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学PPT第十三章 光的粒子性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光的粒子性PPT课件

第十三章--光的粒子性PPT课件

3.当入射光的频率>临阈频率时,无论光的
强度多微弱,只要光一照射到金属上,就
几乎立刻观测到光电子。
二、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
光量子 =光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 1mυ2 A
2.
10
电子在挣脱金属束缚时所作的功叫逸出功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能圆满解释光电
效应的实验结果
1.要使电子能够逸出金属表面,光子的能
.
17
(2)具有光学谐振腔
2.激光的特性
(1)方向性好
(2)单色性好
(3)强度大
(4)相干性好
二、激光生物效应和医学应用
1.激光的生物效应
(1) 激光的热效应
(2) 激光的光化学效应
(3) 激光的机械效应
(4) 激光的电磁场效应
.
18
(5) 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 2.激光的医学应用 (1)治疗 (2)诊断 三、生物光学成像 四、光学生物传感器
量h不能小于A,换言之,能够产生光电效
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应满足下列关系
h0 A 或
0
A h
2.对同一种金属来说,光电子的初速度与
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强度
无关
.
11
3.在金属中,一个电子能够一次全部吸收一
个入射光子的能量,只要光子的能量大于金
属的逸出功,则这个电子立即逸出金属表面,
而不需要时间去积累能量
人体辐射的总功率为
P = 1 .7 3 5 .6 7 1 8 0 34 0 8 66 W 0
.
6
四、普朗克量子假说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黑体辐射 公式:
MT2hc25
1
hc

光的粒子性 课件

光的粒子性  课件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 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解析】 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 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光子与电子碰撞时 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量E=hν= hcλ,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能量的一部分转移给电子, 光子的能量E′=hν′=hλ′c <E=hcλ,可知λ<λ′,故C选项 正确.
eU=Ek-Ekm, 即Ek=eU+Ekm, 代入数值得Ek=6.01×10-19J.
【答案】 (1)3.5×1012 (2)6.01×10-19J
三、有关康普顿效应的问题 【例3】 科学研究证明,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当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电子.假设光子与 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
光的粒子性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发射 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 子被称为光子,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
【答案】 C
2.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可能向各个 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 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 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才具有最大初动能.
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 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 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 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 大小无关.

光的粒子性ppt课件

光的粒子性ppt课件
意 了道暗光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Emc2
精选PPT课件
35
爱因斯坦在总 结回忆时说:“它 象在爬山一样,越 是往上爬,越是得 到宽广的视野,并 且越能显示出我们 的出发点与其周围 广大地域之间的出 乎意外的联系。”
精选PPT课件
36
1955年 4月18日, 由于大动 脉破裂, 爱因斯坦 去世。
精选PPT课件
U
遏止电压与
o
入射光频率
0
的实验曲线
U0
Uo 和金属材料有关的恒量
结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频率成正比,与入
射光光强无关。
3、存在截止频率(红限)
对于给定的金属,当照射光频率
小于某一数值(称为
0
红限)时,无论照射光多强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精选PPT课件
40
4 . 光电效应瞬时响应性质
实验发现,无论光强如何微弱,从光照射到光 电子出现只需要109 s的时间。 结论: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无需时间的累积
这一公式称为普朗克公式,它和实验符合得很好。
精选PPT课件
22
e0(,T)
实验值
普朗克
o 1 2 3 4 5 6 7 8 9 λ(μm)
精选PPT课件
23
1918诺贝尔物理学奖
克普 像朗
M.V.普朗克
研究辐射的量 子理论,发现基 本量子,提出能 量量子化的假设
精选PPT课件
24
13-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E k m e a c U e x K U 0 流(2.)遏0止叫电截势止差频U率c —(也—称使红光限电).
(3)瞬时性: 只要频率大 流为零时的反向电压.
于截止频率,光电效应产 遏止电势差(eUc = Ekmax)与 生的时间不超过10-9s. 精选PPT入课件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39

光的粒子性课件

光的粒子性课件
[解析] 光的频率不变,表示光子能量不变,仍会有 光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 变;若减弱光的强度,入射光子的数目减少,逸出的光电 子数就会减少。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
对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常对“发生光电效应”的条 件进行考查。“发生”时需满足: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 极限频率,即ν>νc。或当光子的能量ε>W0,而光电子的最 大初动能只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强度无关,强度大 小决定了逸出光电子的数目多少。
3.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 电子 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
(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①存在着饱和 光电流: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
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这表明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 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
[关键一点] 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粒子
性,也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
1.对热辐射的理解 (1)在任何温度下,任何物体都会发射电磁波。 (2)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 所不同。这是热辐射的一种特性。 (3)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有显 著的不同。
2.一般物体的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比较
(3)Ekm-ν曲线。如图17-1-2所示 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m随入射光频率ν的 变化曲线。这里,横轴上的截距是截止频 率或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是逸出功的 负值;斜率为普朗克常量。
图17-1-2
2.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1)饱和光电流与光强关系: 光越强,包含的光子数越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越 多,因而饱和光电流越大。所以,入射光频率一定时,饱和光 电流与光强成正比。 (2)存在截止频率和遏止电压: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表明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 成线性关系,与光强无关,所以遏止电压由入射光频率决定, 与光强无关。光电效应方程同时表明,只有 hν>W0 时,才有光 电子逸出,νc=Wh0就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光的粒子性 ppt课件

光的粒子性 ppt课件

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能量最小的是( ) A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绿光
注意: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逐渐减小,频率逐渐增大
巩固应用
对于带电微粒的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某一个最少能量值一份一份地辐射和吸收 ABD B.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 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 D.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24000.35106 4.21021个. 6.6310343.0108
光电效应
❖ 1、光电效应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 2、光电子 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 3、光电流 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 4、逸出功:金属表面上的电子逸出时要克服金属原子核的 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不同金属,其逸出功不同。
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 2、康普顿效应 ❖ 在散射的光线中,除了有与入射光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波
长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射线,人们把这种波长变化的现象叫 做康普顿效应
❖ 3、意义 ❖ 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证实了“光子具有
动量”;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和能量 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率有关(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而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③频率低于νc的入射光不能使光电子逸出.(无论光的 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
④光的照射和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同时的 (<10-9 s)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1905年提出)
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 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 比。
17.1 能量量子化 17.2 光的粒子性

医用物理学课件 大学物理_物理学_课件_波动光学

医用物理学课件 大学物理_物理学_课件_波动光学
Δx=Dλ/2a 可以得到光波的波长为
λ=Δx·2a/D 代入数据,得
λ=1.50×10-3×0.20×10-3/0.50 =6.00×10-7m =600nm
例8-2、根据条纹移动求缝后所放介质片的厚度
当双缝干涉装置的一条狭缝后面盖上折射率为n=1.58的云
母片时,观察到屏幕上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间距,已知
3、双缝干涉的光程差
两光波在P点的光程差为 = r2-r1
S1
r1
2a
r2
S2
D
4、干涉条纹的位置
P
r12=D2+(x-a)2 r22=D2+(x+a)2
所以 x即
r22- r12=4ax (r2- r1)( r2+r1)=4ax
采用近似
O
r2+r1≈2D
光程差为 =r2-r1=2ax/D
(3)条纹间距:
例8-3.如图所示,在折射率为1.50的 平板玻璃表面有一层厚度为300nm,折 射率为1.22的均匀透明油膜,用白光垂 直射向油膜,问: 1)哪些波长的可见光在反射光中产生 相长干涉? 2)若要使反射光中λ=550nm的光产生相 消干涉,油膜的最小厚度为多少?
解:(1)因反射光之间没有半波损失, 由垂直入射i=0,得反射光相长干涉的 条件为
无无
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 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
质,即n1<n2; 半波损失只发生在反射
光中;
对于三种不同的媒质,
没有
两反射光之间有无半波损 失的情况如下:
情况4: n1>n2<n3
无有
n1<n2<n3 无 n1>n2>n3 无 n1<n2>n3 有 n1>n2<n3 有

光的粒子性课件

光的粒子性课件
能量,这个能量来自光子,最小能量对应的频率就是截止频率。
其二,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电子吸收光子能量时间极短,几乎是
瞬时完成的。
其三,用光电效应方程解释电子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
其中 W0 是逸出功,hν 是光子能量,该式表示了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的动
能大小,可知电子的动能与光子能量的关系。
其四,解释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当已经发生光电效
种情况,若此光的频率仍然大于这种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是可以产生
光电流的,反之则无光电流产生,所以 C 错误,D 正确。
答案:BD
二、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活动与探究
1.光电效应方程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光电效应方程的实质就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对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0,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公式中的 E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对某个光电子而言,其
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
4.波动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时,碰到了怎样的困难?
答案:

难1
波动理论解释
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
按照光的波动理论,不论入射光的频率是
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
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
止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没
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发生光电效应
有光电效应发生
电场,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由 K 运动到 A,于是在回路中形成电流(光
电流)。本题在绿光照射下已经产生了光电流,增大光照的强度,有可能
影响光电流的大小,不能改变光电子出射时的最大初动能,所以 A 错
误,B 正确。换用其他频率或波长的光照射时,若其他光的频率比绿光的
大,则肯定可以产生光电流,若用比绿光波长大的光照射,则可能出现两

光的粒子性和粒子的波动性ppt课件

光的粒子性和粒子的波动性ppt课件
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
1
对光学的研究
从很早就开始了… …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牛顿 微粒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惠更斯 波动说
2
一、光电效应现象
19
爱因斯坦由于对光电效
应的理论解释和对理论
物理学的贡献获得19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由于研究基本电荷和 光电效应,特别是通过著名 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 小单位。获得1923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20
1、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AD )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 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 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 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 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德布罗意公式:v

h
h
P
德布罗意 法国物理 学家
28
2. 电子衍射实验2
电子束在穿过细晶体粉末 或薄金属片后,也象X射线 一样产生衍射现象。
阴极 栅极
多晶 薄膜
K
G
Cs
1927年 G.P.汤姆逊(J.J. U
汤姆孙之子) 也独立完成了
高压
屏P
电子衍射实验。与 C.J.戴维森
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碰撞前
碰撞后
25
六、光子的能量与动量
E mc2 E h
m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当散射角 确定时,与散射物质的性质无关。
(3) 康普顿散射的强度与散射物质有关。 原子序
数Z增大, 0 的相对强度增大,相对强度减小。
经典理论的困难
经典电磁理论预言,散射辐射具有和入射辐射 一样的频率 .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波长变化 .
24
25
光子理论的解释
1、若光子和与原子核结合不强的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 能量传给电子, 光子的能量减少,因此波长变长,频率变低。 2、若光子和结合强固的电子相碰撞时,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 乎不变,故波长有不变的成分。 3、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 和散射角有关。 4、对原子序数较大的散射物质,原子中的电子与原子核束缚
但不同物体的辐射出射度是不同 的,即每个物体单位时间、单位 面积辐射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 要维持平衡热辐射,只有辐射能 量较多的物体吸收能量也多,反 之亦然。
7
在同样的温度下,各种不同的物体对相同波长的单色
辐出度与单色吸收率之比值都相等,且等于在该温度下 黑体对同一波长的单色辐出度。
M1 (T ) a1 (T )
1)瑞利--金斯公式(Rayleigh-jean’s formula)
1900年瑞利--金斯利用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
得到一个公式:
c为光速
M

(T
)

2ck 4
T
k=1.38065810-23J/K 玻尔兹曼常数
M (T )
热辐射 实验

此公式在短波区域明显与
实验不符,而理论上却找 不出错误--“紫外线灾 难” ,像乌云遮住了物理 学睛朗的天空。
例2 太阳的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长 m 465nm ,
试由此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 由维恩位移定律
b 2.898103
T
m
465 109
K 6232K
对宇宙中其他发光星体的表面温度也可用 这种方法进行推测
12
四、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 Planck’ Quantum Supposition)
即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表现出量子性,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 表现出量子性---提出了辐射的电磁场也具有量子性。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能量h以后,
一部分用于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所需的逸出功A 一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初动能
h 1 mv2 A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0
1) ≥0 (0 =A/h)才产生光电效应,即存在临阈频率(红限
较强,第二种碰撞概率大。故原波长0的谱线强度随原子序数 的增大而增大,新波长的谱线的相对强度则随之减小。
26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证实了光是具 有波动性。 而热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 是具有粒子性。
27
第 四 节 激 光 Laser
普通光源-----自发辐射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b 2.898103m K
M (T )/(1014 Wm3 )

1.0



0.5
6000K
3000K / nm
0
1000 2000
m
10
例1 (1)温度为20 0 C的黑体,其单色辐出度的峰 值所对应的波长是多少?(2)若使一黑体单色辐出 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在红色谱线范围内,其温度应 为多少?(3)以上两辐出度之比为多少?
一个开有小孔的内表面粗糙的空腔可近似看成来自理想的黑体。 如远处不点灯
的建筑物
6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一个实验
T=C N个不同的物体置于一绝热恒温体
内,经过热辐射交换能量,达到热
真空 B1
平衡态---物体与容器具有相同温度 且保持不变。
B2 B3
绝热恒温体
要维持温度不变,则物体吸收的辐 射能必须等于辐射出去的能量.

M 2 (T ) a2 (T )

M0 (T ) a0 (T )

M
0
(T
)
其中:M 0 (T ) 为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a0 (T ) 为黑体的单色吸收率
物理含义:
(1) 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辐射体。 (2) 任一物体发出的辐射能,总是比同温度、同时间内黑体发出 的辐射能要弱些。
(3) 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率的比值与物体性质无关,仅
若 E2 > E 1
N2
E2 E1
e kT
1
N1
29
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和吸收
自发辐射(spontaneous radiation) E2 N2
h
E1 N1
设 N1 、N2 — 单位体积中处于E1 、E2能级的原子数。
各原子自发辐射的光是独立的、 无关的 非相干光 。
30
受激辐射 (stimulated radiation)
与波长和温度有关。
8
三、黑体辐射的实验定律
(1)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M (T )
0
M
(T
)d

T
4
斯特藩常量
5.67108 Wm2 K4
当黑体温度T和环境温度Ts 不同时,黑体辐射的净功率
M (T 4 Ts4 )
9
(2)维恩位移定律
mT b
峰值波长
3
单色辐出度
单位时间内,温度为T的物体上单位面积上发
射 波 长 在 ~+d 范 围 内 的 辐 射 能 dM(T) 与 波 长间隔d比值,用M()表示。
总辐出度
M

(T
)

dM (T
d
)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面积上所辐射的各种波 长的总的辐射能,用M(T)表示。

M (T ) 0M (T )d
15
普朗克量子假设: ①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每一
状态的能量只能是最小能量hv的整数倍。 E =nhv (n=1,2,3…)
②在发射和吸收能量时,谐振子从这些能量状 态之一跃迁到其它特定的能量状态。
16

6h
5h
4h
3h
2h
1h
普朗克常量
h 6.6261034 Js
32
1、粒子数反转 一. 为何要粒子数反转 从E2 E1 自发辐射的光,可能会引起 受激辐射过程,也可能会引起吸收过程。 要产生激光,就必须受激大于吸收。 必须 N2 > N1( 粒子数反转)。
亚稳态----寿命较长的激发态。
33
2、光学谐振腔(optical harmonic oscillator)
第十三章 光的粒子性
1、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维恩位 移定律)普朗克量子假设 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激光原理和特点
本章习题 5,6,8,10,12,14,18
1
第一节 黑 体 辐 射
(Black Body Radiation)
一、热辐射现象
热辐射:由热运动引起的电磁辐射现象。
37
二. 特点: 方向性极好(发散角~10 -4弧度) 单色性好 强度大 相干性极好
38
激光又名镭射 (Laser), 它的全名是 “受激辐射光放大”。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28
一、激光的产生机制
粒子数按能级的统计分布 原子的激发
由大量原子组成的系统,在温度不太低的平衡态,原 子数目按能级的分布服从 玻耳兹曼统计分布:
紫外灾难 13
2)维恩公式(Wien’s formula)
M (T )
1896年德国维恩(Wien)从热力学普遍理论
出发,将黑体谐振子能量按频率分布类同于
Maxwell速度分布,由经典理论导出以下公式
M

(T
)

C1
5
e

C2
T
此公式在长波方面 与实验数据不符。
维恩公式
C1、C2须用实验确定。 14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2
第三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康普顿效应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散 射时,发现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生变化了的成分.
X射线通过物质散射后波长变长的现象,称为康 普顿效应。
23
实验结果
(1) 散射光成份:原来的0 新的:=0 + 随散射角 改变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 入射光强度无关。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3)入射光的频率 0后,无论光强度多微弱,
光一照射到金属上光电子可几乎立即(10-9s)从 金属中逸出。
19
二、爱因斯坦光子假说(1905年)
光是一束以c运动着的粒子流,每一个光子所带能量
E=h,不同的频率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 2) 光电子动能与光频率成线性关系
h 1 mv2 A
2
3) 光强大
光子数多 单位时间内释放 的光电子数多
光电流大
4) 光子能量一次地被一个电子吸收,不需要积累能 量的时间
21
三、光子的质量与动量
光子的能量
E=mc2
光子的质量
m= E/c2=h/ c2
光子的动量
P=mc= h/c=h/
4
单色吸收率
单位时间内,温度为T的物体上单位面积上吸
收波长在~+d范围内的辐射能与该波长范 围内入射总辐射能的比值,用a( )表示。
黑体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的物体的吸收率
a( )总是小于1。
5
抛光的铜镜表面: a总 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