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981—2010年湛江市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1981—2010年湛江市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1981—2010年湛江市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作者:林黛菁张爱连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0期摘要:该文利用1981—2010年湛江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对台风、暴雨、雷电、干旱、高温、大雾等6种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和趋势分析。

结果表明:台风、暴雨、雷电、高温出现在夏季(5~9月),干旱在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春旱和冬春连旱最为严重,大雾的危害出现在春季和冬季。

雷电和大雾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中雷暴日数在2000年以后缓慢增加,大雾在2005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

暴雨发生日数呈平稳趋势,高温日数呈波动变化。

在分析致灾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推进预警信息发布提速扩面等建议。

关键词:气象灾害;变化趋势;防御对策;湛江市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148-03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位置,全市总面积12 470km2左右,总人口777万人左右。

近年来,通过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随着500万t宝钢落地和1 500万t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项目的加快推进,湛江工业发展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

湛江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复杂多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雷暴等多种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频繁,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湛江地区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迫切需要气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1981—2010年湛江市台风、暴雨、雷电、干旱、高温、大雾等6类主要灾害性天气的特征,对湛江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为合理防灾、避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湛江市主要气象灾害1.1 台风湛江市临南海之滨,是热带气旋侵袭的重灾区。

每年的6~10月热带气旋挟带的狂风、暴雨、风暴潮是造成灾害的直接因子,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及海上航行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

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

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作者:黄克鑫曾凌粤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07期摘要: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气候的年、季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

结果表明:(1)湛江地区气温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变化高于全球与全国的变暖趋势。

(2)湛江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明显。

(3)湛江地区日照时数近三十年呈缓慢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学;湛江市;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湛江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三面环海,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宜居城市之一。

前人对气候变化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然而湛江市的气候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的气候年、季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气候变化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4],本文将重点研究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

1 气温变化特征1.1 湛江市气温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近100年来,全球气温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气温也不断的增长。

1981~2010年湛江市年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每10年增高0.247℃,明显高于全球和全国气温的增暖趋势,其残差平方和Q为5.18,回归平方和U为1.37,相关系数r为1.099,经检验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增温趋势明显。

历年平均温度23.4℃。

1997年到2007年为相对偏暖期,全为气温正距平,该阶段平均气温为23.8℃,平均气温距平为0.4℃。

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98年,为24.4℃,1998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也是中国气温创百年来的最高记录年份,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湛江的气温也是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极端最低值出现在1984年,为22.5℃。

湛江和成都哪里气候好

湛江和成都哪里气候好

湛江和成都哪里气候好1、广东湛江,现在什么气候?湛江的气候宜人,湛江几乎是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因为湛江的地理位置非内常独特,在日常生活中湛容江的天气温度是最高的,虽然温度很高,但是在夏天也是最凉爽的,因为每年随着气候的变化,每年都有东南风吹着,所以也挺凉爽的。

2、湛江的地理和气候是怎样的?湛江市,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

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接壤。

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

湛江的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多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阶地。

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0%,丘陵占30.6%,山区占3.4%。

北部低丘陵区,地势最高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为主,有湛江最高点双峰嶂(海拔380米)与数十座100-300米的峰岭并排,形成一道屏障。

其余山地多呈扁馒头形小山丘,沟谷较宽,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间,少数达150米。

丘陵渐靠河谷,亦渐为低矮。

其中穿插的沟谷,切割明显。

半岛缓坡台地,三面临海,台地略有起伏,无明显峰谷,地势较平缓,坡度3-5度。

在大片缓坡地之间有水田、小溪或冲刷沟等切割。

以火山喷发遗迹的小山较高,地势向四周逐渐变低。

较高的山岭有螺岗岭(海拔223米)、仕礼岭(海拔226米)、石卯岭(海拔259米)、石板岭(海拔245米)。

螺岗岭以南地势平缓,东西部皆为台地,台顶平坦,周边较陡。

沿海平原区,以河流冲积的滨海平原为主,部分为滨海台地,地势平缓,起伏极微,坡度1-4度。

滨海平原海拔0.8-3米。

区内河流纵横交错。

湛江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5和全国的1/10,为全省之最;拥有148.7万亩海洋滩涂,占全省的48%,也是全省之最。

湛江东海岛面积达286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岛屿,是全国第五大岛屿。

1981—2010年且末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且末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且末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杨芳芳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选取且末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且末县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且末县近30年气温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36 ℃/10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14 mm/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 700 h,1998年以后以29.15 h/10年速度增加。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新疆且末;1981—2010年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72-02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且末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

季节划分采用常规划分标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利用气候倾向率研究且末县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四季和月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2.1 气温2.1.1 年际变化。

1981—2010年且末县平均气温为10.9 ℃,近30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增加趋势(图1),气候倾向率为0.436 ℃/10年。

1981—1996年除1987年、1990年和1994年外,其他年份平均气温都在平均值以下;1997—2010年,除1997年外,其余年份平均气温都高于30年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最大值11.7 ℃,出现在2004年、2007年和2009年;最小值为9.8 ℃,出现在1984年。

2.1.2 年代际变化。

近30年且末县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数值最大,为11.4 ℃,比平均值增加0.5 ℃;1981—1990年平均气温最小,为10.5 ℃,比平均值减少0.4 ℃,比1991—2000年减少0.3 ℃;2001—2010年平均气温比1981—1990年平均气温增加0.9 ℃。

且末县近30年气温总体趋于增加[1-2]。

广东省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广东省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第40卷第4期2018年8月广东气象Guangdong MeteorologyVol . 40 No . 4August 2018郝全成,杜尧东,李芷丼.广东省181 — 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广东气象,2018,40(4):1 -5.广东省1981_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郝全成,杜尧东,李芷卉(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510080)摘要:基于1951 —2017年广东86个站点的常规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 1981 —2010年与 1971—2000年全省年、季、月等时间尺度上气温、降水、日照气候平均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广东年、 季、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特征,空间分布均有所差异。

(2)广东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1.6 mm ,夏季増 多,其余季度减少,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为明显的是4、5、6、9和10月,前汛期降水量减少10.6 mm ,后 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増加了 14.8 mm ,龙舟水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増多15. 5 mm 。

年、季、月及前、后 汛期、龙舟水变化均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

()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4季中除春季略増加外,其 余3个季度均为减少,月平均日照时数除5月増多3. 9 h 外,其余月份均为减少,年、季、月日照时数变 化的空间分布同样呈现出不均的特征。

(4)新气候平均值的启用对广东省的气候预测、气候评价及年 公报等基本业务均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学;气候要素;气候平均值;广东省中图分类号:P 4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 issn . 1007 -6190.2018.04.001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 )的有关规定,取 某气象要素的最近3个整年代(即30年)的平均 值或统计值作为该要素的气候平均值,并每10 年更新一次气候平均值。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于2011年发文,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 国家气候中心从212年1月1日起,气候监测、 预测和影响评估等气候业务使用181—2010年 的气候平均值代替1971—2000年的旧气候平均 值,一些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气候平均值 变化对相关业务带来的影响[1_6]。

湛江气候自然环境

湛江气候自然环境

湛江气候自然环境1、描述湛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国大陆最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交通四通八达,问题是交通意识就算了,湛江八景,森林公园,雷州石狗,雷州西湖,吴川漂色,廉江红橙,海湾大桥,三帆花圈……2、湛江的一些自然条件(要准确)去气象台网站查,我记得海滨观海长廊有个石碑上面有潮汐。

3、帮我介绍一下湛江徐闻吧?气候水土生活条件徐闻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

徐闻和番禺、龙川是中国南方建制最早的县。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史书《汉书》上就注明徐闻是中国当时货物的出口地和集散地。

也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其兴盛直到唐朝,时任唐宰相的史学家李吉甫所编著的《元和郡县志》上记载“欲拨穷,诣徐闻”之说,足以说明当时徐闻富甲天下。

徐闻人性情十分温和,低调,不事张扬。

所以不广泛被湛江人所熟悉!徐闻角尾乡灯楼角是是我国大陆最南端标志点。

徐闻南山是我国海上丝路始发港遗址。

徐闻县是我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产量达近30万吨。

徐闻县是我国最大的海水珍珠放养基地,年产量达18吨。

徐闻县外罗海域是我国现在最大的黄花鱼产地,年黄花鱼产值2亿多元。

徐闻外罗群翅是1972年周恩来总理用于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宴名菜。

徐闻海安港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汽车轮渡枢纽工程。

徐闻县南山港火车轮渡码头是现亚洲最大铁路轮渡码头。

位于徐闻县西部海域的中国“涠13、涠14”石油及天然气井是我国近海大陆架最大的开采工程。

徐闻珊瑚礁是我国大陆架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繁殖区。

在湛江人眼里,徐闻是一个落后的荒野之地。

现徐闻城有保存相当完好的广府会馆、潮州会馆、海南会馆及嘉应会馆、高凉会馆却足以证明这是一块商贸较发达之地。

徐闻城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著名文学家汤显祖一手创办“贵生书院”。

有清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李其俊的故居。

明盐运司邓仕元的故居;另外,明长史中宪大夫骆效忠,明江苏按察司骆明肃,清琼州、南雄府知府骆克良。

明翰林院检讨、岭南才子邓宗龄等人都来自徐闻!徐闻人的性格内向、温和。

广东省各气候类型特点

广东省各气候类型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有广州、肇庆、梅州、河源、清远、东莞、中山、云浮、潮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茂名、佛山、揭阳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有:深圳、江门、惠州、珠海、汕头、汕尾、阳江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韶关以上四项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热带季风气候:湛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的气候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广东省绝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而从广东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广州、东莞、肇庆等市来看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属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1982.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珠海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

宁静、休闲是人们对珠海的第一印象。

珠海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6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

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岛屿星罗棋布,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

珠海市太阳能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1991.8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6兆焦/平米。

这里气温比邻近珠江三角洲各县市都高,年平均气温为22.4℃,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冻,是中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汕头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

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

近50年来湛江市年极端气温统计分析

近50年来湛江市年极端气温统计分析

4
5. 4
26 888
0
23. 7
5
20. 5
28 913
0
26. 9
6
19. 6
28 222
0
28. 2
7
35. 0
28 925
0
28. 7
8
13. 6
28 160
0
28. 2
9
4. 6
10
0
11
0
12
0
25 351 23 226 19 466 18 437
0 0 0. 7 29. 3
27. 1 24. 8 21. 2 17. 4
1 除 10月外各月均可出现年极端气温
1. 1 年最高气温不是很高 ,年最低气温不是很低 湛江市年最高气温平均为 36. 4 ℃,最高为 1958年 5
月 10日出现在徐闻的 38. 8 ℃,最低为 1982年 7月 28日 出现在廉江的 34. 5 ℃。年最低气温平均为 5. 6 ℃;最高 为 1990年 12月 3日和 4 日出现在徐闻的 10. 5 ℃,最低 为 1966年 1月 17日出现在遂溪的 - 1. 4 ℃。 1. 2 年最高气温可以出现时段长达 7个月
> 5. 0 ℃[3 ] ;以至叶经冬而不落 ,花非春亦怒放 ,一年到头 枝繁叶茂鸟语花香 。
本文用湛江市的徐闻气象站 1956 ~2006年 51 年气 象观测资料 [4 ] 、雷州气象站 1959~2006年共 48年气象观 测资料 、湛江气象站 1951~2007 年 57 年气象观测资料 、 遂溪气象站 1961~2006年 46年气象观测资料 、吴川气象 站 1961~2006年 46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廉江气象站 1957 ~2006年 50年气象观测资料 ,共同代表湛江市全市气候 概况 ,分别代表徐闻县 、雷州市 、湛江市区 、遂溪县 、吴川市 和廉江市等湛江市各地气候概况 ;将年最高气温和年最 低气温统称为年极端气温 ,以 1~12月的最高气温为年最 高气温 , 7月 ~次年 6 月的最低气温为年最低气温 ,对湛 江全市各地年极端气温及其出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5 - 9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气候的年、季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

结果表明:(1)湛江地区气温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变化高于全球与全国的变暖趋势。

(2)湛江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明显。

(3)湛江地区日照时数近三十年呈缓慢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学;湛江市;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湛江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三面环海,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宜居城市之一。

前人对气候变化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然而湛江市的气候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的气候年、季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气候变化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4],本文将重点研究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

1 气温变化特征1.1 湛江市气温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近100年来,全球气温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气温也不断的增长。

1981~2010年湛江市年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每10年增高0.247℃,明显高于全球和全国气温的增暖趋势,其残差平方和Q为5.18,回归平方和U 为1.37,相关系数r为1.099,经检验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增温趋势明显。

历年平均温度23.4℃。

1997年到2007年为相对偏暖期,全为气温正距平,该阶段平均气温为23.8℃,平均气温距平为0.4℃。

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98年,为24.4℃,1998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也是中国气温创百年来的最高记录年份,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湛江的气温也是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极端最低值出现在1984年,为22.5℃。

湛江六个站点4季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比较平缓。

春季(3~5月)增温不明显,春季平均温度为23.3℃。

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21.5℃,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为24.9℃。

夏季(6~8月)平均气温呈缓慢递减趋势,夏季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29.8℃,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为27.7℃。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呈缓慢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为25.7℃。

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为23.8℃。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为缓慢增温,最高温度为17.9℃,共有两年出现,分别为2002年和2010年。

经信度检验,春、冬季温度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5的显著性水平,夏、秋季温度递增趋势未达到信度α=0.05的显著性水平。

湛江市区的四季温度有如下规律: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1.2 湛江市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为了体现全湛江温度的区域分布特点,特选遂溪(59650)、廉江(59654)、吴川(59656)、雷州(59750)、湛江(59658)、徐闻(59754)六个气象台站1981年到2010年的各季和年平均温度,通过插值法,得到如下结论:春季的气温从北向南依次递增,最小中心位于湛江市区,为23.4℃,最大中心位于徐闻,为24.4℃;夏季的气温从西往冬依次递增,最小中心位于廉江,为28.4℃,最大中心位于吴川和湛江市区,都是28.7℃;秋季温度最低的位置出现在湛江西北部,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

西北部温度最低的原因可能是纬度相对较高,且不与茂名接壤,北部湾的海域对其常年温度有降低的作用。

温度最高区域是徐闻,该县地理纬度都在北纬20.6度以南。

2 降水变化特征2.1 湛江市降水年和季节变化特征对1981~2010年湛江六个站点的年、季节平均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1981~2010年湛江六站年平均降水天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6.14d,经检验降水日数递减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

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4.7d。

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85年,为162.7d;极端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为106.3d。

1981~2010年湛江年平均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27.5mm,经检验降水量递减趋势未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减少趋势不明显。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628.6mm。

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85年,为2394.8mm;极端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为1137.9mm。

综上所述,湛江地区近30年降水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但年平均降水量的减少并不明显,1985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达到极大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极小值年份。

春季(3~5月)降水日数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2年,为31.0d,最高值出现在1984年,为48.3d,平均降水日数为41.1d。

夏季(6~8月)平均降水日数呈缓慢递增趋势,夏季降水日数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为60.3d,最低值出现在1983年,为37.7d,平均降水日数为46.6d。

秋季(9~11月)平均降水日数呈缓慢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982年,为42.2d。

最低值出现在,1991年,为15.8d,平均降水日数为27.1d。

冬季(12月~次年2月)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为8.3d,最高值出现在1983年,为39.8d,平均降水日数为22.3d。

春季(3~5月)降水量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1995年,为63.6mm,最高值出现在1997年,为255.0mm,平均降水量为121.6mm。

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呈缓慢递增趋势,夏季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为513.9mm,最低值出现在1996年,为152.5mm,平均降水量为262.7mm。

秋季(9~11月)平均降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981年,为265.8mm。

最低值出现在1991年,为44.9mm,平均降水量为128.8mm。

冬季(12月~次年2月)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1981年,为4.1mm,最高值出现在1983年,为88.6mm,平均降水日数为31.7mm。

各个站点降水日数的总体规律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降水量的总体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春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多的均为遂溪县,分别为27.1d和419.1mm,最少的均为徐闻,分别为16.4d和214mm。

夏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多的均为廉江县,分别为42.1d和906.1mm,最少的均为徐闻,分布为27.9d和615.3mm。

秋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多的均为徐闻,分别为21.9d和502.2mm,最少的均为廉江,分别为17.8d和314.2mm。

冬季降水日数最多的为廉江,为13.2d,降水量最大的为吴川,为103.9mm,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少的均为徐闻,分别为7.9d和62.1mm。

2.2 湛江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湛江市1981~2010年的30年间,通过对四季和全年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春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遂溪(27.1d,419.1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16.4d,214.0mm)。

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西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廉江(42.1d,906.1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27.9d,615.3mm)。

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南向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徐闻(21.9d,502.2mm),最小中心出现在廉江(17.8d,314.2mm)。

冬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从东北向西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吴川(103.9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62.1mm);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廉江(13.2d),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7.9d)。

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廉江(100.4d,1723.1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74.1d,1393.6mm)。

由此可见,湛江全市秋季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其他三季和全年的空间分布特点存在显著性的区别,几乎可以说相反。

3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3.1 湛江市日照时数年和季节变化特征对1981~2010年湛江市六个站点的年、季节平均日照时数进行分析,1981~2010年湛江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黑色线为湛江地区1981年至20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的一元回归方程,每10年增加46h,经检验日照时数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4.2h。

极端最高值出现于2003年,为2289.0h;极端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1707.4h。

春季(3~5月)日照时数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日照时数倾向率为8h/10y。

最低值出现在1984年,为71.1h,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为154.1h,平均日照时数为113.5h。

夏季(6~8月)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递增趋。

夏季日照时数最高值出现在1983年,为236.6h,最低值出现在1994年,为161.8h,平均日照时数为209.5h。

秋季(9~11月)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递增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为218.1h。

最低值出现在,1981年,为148.0h,平均日照时数为189.1h。

冬季(12月~次年2月)呈缓慢递减的趋势。

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为75.4h,最高值出现在1987年,为164.4h,平均日照时数为22.3d。

日照时数多少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3.2 湛江市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春季的日照时数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302h,最大中心位于徐闻,全季日照时数为477.4h。

夏季的日照时数呈现“牛眼”状,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547.9h,最大中心位于雷州东部,全季日照时数为477.4h。

秋季的日照时数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541.6h,最大中心位于雷州东北部、遂溪东南部,全季日照时数为595.9h。

冬季的日照时数从东北向西到西南依次递减,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322.5h,最大中心位于吴川,全季日照时数为373.7h。

全年的日照时数呈现“牛眼”状分布,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年总日照时数为1714h,最大中心位于雷州,全年日照时数为2037.2h。

4 小结(1)湛江地区温度近30年呈缓慢增长的态势,每10年增高0.247℃。

季平均温度,冬、春季呈缓慢递增趋势;夏、秋季呈缓慢递减趋势,季平均温度总体呈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温度的空间分布由西北部向西南部逐渐递增。

(2)湛江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呈减少的趋势,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的明显,1985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达到极大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极小值年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