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4课时 平行线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及其判定》笔记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及其判定》笔记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及其判定》笔记
一、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或者说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
平行。

2.内错角相等: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
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即角度和
为180°),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应用实例
1.交通标志:在公路上,车道线通常都是平行的,这些线可以帮助驾驶员判断车
辆是否在正确的车道上行驶。

2.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通常会使用平行线来构
建平行的梁和柱子。

3.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中,为了确保机器的精确度,常常需要使用平行线来检
测和调整机器的部件。

四、注意事项
1.平行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定义。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必须同时满足,不能只满足其中一条。

3.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五、练习与巩固
1.判断题:给出一些线段的图片,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2.选择题:给出一些关于平行线的描述,选择正确的判定定理。

3.应用题:结合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平行线的距离、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

● A.平行
B.相交C.平行或相交 D.不能确定
● 4.如果∠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A比∠B的3倍少36°,则∠A的度数是
(
)
● A.18°
B.126°
C.18°或126°
D.以上都不对
● 5.下列说法: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相等的角是对顶 角;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其 中正确的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 6.小明从A处出发沿正东方向行驶至B处,又沿南偏东15°方向行驶至C处,此时需把 方向调整到正东方向,则小明应该( )
● A.右转165° B.左转75°
C.右转15°
D.左转15°
9∴1∴∴∴A直(④性1三平两简内解性∴∵理位求再小①线C解1A思∴讨A1问的1∴2直A④(解●●●●●●●●●1. .、 .22....AA∠∠∠∠∠∠.线两两质、行直单错:质由置角任结在所:考论题角线两两:...BM3A31B1∵∵下下 掌下004277①的位A8①平是A9A相1==+=a直 点 3平 线 线 说 角 1: 关 的 意 : 同 截 : : 。 得 a点 直 A∥小BA若若∥个个个0aa0∠列列 ∥::握面∥BCE. . . . . . 0C°//°C1∠∠线之行和平成相∵系度画平一,类平到之线明//∠∠2bb∥bb=在 两 角 内 行 这 交1=D.说命 两两平的N2AA(AA, ,平间线角行:等得数一行平所似行新间平5在C两((((下 已 下10若B(B∠∠与与内两法°题 条条行语同D所所同 条 相 错 ; 两 ,(行直的的时两,C到的条线面得地线的直行∥楼个 若A直B已已等∠∠,错直一: 平平线句位+列 知 列直CCC以以,线基大,直两角基截的内的,三一线,BBB上线BB知知量一 线 等 角 ④ 点 则BDD理角D线两定① 行行的,...角∠∠∠的的同最本小应线直的本线判,同已个组最内点平))((.说 下 说线.代2由已相2两 2平正相 线线基不113相两两平 段 ; 相 同 间 它=位短性关联平线数思定不位知性平短错dA个==行,,个个个换如知等直行确等 被被本正,等处1a法列法边边1角,质系想行平量路与相角两质行,角∠∠,)同面必⑤等旁的们下8),线∥角的 的第 第 , 性 确同.,行11分分,相其是到,行关:性交相直的线其相30中 结 一==位:两平是角 三三质的样同°两到别别内 平 两 ; 内 距 互等中紧平内系根质的等线条,中等,的b77角行直(是 条条,是度位直楼正 论 定平平,00)正密行错,据两⑤平件这正)CCC相, 行 条 ② 角 离 相BC°°,线两对 直直能(量角线...下行行..确联线角通平条两行是种确. .确 : 正a等同平顶 线线用各相)平222点,,不 ; 平 相 互 ; 平的系的相过行直条,什角的边∥个个个)位行角 所所几个等)行B.22的 确且且有在三等上线线平能么的有处重 ③ 行 等 补 其 行))角分; 截截何个角c)∠∠..(一个述的必行否?大(..有 的的,相,,语A的A合 相 线 的 ; 中D起性相判平线得结小别比比小等同同言度.( 是的质互定行被到论关则DDD))∠∠丽的 等 被 角 ⑤ 正CD)平旁位准数....BB,,转由②第同是系. . 两(的b内角确,的的331两 的 第 是 垂 确由化角过三旁什与行个 个 个∥俯角相表你3333条两,的一条内么直倍倍角条 角 三 对 直 的,个互等述的)c条从数点直角?少少不是补性猜.B直 是 条 顶 于 有直而量有线之它而443.质想.00相2且所间与)°°线 对 直 角 同D(°其,还,,,一只截的判. 交会成则则那若 顶 线 ; 一有,数定中条用立∠∠4的么一一量有BB不 角 所 ③ 条一个基吗)点直条对关什==直个本?B相 ; 截 过 直直内系么__个线性__处线线错?区__交 ④ , 直 线角质的__的与角别__叫进小度度, 两 一 线 的已的?比平行丽做..知角(则 条 对 外 两另简看行直平分平单点必 直 内 一 条线分组一线的A行垂线讨处平 线 错 点 直个推有直互论的线理行 被 角 有 线③相)角小且,相平明; 第 的 且 平的并只等行的能②三角只行的3仰有有倍角角在条平有;条一是是少理同直分一⑥对_条地_4顶_一线线条两将0_C角_°过.平所互直点:__程④,_若面截相线之写_两_那出两_内,平与间条_来_直么条_,所行已的,_线这度且线不得.知线被.能第两段相的直段解三个决不交同线就条实直际 角的度数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课件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命题、定理、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命题、定理、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命题由提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许多数学命题常可以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 如果”后面连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连接的部分就 是结论.
例题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写成 “ 如果……,
那么……” 的形式 .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B
3.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
是假命题?
(1)一条狗有四只脚;是
(2)内错角相等; 是 (3)画一条直线; 否 (4)四边形是正方形;是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5)你的黑板报做完了吗?否
(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 真命题
(7)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是 (8)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 否 (9)x<3. 否
1、基本事实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基本事实.
直线的基本事实: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段的基本事实: 两点间线段最短.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与已知直线平行.
2、定理的概念 有些命题是基本事实,还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是经 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 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是假命题 ,可以举出如下反例:
A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 ∠1=∠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O
))12
C
B
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
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即可.
随堂训练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 A.同位角相等 B.对顶角相等 C.钝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1
……
2、问题探索 问当下题直图2线)A,B前与面C所D不发平现行的时式(子如都
不成立。这说明只有AB∥CD 时,前面的式子才能成立.
如果改变AB和CD的 位置关系,即直线AB 与CD不平行,那么你 刚才发现的结论
还成立吗?请同学们 动手画出图形,并用 量角器量一量各角的 大小,验证一下你的 A 结论.
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 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 “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 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角, 如 ∠1与 ∠6等,书上没有 定义.
E
A
41 32
B
C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6
D
F
∠1= ∠5, ∠ 2=∠6, ∠ 3=∠7, ∠4= ∠8;
∠2= ∠8, ∠3=∠5, ∠ 1=∠7, ∠4=∠6;
∠2+ ∠5=180°, ∠3+ ∠8=180°, ∠1+ ∠6=180°, ∠4+ ∠7=180°;
问题4
(1)具有相等关系的两个 角,有的是同位角,有的 是内错角,如∠1与 ∠5等
(都1是)同具位有角相; 等∠2关与系∠的8等 两都角是内有错怎角样。的还位有置一些关说 系回不∠呢答出7,名?)∠字(4的与请角∠甲,6组等如.同∠学1与 ((22))互具有补互的补两关角系又的有两个 怎角样,的有位的是置同关旁系内呢角?,如 (∠请2与乙∠组5同等都学是回同答旁)内角;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说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板书课题:画平行线二、探究新知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认真观察后叙述画平行线的步骤学生画一组平行线,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复习所学的平行线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第4课时)》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第4课时)》示范教学课件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推理和证明有区别吗?
条件
结论
定义、定理、基本事实
推理
命题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
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
∠1与∠3,∠2与∠4.
位置关系:
有公共顶点,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反例:
OC 是∠AOB 的平分线,∠1=∠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反例:
∠1=∠2,但∠1 与∠2 不是对顶角.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假命题
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呢?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例1 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已知:如图,∠A+∠B=180°.求证:∠C+∠D=180°.
证明:∵ ∠A+∠B=180°,∴ 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第4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第4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同旁内角有 ∠4和∠5,∠3和∠6
.
2. (例1)如图,a,b被c所截. (1)与∠1是同位角的是___∠__5___; (2)与∠1是内错角的是___∠__2___; (3)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__∠__4____.
3.如图: (1)∠1和∠D是___内__错___角; (2)∠2和∠C是___同__位___角; (3)∠C和∠BAC是_同__旁__内___角.
4. 如图: (1)∠1的同位角是__∠__A____; (2)∠1的内错角是__∠__C____; (3)∠D的同旁内角有∠__A__、__∠__C.
5. (例2)在图中,∠1与∠2不是同旁内角的是( D )
6. 如图,∠1与∠2不是同位角的是( B )
7. (例3)如图: (1)∠1和∠B是___同__位___角; (2)∠2和∠3是___内__错___角; (3)∠1和∠2是___邻__补___角; (4)∠3的同位角有_∠__A_F__D_,__∠__C_.
三线八角
三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定义 位于直线a,b的 内部,被截线c错 开的两个角.
位于直线a,b的 内部,在截线c同 旁的两个角
举例
形状
∠ ∠34和 和______∠∠____65__;
“Z”字 形
∠ ∠34和 和______∠____5__;
“U”字 形
∠6
同位角

位于直线a,b的 同一方,截线c的 同侧的两个角
15. 如图,∠1和∠2,∠3和∠4分别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 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它们各是什么角?
解:∠1和∠2是由直线AB,CD被直 线BC所截而成的,是同位角; ∠3和∠4是由直线AB,BC被直线AC 所截而成的,是同旁内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
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
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α与∠β是同旁内角,且∠α=50°,则∠β的度数是()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
则∠1和是同位角,∠1和
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
果∠5=∠1,那么∠1 ∠3.
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
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
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