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国历史考点精讲

合集下载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备考要点在备考公务员历史知识时,有一些关键要点值得重点掌握。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重要历史事件和相关考试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历史知识考试。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历史知识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考生需熟悉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2.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知识近现代中国历史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时期。

考生需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世界历史的知识点世界历史知识包括古代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时期。

考生应熟悉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文明交流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二、重要历史事件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的开始,考生需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考生应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3.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考生需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4.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生需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5. 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考生应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考试技巧1. 多渠道获取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考生应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观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等多个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2. 善于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点繁多,考生应善于总结归纳,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整理笔记,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框架。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历史知识点梳理一、古代历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转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则是由西周与东周组成的朝代。

夏朝是一个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王室国家,商朝是一个以宗教权威为核心的封建君主国家,周朝则是一个以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为基础的封建王朝。

这三个朝代的相继更替,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从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封建社会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思想百家争鸣、政治割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统一中国的秦朝奠定了基础。

3. 秦朝统一中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中央集权,便利了国家的统治和管辖。

同时,秦始皇还修筑了万里长城,使中国北方居民与外敌隔绝,保护了中国北方边疆的安全。

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并为后来的汉朝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历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侵略和民族屈辱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对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大规模的吸毒问题。

中国政府试图取缔鸦片贸易,但被英国军队打败。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开始走上不平等条约的道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2. 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思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的清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时代。

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孙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民主、民族和民生的国家。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历史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爱国主义运动。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考试是一项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的考试,其中历史知识点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本文将梳理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国号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中心是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中心是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多民族国家,主要代表人物为秦始皇。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具深远影响的朝代,主要代表人物为刘邦和汉武帝。

汉朝时期科技、农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时期。

4.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朝代,而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5.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帝国,是指中国历史上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时期。

十国是指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十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政权。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是由陈独秀等人于1921年在上海创建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之一。

公考历法知识点总结

公考历法知识点总结

公考历法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它涉及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历史进程。

历史知识点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还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公务员考试中的历史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形成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沿线的一系列古老文明,而中国的历史知识点中也涉及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在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中,考生需要对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

例如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国家,它的政治方式是封建制度,社会结构是世袭享有土地的贵族统治方式,而经济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此外,商代的王朝建立了铸币制度,强化了国家的中央集权。

周代则进一步巩固了封建政权,制定了封建礼制,其中的封建义务在其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古代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统一与分裂的阶段,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点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统治、三国时期的分裂、北朝南朝的对峙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它统一了中国的各个诸侯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实行了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统一了文字,开辟了以都城为中心的朝廷制度。

汉朝的统治则对中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巩固和发展,相对于秦朝统一方式的暴力和简单,汉代在经济上采取了更多的措施,例如开展了土地的改革,采取了盐铁专营,改进田间的制度等。

而三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它的引起很多原因,例如东吴、东汉、蜀汉的抢夺,以及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都对中国的封建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它不仅考察了考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了解,还考察了考生对中国封建制度巩固的了解。

在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点中,考生需要对中国古代对边疆政策和其所取得的成果有所了解。

例如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北方匈奴的庞大手段,对南方越南等地的统治,以及隋唐时期的国家对西域各国的统治等,都在证明了中国古代对边疆的控制力,而这种力量的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

公考历史常识精要讲义

公考历史常识精要讲义

公考历史常识精要讲义说明:该内容主要围绕四个小板块展开,即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近现代史常识、中共党史常识和世界史常识。

针对历年国家公务员命题的特征,突出其中文化常识的分量,并就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一些通识性文化知识专门列出。

中国古代史常识部分远古时代在公元前21世纪进入到国家时代之前,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远古时代。

这一漫长时期,按照人类体质的演化及社会、技术的发展,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大致以公元前1万年左右为界。

旧石器时代大致为18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新石器时代较短。

(一)先看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人类完成从猿人向现代人的进化,就旧石器早期来说: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距今约有170多万年。

这也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时代稍晚的有陕西蓝田猿人等)1927年发现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的“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闻名于世,生活年代约71——23万年前,前后延续近50万年。

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和管理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自然力的能力。

——以上二者均为直立人阶段2、约20万年前到5万年前进入早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期)代表为陕西大荔人等;3、5万到1万年前进入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

晚期智人虽然还有一些黄色人种的特征尚未最终形成,但已经具有黄种人种的大多数基本特征。

——以上为智人阶段(二)再看新石器时代1、约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a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b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c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公务员中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知识点梳理公务员考试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其中历史学与考古学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公务员考试,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中国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是公务员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科目之一,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三皇包括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包括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2. 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包括了战国七雄的兴衰,以及孔子和墨子等思想家的活动。

3. 秦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4. 汉朝:西汉时期出现了制度完善的士人选拔制度科举,这也是后来科举制度的基础。

5.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分别是魏、蜀、吴三国。

其中著名的历史事件有赤壁之战等。

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的开放时期,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也是繁荣的文化时期。

7. 五代十国: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的时期,朱温、李克用等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名人。

8. 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文化、艺术、科技都有很大的进步。

二、考古学知识点考古学是公务员考试中较为专业的一个科目,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学知识点:1. 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以考古方法和手段探寻、揭示古人类史前和历史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学科。

2. 什么是文物:文物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界现象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各种物质遗存或非物质遗存。

3. 考古发掘方法:考古学有多种发掘方法,如试掘法、探方法、整体发掘法等。

不同的发掘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4. 考古遗址分类:考古遗址可以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遗址、古代冶炼作坊遗址、古代建筑遗址等。

5. 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考古学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可以提供历史学所需要的实际资料,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辅助学科。

三、历史学与考古学与公务员工作的关系历史学与考古学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学科。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考公务员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夏代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周代是商代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

这三个朝代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各个国家互相争霸,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3.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统一了六国,开创了封建制度。

汉朝是秦朝的衰败后出现的王朝,历时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三国鼎立,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魏国统一了中国,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5.唐朝和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朝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艺术成就。

宋朝是唐朝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以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而闻名于世。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点1.明朝和清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明代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清朝是明朝的衰败后出现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近代中国的近代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推动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中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精讲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精讲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精讲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的历史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哲学思想。

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西晋短暂统一,但很快又陷入了分裂。

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与汉族相互融合。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5、隋唐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凿了大运河,对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也有一定的政绩;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全盛。

6、宋元时期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时期经济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7、明清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人事考试网:中国历史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

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秦驻时期是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力口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两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汉宗室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加强中央集权,减轻农民负担。

经过多年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人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三、隋唐(581年至907年)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重要发展,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封建王朝。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隋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社会发展,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则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

(二)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使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出现繁荣。

(三)辉煌灿烂的文化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文化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高峰期。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

天文、历法方面,在隋唐时期发展成熟,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并创制了系统周密、符合天文实际的《大衍历》,表明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四、五代、辽、宋、夏、金(907年至1271年)这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各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朱温于907年建立后梁,此后在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与此同时,在南方和北方,先后并立的有10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在此期间,北方的契丹建立辽。

960年北宋建立后,在20多年中,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相对统一。

中国境内辽、宋、西夏鼎立女真兴起后,先后灭辽和北宋,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经济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北经济都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三)少数民族政权与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并立,其间有战有和。

少数民族统治的边疆地区,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

在与中原封建王朝的和战中,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加快了本地区的发展和交流。

在和平时期,通过榷场等形式,加强了双方经济的交流。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五、元、明、前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至1840年)这是我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元、明、前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的时期。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元、明、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

其间三朝虽都有过强盛阶段,但并未改变整体衰落的总趋势,这种衰变表现在政治、经济、阶级矛盾、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

(二)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活跃,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到明中期以后,随着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棉纺织业兴起,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行使了国家管理。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版图,元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元朝在云南等周边地区设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清时,我国政府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四)对外关系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对外交通发达,元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主动。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元朝和朝鲜、日本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元朝和欧洲、非洲经济文化交往空前繁盛。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富庶的描述,成为新航路开辟的诱因之一。

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与隋唐宋元相比,失去了主动性。

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封建统治者对已勃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不了解,中西发展有了差距,中国处境日益被动。

(五)文化成就这一历史时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出现了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还有明后期徐光启的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以及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他的画有“神品”美誉。

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派”。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总的来说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兴盛,科技由发展而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

(一)鸦片战争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封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再现了分化。

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四、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从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但自1931年后,随着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六、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1937年至1945年)这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广大人民群众与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矛盾虽存在,但一直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