

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演示文稿动画设置》说课稿(推荐5篇)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二第一篇: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演示文稿动画设置》说课稿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演示文稿动画设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课是九年级教材制作多媒体作品中的重要部分,是通过使用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使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像切换电影镜头一样,过渡自然。
进而增强演示文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次说课为第二课时内容。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环绕制作多媒体作品展开的,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
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和给幻灯片添加多媒体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使用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确定的根据是:“预设动画”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给幻灯片加上“动人”的效果,而自定义动画可以让用户在设置动画时有更多的挑选,使动画效果更丰富、有个性;而切换效果的添加可以使幻灯片切换自然。
它们是幻灯片动画效果的三个主要元素。
本节内容的难点:自定义动画灵便、合理的运用。
确定的根据是自定义动画涉及的对象普通比较多,设置也比较复杂,学生对于幻灯片的整体规划和合理运用的能力有限,往往会给幻灯片的各个对象设置很丰富的效果,而忽略对表现主体内容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owerPoint编辑环境,掌握了创建幻灯片、播放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的操作。
再加上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为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和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并对创作演示文稿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熟练与灵便运用的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
心理方面:学生对制作动画效果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他们已经不能满脚于简单的制作与设置。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平凡的人和企业如何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本文通过讲述这些感人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心理脆弱性和自我中心倾向。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灾难中的英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些英雄事迹,认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英雄事迹,认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英雄事迹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这场灾难的严重性,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四年级下《3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A021

119火警电话
我
家 电 起火 火
叫
住 话 原因 势
演一演
一人当消防员司机,其余学生一起说: 119,打电话,消防车,到我家,呼--,呼---。
如果火警报案说完整的话,击掌交换进 行。
辨一辨
不行,我得把钱 带走!
辨一辨
着火了,快跳呀!
消防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数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火场逃生速度快; 你拍三,我拍三,火灾发生莫恋财; 你拍四,我拍四,清醒头脑要保持; 你拍五,我拍五,安全出口不能堵; 你拍六,我拍六,监督检查不遗漏; 你拍七,我拍七,宣传教育要谨记; 你拍八,我拍八,消防知识顶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119; 你拍十,我拍十,消防出动真及时。 全民参与学消防,群众共筑“防火墙”; “清剿火患”不留情,保护消防好环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3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类型:省况分析
灾情统计 共接报火灾21.9万起, 亡1065人,伤679人, 直接财产损失26.2亿元, 与2016年相比,四项数据均有下降
安全故事屋
议一议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3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课件PPTA035

英 雄 少 年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ຫໍສະໝຸດ 四年级下册 《3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类型:获奖课件PPT
地震灾害中的英 雄少年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薛枭被 困。由于他很难被救出来,救援 人员怕他挺不过去,一直很着急, 他为了安慰救援人员就和他们打 赌,他说:“叔叔,别着急,如 果我能活着出来,你们就要给我 买可乐喝。 ”救援人员一听就笑 了,所以沉稳了许多。也是因为 这个,当人民解放军把他救出来 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叔叔, 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全场 的救援人员全都兴奋的满口答应, 好好好! 这句话,使当时被悲伤 笼罩着的中国仿佛射入了一线阳 光,灿烂了些许。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是人教版小学思想与社会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平凡的人和企业如何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面对灾难时,如何保持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字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同情心,对于灾难中的英雄人物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关爱他人、承担责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地震中英雄少年的事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雄少年的勇敢、坚强、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故事,了解地震中的英雄少年事迹,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英雄少年的勇敢、坚强、奉献精神,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雄少年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提前通知学生准备相关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题《地震中的英雄少年》。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感受他们的勇敢和奉献精神。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英雄少年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
——《演示文稿动画设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九年级教材制作多媒体作品中的重要部分,是通过使用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使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像切换电影镜头一样,过渡自然。
进而增强演示文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次说课为第二课时内容。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围绕制作多媒体作品展开的,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
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和给幻灯片添加多媒体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使用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确定的依据是:“预设动画”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给幻灯片加上“动人”的效果,而自定义动画可以让用户在设置动画时有更多的选择,使动画效果更丰富、有个性;而切换效果的添加可以使幻灯片切换自然。
它们是幻灯片动画效果的三个主要元素。
本节内容的难点: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
确定的依据是自定义动画涉及的对象一般比较多,设置也比较复杂,学生对于幻灯片的整体规划和合理运用的能力有限,往往会给幻灯片的各个对象设置很丰富的效果,而忽略对表现主体内容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owerPoint 编辑环境,掌握了创建幻灯片、播放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的操作。
再加上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为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和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并对创作演示文稿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熟练与灵活运用的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
心理方面:学生对制作动画效果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
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制作与设置。
一项能够激起学生热情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是有效引导他们坚持练习的必要条件。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独立思考与分工协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活动任务。
在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是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过程。
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完成同一任务,既避免了思路与方法单一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作品的质量。
对他们树立成功完成作品的信心,实现组际竞争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将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来完成,让学生评析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使其在交流与评价中提高分析与运用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给幻灯片中的文本或图片设置动画的方法;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对象的动态效果和顺序;设置幻灯片放映时的切换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感受抗震救灾少年英雄的事迹,学习他们在逆境中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五、课前准备
1、制作演示用演示文稿;
2、收集抗震救灾少年英雄的事迹材料,并分发到学生机;
3、学生机联网,并在教师机为每个组共享一个文件夹;
4、与学校协调组织《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会》事宜。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3分钟)
教师播放“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会”演示文稿给学生观看,提出两个问题:
1、认真观看演示文稿,你知道它运用了哪些动画设置的方法吗?每种方法又是怎样操作的?
2、演示文稿介绍的内容是什么?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怎样?
本环节教师播放运用动画设置方法制作的演示文稿,动态效果明显,演示流畅、自然。
提出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复习三种动画设置方法,为完成本课学习任务打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的关注,奠定创作的情感基础,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出示任务(3分钟)
教师出示任务,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并独立思考:
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
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积极抗灾、救灾。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
其中不乏和我们同龄的少年英雄。
现在,我们要组织一场《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会》,用我们制作的演示文稿,向全体同学报告这些少年英雄的感人事迹,号召大家学习他们在逆境中英勇顽强的精神,一起支持灾区人民获得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1、任务
创作一个演示文稿,生动介绍一位抗震救灾少年英雄的事迹。
2、要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结成小组,每组4人,推举一名同学为组长。
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每小组只介绍一位抗震救灾少年英雄,抽签确定;
(3)在教师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充分收集选定的少年英雄的事迹材料,可以是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
(4)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确定展示的顺序,做成演示文稿;
(5)演示文稿要有一个恰当的主题,展示的内容要充实,要恰当表达本组的感受,表述自己的决心。
(6)为演示文稿中的每个对象设置一种动态效果,增强演示文稿的表现力,并力求体现本组作品的风格;
(7)活动时间18分钟。
3、交流与评价
(1)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作品,边展示边介绍本组的制作思路,展示时间为2分钟;
(2)每组要认真观看其它小组的作品,与本组作品对比,并作出评价。
(3)采用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作品。
该任务的要求涵盖了全部教学目标,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创作任务,就能达到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综合四位同学的智慧和思路,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突破重点和难点都不会有困难。
有第一课时的基础,这样一个综合性任务增强了任务的挑战性,加以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的感染,学生不但不会厌倦,反而会燃起激情,增强斗志。
本环节提示任务要求,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要求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确定各自的思路,为小组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为作品的个性化、风格化奠定了基础。
(三)创作与指导(18分钟)
学生抽签后自由结组,分组创作自己的作品,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性与共性问题,及时点拨、引导。
小组创作作品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成员之间需要交流制作思路与方法,并达成一致,这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需要分工协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任务的进程。
他们需要共同创作作品,作品充分体现本组的风格,这又是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有力的保障。
(四)交流与评价(18分钟)
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作品(采用遥控辅导中的转播功能),展示结束后全体同学对各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最后通过民主投票(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中的电子举手功能),选出最佳作品。
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做归纳评价。
展示与交流是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经验的平台,既培养他们大胆展示和自我表现的精神,又促进创作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比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民主评选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成就感。
展示交流有利于学生体验动画效果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和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展示中学生感受抗震救灾少年英雄的事迹,学习他们在逆境中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根据体验谈体会,重温完成任务的过程,理清思路,巩固知识与技能。
(六)拓展与实践
要求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善作品,并与学校协调组织《抗震救灾少年英雄事迹报告会》事宜,让学生做专场报告。
利用专场报告的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实践空间,扩大他们的成就感。
利用报告会的形式宣讲抗震救灾少年英雄的事迹,号召全体同学学习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