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对妊娠期养护的认识

合集下载

论孙思邈的妇科护理学术思想

论孙思邈的妇科护理学术思想

论孙思邈的妇科护理学术思想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家。

毕生治学严谨,博学多才,在“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以其深邃的中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总结前人的经验,完成了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重视妇科,“先妇人而后婴孺”,把妇科专卷置于临床各科之首,给予相当重要的地位。

孙氏在继承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集数十载临床经验,研究妇人病的生理、病理、治疗和调护等。

提倡妇科独立,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独立分科奠定了基础。

在《千金要方·求子》中指出:“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也。

是以夫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

……所以妇人别立方也。

”现将其妇科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孙氏强调认为作为医护人员应“志存救济”,始终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

“若有疾危求救者,不得以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媚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对患者一视同仁的工作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医护工作者的优秀典范[3]。

整体施护孙氏强调居处的好坏对人体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千金要方》中的“居处”、“退居”中强调“凡居处不得过于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损志。

但令雅素清洁,能避风雨暑湿为佳”。

在“养胎”中则更是强调妊娠后应“居处简静”,妊娠后居住环境应清净简洁,若能选择“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之处,则是理想的居所[3]。

“养胎”论曰:“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指出妊娠后孕妇的行为举止要文明、端庄、大方。

同时要“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则“生子皆良”且“无疾”。

其中蕴含了良好的胎教思想。

妊娠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有过多的贪欲,调节饮食,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均衡的营养,则胎儿出生后会有良好的体质,同时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也有益处。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妇产科孕期护理、提倡优生优育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辨证施护孙思邈首次提出不孕症发病的原因男女皆可引起,不能只责怪于女方,所以疾呼治疗不孕症应男女同治。

孙思邈救孕妇的故事

孙思邈救孕妇的故事

孙思邈救孕妇的故事
孙思邈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智慧和技能在当时非常有名。

有一次,他救了一位孕妇的生命,让人们对他的医术大加称赞。

当时,一位孕妇在怀孕四个多月的时候,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

她先去找了当地的医生,但是医生无法解决她的问题,只好让她去了孙思邈的诊所。

孙思邈通过仔细检查发现,这位孕妇的胎儿发生了胎动过早,而且胎位不正。

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和孕妇都很可能失去生命。

孙思邈知道这是一项棘手的手术,但他依然决定冒着风险进行手术。

孙思邈首先用金针刺穴,让孕妇的肌肉放松,随后进行手术。

手术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但最终孩子和孕妇都安然无恙,成功地保住了两个生命。

孙思邈救孕妇的这个故事在当时轰动一时,人们对他的医学功底和胆识大加赞赏。

这个故事也表明了古代医学家固执己见、不顾危险去救人的精神,是一段非常值得铭记的历史。

孕期饮食需有道,中医养生来指导

孕期饮食需有道,中医养生来指导

孕期饮食需有道,中医养生来指导大家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孕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问题。

饮食不但要有充足的营养,还要注重均衡和全面,不同营养元素的摄取都会影响到自己和腹内宝宝的成长。

下面中医养生为孕妈妈们指导一下怀孕期间的饮食道理。

怀孕初期需要养胎气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认为,在怀孕初期,胎没有定形,不适合服用药物,重要的是调心。

孕妇要做到的是,不要看会引起自己心情不好的事物,耳朵也不要听一些烦躁的声音,心理没有不好的念头,这个时候要清心寡欲,安心养胎。

在饮食方面孕妈妈要注意饥饱适中,吃的食物要清淡精熟,而且饮食方面要清热滋补,但是不宜温补,否则会导致胎热和胎动,严重者导致流产。

怀孕中期要补胎气
在怀孕中期,胎儿会在腹中快速成长,因此要调养身心,有助于补胎气,孕妈妈动作要揉,要心情愉悦放松,心平气和,如果太劳累会气衰,太安逸会气滞,然后多晒太阳,少穿露脐装。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食品的美味和多样化,这个时期营养丰富很重要,但中医建议妈妈们不能吃的太饱,要多吃蔬菜水果通便。

向百岁“药王”学育儿经

向百岁“药王”学育儿经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寿星,他活了142岁,从魏晋南北朝的西魏一直活到唐代的高宗时代。

他就是“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就不必说了,他留下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今被中医大夫们奉为经典。

在《千金翼方》中他曾列专篇介绍了育儿及儿科常见病的治疗。

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寿星孙思邈的思路来学习一下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那些优秀的育儿经验吧!妈妈课堂向百岁“药王”学育儿经关于小儿穿衣,大多数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在孩子穿衣服这件事上往往都是认为多穿点好,不能着凉,穿暖和点不容易生病。

但孙思邈却是这样说的——“儿新生,不可令衣过浓热,令儿伤皮肤肌肉,血脉发杂疮及黄。

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

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新生儿穿衣不可以太过温暖,否则就会伤孩子的皮肤肌肉,最后导致皮肤病、新生儿黄疸。

虽然这里说的是新生儿,但实际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其它年龄的孩子。

穿衣太过温暖,会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出汗状态,导致皮肤毛孔疏松张开,这时更容易受风而感冒、患荨麻疹。

给孩子穿上衣服1个小时之后,摸摸后背是否出汗,如果有就说明穿的过厚了,要减去一部分衣物,让孩子身体温暖但并不出汗才是最合适的穿衣厚度。

穿的过于温暖,反而更容易体弱生病。

“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棉也。

”新生儿穿衣服最好穿旧衣服,不要用新棉做的衣服。

新生儿皮肤娇嫩,新的衣服往往容易发硬,容易有导致皮肤过敏的成份。

但是,我们在选择旧衣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你熟悉的健康孩子用过的衣服,避免一些交叉感染的疾病的发生。

同时,这些旧衣服在穿之前也应洗净、消毒。

穿衣:62《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5月刊文/王志强 当归中医学堂育儿经妈妈课堂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若常藏在帏帐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育儿智慧,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乐!饭的时候不想吃,如果硬给吃,就会生病。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人体自己会对进食有一个判断,当肚子真正饿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要求63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孙思邈与现代优生优育思想探析

孙思邈与现代优生优育思想探析


孙 思邈 与 现 代 优 生 思 想
( 一)孙思邈 的优 生优 育 思想。思邈 是我 国唐代 的著 名医药 学家 、 思想 家 , 他 的医学成就不仅在 国内,在 日本 、欧美都具有极高 的影响。 他曾系统 的提 出优生优育的思想 ,主要囊括七个方面 。 第一 , 提倡在夫 妻双 方身体 健康 、精神 情绪 好 的状况 下 受孕 。第 二, 突破男尊女卑 的思想。提出不孕可能 源 自 夫 妻双方 ,提 出 “ 男女 同 治” 的概念 。第三 , 提出预防妇科病 的保健知识 ,建议 女性积极治疗妇 科病。第四 , 妊娠期注意饮食健康 ,谨慎用药 ,注重调养精神 。建议通 过音乐 、读书的方 式进行胎教 。第五 ,提 出婴儿擦 拭 口腔 、隔布咬断 脐 带等方法 ,旨在注意新生儿卫生 ,保证 婴儿健康成长 。第六 , 提倡母 乳 喂养 ,喂养需有规律有节 制。第七 ,提倡婴幼儿适 当沐浴 ,注意呼 吸新 鲜空气 、晒 日光 ,强健体魄。
在治病上孙思邈更是提出积极治疗的作用反对唯心主义的迷信治疗手段要坚持依照疾病的症状针对性地用针灸和药物来改善病孙思邈认为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发生变化也会影响人的外在和内在的改变而人的身体健康也随着受到影响
孙 思 邈 与 现 代 优 生 优 育 思 想 探上的一个伟人 , 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百家,在 医学 上取得 了举世 闻名成就。此外,孙思邈还是一个思想学家。 他的思想突 破 了时代的桎梏 ,不局限于宗 教迷信 ,坚持唯物主义 。 看重 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在人 类文明上做 出许多创新,尤其是在 医学上颇有建 树, 取得了累累 硕果。其中比 较 突出的是他奠定了 妇幼保健事业的基础,初步系统地提 出了 优生优育的概念 , 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深远。 关键词 :孙 思邈 ;医学 ;哲学;优 生优 育

药王孙思邈对妊娠期养护的认识

药王孙思邈对妊娠期养护的认识

药王孙思邈对妊娠期养护的认识 我国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其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专篇专门论述妇女妊娠期养护方法,有不少见解对保障妊娠母亲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有相当的借鉴作用,笔者现将有关内容略作述评,请参考。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养胎篇里首先列出了从怀孕到生产的饮食禁忌,他认为羊肝、山羊肉、驴马肉、骡肉、兔肉、犬肉、鸡子、干鲤鱼、鸡肉、糯米、椹、鸭子、雀肉、豆酱、酒、鳖、冰浆等是不适合孕妇食用的;其次,在妊娠的不同月期,还有不同的饮食宜忌,如妊娠一月时,饮食应该精熟酸美,宜食大麦,不宜食腥辛的饮食;二月时,不宜食辛臊的食物;四月时,宜食稻麦粳以及鱼雁做的羹汤;五月时,宜食稻麦以及牛肉羊肉做的羹汤,并要用茱萸调和,使五味和谐,不可过饱过饥,食物也不应干燥;六月时,宜食鸷鸟猛兽之肉,还要五味和谐,滋味甘美且不可以吃得太饱;七月时,不能吃生冷的食物,而要经常食用稻粳;八月时,不能食用燥物,也不能轻易错失饮食时间;九月时,可以适当喝点甜酒,饮食也要甘甜可口。

以上内容虽然不能跟人们现代的妊娠期饮食讲究完全吻合,但在当时应该是很有价值的,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孙思邈对妊娠期居止活动也非常有讲究。

妊娠一月时,要求孕妇不做费力气的事,睡觉时要保持环境安静,不受惊扰;二月时,要居处安静的环境中,并要禁止房事;三月时,不可以悲哀思虑,不可以惊动;四月时,应该身体安和,心情愉快;五月,睡觉要起得晚,保持衣物和身体洁净;六月时,要做轻微的体力活动;七月,时要多做劳身摇肢的活动,使气血运动;八月时,要心平气和注意养护;九月时,要宽衣缓带,平静地等待生产。

以上内容总结一下,应该包括谨慎养护,适当活动,心情和悦,保持卫生等几个方面,这对现代个人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综合来看,可以说明孙思邈对妊娠养护内容的认识比较全面,包括了饮食、居止、情志等方面,而且动静结合,不是只讲消极的静养,可以作为现代妊娠养护时的参考。

古代胎教:孙思邈的妊娠十月建议

古代胎教:孙思邈的妊娠十月建议

古代胎教:孙思邈的妊娠十月建议中国老祖宗千年的智慧不容小觑,不只坐月子有传统古法,怀孕时的胎教也有古法可循。

唐朝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即提出了他对妇女怀胎十月的建议,你不妨参考看看。

怀孕初期1、怀孕第一个月为“始胚”是胚胎成形期。

饮食上多吃大麦类的食物,少吃有腥味和辣味的东西,以熟食为主。

生活上要避免劳累及心情不安或恐惧。

此时睡得安稳很重要,除了环境安静之外,准爸爸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准妈妈。

身体不适:服用“乌雌鸡汤”。

动到胎气:服用“补胎汤”。

2、怀孕第二个月为“始膏”是重要器官的成形期,要避免胎儿受到惊吓。

准妈妈饮食上要忌吃辛辣和热性的食物,居住环境以不吵闹为宜,房事能免则免。

身体不适:服用“艾叶汤”。

动到胎气:服用“黄连汤”。

3、怀孕第三个月为“始胎”头、身体、四肢愈见明显,正式进入胎儿期。

如果希望孩子长得美好,可多观赏玉器,多上博物馆;如果希望孩子性情贤良,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正所谓外象而内感。

这个月因是胎儿成形期,你更要调适心情,尽量不要悲伤、忧虑、生气,以免惊动胎气。

身体不适:服用“雄鸡汤”。

动到胎气:服用“茯神汤”。

怀孕中期4、怀孕第四个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是血液循环发展的重要时期,宜多吃壳类食物和鱼,以使胎儿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

此时期也是胎儿器官机能发展成熟的阶段,你要静形体和心志,饮食有所节制。

身体不适:服用“菊花汤”。

动到胎气:服用“调中汤”。

5、怀孕第五个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是胎儿累积元气的时期。

可多吃米饭、麦类的食物。

不可饿过头或吃太饱,不宜吃热性或易口渴的食物,也不要太劳累。

身体不适:服用“阿胶汤”。

动到胎气:服用“安中汤”。

6、怀孕第六个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是胎儿长肉的时期。

此时孕妇能够在不疲累的前提下多走动,多看动物野兽(常跑动物园),有助胎儿肌肉坚实有力。

这时候胎儿的视觉和味觉系统已发育成熟,各种食物都能够尝试,以培养胎儿全方位的口胃,避免未来偏食;也不要暴饮暴食,让孩子养成饮食的坏习惯身体不适:服用“麦门冬汤”。

神医孙思邈养宫三训,学会再没妇科病烦恼,女性都该花几分钟看看

神医孙思邈养宫三训,学会再没妇科病烦恼,女性都该花几分钟看看

神医孙思邈养宫三训,学会再没妇科病烦恼,女性都该花几分钟看看妇科病是女性的一个永恒话题。

但大多数女性在没有检查出自己有妇科疾病的时候,都不会呵护自己的子宫。

等到病痛一旦缠绕,才开始后悔莫及,正是因为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知,平常也不注重保养,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等,使得生理健康每况愈下。

那怎么样预防妇科病?其实养好子宫就是对妇科病最好的预防,子宫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保养好子宫,才能气血红润,延缓衰老。

那保宫护宫要注意什么?药王养宫一训:“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

”意思是月经还没干净就同房,易导致妇科病!女性在来例假期间,身体抵抗力有所下降,由于经血的作用,细菌容易侵入并很快繁殖,非常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甚至盆腔炎和不孕,这时的性爱具有很大的风险,甚至要付出代价。

药王养宫二训:“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食宜就是说,哪些食物合适,哪些食物不合适。

如果你不知道食物的宜忌,连吃什么都不知道,也就不足以养宫了。

孙思邈有一个原则,叫食不宜杂,就是食物不要杂了。

杂了以后很多人觉得当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孙思邈讲了,当时你没有问题不一定说明未来不会有问题。

女性体质属阴,不可以贪凉。

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冰茶、冷饮、瓜果等寒凉之物也不可以贪多,更何况那些一年四季举著冰激淋的人。

吃了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后,这些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子宫,导致宫寒。

孙思邈重视妇科,“先妇人而后婴孺”,把妇科专卷置于临床各科之首,给予相当重要的地位。

孙思邈在《千金方·求子》中指出:“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也。

是以夫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

……所以妇人别立方也。

”意思就是女人的病比男人复杂得多,“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旧时代的医生也总喜欢这样说。

用现代消炎药,激素药治疗妇科病,治疗的同时也会伤害身体,而且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导致发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王孙思邈对妊娠期养护的认识
我国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其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专篇专门论述妇女妊娠期养护方法,有不少见解对保障妊娠母亲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有相当的借鉴作用,笔者现将有关内容略作述评,请参考。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养胎篇里首先列出了从怀孕到生产的饮食禁忌,他认为羊肝、山羊肉、驴马肉、骡肉、兔肉、犬肉、鸡子、干鲤鱼、鸡肉、糯米、椹、鸭子、雀肉、豆酱、酒、鳖、冰浆等是不适合孕妇食用的;其次,在妊娠的不同月期,还有不同的饮食宜忌,如妊娠一月时,饮食应该精熟酸美,宜食大麦,不宜食腥辛的饮食;二月时,不宜食辛臊的食物;四月时,宜食稻麦粳以及鱼雁做的羹汤;五月时,宜食稻麦以及牛肉羊肉做的羹汤,并要用茱萸调和,使五味和谐,不可过饱过饥,食物也不应干燥;六月时,宜食鸷鸟猛兽之肉,还要五味和谐,滋味甘美且不可以吃得太饱;七月时,不能吃生冷的食物,而要经常食用稻粳;八月时,不能食用燥物,也不能轻易错失饮食时间;九月时,可以适当喝点甜酒,饮食也要甘甜可口。

以上内容虽然不能跟人们现代的妊娠期饮食讲究完全吻合,但在当时应该是很有价值的,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孙思邈对妊娠期居止活动也非常有讲究。

妊娠一月时,要求孕妇不做费力气的事,睡觉时要保持环境安静,不受惊扰;二月时,要居处安静的环境中,并要禁止房事;三月时,不可以悲哀思虑,不可以惊动;四月时,应该身体安和,心情愉快;五月,睡觉要起得晚,保持衣物和身体洁净;六月时,要做轻微的体力活动;七月,时要多做劳身摇肢的活动,使气血运动;八月时,要心平气和注意养护;九月时,要宽衣缓带,平静地等待生产。

以上内容总结一下,应该包括谨慎养护,适当活动,心情和悦,保持卫生等几个方面,这对现代个人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综合来看,可以说明孙思邈对妊娠养护内容的认识比较全面,包括了饮食、居止、情志等方面,而且动静结合,不是只讲消极的静养,可以作为现代妊娠养护时的参考。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710003) 胡 玲寒热并用规律初探
在一个方剂中,针对所治的病证特点及配伍用药的需求,同时选用寒性和热性的药物的配伍方法,就是寒热并用。

历代医家在此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张仲景对寒热并用是早有成就的,《药治通义》曰:“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治中焦冷热不调;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上热下冷;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水热相并之类,是寒热同用也。

此皆所病之证,本属错杂,故药之攻补寒热,各有相对者也。

又有病但寒但热,而寒热并行者,如大青龙汤、桂枝加大黄汤、大黄附子汤、备急丸之类,是其药一取其性,一取其用,性用相籍,自作为一种方剂矣。

”东垣选奇汤中羌活、防风、甘草配伍黄芩治疗眉棱骨痛。

朱丹溪用山栀配伍川乌治疗病本湿热、因寒郁而发的心痛疝气。

李时珍以胡椒配伍绿豆温中下气、和胃止痛,并对这种配伍方法甚为赞赏,如云:“此皆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见《本草纲目》黄连条)。

还有寒热并用作为救急之法的,《方广心法附余》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生姜汁配伍童便服之,立可解散。

盖姜能开痰正气,童尿降火也”。

归纳起来,寒热并用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条:
1 不同部位的寒热并用:寒热并用的药物,各自作用的部位不同。

此种配伍方法,是根据疾病在发生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上下或表里寒热错杂证而选用清热药和散寒药并用的治疗方法。

具体又分以下2种情况。

1.1 上下寒热并用:包括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分别治疗上寒下热证和上热下寒证。

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此因胃寒而干呕,肠湿热而下痢,方中用生姜、半夏暖胃散寒降逆以治上寒,黄芩清热燥湿以治下热。

又如《伤寒论》中“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其胸中烦热、呕吐为上热(胃、胸隔),胃中有邪气、腹中痛为下寒(脾、肠)。

方中用黄连以清上热,干姜以温下散寒。

670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