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药物浓度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药物浓度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药物浓度武元星;康建磊;王强;李太生【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某院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12例,常规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12 h重复给药;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再0.4 g泵入11 h,后以0.4 g持续泵入12 h,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测定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与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分别为(55.52±26.04)、(59.22±41.88) mg/L,给药24 h血清浓度分别为(8.21±6.04)、(9.11±5.09)mg/L;脑脊液峰浓度分别为(16.31±11.15)、(8.82±8.91)mg/L,给药24 h脑脊液浓度分别为(6.12±2.34)、(5.71±4.72)mg/L.常规给药组药物脑脊液穿透率以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比计算(AUC脑脊液/AUC血清)0~12 h为63.3%,12~24 h为59.0%;持续给药组0~12 h为25.4%,0~24 h为47.4%.以目标细菌MRSA 95%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为2 mg/L计算,常规给药组AUC0-24/MIC90为192,持续给药组AUC0-24/MIC90为184.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标准剂量去甲万古霉素,常规及持续给药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均可达目标细菌的MIC90.%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CSF) after intravenous (IV) drip of norvancomycin in patients after neurosurgeryprocedure.Methods Patients with surgical cavity/ventricular drainages after neurosurgery procedure in a hospital in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ration modes (12 in eachgroup), conventional administration group: 0.8 g norvancomycin IV drip for 60 minutes, repeated every 12 hours;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group, 0.8 g norvancomycin, IV drip for 60 minutes, followed by 0.4 g of IV drip for 11 hours, then 0.4 g for 12 hours, serum and CSF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administration, concentration of norvancomycin was determined.Results Serum nor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reached a peak of (55.52±26.04) and (59.22±41.88) mg/L in conventional administration group and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24-hour serum concentration were (8.21±6.04) and(9.11±5.09)mg/L respectively;CSF norvancomyc in concentration reached a peak of (16.31±11.15) and (8.82±8.91)mg/L in conventional administration group and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24-hour CSF concentration were (6.12±2.34)and (5.71±4.72)mg/L respectively;CSF penetration rate of conventional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calculated by ratio of area under curve (AUCCSF/AUCserum), at 0-12 and 12-24 h hour were 63.3% and 59.0% respectively;in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group were 25.4% and 47.4%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95% of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90) 2 mg/L of target bacteri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AUC0-24/MIC90 in conventional administration group and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group were 192 and 18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ho receives early use of standard dose of norvancomycin after neurosurgery procedure, CSF drug concentration after convention and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norvancomycin can both reach MIC90 against target bacteria.【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7(016)005【总页数】6页(P393-398)【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持续给药;血清药物浓度;脑脊液药物浓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作者】武元星;康建磊;王强;李太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2]显示,在引起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体中,革兰阳性菌相对多见,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70%。
万古霉素处方点评预防用药过程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用法
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
溶媒的选择
静脉滴注:配制方法为在含有本品0.5g的小瓶中加入10ml注射用水溶解,再以至少100ml的等渗葡萄糖注射液或盐水稀释
滴注时间
每次滴注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或应以不高于10mg/min的速度给药。
术前用药时间
在切皮前1小时开始预防用药,对于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应在置管前12小时使用
特殊人群
1.妊娠期妇女权衡利弊使用。
2.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
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
1.与下列药物配伍
(1)与氨茶碱、5-氟尿嘧啶混合后可引起外观改变,时间延长药物效价可显著降低。
(2)与碱性溶液有配伍禁忌,遇重金属可发生沉淀。如:青霉素乳酸钠、碳酸氢钠、枸橼酸钠、谷氨酸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等
2.与下列药物合用
抗组胺药、布克利嗪、吩噻嗪类、噻吨类、曲美苄胺等与万古霉素合用时,可能掩盖耳鸣、头昏、眩晕等耳毒性症状。
3.有下列合用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措施
(1)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必须合用时匹林、其他水杨酸盐、杆菌肽(注射)、布美他尼注射剂,卷曲霉素、卡氮芥、顺铂、环孢素、依他尼酸注射剂、呋塞米注射剂、链佐星、巴龙霉素及多粘菌素类等药物与万古霉素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的潜在可能;可能发生听力减退,及时停药后仍可能继续进展至耳聋,反应可呈可逆性,旺旺成为永久性的。万古霉素与其他耳毒性抗菌药合用时,须监测听力。
临床疗效
手术部位感染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后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
术中用药时间
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

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北京燕化医院 102500 北京【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疗效、安全性及最佳给药剂量、给药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60例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资料。
观察组30例静脉滴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8g每12小时一次,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稳可信)1.0g每12小时一次,两组均同时联合三代头孢或美罗培南。
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8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颅内感染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相比于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稳可信),其在改善脑脊液中WBC、Pro、GLu、CL-及外周血液中WBC指标方面,达到同等疗效。
关键词: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颅内感染,脑脊液,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4]。
颅、脑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生理构造比较特殊,一旦出现颅内感染,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国内外多种抗感染指南中万古霉素(稳可信)被确定为治疗颅内革兰阳性球菌的首选药物[5,6]。
但万古霉素(稳可信)价格较高,且治疗周期较长,而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价格低廉,对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试行对颅内感染患者选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现将初步经验性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一般材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60例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资料。
入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本研究将入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53.16±11.73)岁;入院诊断脑外伤5例,脑出血19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17例,基底节区出血未破入脑室1例,小脑出血1例),颅内动脉瘤4例,面肌痉挛(继发性)1例, 1例女性患者在外院动脉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一月转入我科。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工作表

用药
情况
手术预防用药
是
否
切口
类型
手术开始时间
手术结束
时间
开始给药时间
结束给药
时间
术中追加给药
追加给药
原因
用药总时间
非手术预防用药
是
否
用药
原因
治疗用药
是
否
经验
用药
是
否
做药敏试验
有无
样本送检时间
药敏结果
是否与药敏结果一致
是否
根据病原学结果给药
是
否
样本送检时间
药敏结果
不良反应(ADR)
给药后是否发生ADR
抗菌联合用药
有无
配伍禁忌
有无
相互作用
有无
其他用药不合理问题
说明(用于说明非常规用药情况,选填)
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工作表
医院
开嘱医师
科室
病历号
患者
信息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体重
kg
过敏史
诊断
原患疾病
用药目的
管理
指标
处方医师权限
是否存在医师
越权使用
是
否
越权开具处方程记录
有抗菌药物
特殊用药申请
有无
病程中有记录(上级医师
查房意见、会诊意见等)
有无
实验室指标
给药前
给药期间
给药后
日期
体温(℃)
白细胞(109)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血沉(mm/h)
C反应蛋白(mg/L)
降钙素原(ng/mL)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或/和肺部感染患者的万古霉 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 119 例神经外科颅内感染 和/或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信息,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 1g,ivgtt,q12h,血药谷浓度在参考范围(10~20 mg/L)内的仅占 26.1%,低于参考 范围的占 68.1%,对于谷浓度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肌酐清除率对于万古霉素谷浓度影响有 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时,经验性给予 1g,ivgtt,q12h 的剂量可 能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需结合患者肌酐清除率选择初始给药剂量,同时密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时根 据患者情况结合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6.08 ± 2.19
31 26.1
7
5.8
13.37 ± 2.27 32.06 ± 12.51
2.2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纳入的 119 例患者中,分别从性别、年龄、
肌酐清除率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对数值做单 因素分析。针对性别采用 t 检验分析,男性谷浓 度 平 均 值 ( 7.37±1.80) mg/L, 女 性 谷 浓 度 平 均 值 (8.53±1.96) mg/L,不同性别间万古霉素谷浓度 无统计学差异(t = -1.223,P = 0.224)。针对年龄 采用 t 检验分析,< 60 岁组(92 例),谷浓度平均 值(7.08±1.79)mg/L,≥ 60 岁组(27 例),谷浓度 平 均 值 ( 10.61±1.92) mg/L, 不 同 年 龄 组 间 万 古 霉 素 谷 浓 度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t = -3.083, P = 0.003), 并且老年人的谷浓度高于非老年人。针对肌酐清 除率采用方差分析,肾功能正常及肾功能亢进不 同肌酐清除率分组间万古霉素谷浓度有统计学差 异(F = 26.45,P < 0.001),经两两比较后发现,肾 功能不全、肾功能正常及肾功能亢进 3 者比较任 意两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肾功能不全者的谷浓
万古霉素病例分享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彭亚
神经外科的常见医院感染部位 分布
感染率%
60% 55.10%
50%
40%
30%
20% 10%
11.23% 11.57%
5.61%
5.44%
5.27%
0%
下呼吸道 手术切口 颅内
泌尿道 皮肤软组织 胃肠道
1.87% 血液
3.91% 其他
60% 53.7%
50%
40%
G+菌:72.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G-菌:27.9%
30%
其他葡萄球菌
20% 10%
0%
10.5% 2.3%
3.0%
1.6%
1.1%
6.2%
6.2%
3.7%
2.7%
2.7%
6.3%
周建新等. 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监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16(2):154-7
治疗方法:稳可信 2.0 静脉给药 q12h
试夹管后拔除外引流,改腰大池持续引流
疗效:用药后第6天,体温恢复正常
第8天
WBC 190×106/L RBC 40×106/L
第11天 WBC 1×106/L
0.9g/L
糖 3.2mmol/L, 蛋白
结果:感染控制,行V-P分流后痊愈出院。
Case 2
Case 1
女性,76岁,SAH入院,左侧PcoA破裂, Hunt-Hess Ⅲ 级,FisherⅡ级。第3天行球 囊Remodeling动脉瘤栓塞术,术后12h因急性 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患者神志清醒。 外引流第7天出现T39.1oC,第8天T39.5oC CSF: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规抗菌治疗的同时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可收到满意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效【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76-02受多种因素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一旦发作则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或致患者死亡。
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多经静脉单纯给予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处理,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1]。
本文基于此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5±11.2)岁;其中34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22例为高血压脑出血开窗血肿清除术,10例为微创穿刺引流术,6例为脑室外引流术,幕上肿瘤与幕下肿瘤各14例。
入组患者均有高热、颈项强直表现,其中48例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清醒者精神状态极差,伴有剧烈呕吐以及头痛症状,脑膜刺激征(+),其中12例明显躁动不安。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
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起于2013年1月,止于2022年9月,将62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万古霉素组在抗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抗菌药物组总治愈率为25(例)78.12%,万古霉素组总治愈率为31(例)96.87%,(x2=12.671,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效果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颅内感染。
患者在发生颅内感染后很难对其控制,因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容易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威胁,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目前临床中针对于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主要采取抗菌药物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研究中将62例患者进行分组和对比,其中普通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为31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65岁,均数为38.92±3.58岁;在31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7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4例。
万古霉素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与普通组数据相同,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66岁,均数为39.71±3.29岁;在31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8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3例。
(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1.2.1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主要为:根据以往治疗经验和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采用碳青霉烯或者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抽取患者感染性脑脊液,主要通过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完成干预[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 2 0 1 7年 5月第 1 6卷第 5期
C h i n J I n f e c t C o n t r o l Vo l 1 6 No 5 Ma y 2 0 l 7
・
3 93 ・
DOI : 1 0 . 3 9 6 9 l / j . i s s n . 1 6 7 1 —9 6 3 8 . 2 0 1 7 . 0 5 . 0 0 1
脑 脊 液 内药 物 浓 度 均 可达 目标 细 菌 的 MI C 。 。 。
[ 关 键 词 ] 去 甲万 古 霉 素 ;持 续 给 药 ;血 清 药 物 浓 度 ; 脑脊 液药物浓度 ; 药 物 代 谢 动力 学 / 药 效 动 力 学
[ 中 图分 类 号 ] R 9 7 8 . 1
[ 文献标识码 ] A
W己 ,Yu a n — xi n g ,KANG Ji a n — l e i ,WANG Qi a n g。 ,L Ta i — s h e n g ( 1 Be i j i n g An z h e n Ho s pi —
t a l ,Ca pi t a l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Be i j i n g 1 0 0 0 2 9,Ch i n a;2 Th e Af fi l i a t e d Tu mo r Ho s pi t a l ,
2 4 h 血 清 浓度 分别 为 ( 8 . 2 1 ±6 . 0 4 ) 、 ( 9 . 1 1 ±5 . 0 9 ) m g / L; 脑 脊液峰 浓度分别 为( 1 6 . 3 1 ±1 1 . 1 5 ) 、 ( 8 . 8 2±8 . 9 1 ) m g / L ,
给药 2 4 h脑 脊 液 浓 度 分 别 为 ( 6 . 1 2±2 . 3 4 ) 、 ( 5 . 7 1 ±4 . 7 2 ) mg / L 。 常 规 给 药 组 药 物 脑 脊 液 穿 透 率 以 药 物 浓 度 曲 线 下 面 积 比计 算 ( AUC { 受 / AUC m ) 0 ~1 2 h为 6 3 . 3 , 1 2  ̄2 4 h为 5 9 . 0 ; 持 续 给药 组 0 ~1 2 h为 2 5 . 4 , 0 ~2 4 h 为4 7 . 4 。 以 目标 细菌 MR S A 9 5 的最低抑菌浓度 ( MI C , ) 为2 mg / L计 算 , 常 规 给 药 组 AUC . 卜 / MI C , 为1 9 2 , 持 续 给 药 组 AUC 。 / M1 C o 为 1 8 4 。结 论 神 经 外 科 术 后 患 者 早期 使 用 标 准 剂 量 去 甲 万 古 霉 素 , 常 规 及 持 续 给 药
1天代表手术当天593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5月第16卷第5期chinjinfectcontrolvol16no5may2017表2常规给药组和持续给药组患者诊断引流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犜犪犫犾犲2diagnosisdrainageandantimicrobialuseinpatientsofconventionaladministrationgroupandcontinuousadministrationgroup组别诊断引流管位置给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常规给药组病例1左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脑室引流术中头孢曲松2g病例2右额胶母细胞瘤术腔引流哌拉西林舒巴坦5gq8h病例3右额颞胶质瘤术腔引流术中头孢呋辛15g病例4左岩尖脑膜瘤硬膜下引流术中头孢曲松2g病例5左脑动静脉畸形血肿腔引流头孢他啶2gq8h病例6小脑胶质瘤出血脑室穿刺引流术脑室引流术中头孢曲松2g病例7右额透明细胞癌术腔引流术中头孢呋辛2g病例8右额颞胶质瘤术腔引流术中头孢呋辛15g病例9左岩斜脑膜瘤术腔引流头孢他啶2gq8h病例10斜坡脊索瘤术腔引流头孢哌酮舒巴坦15gq6h病例11中枢神经细胞瘤术腔引流病例12丘脑中脑星形细胞瘤脑室引流头孢他啶2gq8h持续给药组病例1胼胝体胶质瘤术腔引流术中头孢呋辛3g果体瘤术腔引流术中头孢曲松2g病例4右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脑室引流术中头孢曲松1g病例5颅咽管瘤术腔引流术中头孢呋辛15g病例6左岩尖神经鞘瘤术腔引流哌拉西林舒巴坦5gq8h病例7左颞胶质瘤术腔引流头孢他啶2gq8h病例8左cpa神经鞘瘤术腔引流病例9颅咽管瘤术腔引流术中头孢呋辛15g病例10右额星形细胞瘤硬膜下引流病例11右丘脑胶质瘤脑室引流头孢他啶2gq8h病例12颅咽管瘤术腔引流
选择 2 0 1 4年 某 院神 经 外 科 手 术 后 留 置 术 区 / 脑室 引流 管的患者 , 按 给 药 方 式 不 同 分 为 2组 , 各 1 2例 , 常 规
给药组 : 去 甲万 古 霉 素 0 . 8 g , 泵入 6 0 mi n , 1 2 h重 复 给 药 ; 持续 给 药 组 : 去 甲万 古 霉 素 0 . 8 g , 泵入 6 0 mi n , 再 0 . 4 g
[ 文章编号] 1 6 7 1 —9 6 3 8 ( 2 0 1 7 ) 0 5—0 3 9 3—0 6
Dr u g c o n c e nt r a t i o ns i n t he s e r u m a nd c e r e b r o s p i na l f l u i d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t r a v e no u s d r i p o f n o r v a n c o my c i n a f t e r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pr o c e d u r e
北京天坛 医院, 北京 1 0 0 0 5 0 ;4中 国 医 学 科 学 院 北 京 协 和 医 学 院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 北 京 1 0 0 7 3 0 )
[ 摘
方法
要] 目 的 了 解 神 经 外 科 术 后 患 者 静 脉 输 注 去 甲 万 古 霉 素 后 血 清 及 脑 脊 液 内 药 物 浓 度 变 化 特 点 。
泵入 1 1 h , 后以 0 . 4 g持 续 泵 人 1 2 h , 于给药后不 同时间点采集 患者血 清和脑 脊液标本 , 测定去 甲万古 霉素浓度 。
结 果 常 规 给药 组 与 持续 给 药 组 去 甲万 古 霉 素 血 清 峰 浓 度 分 别 为 ( 5 5 . 5 2±2 6 . 0 4 ) 、 ( 5 9 . 2 2±4 1 . 8 8 )mg / L, 给 药
.
论 著
神 经 外 科 术后 患者 静 脉 输 注去 甲万 古霉 素 后 血 清及 脑 脊 液药 物 浓 度
武 元 星’ , 康 建磊 , 王 强 , 李太 生
( 1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属 北 京 安 贞 医 院 , 北 京 1 0 0 0 2 9 ;2郑 州 大 学 附 属 肿 瘤 医 院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8 ; 3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