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钩沉: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的生死情缘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作者:流泉来源:《视野》2008年第14期一掷万金:喜得绝妙神仙卷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办画展时受到作家许地山的热情接待。
许当时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教授,他安排徐悲鸿住在家里,还在香港大学举办了他的画展。
一天,许地山忽然问徐悲鸿要不要搜集中国古字画,酷爱中国书画的徐悲鸿立即表示出很大的兴趣。
许地山说德国有位马丁夫人,家里藏有一批古字画。
原来,这位马丁夫人的父亲生前曾经旅居中国多年,搜集了不少中国古代书画,颇引以为豪。
这些被他视为家宝的东西后来留给马丁夫人,由于她不懂中国字画,便束之高阁。
研究宗教哲学的马丁夫人在一次旅港之际偶遇许地山,两人遂成为同行知己。
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她提出请许地山为她收藏的中国古字画寻求买主。
许地山觉得鉴定这批古字画非徐悲鸿莫属,徐悲鸿也欣然同意。
经过联络,马丁夫人全家到香港旅行,把那批中国古书画全部带到了香港。
马丁夫人十分热情地把徐悲鸿接到自己的住处,打开所有的箱包让徐悲鸿挑选字画。
在多幅没有落款的普通字画中,徐悲鸿独具慧眼,捧起一幅古卷凝神不语,看着看着,忽然起身对马丁夫人说:我要这一幅,我只要这一幅。
马丁夫人有些吃惊地望着他,建议他再看看尚未翻完的。
徐悲鸿摇摇头,将随身所带的1万元现金掏出来,又从自己所展作品中选出7幅精品一并推到马丁夫人面前。
马丁夫人从徐悲鸿急切的情绪里悟出了此古卷的价值,又有些舍不得了。
许地山说,徐悲鸿的这7幅作品都是精心创作的佳品,并带她到香港艺术品估价委员会进行了作品估价,马丁夫人这才愉快地接受了这笔交易。
这幅古卷就是以后徐悲鸿形影不离的《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线条优美飘逸,意境深邃辽旷,令人遐思万千。
在深褐色的丝绢上,87个襟飘带舞的人物全用白描手法,整幅画卷看起来却满纸生辉。
画无落款,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的艺术绝品。
那近于缥缈的画面意境使他日夜观摩,兴奋不已。
他精心地刻了一枚“悲鸿生命”的印章,钤于画侧,足见画卷在这位艺术大师心中的地位。
87位神仙齐齐登场!这卷千年古画,堪称人间神品

87位神仙齐齐登场!这卷千年古画,堪称人间神品原创2020-10-26 18:15·书法网书有书圣,诗有诗圣,那么画坛自然也会有画圣。
在盛唐年间,有这么一个人,出入皇宫如履平地,皇亲贵胄争相与其结交,日画嘉陵江三百里震惊帝都,绘地狱之变相,八十七神仙美卷,让世人震惊异常,唐玄宗更是赐其“非有诏而不得画”!他就是吴道子,在盛唐那个繁荣昌盛,天才辈出的时代里,仍然坐稳盛唐画坛“头把交椅”的人!世人将他称作“画圣”!今天,咱们要来说的,就是吴道子笔下的《八十七神仙卷》。
此画作是一幅绢本白描长卷,亦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宗教画,画中以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为主的87位神仙从天而降,齐齐登场,其姿态丰盈而优美,观之,仿佛真正置身于仙境一般。
画坛大师潘天寿曾评价:“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得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不错,画中神仙人物的形体、衣着,包括手持的兵器,脚踩的祥云,都极其富有和谐之美,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些神仙所站的位置,呈现的姿态都是恰到好处,若没有巅峰的画技,绝对画不出来如此神品!现如今,这幅画作被后世无数画坛大师,称之为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神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完全可以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
而且,这幅画作与徐悲鸿大师,还有着很深的缘分。
当初,徐悲鸿大师应邀前往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受到好友许地山夫妇的热情接待,许地山夫妇呢,知道徐悲鸿喜欢古画,便告诉他有一位德籍夫人,收藏许多中国古代绘画,其中不乏珍品,现在她正要出手,希望徐悲鸿能去看看。
就这里,徐悲鸿遇到了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从此徐悲鸿对其爱不释手,甚至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盖在了上面,可见徐悲鸿对此画的喜爱。
他甚至评价,这卷《八十七神仙卷》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由此可见,此画真乃是人间神品,即便历经千年,但是光辉依旧不减!现今,我们将吴道子传世名画《八十七神仙卷》进行高清复制,尽量还原作品原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教艺术八十七神仙卷

道教艺术八十七神仙卷一位画圣八十七位神仙传奇的道教神仙故事与徐悲鸿先生生死奇缘的传世艺术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厚重的文化遗产任率英先生1986年创作版局部“『八十七神仙卷』,原作长292厘米,宽30厘米,是一代画圣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人物长卷。
现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任率英先生1986年创作版局部『八十七神仙卷』画中所表现的是道教东华帝君、南极帝君在侍者、仪杖、乐队的陪同下,率领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将前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
画面上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著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节奏感极强。
队伍中,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
加上亭台曲桥、流水行云等的点缀,画面优美,宛若仙境,赏画间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
”徐悲鸿的缘分『八十七神仙卷』系1937年徐悲鸿先生从香港一位德国人手中购得,使流失在外的国宝得以回归祖国。
1942年,徐悲鸿旅居昆明,此画不幸被盗。
徐悲鸿因过分焦虑而致病。
时隔一年,此画在成都出现,徐悲鸿欣喜万分,又以二十万重金及十余幅画作购回。
徐悲鸿逝世后,此画由夫人廖静文遵其嘱托捐献给国家。
任率英先生1986年创作版局部行列中的神仙人物有四种类型:头上有光环的帝君即东南二帝,男神仙十二名(其中扶桑大帝头上亦画光环),武装甲胄神将八名,女童神仙六十七名(金童、玉女)。
整个行列的人物形象是按一定的道教规仪来描绘的。
画中诸神的个性特点:如东华帝君眉宇轩昂、似笑非笑;众女仙姿容秀丽、眉目顾盼、神采如生。
25852881_《八十七神仙卷》,诉说动人的故事

Collection 收藏《八十七神仙卷》是画家徐悲鸿收藏并命名的一幅没有落款的唐代古画,这幅被徐悲鸿视为生命墨宝的古画,却在战乱中离奇被盗。
文 | 艾佳 图 | 南迪曾经丢失的绝世珍宝《八十七神仙卷》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幅出自画圣吴道子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道教画。
画上的87位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
潘天寿曾如此评价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张大千观赏此卷后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它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
徐悲鸿偶然购得此画后,爱惜有加,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
不料有一天,这幅画竟然失窃了,这剜心之痛让徐悲鸿日夜难安……豪爽的买家徐悲鸿,中国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画“马”名家,是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奠基人,其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
他一生热爱中国绘画与美术教育事业,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国画改革先驱者,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
居住北平期间的徐悲鸿,经常前往琉璃厂古玩市场购藏古书画,每次遇见比较心仪的古书画时,他便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心情,总是旁若无人地高声喊道:“这张画好,我要了,我要了!”于是,店主要价多少,他二话不说就如数支付。
时间一长,琉璃厂的古玩商们就摸准了徐悲鸿的这一脾性,每逢他来购藏古书画时便有意增添价码,而徐悲鸿只要看中,从不考虑价格,一定要购买到手,这与其一贯简朴的生活作风迥然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直爽的真性情,使徐悲鸿竟能与寥若晨星的唐画巨迹《八十七神仙卷》幸运相遇,并就此演绎了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的“生死情缘”。
《八十七神仙卷》,诉说动人的故事Collection 收藏Collection收藏1937年5月,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的徐悲鸿,应香港大学邀请赴港举办画展。
这是徐悲鸿宣传、支援抗日的一个重要途径,他的画义卖所得都悉数捐赠抗日大业。
《八十七神仙图卷》青花大龙缸昨现身京城(图)

《八十七神仙图卷》青花大龙缸昨现身京城(图)
《八十七神仙图卷》青花大龙缸昨现身京城(图)
2007年12月13日 10:15
昨天,《八十七神仙图卷》青花大龙缸现身爱家收藏市场,刚一露面就引来陶瓷爱好者的热烈品评。
该作是好运北京景德镇名品陶瓷展最耀眼的作品。
它直径约110厘米,高约81厘米,采用景德镇传统青花装饰技法,是目前景德镇制作的最为完整的大型瓷龙缸。
陶瓷迷在一旁边指点迷津说,龙缸制作难度大,烧制成功率低,一件好的龙缸作品千百年来一直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八十七神仙图卷》青花大龙缸背后还藏着不少故事。
2003年,25集电视连续剧《青花》摄制组到景德镇选场景,并同时选一件青花大龙缸作为主要道具。
各路陶瓷高手纷纷摩拳擦掌,有的厂家还投入巨资经过数十次试制。
在近百件龙缸中,行家最后相中了这件作品。
专家介绍说,该作选用了吴道子名画《八十七神仙图卷》为作品主题内容,而该图卷流失海外多年,是绘画大师徐悲鸿1937年从香港花巨资购回的。
据悉,展览将于12月20日结束。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视为生命的画作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称为‚圣‛:一位是晋代的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一位是唐代的杜甫,被称为‚诗圣‛;还有一位被称为‚画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
吴道子如果生活在现在,一定会有详尽的个人档案,就像我们只要和一个单位、组织发生关系,就必须填写各式各样的表格一样。
其中,肯定会有一份《个人情况登记表》。
那么,如果吴道子有一份《个人情况登记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见下页表)我们今天说的这幅画,就是吴道子的白描人物长卷《八十七神仙卷》,现存徐悲鸿纪念馆,齐白石题写画名,徐悲鸿题跋,画上还有一方图章—‚悲鸿生命‛。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方图章呢?为什么徐悲鸿会把这幅画作视为生命呢? 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时受到时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作家许地山教授的热情接待。
他安排徐悲鸿住在家里,还在香港大学举办了他的画展。
一天,许地山忽然问徐悲鸿要不要搜集中国古字画,徐悲鸿立即表示出很大的兴趣。
许地山说:有位德国的马丁夫人,家里藏有一批古字画。
原来,这位马丁夫人的父亲生前曾经旅居中国多年,搜集了个人情况登记表不少中国古代书画,这些被他视为家宝的东西后来留给了马丁夫人,由于她不懂中国字画,便束之高阁。
研究宗教哲学的马丁夫人在一次旅港之际偶遇许地山,两人成为知己。
一次偶然闲谈中,她提出请许地山为她收藏的中国古字画寻求买主。
许地山觉得鉴定这批古字画非徐悲鸿莫属,徐悲鸿也欣然同意。
经过联络,马丁夫人全家到香港旅行,把那批中国古书画也带到了香港。
马丁夫人十分热情地请徐悲鸿等人到自己的住处,打开所有箱包让徐悲鸿挑选字画。
字画一幅一幅地被慢慢打开,忽然,徐悲鸿眼前犹如闪过一道亮光:深褐色的绢面上没有着任何颜色,遒劲而富有韵律的笔法、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87位从天而降列队行进的神仙。
她也许没有《洛神赋图》的空灵、梦幻和飘逸,也许没有《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细腻、工谨和柔丽,也许没有《韩熙载夜宴图》故事丰富、贴近现实,但人物众多、场面宏伟、布势自然、构图壮丽,可谓荣华婉婉、秀骨姗姗,仙风道骨、脱凡脱俗。
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解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八十七神仙卷》,是徐悲鸿先生用声明保存下来的白描人物画长卷,也是我国至今发现与保存最为完整的白描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美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人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幅具有典型唐宋绘画的白描人物画,原是一幅壁画粉本手稿,由于历史变迁,这幅壁画没有保存下来,但这幅白描手稿的艺术魅力也并不亚于那金碧辉煌的壁画再现。
虽然至今还没有考究出它出自哪位名画家之手,但那万线齐鸣奏响的美妙乐章,用强劲的节奏韵律和柔美而富有弹性的先条描绘的,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形成的“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表现风格中包含了东晋顾恺之的“紧密连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唐代阎立本等细密的画风和宋代吴道子“吴带当风”,“势若风旋”的站笔,铁线描等,把我国传统的“以形写神”,意想布局“和笔线立骨”等造型艺术风格发挥的了极致,而且在这无声无彩的白描长卷中竟然有着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悦耳的音乐感觉。
1、 “以形写神”的造型风格1600年前的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阐明了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以及形神相互依存和以神为主导等理论,同时也指出了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再现自然景象,只有迁入画家的思想和想象,使之与自然物象的内在精神相结合,才能创造美妙传奇的艺术形象。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也提到了“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的理论。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化夸张的造形手段逐步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典型的造型风格。
《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也许就是据此创作的这幅巨作吧。
其“以形写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注重形象记忆,强化夸张的造型。
《八十七神仙卷》中表现的道教帝君和诸位神仙谒见元始天尊的队长行列中,有3位帝君(东华大帝君,南极大帝君和执扇大帝君),6位神将,10位真人仙人和68位仙女玉女。
其造型手段就是典型的通过强化夸张记忆中形象,塑造画家个性的审美理想中的人物形象。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图》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图》*导读:1937年春天,国画大师徐悲鸿应邀到香港举办画展。
期间,经作家许地山介绍,来到德国籍马丁夫人家中鉴赏书画。
这位马丁夫人父……1937年春天,国画大师徐悲鸿应邀到香港举办画展。
期间,经作家许地山介绍,来到德国籍马丁夫人家中鉴赏书画。
这位马丁夫人父亲生前曾是德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收藏了大量中国书画文物。
如今,马丁夫人有意将其出售,得知徐悲鸿是著名画家,又爱画,因此,特准备了几大箱字画供徐悲鸿挑选。
在这些字画中,徐悲鸿还真找到了宝,一幅老旧不堪,绢底已呈褐色,不仅没有落款,没有历朝历代名人或皇室的藏印及题跋,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画,却让他两眼放出惊异的光芒,几乎是叫喊着说:我就要这一幅!这是一幅白描人物长卷,描绘的是一个道教传说,东华帝君、南极帝君在侍者、仪杖、乐队的陪同下,率领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将前去朝谒道教三位天尊的情景。
画中87位列队行进前往朝拜元始天尊的神仙,加上亭台曲桥、流水行云等的点缀,画面优美,宛若仙境,赏画间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
根据自己对中国画的研究,判定可能是百氏画圣唐代画家吴道子所作。
由于年代久远,世上已难寻他的真迹,如真的是,那可就是罕见的国宝。
难怪,徐悲鸿如此兴奋!虽然心中窃喜,可表面上仍不动生色,唯恐对方生变,谈妥之后,马上花大价钱将其买下。
他还请来当时美术界和鉴定界的几位名声显赫的大师帮着做最后的鉴定。
最终确认此画确实为吴道子之作。
徐悲鸿将得到这幅画的心情形容为平生做的最快意的一件事,并制作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个字的印章,郑重地加盖在长卷的画面上,还写了长长的题跋:呜呼!张九韶于云中,奋神灵之逸想与世太平,与我福绥,心满意足,永无憾矣。
大师视此画为最心爱之物,不管是外出讲学还是举办展览,他都随身携带。
1942年5月10日,徐悲鸿在云南大学的办公室整理作品,突然,空袭警报响起。
匆忙间徐悲鸿与大家一起跑进了防空洞。
等空袭警报解除,当他再回到办公室时,发现门和箱子都被撬开,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它30多幅画竟不翼而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 鸿 则 连 连 摇
头说 : “ 绝 没 有 比 这 更 使 我 倾 心 的 画 了 !” 随
画, 有一 次 向他说 , 他接识一 位德籍 马丁夫人 , 她 家里
藏 有 满满 4箱 中 国古 书 画 , 正在托他寻找买主。 徐悲鸿大喜过望 , 在 许 地 山 的联 络 引荐 下 , 迫 不 及 待 地拜 访 了 马 丁夫 人 。 马 丁夫 人 表 现 的十 分 热 情 , 一 股
即 ,徐 悲 鸿 提 出用 随 身所 带 的 1 万 元 现 金
画 ,精 明 的马 丁夫 人 心 里 似 乎 明 白 了这 件 般画作所 比。 顿 时产 生 了 一 种 不 舍 之 意 . 后 中协 调 ,马 丁夫 人 终 于答 应 由 徐 悲 鸿 再 从
脑 儿地将 4箱古书 画全部搬 出来放 在徐悲鸿 面前 。 让 他挑选 。不料 , 徐悲鸿在翻检 了两箱古 书画之后 . 似乎
要这一件 了 !” 此时, 正在 疑惑中的马丁夫人似乎清醒
32 湖北档案
何 款识 , 但 是徐悲鸿 仅看一 眼就认定 这非
操办蒋介石 的婚姻大事 , 使 陈洁如成为蒋 的北伐夫人 。 戴季 陶曾经送张静江一副对联 : “ 进德修业 ,要个 木石 的念 头 , 若一 有欣羡 , 便 趋欲境 ; 济世经邦 , 要段云
徐悲鸿与 《 八千 乞神仙卷 的兰呢情
。杨 光
徐悲鸿所绘 骏马腾 挪飘逸 、 神韵毕现 。 所谓 画如其
人, 他 自身 的性 格 也 如 骏 马 般 直 爽洒 脱 。 徐 悲鸿 居住 北 平期 间 , 经常到琉璃厂古玩市场购藏古书画。 每 每遇 到 心 仪 已久 的古 书 画 , 总是旁若无人地高喊 : “ 这 张 画好 ,
的 可怕 。1 9 3 2年 初 春 , 张 静 江 在 上 海 家 中 养 病 。过 春 节
时, 爆 发 了“ 一・ 二八 ” 抗战 , 听 到这一 消息 , 他 吃 素 念
炼 此身成铁汉 , 三缄其 口学金人 。 ” 南京政府成立后 . 张 静江竭尽全力呼吁全 国转入建设 , 得到 了吴稚 晖 、 李 石
并 没 有 表 露 出购 买 的意 思 。这 不 由得使 马 丁 夫 人 颇 感 意外。 但 许 地 山心 里 明 白 , 徐悲鸿没有购买这些书画 的
兴 趣 ,那 是 因为 马 丁夫 人 的这 两 箱 书 画 中没 有 他 的心
挑 选 出 7件 精 品 画作 为 交 换 .才 最 终 使 买
满意足 的顺利成交。
此 幅 白描 人 物 手 卷 描 绘 了 8 7位 正 在
的神 仙 。整 幅 画 作 虽 然 没 有 施 以 任 何 颜 优 美 的 造 型 和 生 动 的体 态 ,竟 然 能 使 天
仪之作。
果 然 ,就 在 马 丁 夫 人 满 腹 狐 疑 而许 地 山 心 知 肚 明 之 际 ,徐 悲 鸿 的 目光 突 然 被 刚 刚 打 开 的 第 三 箱 古 书 画
讯、 水 利 为 第 一 先 上 项 目。 亲 自选 人 才 、 定计 划 、 设 结
我要 了, 我 要 了 !” 从不考虑价格多少 。 是 一定 要 购买 到
过来 , 她 原 本 希
望 这 位 懂 行 买 主 能 够 多 收 购 些古 画 , 却 见 徐 悲 鸿 果 断 声 明
手的, 这与其一贯简朴的生活作风迥然不同。 也 许正是 因为这种 真性情 ,使徐 悲鸿竞能与廖若晨星 的唐 画巨 迹《 八十七 神仙卷》 幸运相遇 , 并就此 演绎 了一段 叹为 观止 的生死情缘 。 香 港奇 遇马 丁夫 人
曾、 蔡元培 、 于右 任 等 国 民党 元 老 的支 持 。 1 9 2 8 年 2月 , 国 民党 中央 作 出 了决 议 , 成立建设委员会 , 直 属 国 民政
佛。1 9 3 7年年底 , 日本进犯南京 , 张静江全家从上海乘
轮船至香港。 次 年 3月 , 国 民党 在 武 汉 召开 临 时全 国代 表大会 , 张 静 江 因病 不 能 出席 , 但 仍 被 选 为 中央 监 察 委 员 。8 月, 他离港赴欧 , 继而前往美 国, 寓 居 纽 约 治病 。
所吸引 , 只听到徐悲鸿高声喊道 : “ 下面的不看 了, 我 就
须 云鬓 , 数 尺飞动 , 毛根 出肉 , 力健有 余”
得 鲜活 丰满 、 淋漓 尽致 . 至 于 画 面 中那 冉 一
云及 飘 飘 欲 飞 的 仙 子 . 更给人 一种 “ 天 衣 动” 的 艺 术 感 染 力 。 即 便 这 幅 白描 人 物 长
水 的滋 味 , 若一有贪著 , 便是危机。 ” 这 是 对 张静 江一 生 的写照 , 并不为过 。 于右 任 也 送 给 张 静 江 一 副对 联 : “ 百
立后 , 蒋介石 授意逐步削弱张静江 的建设 委员会权力 , 直至张静 江完全不能发挥作用 自行 消亡 。 此时, 蒋介石
也 开始 用 斥 责 口吻 对 张静 江 说 话 了 ,这 使 他 深 感 政 治
1 9 3 6年 , 徐 悲鸿 应 邀 前 往 香 港 举 办 个 人 画 展 。 并 受 到 好友 、 时 任 香 港 大 学 中文 学 院 主 任 、 教授 、 著 名 作 家 许 地 山夫 妇 的 热 情 接 待 。许 地 山知 道 徐 悲 鸿酷 爱 古 书
只 购 藏 其 中 一
件, 遂 态 度 热 情 地 建 议 他 是 否
1 9 4 2年 1 2月 , 张 静 江在 纽 约寓 所 召 开 了第 一 次 “ 世
府, 由张静江任主席 。 张静 江非常满意 , 他 曾经对人说 : “ 总理 ( 孙 中山) 提过 的 , 革命就要建设 , 不建设 , 革命就 要失败。 因此 , 我党 政军都可不管 , 惟有建设 , 我是一定 要干 的。” 他从发展基本建设人 手 , 确立 铁路 、 电气 、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