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2019版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1
2019年天津河西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C.他竟然当场勃然大怒,十分无礼地出言不逊,狠狠地损了我们一顿。
D.仪式感是闪烁在人性河道上的灯塔,它总是以它的精神内涵照彻混沌,点拨人心;人类的卑微和伟大,常 常是通过仪式才得以凸显出来的。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 长篇叙事诗 乐府双璧 南北朝
万里赴戎机
B 《孟子》
公元 2 世纪至 5 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在论战中,双方都 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政教合一 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 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 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 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 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 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 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 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5.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 B.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 C.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参考答案

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2分,每小题3分)1.D(A譬如pì,B晦涩,C醍醐灌顶)2.B (“繁琐”指繁重的杂事,不能修饰“句子”;“蕴含”意思是“包含在内”,语意比“包含”深,与句中“深刻情感”更贴切;“积累”“积攒”均指逐渐聚集,“积累”语意较轻,“积攒”语意较重。
)3.D(A项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 B项主语残缺,“刚性约束不足甚至成为空架子”前面应加主语“这些法规”;C项主语与关联词语顺序不当,因为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所以“各国”应放在“虽然”前面。
)4.B二、(9分,每小题3分)5. C(张冠李戴,第二段中,是摩尔根“建立了完整的基因遗传理论体系”。
)6.A(不符文意,第一段中,“地理学大发现所引起的观念革命与它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一样巨大”。
)7.B(张冠李戴,第三段中,“DNA序列分析方法”使生物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结合。
)三、(15分,每小题3分)8.C(“期”应为“满一年”)9.C(C项,均为介词“在”;A项,代词,他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代词,其中的/副词,表委婉语气“还是”;D项,连词,于是、就/连词,竟然、却。
)10.B(①②⑤表现陆俟有勇力。
)11.A (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12.D (在平定狄子玉的叛乱“之前”被任命为武牢镇大将军。
)四、(21分)13.(8分)(1)(3分)第二年,各部族首领(或写“莫弗”)果然杀了郎孤反叛了。
“明年”“诸”“果”各1分。
(2)(2分)怨恨多了以后,身败祸乱就显露出来了。
“既”“彰”各1分。
(3)(3分)到了之后,再三宣扬(或“重申”)威望与信誉,把得失成败的道理告诉他们,刘超仍没有投降的意思。
“申”、“示以成败”状语后置、“犹”各1分。
14.(8分)(1)赞许周幽王招贤纳士的行为(1分),与下文现实中人才的际遇形成对比(或写“引起下文对现实情况的描写”)(1分),突出诗人怀才不遇的现状(或心情)(1分)。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Ⅰ卷一、1.【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间.(jiàn)歇黝.(yǒu)黯血.(xiě)淋淋螳臂当.(dānɡ)车B.臧.(zānɡ)否嗔.(chēn)怪黄澄.(dēnɡ)澄载.(zǎi)歌载舞C.粗糙.(zào)结.(jié) 彩大杂烩.(huì) 渐臻.(zhēn)佳境D.蹊.(qī)跷应.(yìnɡ)邀供给.(jǐ)制踽.(yǔ)踽而行【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
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
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B.“载”读zài;C.“糙”读cāo;D.“踽”读jǔ。
失分点提醒:多音字有时会因为词性的不同而导致读音也不同。
如“载”当“年岁”和“记录”讲时,读第三声。
当“充满、装”的意思时,读四声,还有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时,也读四声。
本题B项就属于这种情况。
【答案】A【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题点】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难度】基础题【题型】选择题【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题2.【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赃款告罄木版画言简意赅B.秉承禅联显像管珊珊可爱C.谩骂贻误金刚钻雍荣华贵D.穹庐服帖衍生品一如继往【解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B.“禅”应为“蝉”,C.“荣”应为“容”,D. “继”应为“既”。
失分点提醒:学生应具备依据词义推究字形的能力。
如“继”和“既”,“继”是“继续”;“既”是“从前、以往”。
“一如既往”的大意是“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如此就可以判断选用哪个字了。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二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语文试卷第Ⅰ卷(36分)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唆使(sǒu) 挫折(cuò)黝黑(yǒu)焚琴煮鹤(fén)B.恸哭(tòng)烜赫(xuǎn)狡黠(xié)间不容发(jiān)C.坊间(fáng)溃脓(huì)偌大(ruò)喁喁私语(yú)D.籼米(xiān)穴位(xué)拂晓(fú)亟来问讯(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歉收促狭杀手锏吉人天相B.本分诛连掉书袋拾人牙慧C.蛰居潺湲笑咪咪淡笑风生D.世故枕藉流线形张皇失措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昨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栏目三度聚焦助残犟妈易勤的故事,神州大地到处易勤8年助残扶残、坚守良心的感人事迹。
②春节期间,不少商家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广告:凡在本店购货满500元者,本店将热忱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湖北省奖励“衣锦还乡”的新科澳网冠军李娜80万元,引发。
对此,省体育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对李娜的奖励符合现有政策和奖励标准。
④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传颂敬赠质疑百家争鸣 B.传颂惠赠置疑百花齐放C.传诵惠赠质疑百花齐放 D.传诵敬赠置疑百家争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耿帅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经过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B.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和企业融资成本。
C.面对日本等国的鼓噪,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方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为保障国家空防安全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其要义在于防卫,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更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河西区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西区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一下·深州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①______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②______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______,④______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⑤______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______,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A . AB . BC . CD . D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追寻隶书演变之踪孟鸿声“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
“隶变”一词在唐代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觿》、宋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
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
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
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
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

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上世纪90年代以,,。
,。
,。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
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生路和光明。
①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②—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③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④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⑤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⑥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A . ①③②④⑤⑥B . ①④③②⑤⑥C . ③②⑤⑥①④D . ③④①②⑤⑥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
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
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现场观戏描摹,。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
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描画的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莅临绘声绘色刻意B.莅临栩栩如生故意C.亲临绘声绘色故意D.亲临栩栩如生刻意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B.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C.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D.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答案】1.D 2.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亲临:到来,强调亲自来;莅临:到来,更多的用于上级对下级也可是同级。
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莅.临(lì)贪婪.(lán)拈.轻怕重(zhān)B..镌.刻(juān)俯瞰.(kàn)轩榭.(xiè)惟妙惟肖.(xiào)C..拯.救(zhěng)生疏.(sū)哀悼.(dào)气冲斗.牛(dǒu)D..归省.(xǐng)蓦.然(mò)孕.育(yùn)目眩.神迷(xüàn)2.(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日夜兼程的奔忙让人容易疲惫,于是许多人亦步亦趋于时尚潮流,在仓促陌生的变化中,迷失怅惋。
也许,我们很难生活脉搏跳动的节拍,但如果随意丢弃内心中不变的宁静,无视脑海里长青的信仰,我们还能否在的生活中行稳致远呢?A.专注随波逐流撼动风起云涌B.沉醉人云亦云撼动惊涛骇浪C.沉醉随波逐流左右惊涛骇浪D.专注人云亦云左右风起云涌3.(3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和学习互联网。
B.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场面宏大,情节波澜起伏。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阅读对一个人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4.(3分)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B.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区2019版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再过两年,奥运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②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③这就意味着,“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A . ⑤①④③②B . ②③⑤①④C . ③②⑤①④D . ⑤①④②③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典美学孕育了“京派文学”。
首先,儒家美学影响了“京派文学”的“为人生”文学理念及和谐节制审美风格的生成。
儒家美学是注目于现实人生的美学。
作为一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流派,“京派文学”无疑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热衷于对现实人生的描绘。
当然,“京派文学”“为人生”的文学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继承文学研究会而来,但“京派文学”的古典文化情结注定了其对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汲取。
只是在对现实人生的表现上,“京派文学”特别关注底层人生的描写,关注边缘生活的悲苦与辛酸,完全疏离酷烈的政治与权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书写是以“乡下人”的眼光为主的,不惨烈,不阴郁,相反充满温暖平淡、质朴与倔强的力量。
主人公亦大多缺乏精神上长久不安的骚动,显得平淡、静穆,充满倔强而坚韧的生命力。
在一定意义上,这显示了当时中国文人关于民族未来的乡村乌托邦式想象,也间接表达了其对当时的现代化即城市主义、进步主义的思想悖反。
在“京派文学”之前,鲁迅着力发现旧中国文化情境下农民的愚昧与人性的残忍,积极发掘民族的“脊梁”;而“京派文学”则严厉批判城市文明及知识阶级,着力发掘农民的质朴、平和、倔强与纯粹,关注静默坚韧行走着的民族魂。
儒家美学在一定意义上亦决定了“京派文学”和谐节制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儒家美学讲究中和之美,讲究以礼节情,认为和谐应是中国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种中和审美观影响了中国“温柔敦厚”诗教观的生成,使中国文学含蓄蕴藉,不流荡放衍。
这种中和审美观影响“京派文学”,使“京派文学”深致,含蓄,不流放,有一种“节制的美感”,并由此带来“情绪和表现的尊严”。
沈从文喜欢颂扬人类的“美丽与智慧”,重视文章有“兴味”,厌弃“讽刺与诙谐”,更反对作家种下“争斗的力的种子”。
李健吾认为伟大的作品必产生于“灵魂的平静”,不是产生于“一时的激昂”,因为“后者是一种戟刺,不是一种持久的力量”。
其次,道家“无用之用”的美学思想对“京派文学”自由、自足的文学观念也有所影响。
“京派文学”的创作普遍具有一种悲哀的色调,一种东方的、静观的、寂寞的意味,甚至沾染有死亡和忧郁的淡淡气息。
“京派”作家普遍认为,文学是“自我最高的表现”,是人们精神“余裕”的产物,是一种“不用之用”,甚至是“全人格最纯粹的结晶”,“和现实生活保持了一定距离”。
李长之重视文艺作品笔墨的“从容”、“完整”,以及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沈从文则竭力表现着“美”,“美”、“恰当”、“自由”、“人性”,是沈从文遵从的最高美学法则。
再者,中国古典美学重“意境”的美学观对“京派文学”重“境”文学理念的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说,“京派文学”相对于传统章回体小说,不注重故事传奇式情节的敷演,只一味重视自我情味的抒发,因而在很大的意义上被称为“抒情体小说”。
这种抒情体小说连同其他京派文学样式,都普遍追求“境”的营造,注重“清虚寥廓,具有反照反省能够消化现象与意象的境”的营构。
周作人的散文追求一种“平淡”之境,沈从文的小说追求一种“和谐”优美境界。
(摘自程勇真《“京派文学”与中国美学》,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京派文学”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理念,但也汲取了儒家注目于现实人生的美学思想。
B . 完全疏离酷烈的政治与权力,关注底层人生的描写,关注边缘生活的悲苦与辛酸,是“京派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点。
C . “京派文学”主人公平淡、质朴与倔强的性格,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中国文人关于民族未来的乡村乌托邦式想象。
D . 文学是“自我最高的表现”,是人们精神“余裕”的产物,“京派”作家的这些普遍认识的形成也受到了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儒家美学的中和审美观,讲究中和之美,讲究以礼节情,追求和谐,中国“温柔敦厚”诗教观的生成也是受到它的影响。
B . 沈从文受到中和审美观的影响,文学创作表现出对“讽刺与诙谐”的厌弃,对作家种下“争斗力种子”的反对。
C . 李长之重视文艺作品笔墨的“从容”“完整”的文学观念,就是“京派文学”自由、自足的文学观念的体现。
D . 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完全只注重故事传奇式情节的敷衍,而“京派文学”中的抒情体小说只重视自我情味的抒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本采用“总﹣分”结构的形式,阐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思想和重“意境”的美学对“京派文学”的影响。
B . “京派文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流派,其文学理念包括“为人生”“自由、自足”、重“境”,形成了和谐节制的审美风格。
C . 文中多次使用了“在一定意义上”这个短语,表示不是在普遍的条件下,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的意思,这增强了表达的准确性。
D . 沈从文、李长之、李健吾、鲁迅以及周作人这些“京派文学”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京派文学”的某些理念。
3. (9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同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宇化阅读方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如英国情报学家K麦克格雷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
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众。
(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材料二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
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
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引人深思。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
全民阋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
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
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自搜狐网)材料五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
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闻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闻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与到读活动中来。
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认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
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
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
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
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的民族。
(摘编自人民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B .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C . 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
D . 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00后的阅读就与学业关系较紧密。
B . 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