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戏曲集》中夫人的生存方式

合集下载

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

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徐文斗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24-33页
主题词: 妇女形象;封建礼教;妓女生活;封建社会;痛苦;关汉卿;社会制度;柳永;地位;奥斯特
摘要: <正> 一在莎士比亞誕生前三百多年,在易卜生和奥斯特罗夫斯基誕生前五百多年,中国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戲剧家——关漢卿。

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人民寫下了六十多种雜剧。

可惜的是,他的雜剧只流傳下来十几种,而且其中还有殘缺不全的。

但就这僅存的十几种雜剧,已足以看出他的巨大成就,足以使他在中國戲剧史上,永远放射着不滅的光芒。

关汉卿所生活的时代是十三世紀,这时正是元朝统治者統治中國的时代。

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元朝統治者,对人民,特别是对漢族。

谈关汉卿曲作中的生存智慧

谈关汉卿曲作中的生存智慧

谈关汉卿曲作中的生存智慧龙灿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545)[摘 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曲家,关汉卿在创作中致力于阐释人的生存方式,集中展示了防患、报冤仇、除恶、成才和婚恋五大生存智慧,以启人心智,指导底层民众的现实生存,流露出善意高尚的人文关怀,极其可贵。

[关键词] 关汉卿; 生存智慧; 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I20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5-0050-03关汉卿是元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曲家之一。

他初为杂剧之始![1],深入市井民间,积极投身元曲创作,不仅创作浅显生动、可歌可演的场上曲娱乐大众,而且还理性地思考人的生命与生活,在作品中艺术地阐释智慧的生存法则,启民心智,指导饱受压迫的底层民众用智慧的生存方式改善人生面貌,争取自由和幸福,明显流露出善意的人文关怀,因此,其作其人都备受世人称赞,艺术成就非同一般。

在关汉卿的曲作中,主要展示了防患、报冤仇、除恶、成才、婚恋五大生存智慧。

一、防患于未然关作中最具防患意识的,当推∀单刀会#中的关羽,他一接到鲁肃请柬,就做好了防患的心理准备:则是个杀人的战场!,他待暗暗藏,我索紧紧防!。

待到宴会上,他时时提防鲁肃,先声夺人:有道说孙刘,生被您搬的如吴越。

!揭穿其诡计后气势凛然地宣称:是皇亲,合情受汉朝家业。

!步步紧逼,成功吓阻鲁肃,凯旋而归。

显然,他在与鲁肃的交锋中能占尽上风,赢得胜利,主要因为事先已有防范。

鲁肃则与关羽形成鲜明对比,他缺乏足够的防患意识,虽然拟定三条计策夺取荆州,有一定计划,但又盲目乐观,未作好全面的防患、应变准备,他听乔公、司马徽讲述关羽的英勇事迹后,仍不以为然,自认为稳操胜券。

因而,一旦面对准备充足、紧紧防范的关羽,他就慌于应对,反被关羽抢占先机,牢牢牵制住,根本没有机会使用那三条妙计,只得眼睁睁看着关羽顺利离去。

还有∀哭存孝#中的悲剧英雄李存孝也是如此,虽然他的悲剧是由李存信、康君立两个小人一手造成,但归根结底,正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防备,才让小人有隙可乘。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黑那象探究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在一生的杂剧创作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旦本戏占了十三部,本文就从关汉卿以寡妇为主角的五部:《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陈母教子》《五候宴》入手,探讨关杂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从柔顺到反抗的窦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代表作,由于剧作极富现实意义,“窦娥冤”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一切冤假错案的代名词,窦娥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并深受元代以来千万民众的喜爱。

窦娥是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她对早年守琪的婆婆孝顺有加,恪守孝道和妇道,一直是个贤惠的好媳妇。

婆婆想要再嫁,原本十分柔顺的她竟当面顶撞,据理力争。

在屈从与抗争的抉择中,她痛苦地选择了后者。

这正是她的独特的韧性表现。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逼,她镇定自若、针锋相对、毫不屈从,并以极其蔑视鄙弃的态度对待他们。

当张驴儿借自己老子之死要挟窦娥婆媳时,她“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在公堂上,她镇静自若、对答如流,此时她对官衙还抱有希望,以为官吏会为她主持公道,还她清白,然而她万没想到桃机太守竟是个昏官加贪官,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道血,一层皮”,于是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

可是为了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强行吞下屈辱与不公,含冤招认。

在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冲天的愤怒使窦娥终于突破了世俗的信念,向被奉为神明的天地提出了流传千古的质问和谴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气魄是何等惊人!这一则“天问”,喊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既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也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大胆批判与否定。

在刑场上,窦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将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揭露得淋漓尽致“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这正是广大人民共同的吼声。

在临刑前她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区“亢旱三年”。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对传统的颠覆一一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观。

吕创辉摘要: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

他的剧作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富有人文主义的情怀,为受压迫的女性争取自由解放呐喊助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试图从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和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关汉卿剧作女性观颠覆传统古来才士千千万,像关汉卿这样的有几个?在中外戏剧史上,像关汉卿那样把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才华都倾注于民族戏曲艺术事业,并以63部剧作(留传至今18部)闻名子世的剧作家,实在难找第二人。

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的关汉卿不仅以剧作的蔚为大观而闻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人文情怀。

他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传统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一、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一)以满腔热情赞美讴歌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可言。

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犹如“鸣鼓而攻之”的进军号令,什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张张罗网铺天盖地而来,使得妇女失去了应有的人格和自由。

至于女性中的妓女、丫头、寡妇,她们的地位就更低,遭遇就更惨,甚至于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关汉卿的剧作,无论是公案剧还是爱情风月剧,大多是以社会最底层、地位最低微的女性为主角。

这类人物尽管出身微贱,但关汉卿在作品中对她们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感情,在作品中赋予这些人物鲜明的人文精神,浓彩重墨地体现了这些女子的正义感、追求自由平等、有同情心、互助互爱、勇敢智慧、富有主见和个性的高贵品格。

从关汉卿剧作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来看,不管是名门闺秀还是青楼妓女,不管是寡妇还是奴婢,从未见关汉卿调笑戏弄她们的笔墨,有的是深切的同情、真诚的爱护,以及对她们人生品格和聪明才智地热情赞美。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杂剧的代表之一,作品广泛流传于中国,对后来的文艺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关汉卿的杂剧中,女性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刻画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

以下是对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的简要分析。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古、今两代宫廷为背景塑造的贵族女性形象,如《西厢记》中的淑女李香君、《汉宫秋》中的昭君、《红字》中的西门庆之妻潘金莲等;第二类是以民间为背景的女性形象,如《转运樵》中的贫苦樵夫之妻、《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三岔口》中的刘胡儿等。

这两类女性形象各有特点,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历史背景也不同,但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生命力,也是关汉卿杂剧中的亮点之一。

首先,关汉卿杂剧中的贵族女性形象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或古代小说中的女主角,借此来反映出古代宫廷女性在权力游戏中的境遇。

例如《西厢记》中的李香君,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女子,她坚持自己的爱情和心意,最终得到了幸福。

在《汉宫秋》中,昭君以身殉国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关汉卿杂剧中的民间女性形象则更能表现出生活经验与人民精神的脉动。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频频面对压迫、贫困和苦难,但也常常体现出坚强、自尊、乐观和智慧等美好品质。

例如在《转运樵》中,樵夫之妻偷偷去城里搬砖来换药,虽然最终失败,但她的奋斗精神和母爱形象令人动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也是一个坚强自立的女性形象,她敢爱敢恨,不畏艰险,最终成为了一位民间英雄和女神。

总的来说,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后来的文艺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欢离合、心路历程,以及女性主义的种子。

这些形象或高贵或艰苦或幸福或悲伤,都呈现了生动的人性状态,耐人寻味并让人记忆深刻。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底层妇女形象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底层妇女形象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底层妇女形象作者:丁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8期基金项目:山东省一流学科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本科生优秀学位论文(剧本)培育项目成果。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戏曲家关汉卿塑造出了璀璨夺目的女性群像,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底层妇女刻画,她们是元代妇女命运的缩影,为古代女性文学画廊增添了异彩,她们有的是普通良家妇女,有的是身陷青楼的妓女,或者是容易被忽略的婢女,当然也有出身名门有苦难以诉说的大家闺秀。

在关汉卿的笔下,各个阶层的女性角色各具特色,不出意外的是她们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她们各自的遭遇被悲惨的命运牵扯着,但她们勇敢机智、淳朴善良,反抗着黑暗势力不肯低头,已然不是弱者和附属品。

对于底层妇女形象的研究,可以从良家妇女窦娥、青楼妓女赵盼儿来分析,从中投射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创作思想和反抗意识。

关键词:关汉卿;底层妇女形象;类型;性格作者简介:丁莹,女,汉族,本科,就读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老师:徐雪辉。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3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元代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被推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共写杂剧六十七种,现存十八种,在关汉卿一生的杂剧创作十八种存本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戏占了十三个,由此可见他倾注在女性形象上的心血。

关汉卿通过对这些底层妇女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元代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一方面同情底层妇女们的悲惨遭遇,痛恨着封建恶势力,另一方面又赞扬底层女性们的不屈不挠、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

她们可歌可泣的形象,在那个时代乃至现在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历史上璀璨的明珠,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关汉卿元杂剧中两类底层妇女形象戏曲家关汉卿是一位善于描绘底层妇女的剧作家,他笔下的女性角色大多出身卑微、看似柔弱且依靠夫家生活,但当她们面对邪恶势力的胁迫时,却敢于反抗权豪势要,用自己才智和勇气大胆的为自己清白和自由幸福做争取,因为关汉卿笔下的女性角色众多,不能一一细谈,因而以《窦娥冤》中窦娥和《救风尘》中赵盼儿为例,对其中的妇女形象进行梳理:(一)普通良家妇女窦娥《窦娥冤》有着“千古悲剧”之称,主人公窦娥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妇女,她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操控,幼时丧母,被父亲窦天章抵押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

探赏关汉卿杂剧中的平民女性

探赏关汉卿杂剧中的平民女性

探赏关汉卿杂剧中的平民女性作者:张兵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0期摘要:“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在杂剧中塑造出了一批性格迥异、光彩照人的平民女性形象。

她们身处社会底层,处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地位,内蕴超凡的才智与胆识以及在觉醒中抗争的意识,勇于反抗恶俗势力,敢于冲破旧礼教中的“贞”“烈”婚姻观的藩篱,追求自主平等的爱情和自由幸福的婚姻,捍卫女性的生命和尊严。

通过探赏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以展现平民女性世界的魅力。

关键词:关汉卿出身才艺婚姻平民女性关汉卿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号已斋叟(一作一斋),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共创作了六十多部戏剧,还有大量散曲作品,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由于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前途无路、极度苦闷的王朝——元朝。

以前曾经享有话语权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蒙古帝国的社会阶层排行榜上,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儒仅仅排在乞丐之前!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的关汉卿仍流淌着杜甫等先贤坚守精神家园、关注平民苦难生存的创作血脉。

他一生浪迹于江湖,和广大平民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接触,理解他们心灵的痛苦和希冀。

进而在他的剧作中,对平民生存的现实世界的压抑与摧残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有了更为清醒和冷峻的感悟,特别是剧作中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平民女性折射出来的血和泪、悲与欢、情与爱、迷惘与觉醒、温顺与叛逆。

在对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平民女性形象的塑造中,他既看到了平民女性的苦难和不幸,更敏锐地体察到了平民女性勇于追求生存权利和生活权利的力量和百折不挠地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尊严的抗争精神。

弱势的平民女性群体构成了关汉卿杂剧慨慷悲歌、乐观奋争的创作基调。

在剧作中,关汉卿也把自己愤怒的激情、不平的呐喊、反抗的精神和美好的生活理想灌注其间,从而使压抑的心灵也得到释放。

关汉卿杂剧中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平民女性的特质有:一、出身卑微的苦难人生为基点女性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

《关汉卿戏曲集》中夫人的生存方式

《关汉卿戏曲集》中夫人的生存方式

2013.03赵炜霞田明珍在中国戏曲的历史星空中,谁也无法忽视闪耀至今的关汉卿。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意境优美的散曲和情节动人的杂剧,其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丰富的文化意蕴。

这位享誉世界的戏曲作家历来备受瞩目,人们对其研究已经拥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整个研究历程累积了诸多的话题,关汉卿的人生态度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关汉卿的人生态度既特别又很有代表性。

他站在自我的角度审视、经营人生,不再以既定的已被芸芸众生所认同的人生规范、概念来要求衡量自己。

与传统人生观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不同,关汉卿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权益,他始终把现实中的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这种人生观趋利务实,注重现世人生,不存空想玄思。

肯定现实人生是关汉卿的一贯思想,他热爱现实人生,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也能满怀激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气度。

这集中体现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

关汉卿同情广大底层妇女,他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作为中心,深刻揭示她们备受压迫剥削、蹂躏侮辱的生活处境。

对于这些妇女形象,关汉卿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歌颂她们面对邪恶势力不屈不挠、勇敢顽强抗争的行为上,抗争精神是这些妇女整体文化品格中最闪闪发亮、最激动人心的特征。

研究者们也主要把眼光集中在这些“机智、勇敢、坚定”的具有反抗性的女性身上,如谭记儿、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几乎都有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

但却鲜有研究者将视角转向另一社会层次的女性———“夫人”,殊不知她们的生存方式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我们了解关氏笔下全面的女性形象以及客观真实的关汉卿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是为了求得生存,拥有一定物质生活保障的夫人选择了与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抗争女性不同的、趋利务实的生存方式。

一.务实的温夫人温倩英的婚姻可说是一场骗局。

温峤借机暗度陈仓,以玉镜台为自己说媒迎娶了温倩英。

成婚之日,倩英责怪温峤无礼,拒不就亲:“兀那老子,若近前来,我抓了你那脸!教他外边去!”,她让媒婆传话:“媒婆,你说与他去,我在正堂中做卧房,教他再休想到我跟前;若是他来时节,我抓了他那老脸皮,看他好做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戏曲集》中夫人的生存方式内容摘要: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历来备受研究者关注,尤其那些具有明显反抗性的女性,但却很少有人肯把注意力转向“夫人”这一女性群体,其生存方式更是被研究者所忽视。

本文主要以《温太真玉镜台》、《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等剧中的夫人形象为例,试论“夫人”趋利务实的生存方式。

通过对这一视角的解读,让人们看到关汉卿肯定现实人生的另一面,从而更加接近真实全面的关汉卿。

关键词:夫人生存方式趋利务实关汉卿戏曲集
在中国戏曲的历史星空中,谁也无法忽视闪耀至今的关汉卿。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意境优美的散曲和情节动人的杂剧,其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丰富的文化意蕴。

这位享誉世界的戏曲作家历来备受瞩目,人们对其研究已经拥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整个研究历程累积了诸多的话题,关汉卿的人生态度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关汉卿的人生态度既特别又很有代表性。

他站在自我的角度审视、经营人生,不再以既定的已被芸芸众生所认同的人生规范、概念来要求衡量自己。

与传统人生观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不同,关汉卿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权益,他始终把现实中的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这种人生观趋利务实,注重现世人生,不存空想玄思。

肯定现实人生是关汉卿的一贯思想,他热爱现实人生,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也能满怀激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气
度。

这集中体现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

关汉卿同情广大底层妇女,他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作为中心,深刻揭示她们备受压迫剥削、蹂躏侮辱的生活处境。

对于这些妇女形象,关汉卿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歌颂她们面对邪恶势力不屈不挠、勇敢顽强抗争的行为上,抗争精神是这些妇女整体文化品格中最闪闪发亮、最激动人心的特征。

研究者们也主要把眼光集中在这些“机智、勇敢、坚定”的具有反抗性的女性身上,如谭记儿、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几乎都有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

但却鲜有研究者将视角转向另一社会层次的女性——“夫人”,殊不知她们的生存方式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我们了解关氏笔下全面的女性形象以及客观真实的关汉卿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是为了求得生存,拥有一定物质生活保障的夫人选择了与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抗争女性不同的、趋利务实的生存方式。

一.务实的温夫人
温倩英的婚姻可说是一场骗局。

温峤借机暗度陈仓,以玉镜台为自己说媒迎娶了温倩英。

成婚之日,倩英责怪温峤无礼,拒不就亲:“兀那老子,若近前来,我抓了你那脸!教他外边去!”,她让媒婆传话:“媒婆,你说与他去,我在正堂中做卧房,教他再休想到我跟前;若是他来时节,我抓了他那老脸皮,看他好做得人!”。

温夫人本是因温峤欺骗而心有不甘才处处刁难,我们也以为这位有
个性的温夫人会继续排斥下去,但她却在王府尹设下水墨宴的刻意调和中逐渐面对现实。

当温峤问她:“夫人,我吟的诗好呵,你肯随顺我么?”温夫人此时就很直接地回到:“你若吟得诗好,我插金钗、饮御酒,我便依随你”。

在温峤因诗才而让她插凤头钗、搽官定粉时,她高兴道:“学士,这多亏了你也!”,并向王府尹表示“妾身愿随学士”。

即使是骗婚,温夫人也无法改变她与温峤“老夫少妻”的事实,从一开始的不甘与排斥到最终的欣然接受,她无力改变现实却自动调整了生存方式,这种务实的生活态度可以让她在既定的婚姻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甚至是好好地享受生活。

二.现实的邓夫人
邓夫人也是一个注重现世人生的人,只是她更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和人生的诸多不测,更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当李克用失信于李存孝,改派他前往邢州镇守时,邓夫人为丈夫鸣不平,直呼“咱阿妈好失信也”,但最终还是随存孝去了邢州;当存孝遭小人诬陷而要随刘夫人回去见李克用时,她担心存孝生命安危力劝刘夫人,但还是不能阻止,存孝终是被车裂而死。

丈夫死后,她手摇引魂幡,自背骨殖匣,痛哭存孝。

在为存孝报仇之后,她默默接受了李克用“将孩儿墓顶上封官,邓夫人与你一座好城池养老”的安排。

邓夫人是一个有智慧有远见的女子,她能看透小人
的陷阱甚至是许多假象背后的真相,但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她无法阻止即将发生的变故也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只能以有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维护丈夫和自己的利益。

她与存孝感情很好,存孝死后她悲恸地不能自已,可如果想要活下去,她只能选择接受现实。

邓夫人的这种人生态度并不是消极地妥协,而恰是在真正地认真生活。

其他如趋“利”的陈母、偏心却又能灵活处事的刘夫人等也是“趋利务实”的“夫人”。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身上带着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她们没有宗教迷信意识,而是以坚实的生活态度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不存空想和梦幻,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之道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黄克曾言:“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形象既不是向壁虚构出来的幻影,也不是现实生活的自然主义的模拟,而是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些形象遵循着现实生活所固有的逻辑行事……”关汉卿笔下的夫人是“趋利务实”,人生态度的实践者,是直面生活的“文学形象”,也是履行现实人生的现世“人”。

关汉卿讴歌女性的抗争精神,并以此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深受压迫的女性指出一条对付恶势力最光明、最有效的正确道路。

他为这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选择了这种生存方式,却让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夫人践行他肯定现实人生的观点;人们对反抗的女性
津津乐道,却忽视了这些会自动寻找生存出路的同样闪闪发亮的夫人;研究者在努力抗争的妇女身上看到了关汉卿坚强、乐观的一面,却没有在趋利务实的夫人身上注意到关汉卿热爱现实、注重现世的另一面。

不管生命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它只有先“存在”,才谈得上品质、意义、完整。

在特殊地生存环境下,生命存在的理由甚至就是为了让生命能够“存在”。

夫人们在关汉卿笔下逼真的现实生活中同样努力地生存,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

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中的抗争女性可以在关氏剧作中活得“轰轰烈烈”,拥有一定地位的趋利务实的夫人也可以同样活得“理直气壮”,我们不能因为她们“社会地位”的区别而就此否定她们的生存方式,忽视她们的研究价值。

毕竟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无奈中灵活地转变生存方式,懂得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生活,这对当今人们的生存之道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占鹏:《关汉卿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黄克:《关汉卿戏剧人物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李汉秋、袁有芬编:《关汉卿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关汉卿著,吴晓玲、单耀海等编校:《关汉卿戏曲集》(上),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

[5]王百涛:《试论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反抗意识》,《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6卷第3期。

[6]张田堪:《生命存在的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赵建坤:《关汉卿研究学术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赵炜霞,田明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