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套肠病诊治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诊治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诊治

41 ・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江西 水产科 技 脂 菌落呈 灰 白色 、 圆形 、 面光 滑 、 沿 整 齐 的 表 边 半透 明菌 落 ; 在兔 血 平板 上 出现 明显 的 B溶 血
环。
20 08年第 1 期 庆 大霉 素 和强 力 霉素 、 氟苯 尼 考 等每 千克 鱼 用
点叉尾 鲴 , 苗 、 种和 成 鱼 均可 感 染 , 他 鲴 鱼 鱼 其 科鱼类 也 可感 染 , 3—5月 高 发 , 般 是 每 年 以 一 的 3月下 旬或 4月初 开 始 发病 , 发病 水 温 多 在
无 菌 采取病 死 鱼 的肝 、 进 行 病 原菌 分 离 肾 和琼脂 平板 试验 。可见 该菌株 为革 兰 氏阴性 杆 菌 , 生 多鞭 毛 , 荚膜 , 极 无 无芽 孢 , 在普 通 营养琼
进行 科学 治疗 , 一周后 病情得 到缓 解 , 零 星死 除 亡外 , 没有 大规模 的死 亡 现象 发生 ,5 1d后 病 情 基本得 到控 制 , 间死 亡 数 达 l0 k 期 O0 g以上 , 以 每尾 鱼 0 26g计 算 , 亡 率 达 4 . % , 愈 . 1k 死 63 治 率 5 .% , 成 较 大 的 损 失 。在 治 疗 期 间 , 37 造 将
维普资讯
总第 13期 1
江 西水 产科技
斑点叉尾鲴传染性套肠症诊治
周 晓 兰 苏绍 东
( 广西贺州市八 步 区桂岭渔牧兽 医站
斑点叉尾鲴传 染性套肠 症是我 国近年来 发
52 0 ) 4 86
l℃ 以上 , 6 病程在 2— d 右 , 随水 温的升 高 5左 并
3 病 理变化
20 0 6年 3月 下旬 , 罗某 饲 养 的 1万 多尾 斑

春季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的防治

春季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的防治
物 选 择和 使用 上 应 谨慎 。
缓慢,抗病力下降。解剖后发现 ,肝、胰脏有大量脂肪
堆 积 ,肝 、胰 脏器 官肿 大 ,表面 色彩 黄 白相间 ,不 是正
常的灰黄色 ,手摸有较重油腻感 。 防治:使用营养全面的饲料,强调配合饲料的营养 平衡性,尤其是少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及外喷油饲料。 通常在投喂饲料 中添加抗脂肪肝物质或适量胆碱、护肝 药物如 “ 肝康+电解维他+特制百菌消”,有利于防 止
度。
染病 。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对该病进行病原学研 究 ,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芽寡养气单胞菌引起。


病 鱼症 状
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 , 食欲减退或丧失,吻端至头部皮肤发白,鳍条基部、下 颌及腹部充血、发炎。随病情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
体表 出现 大 小 不 等 的 色 素 减退 的 圆形 或 椭 圆 形 的 褪 色
壁 变薄 ,肠腔 内充 有大 量含血 的黏液 ,肠 道 发 生痉挛 或
4 发病季节用二氧化氯0 3 米3 . . 克/ 或者强氯精0 4 . 克/ 全箱泼洒 ,隔天一次 ,连用三天,以消灭带菌鱼 米。 体释放到水体的病菌,同时使用抗生素内服治疗,每吨
鱼用 氟苯 尼考 2 ̄ 3克 +三黄 散2 克 +板蓝 根5 克 +维 0 0 5 0
脂肪 肝病 的 发生 。 五 、小 结
2疾病大多由环境因子、病原菌和鲟鱼体质综合作 . 用引起 。生产者在饲养方式、鱼种选择和饲料的质量 、
水质和饲养管理都要有严格 的技术规范。在鲟鱼养殖 中
做 到 “ 面预 防、及 时治疗 ”,减少 损 失 ,增 加收益 。 全
安徽蚌埠市渔业局 曲春娟
_l圆 屋量

斑点叉尾鲴套肠病的诊断与防治

斑点叉尾鲴套肠病的诊断与防治

大损 失 。现 将斑 点叉尾 鲴 套肠病 的病
因分 析 、诊断 方法以 及治 疗措施 总结
如下 ,供 广大鲴 鱼养殖者 参考 。
病死 鱼剖解 后主要 表现 为腹部 膨大 ,肛 门红肿 ,外突 ,有的病 鱼 甚 至 出现 脱肛 现象 ,剖开 体腔 ,腹腔 内充满大 量淡 黄色或 清亮或含 血 的 腹水 , 胃肠 道内极 少有 食物 ,胃底部 和 幽门部粘膜 充血 、出血 ;肠


发病 原 因与分析
关于 斑 点叉尾 鲴发 生肠 套叠 的原
道 充血 , 出血 ,肠壁 变薄 ,肠腔 内充有 大量含 血的粘 液 ,肠 道发生 痉
挛 或异常 蠕动 ,后肠 中段成 套叠状 ,若 用力拉 开套 叠 “ 结 ” ,多数 内 套 层肠壁 发紫或 糜烂 。部分 病鱼还 见前 肠 回缩 进入 胃内的现 象 。病 鱼 肝 、 肾肿大 ,颜色 变淡发 白或 呈土黄 色或有 出血斑 ,质地 变脆 ,胆 囊
疡 ,长 出水霉 ;死鱼 多呈头 向上 ,尾 向下 ,垂 直悬 挂于水 体中 的特 殊 姿势。
2 . 解 剖 诊 断
随后 在全 国大 面积养 殖 。近几年 斑点
叉尾 鲴套 肠病在 各地 频繁爆 发 ,而且 发病 突然 ,来 势 凶猛 ,传 染快 ,死亡 率高 ,给斑 点 叉尾鲴 养殖业 造成 了 巨
近几 年 ,斑点 叉尾鲴套肠 病在各地 频繁爆 发 .而且 发病突然 .来势 凶猛 ,传染快 .死亡率 高 .给斑 点叉尾鲴 养殖业 造成 了巨大损 失。为此 ,本文详述 了斑 点叉尾蛔 套肠病 的病因分析 、诊断方 法以及治疗 措施 。

斑点叉尾鲴套肠病 的诊断与 防治
文 /李 刚
斑 点 叉 尾 鲴

新疆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防治技术

新疆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防治技术

5 天,并随水温升高病程缩短,发病率在 90%以 使用 TIANanp Bacteria DNA Kit 试剂盒进行病原
上,死亡率多为 100%。
菌 DNA 的提取。使用 TAKARA PCR 试剂盒,运用通
二、临床症状
用引物 27F/1492R(27F:AGAGTTTGATCCTGGCTCAG 和
地,2018 年疫情在这些地区均有发生,以昌吉市 甚至溶血,呈紫黑色。部分病鱼可见充血和出血。
最为严重,据昌吉市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统计,该
三、病原与病因
市六工镇、滨湖镇、佃坝镇发病水面近 1000 亩 ,
1. 病原检测
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 余万元。
2018 年 4 月 30 日,采集昌吉市六工镇、滨湖
基金项目:2019 年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通信作者:张人铭。
2019.11 45
病 害 防 治 栏目编辑 刘柱军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9 年盐城地区 的气候较为异常,到 7 月中旬,水温仍在 28℃左 右 , 长 时 间 处 于 鳃 出 血 高 发 的 水 温 区 间 (20~ 28℃),这就导致了上半年盐城主养区域鲫鱼鳃出 血发病情况较往年更为严重。从 4 月初开始到 7 月 下旬为止,各主养区域先后暴发鳃出血,发病程 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因对鳃出血的发病规律 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发病后通过控料、减少应 激操作等方法,发病损鱼量较少,基本控制在放 养数量的 10%以内,但有的地区因养殖观念差,在 发病高危期间塘口频繁进行进水、杀虫、消毒
1. 行为与体表症状
1492R:GGTTACCTTGTTACGACTT)扩增 16S rDNA;运
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 用 FW/RW(FW: TCCGGCGGTCTGCACGGCGT 和 RW: TT-

斑点叉尾鮰 链球菌病的发生与诊治

斑点叉尾鮰 链球菌病的发生与诊治

株形态和生化特性将其鉴定为海豚链球菌 。将分离到的
细菌接种健康斑 点叉尾鲴 ,在3 / 时内实验组出现 死 6J  ̄ 亡,且体表出现点状 出血 ,剖解见内脏充血、出血。并 从人工接种感染 的斑点叉尾鲫脑部组织分离到一株 细 菌,经生化鉴定和 1SD A 6r N 序列比对结果表 明该菌株 同 样 为海豚链球菌。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 、病原学检 测结果和回归感染试验 ,初步认为海豚链球菌为该病的 病原 。

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 目 前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发病
季节多在夏季和秋初。发病水温~般在2 ~3 ℃,发病 5 0
个体在1 0 0 克 。发病 初期病 鱼精神萎顿 ,游动缓 0  ̄5 0 慢,表现 为逼近水面离群独游或贴箱呆滞不动,严重者 身体游动失去平衡,侧游或腹部 向上漂浮在水中,有的
早期的预防也是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之球菌在上世纪8o年代曾广泛引起池塘养殖鱼类的流行性一我们应时刻谨记防重于治的方针注意在疾病脑膜炎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鱼类侵袭性感染和暴发性高发季节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投喂鱼类免疫增强剂对斑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日前未见该菌感染高等动物的点叉尾鲴苗种进行早期的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报道
2 次,连用5 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情况下,用药3 天后病
情开始减轻,死亡逐步减少;如果一个疗程后本病未完
全停 ,可另选一种敏感药继续一个疗程 。
有炎症细胞浸润;胃肠道发生急性 胃肠炎 ,粘膜上皮变
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疏松水肿,血管充血、出血,
维普资讯
lI匾 宙昼
表1 菌株 的抗 药特。 陛
抗 菌素 抑菏圈 ( 米 ) 毫
旦塑 夔 旦
尾鲴细菌性感染的传染病 。这些疾病也可引起下颌、腹 部和鳍条 的充血 、出血,肛 门红肿 ,腹腔 内有 带血腹 水 ,内脏充血、出血等病变。但链球菌感染体表呈典型 的点状或划线状 出血,这种出血在鱼的下颌、腹部及尾 部两侧均清 晰可见。 考虑到鱼类生活在水中,受环境影响很大,常常成 为水体中病原微生物 的被动感染对象。斑点又尾鲴这些 无鳞鱼类更足如此。【此对于斑点又尾鲴链球菌感染的 大 J 预防,与其他侵袭性疾病感染相似,应加强养殖管理, 截断病原传播途径。分析本次发病的养殖水体,普遍存 在斑点叉尾鲫与罗非鱼共养 的情况 。而罗非鱼是海豚链 球菌高度敏感宿主之一,据 了解在当地 同一水域中曾多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1,2005年~2007年湖北宜昌和荆门等地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害危害十分严重,疾病流行季节为4月~10月,流行高峰期为7月~8月。

疾病症状为鱼眼球周围、鳍基部严重充血,头顶部有明显的白斑,腹部膨胀,肛门红肿,大部分病鱼肝脏和肾脏出现肿大、点状出血和糜烂等病症,有的出现明显的花肝或土黄色肝,胃和肠道无食物或较少食物,胃和肠壁明显充血,无弹性。

本研究分离鉴定了湖北宜昌、荆门等地的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分离出强毒细菌三株,经人工感染试验及对各菌种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确定菌株Cj-1、Cj-2、Cj-3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2,将分离的三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3株菌对广谱抗菌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高度敏感。

同时,测定4种常用的抗菌药物(氟本尼考、土霉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对Cj-1、Cj-2、Cj-3三株致病菌的抑、杀菌效果,证明强力霉素对三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杀菌作用;氟本尼考和土霉素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较高,证明三株菌株都对氟本尼考、土霉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3,通过饲料中添加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菌浓度分别为1.0×10<sup>11</sup>、5.0×10<sup>10</sup>、5.0×10<sup>10</sup>个/kg 饲料),研究对斑点叉尾鮰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测定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和免疫保护率。

结果显示:(1)3种益生菌均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的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和免疫保护率。

3个试验组PP分别在第6d达到最高值,为65.63%、59.49%、55.91%。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小 于 1 m或体重 在 1 0c 0g以下 的鱼 苗 或 鱼 种 。鱼
苗 自然感染 时可在 3— 7d内全 部死亡 ; 大个体 鱼感~ 0 氟本尼考加适量 V O0g 5 2 g c
或 鱼用多维拌饵 投喂 , 连续 5— 。 7d
加适 量维 生素 。
2 肠 道败 血症
严 重 的经济损 失 。在 网箱 养 殖 基地 开 展 斑 点叉 尾
鲴 疾病 种类调 查 的基 础上 , 结合 当地 的 实践 经 验 , 总结 出几 种 常见疾 病 的主要 防治 技术 。 1 斑 点 叉尾鲴 病毒 病 ( ) 原 : 疹病 毒 。 1病 疱 ( ) 状 : 条基 部 和皮 肤 充血 , 睛外 突 , 2症 鳍 眼 鳃
投喂 5d 。②用磺胺剂 、 抗生素( : 如 磺胺 、 嘧碇、 金
霉 素等 ) 中的 任 何 一 种 拌 饵 投 喂 。磺 胺 类 药 物 每 天每 千克鱼 投放 药物 20m 抗生 素 4 5 g 0 g; 0~ 0m ,
连续 投 喂 5d 。
4 腐皮病
用全价鲴鱼颗粒饲料。⑤ 对已发病 的鱼 , 首先要
总第 1 5期 2
文 章 编 号 :0 6— 18 2 1 ) l 0 3 0 10 3 8 (0 1 0 一 0 3— 3
江 西水 产科技
网箱 养殖 斑 点叉 尾鲴 常 见疾 病 及 其 防治
刘广根 习宏斌 廖再 生 廖 年根
3 10 ) 34 9 ( 峡江 县水产 局 , 江西 峡江
满带 血 的或 淡 红 色 的粘 液 , 肠 及 肛 门 常有 出血 后 症状 、 肿大 。此 病多 发 于春季 或初 夏 。
() 3 防治 :①用 2m / gL的土 霉 素溶 液 全箱 泼

斑点叉尾(鱼回)肠套叠症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肠套叠症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
四 、防治措施 根据 多年 的鲴鱼 养殖、 鱼肠套叠症现场 诊断经
照每千 克鱼 体 0 . 8 克的剂量称取药物 ,开水浸泡 2 0 ~ 3 0 分钟 后 ,拌饲料 投 喂 。与此 同时 , 内服 药物 中还 需添加抗生素 ,以恩 诺沙星 、氟苯尼考等为宜 ,任选

种 即可 。恩诺 沙星 的使用 剂量 为每 千克鱼体 重 0 . 1
叉尾 鲴 网箱 养殖 实践 中该病 的流 行特征 ( 水库 鱼排上
喂优 质饲料对 于预 防鲴鱼肠 套叠症 十分重要 。此外 , 在高温季节一定 要控制 饲料的投喂量 ,在斑点叉尾鲴 养殖 实践中 ,高温 季节控 制投喂量 在正常 值 的 8 0 % 左 右 ,能有效预防鲴鱼肠套叠症 的发生 。
盈 圈
据) 。
堕 l 旦 塑旦 茎
验与 防治实践,笔者认为 ,斑 点叉尾鲴肠套 叠症可 以
2 . 饲料 与投 喂
斑 点叉尾鲴 属 肉食性动物 ,偏杂
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 防和 治疗 。
食 ,对饲 料营养要求高 ,要求饲 料中动物蛋 白特别是 鱼粉 比例较 高。 目前低价鲴鱼饲料 中豆 粕、菜粕等用 来替代鱼粉 的含 量增加 ,而鲴鱼对饲料 中菜粕 、棉粕 等植物性原料利 用率较 低 ,饲料 中不可 消化利 用的成 分增 加 ,渔 民往往 为 了降低 养殖成 本选择低 价饲料 , 鲴鱼肠道 消化 吸收和肝脏解毒负担增加 ,容 易引起病 变 而诱发肠套叠 ;此外 ,饲 料中 的添加剂也有 可能引 发肠套叠 的发生 。伍莉 等的研 究显示 ,饲料 中即使添
加适 量的甜菜碱 、喹 乙醇和大 蒜素都能显著增加叉尾
1 . 培育健康斑 点叉尾 鲴苗种 因斑 点叉尾鲴属于
引进 品种 ,其 繁殖用 亲本始 终存 在更 新 问题 。因此 , 加强亲本筛选 、培育 ,繁殖健康 斑点叉尾鲴苗种是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套肠病诊治方法研究
前段时间,我州暴发了斑点叉尾鮰疫情,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州畜牧水产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派调查组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组专家诊断此次暴发的疫病为斑点叉尾鮰套肠病、腐皮病以及肠道败血病等。

下面笔者就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诊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病原及流行情况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病原菌是斑点又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属于非发酵型、专性需氧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具有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据调查,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其鱼苗、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其他鮰科鱼类也可感染。

3-9月是该病的发病期,3-5月是该病的高发期,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

该病的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病程一般在2-5天左右,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

二、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
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以后在褪色斑的基础上发生溃疡。

小的溃疡灶直径0.2-0.5毫米,大的溃疡灶直径达3厘米。

部分病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最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当提拉网箱检查时才发现箱底沉有大量的死鱼。

三、病理变化
解剖时可见病死鱼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剖开体腔,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胃肠道内没有食物,胃底部和幽门部粘膜充血、出血;肠道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有大量含血的粘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套叠的长度为0.5-2.5厘米,发生套叠和脱肛的肠道明显充血、出血和坏死;部分病鱼可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部分病鱼可见出血斑,质地变脆,胆囊扩张,胆汁充盈;部分病鱼出现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或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或鳔和脂肪充血。

四、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流行广、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后很难控制等特点,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根据发病特点及病原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当发生该病时,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一)预防
1、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水质、气候突变的时候要注意防病,改善水体环境条件,科学饲喂,尽量减少低溶氧和恶劣的水环境等应激因子的刺激,特别是高密度会增加本病发生的机会,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并经常加注新水。

2、要严格检验外购的鱼种,坚决防止带病带菌鱼种流入。

如有可能鱼种尽量就地培养,减少搬运,并注意下塘或进箱前要进行鱼体消毒。

可用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5~15分钟。

3、实施操作预防。

可对所有网箱进行一次或两次练网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天下午停食,第二天上午用一根竹篙把网箱里的鱼赶到网箱的一边,集中在网箱的五分之一的区域内,待密集5-6小时后再把鱼进一步密集到一个更小的范围内,使它到处乱窜,这样再密集2-3小时后放回网箱中。

如果需要,可在第三天再重复一次这样的操作。

经过这样练网操作的鱼,发病率会有所减少。

4、实施药物预防。

本病是在开春后(一般是每年的3 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因此要及早预防。

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如酵母多糖、黄芪多糖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大蒜素(每吨饲料可加200-300克维生素C或大蒜素的有效成分)以及三黄粉等喂鱼,或投喂病原菌
敏感的药物,预防该病的发生。

注意在药物预防中坚决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病原菌对抗生素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若使用不当会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治疗
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与药物使用的早迟有关,如果怀疑为本病发生时,应尽快做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效无公害的药物,采取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1、环境工具消毒。

发病鱼池或网箱用过的工具要彻底消毒,病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不能到处乱扔。

水体消毒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0.2~0.3克/立方米的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或0.1~0.3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或0.2~0.3克/立方米的二氯海因、溴氯海因对网箱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注意网箱泼洒时应尽量加大稀释度,稀释后缓慢均匀地向网箱中泼洒,加长泼洒时间可提高消毒效果。

泼洒时不要将网箱提起,因为这样会使药物浓度升高1-2千倍,鱼会受不了。

清早,如果鱼出现缺氧现象,禁止使用外用消毒药。

2、投喂药饵。

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土霉素、阿齐霉素、庆大霉素和强力霉素等都是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若及时使用,一般在1~2 个疗程即可控制该病。

复方新诺明用法:第一天100毫克,第二天开始药量减半,
拌在饲料中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氟苯尼考、氨苄青霉素用法:每天每千克鱼用15-25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用6~7天为一个疗;土霉素用法:每天每千克鱼用50~8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用6~7天为一个疗程;阿齐霉素、庆大霉素和强力霉素用法:每千克鱼用20~4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用6~7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用药时间和用药量要足,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氟苯尼考不能与土霉素混用。

州水产科技推广站何斌
2009年6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