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方案[优质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建议(共72张PPT)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建议(共72张PPT)

相形见绌(15 年 21年) 粗制滥造(15年 21年)
殚精竭虑(16年 20年) 提纲挈领(18年 19年)
奔驰(18年)
风驰电掣(19 年)
信手拈来(19年)
拈轻怕重(15年)
一、语文知识积累——如何提高基础分
研究题型、研究考点、找到规律,科学复习
(一)字音——看题目,找规律
1.(2021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①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②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③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④这被暴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⑤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 A. ⑤③④①② B. ②⑤④①③ C. ⑤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⑤
出自艾青《我 爱这土地》
2021年的排序 题选用课内语段 (现代诗歌), 对回归教材、回 归课堂有导向作 用
④注意辨认方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如解剖、 小巷、稚嫩等
⑤注意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律。(声调符号歌)
如何提高基础分
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中每课下面的字词) 一、请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莽莽( ) 素裹( ) 妖娆( ) 风骚( ) 喉咙( ) 狭窄( ) 呢喃( ) 柔嫩( ) 娉婷( ) 冠冕( ) 丰润( ) 翅翼( ) 忧戚( ) 枉然( ) 摇曳( ) 解剖( ) 厌恶( ) 亵渎( ) 羡慕( ) 骈进( ) 二、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嘶哑 天娇 随机应变 强聒不舍 断章取义 (2)鲜妍 漫游 鸠占雀巢 言不及义 不二法门 (3)秘诀 绸缎 无师自通 荡然无存 疲备不堪 (4)晨曦 贸然 抽丝剥茧 彬彬有理 一意孤行
同音义近: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字形差别大,容易失误 凑合(和) 粗制滥(烂)造 因地制(治)宜 闲情逸致(志)

中考语文备考方案ppt课件

中考语文备考方案ppt课件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 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29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 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3
第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强化重点。 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为止,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
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 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按照“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练习强化——相 关错题点评”的步骤分类进行,努力做到“ 四多 ” 即:多做中考题,多点评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 巧,多见识中考范文,查漏补缺,更注重现代文和 综合性学习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
27
三、记叙文阅读
28
(三)题型预测与应对技巧:
1.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 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 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
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 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 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14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 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 特点);(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 事物的本质特点(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 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中考语文备考策略课件

中考语文备考策略课件
正确的 一项。 (3分)
文化积累
名著:《红 岩》《西游 记》。文 学、文化常 识:古代文 人合称、 “离亭”与 诗篇。(3分)
语言运用
句子积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表 《木兰诗》《渔家傲
句 病 达 (天接云涛连晓雾)》
衔 句 得 《无题》《钱塘湖春
接 (3 体 行》《致橡树》《桃花
遵义市202X年中考语文策略
年份
分值/ 时间
一、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
三、综合 性学习
四、作文
202X 年
150分/ 150 分 钟
共30分 汉字积累3分+词语 积累3分+文化积累 3分+语言运用9分 +句子积累12分
共50分 现代文阅读(2篇)24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 分 + 文 言 文 阅 读 11 分 +古诗词赏析6分
请分别概括华 歆、王朗、楚厉 王三人的品质特 征。(3分)
202X 年
《爱莲说》(11分)
之、 而、 分)
枝 鲜
、 (4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分)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 分)
本文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志向与情 感?(3分)
第 11 页
• 近三年考过的文言文篇目一般不会再考。特别要注意“考试实施意见” 末尾“注”中所言的“活用现象的词、通假字,虽未列入上表,但也 在考查范围内”。译句所选考的多为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文 中关键句。202X年文意理解题型由之前的简答题变为选择题,涵盖的 考点更加丰富。
的思想。(3
分)
语言运用
句子积累
《蒹葭》《望岳》《渔
标点 符号
(3 分)
病句 (3 分)
表达 得体
(3 分)

2024版中考语文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2024版中考语文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中考语文试题在结构上保持稳定,一般由基础知 识、阅读理解、写作等部分组成。
02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试题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字音、字形、 词语运用、病句修改等。
03 强化阅读与表达能力考查
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 查,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
2024/1/28
7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命题趋势
01
02
03
城市化倾向
一些大城市的中考语文试 题更加注重对现代城市生 活的关注和思考。
2024/1/28
地域文化特色
不同地区的中考语文试题 会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 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本土 文化。
创新性尝试
一些地区的中考语文试题 会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尝试, 如采用新的题型、新的考 查方式等。
9
03
阅读理解题备考指导
11
典型例题分析与讲解
记叙文阅读例题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 人物形象、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等,引导学 生理解文章主题和作 者意图。
说明文阅读例题
选取典型说明文,分 析说明对象、顺序和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议论文阅读例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议 论文,引导学生分析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法,理解作者观点和 态度。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备考策略 02
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和成绩水平 03
2024/1/28
4
课件内容概述
01 中考语文命题方向分析
02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指导
02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解析
2024/1/28
5
中考语文命题方向与趋势分
02

2024/1/28
6

中考语文备考方略ppt

中考语文备考方略ppt

图表类题做题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 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 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 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 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 从而得出结论。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 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 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 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理解分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文言文 阅读整体趋势是分量逐年增加,难度逐年加大,这是因为 《新课标》对文言文提出了“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 文,能结合自己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 大体读懂文言文的内容”的要求。各地近年中考语文试题 中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 在四个大的方面,一是从过去的单纯重视语言到近年的语 言与内容的理解考查并重,二是从过去的单一考教科书上 的文言文到今天的略微向课外延伸,三是一些地方把前些 年只有高考才考的古诗词阅读欣赏带进了中考语文试卷, 四是一些地方开始用成语来考古今语言的对接能力。这表 明了一种发展趋势,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和国家中考指导 意见文件精神的体现,对初中的古诗文教学,对加强传统 文化教育,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

仿句想象类
• 首先要理解思想内容,之后依据诗 歌的重点词语发挥想象,描述诗歌 意境。
人物想象题
• 要结合语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
事件想象题
• 1.扩展性描述 • 2.组合性编写 • 3.传奇性编创
比喻想象题
• 依据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确定一个中 心,结合语境,展开联想,运用比喻 要贴切新颖
写作方法有哪些?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 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 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 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 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类比,直抒 胸臆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2.诗歌形式风格鉴赏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表达方式(描写、 议论)入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 生动)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 3.诗词内容和情感鉴赏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 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 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词语 语法修辞
修改病句和辨析病句 句子仿写;排比、对偶、比喻;简明、连贯、得体 文学常识 诗句默写
口语交际考“得体”
考查内容
试题类型 单一应对型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
多种角色型
语言的歧义
代为转告型 情境变换型
口语交际应战策略
(一)说话讲文明,有涵养,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复习策略(共61张PPT)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复习策略(共61张PPT)

磨砺
睿智 澄澈
磨练
敏锐 纯净
要在题目中圈划出讲话人是谁 在称呼后面一定要考虑是否要自我介绍 讲话内容一定要扣住主题
两种现象
①考的一定是名句; ②句子所传达出的 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①给下句,让学生写上句的正确率低一些 。②会写的句子中常常会不小心有一个错 别字。③理解性默写,句子内容与题目要 求不相符合。
景物描写的作用: 手法景点渲气氛;
铺垫推动人物心;
品质主旨表情感。
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或性格或品质; 突出了什么主旨; 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积累与运用
1.要对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点了然于心。
2.分清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多面兼顾, 制定好复习攻略。
成 语 搭 复 否
前 指 杂 歧 并
应用文
列表比较法 口诀记忆法 范式借鉴法
7
列表比较法
通知 标题 称呼 冒号 招领不详 对象、事情、 寻物详 数字要用 地点、时间具 征 稿 截 时 大写 体到几点 地点详 √ 启事 √ 借条 √ 聘书 √ 四请 √ √ √ 倡议书 √ √ √
教获得方法的方法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注释 看意象 看写作背景
1.不管什么时候,先考虑手法,再考虑情
感。
2.不许直接答题,必须先回顾旧知,根据
“几看”,一个一个去看,并强制用笔加点 时必须做到用词不单一。
总体思路: 多聚焦课内文言文,课内内容 过关为主,课外拓展训练为辅。
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再一次强调了什么内容 点明文章的什么中心或深化了文章的 什么主旨 升华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18
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最重要,也最有价值, 即与考生取得的总分关系最大。我们确定 这最后阶段的复习分四个轮次推进:
第一轮(7周左右):分册复习,知识梳理 第二轮(4周左右):专题复习,技能训练 第三轮(3周左右):综合演练,实战模拟 第四轮(1周左右):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19
四轮复习法执行要领:
21
3.注重基础 中考命题,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升学考 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考 前复习应更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增加反复的次 数。而基础知识,重点又是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这是同学们语文素养积淀发展的需要。在复习 阶段,就是要把该记的“记死”。从同学们答 题的实情来看,这部分试题的得分并不高,且 年年如是。这是为什么呢?记诵,没有抓落实; 书写,没有抓到位。许多同学们反复次数不够, 忘得快,考前记忆模糊。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1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 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 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 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 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 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还 要有良好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 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 到显著效果 。
(1)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6
(2)命题范围和要求:命题范围和要求:以教育 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 依据。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能力测试;注重对学 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 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 神,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是: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 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 一句介绍一个意思。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 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 特点);(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 事物的本质特点(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 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 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 教参,加以整理。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 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7)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 的欣赏与评价。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 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 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 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等。
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
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 象的特征结合起来,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 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 (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 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 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 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 部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 般到特殊)的顺序。
复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利用好课堂,力求课堂上民主高效,使学生复习 有效果、有收获、能力迅速提升。
2、研究中考试题,把握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每个 人都成为研究型教师,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3、复习期间,求精不求快。我们要落实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做到不留漏洞。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部分
使用古文积累本
重视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不断辨别和积累。
(5)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 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 源于课下注释。
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 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 “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 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3.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 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 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 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 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4.强化集体备课。备课组坚持每周至少集体备课 一次,讨论一周的复习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 坚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止,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标扣本, 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面铺开。 按照“知识点梳理——重难点强调——练习题巩固——做错 题强化”的步骤进行,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穿插、阅读与写 作穿插、识记与理解穿插、知识与能力穿插的方法进行复习, 以提高语文复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写作训练与指导贯穿整 个复习过程。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 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 原理等。
应对策略:
(1)下定义,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 找,但需要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 子中。
3.筛选——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 么”“哪几个方面”等。
第三轮复习: 综合训练,把握整体。
5月中旬到中考为止,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 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多做中考模拟题,整体把握试 卷的题量,安排好做题时间,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 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 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最后一周是自由复习。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学习 的特点,在老师指导下,每天做点中等题、写一篇 小文章培养手感和良好心理,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试说明作为复习 指南.对于中考中的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一块力争 考满分.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
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 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
第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强化重点。
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为止,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 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 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按照“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练习强化——相 关错题点评”的步骤分类进行,努力做到“ 四多 ” 即:多做中考题,多点评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 巧,多见识中考范文,查漏补缺,更注重现代文和 综合性学习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
一、说明文阅读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 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 或某一段的段意。
应对策略:
(1)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 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 往往在开头、结尾。
了解《中考说明》考查要求:
1.识记作家、朝代、代表作。(记文常) 2.理解词义和句意。(解词句) 3.划分朗读节奏。 (划节奏) 4.欣赏词语和句子。 (赏语言)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知内容
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悟情感)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明写法)
(4)解释实词、虚词的含义。
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 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 即这里指……的内容。
5.要求每位教师深入研究中考说明并根据自已的 理解出一份中考模拟试卷,这样才能使在自己的教 学中目的明确,更有实效.
复习前提:精讲课文 初三上半学期把九年级教材精讲完。
8月到10月中旬,讲完九上课本。10月中旬到1月底讲完 九下课本。本着精讲精练,以点带面的原则。
进入复习:
第一轮复习: 课本为主,按册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