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3-23T09:02:49.129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月第25期作者:章正[导读] 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是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重点工作内容,但软土地基施工条件普遍存在章正34252919911202****要: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是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重点工作内容,但软土地基施工条件普遍存在,在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时,易出现质量问题。
对此,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以现场施工条件为立足点,合理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例如排水固结、深基层拌和、强夯法等,通过优质材料和高性能设备的联合应用,切实增强软土地基的施工效果,给道路桥梁建设工作的开展创设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引言随着道路桥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大量涉及与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积累更多各种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地基变形特性与不均匀沉降资料,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案,并将其应用到道路桥梁工程实施过程中,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软土地基的特点1.1稳定性差软弱土层孔隙较多、含水量高,使其稳定性极差,加之本身强度也低,导致软土地基不仅中间部分会发生不规则、不均匀的沉降或陷落,连带着地基尤其是路基的边缘地带也会出现由于雨水的冲刷而引起的坍塌,进而对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安全造成极大隐患,这也是道路桥梁工程中最为普遍的病害。
1.2透水性差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虽大,但其渗透性能较差,如果道路桥梁工程地基建造在软土层上,沉降期限会延长很多,经过最初的地基加载,软土的孔隙水压力会增加,对地基的强度造成不良影响。
1.3承压能力差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收到外部荷载的压力时,土颗粒之间原本较大的间隙会压缩,整个软土结构的整体性就会遭到破坏,其外观表现就是不规则沉降或陷落,会出现结构裂缝、结构断裂等。
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加固与基础处理

汇报人:
2024-01-21
• 地基加固与基础处理概述 • 地基加固技术与方法 • 基础处理技术与方法 • 地基加固与基础处理施工流程
• 地基加固与基础处理案例分析 • 地基加固与基础处理新技术展望
01
地基加固与基础处理概述
桥梁地基特点
01
02
03
地质条件复杂
强夯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利用强大的夯击能(一般为80~400kPa) ,使地基土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动应力,使 地基土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 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 土等地基。
优点
缺点
加固效果显著,工期短,设备简单,施工 方便,节省材料,造价低。
施工时噪声和振动较大,对周围环境有一 定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桥梁地基加固和基础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技术 和方法,如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等。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 艺的发展,一些新的地基加固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桥梁施工中。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桥梁地基加固和基础处理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大型跨海桥 梁、高速铁路桥梁等领域,采用了先进的地基加固技术和施工方法,如大型挖孔 桩、沉井基础等。
缺点
注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注浆材料、注浆工 艺、地质条件等,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选择合适 的注浆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
03
基础处理技术与方法
扩大基础法
优点
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减 小基底压力,提高地基承 载力,适用于浅层软弱地 基。
缺点
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引言软土地基简称软基,在公路桥梁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指的是含有大量软土成分,且掺杂一定量粉砂或粉土等土质的复合型地基,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无法为工程施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如果施工中未对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有可能引发沉降等不良现象。
然而,由于软基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基的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成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软基特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对策。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1.1高水分性与普通地基相比,软基的含水量非常大,最大值甚至可以超过70%。
正因如此,软基中的软土就可以像水一样进行流动。
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可以十分容易地判断出软土结构,以便于后续处理工作。
由于软基含水量较大,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所以公路桥梁施工不允许直接在软基上进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危害。
1.2压缩能力强一般而言,软基液限与压缩系数成正比关系。
随液限的持续增大,压缩系数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大迹象,最大系数可以达到1.1MPa。
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工程项目的地基情况各不相同,豁土固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除f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压缩能力,施工人员还要对其豁土的固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渗透能力差由于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沙土,导致豁土的固化速度明显快于软土,实质上软土就是渗透能力较差的豁土。
在理想状况中,即使给予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也无法有效提升软基的固化速度。
如果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比如软基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会使排水管道被大量的有机物堵塞,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软基的渗透能力。
1.4抗剪能力低软土与黏土虽具有多种特性,但就抗剪能力而言,二者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桥梁的倒塌或者其他严重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含水量较高,土壤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土壤的稳定性较差的一种土壤类型。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承载力低、变形大、渗透性好、可压缩性强等。
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加固软土地基加固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固桩、加固板、加固墙等。
其中,加固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加固桩是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并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改良软土地基改良软土地基是另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改良软土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固土壤、加固石灰、加固水泥等。
其中,加固土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加固土壤是指在软土地基中加入一些材料,如石灰、水泥等,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加压排水加压排水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加压排水的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中钻孔并注入高压水,以将软土地基中的水排出,从而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4.挖掘加固挖掘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挖掘加固的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中挖掘一定深度的坑,然后在坑中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总结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桥梁的倒塌或者其他严重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加固软土地基、改良软土地基、加压排水和挖掘加固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在市政道桥建设中的应用

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在市政道桥建设中的应用高强度高稳定性的路基建设对于整个市政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路面使用品质的提高都是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的。
市政道路地基最常见的是软土地基,由于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施中,软土地基建设的普遍开展,因此,深入了解软土地基特征是确保地基施工技术的本质要求。
从物理角度分析,软土地基具有空隙大,随意性强,渗透性以及抗压强度小等特点。
从常态角度分析,软土由于水环境沉淀而形成的淤泥或泥土杂质。
市政施工过程中,如若无法处理抗压性与道路地基关系,在交通过程中会造成路面沉降,甚至由于预应力不足造成的路面塌陷及龟裂,因此,在实际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考虑道路沉降量,涌土现象以及地下结构抗浮性,确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稳步发展,强化软土地基抗压性处理是市政道路地基工程最为关键因素。
一、地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在道路地基工程施工中的必要性在我国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社会进程日益加快的带动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日渐成熟起来了。
这就给我国的路桥产业带来了极大程度的推助力,给予了我国的路桥产业充分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虽然也给了路桥产业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国人对于路桥的刚性需求也逐渐增大起来.这就使得我国的路桥系统面临着巨大的运输压力。
在科技日趋发达的今天,跨区域的竞争模式对于路桥的需求已经愈来愈高了,也愈来愈多的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跨区域的竞争模式。
道路地基工程是直接影响着路桥运输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在保证道路地基工程是足够满足路桥运输要求的前提下,整个路桥系统时运行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因此,在開展道路地基工程的时候,应该让地基施工工作中的各项举措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道路地基工程的软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就是实现道路地基工程高效化、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点,在确保路桥系统的运行顺利的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道路地基工程旅工人员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了解软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控制技术的各式特性,规范化、标准化、实际化软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落实软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避免因软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效率不足而造成的路桥运输能力减弱等现象,二、市政道路地基建设施工技术探讨在现场地基施工过程中,应将强化地基抗压,抗渗,稳固等性能作为市政道路地基建设中施工技术的重要导向,并在施工中注重此类地基技术分析与强化措施。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_1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23-01-29T06:27:00.33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8期作者:李田书[导读] 随着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多李田书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225摘要:随着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多,促进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根据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可以得知,在工程实际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若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会给后续工程施工带来严重影响。
因为软土地基内部的含水量比较大、承载能力比较低,无法在其上部直接开展作业,容易出现大面积的下沉现象,为有效提升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质量,本文就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引言当今社会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要求都很高,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不断完善各种施工工艺。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要正确运用软基处理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1.1抗剪强度低由于软土地基内部存在较多的孔隙,整体抗压能力下降,若不进行处理就进行工程建设,容易造成道路坍塌,影响行车安全、缩短道路使用年限。
另外,道路承载性能下降,会增加后期养护工作的难度。
1.2含水量高在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环节,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含水量比较高,软土地基内部的天然含水率可以达到35%~75%之间,与普通地面含水率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结合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期间,软土地基处理流动状态,会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具体施工期间,需要采取科学措施,有效减少软土地基内部含水量,有效提升软土地基处理效果。
1.3抗剪性差由于软土基体含水量高,渗透性差,难以满足公路工程的正常排水要求。
在这种条件下,孔隙大、土质疏松的软土层会因为承受的剪切力过大而造成较大的变形和失稳,使工程质量下降,甚至造成路面断裂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道路、桥梁的修建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总结了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薄弱基础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改善道路桥梁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路基;处理方法前言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各界对道路、桥梁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已逐步将道路桥梁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软弱地基处理工作不够专业,施工人员大多是相关项目的技术人员,缺少专门的地基处理人才。
道路桥梁施工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的构建。
目前,我国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尽管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但在道路、桥梁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一、高速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影响分析首先是富水性。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如果其路基是软土路基,其主要特征就是富水性。
在施工过程中,富水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土体的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建筑物料与土体表面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的进度。
其次,由于路面的含水量过大,基础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渗流效果不理想,道路的防渗工作开展困难,从而导致了在今后的工程中出现路面结构的变形、结构开裂等问题。
其次是孔隙率大。
从软土路基的构造角度来看,黄土的孔隙度是其主要的构造特征。
在这些因素中,分析孔隙率大,其特点::土体之间具有较高的空隙,土体的结构疏松,以及较低的结构静载荷。
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基的孔隙较多,导致其结构承载能力不够,难以对路基上面的施工材料进行高效的荷载,制约了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增加了施工的困难,延误了工期,提高了造价[1]。
二、高速道路软土路基可能产生的危害(一)路堤滑坡在目前的高速道路路堤里,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了确保整个道路的稳定性,路基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
公路交通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公路交通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概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随之增多,其中又以公路桥梁工程居多。
公路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质条件,如软土地基等等。
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
借此,本文就公路桥梁地基处理的技术和对策进行浅谈。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地基处理1导言公路地基主要由路堑和路堤两类结构单元组成,尽管这两部分的挖、运、填等环节处理起来还算方便快捷,但是却经常会面对一些复杂的环境条件。
须知许多公路路基施工活动都需要在户外开展,那里环境条件、技术设施不佳,也同时增加了户外作业的难度。
除此之外,施工中因为路基工地过于分散,工作面严重狭窄,此时想要提高施工质量,就须额外投入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时间精力。
实时性配备完善的施工团队,树立起严格的技术方式规范机制,保证他们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都能够顺利达标。
以上任何细节都与公路路基施工紧密相关,一旦出现任何误差,都会直接威胁到公路整体安全性和质量,也透过侧面烘托出公路地基施工的重要性。
2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原则首先需要明确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在相关工作当中应当从工期的要求、沉降量控制和桥头地基处理等三个角度着手展开工作。
由于当前公路建设当中软土地基路面处理一般使用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所以应当对路面的厚度加以控制,并且明确施工之后的使用设计年限。
通常情况之下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厚度应当为十六厘米以上、设计年限应当在十五年以上,控制路面的沉降量小于三十厘米,而与公路桥梁涵洞等相类似的结构建筑物其总体沉降量应当控制在十厘米以内,而过渡段以及桥头路基等部位的沉降量则需要控制在五十厘米以内。
针对公路的软土地基设计和施工,应当保证基本的施工工期,并且加强对桥前坡的护理,注重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3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中存在的弊端3.1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在设计施工方案前,应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结构、水位条件,气候温度等因素进行仔细考察了解,设计时,应对考察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否则出现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问题,就会对地基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路基路面排水在公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中,水对路基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是路基的天敌,很多路基病害都是由于水的侵蚀而造成的,除此之外还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农田保护的层面,这同样要求在进行路桥施工的时候做好路基排水的工作。
地面排水在地面排水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在路边设置边沟或者是截水沟,也可以直接在地表上安装排水管,在高速公路和等级较高的公路上,还要求对排水设施实现铺砌防护。
在高速公路或者是高等级公路穿过水网的地段,以往的做法是逢沟设涵,但现在的做法则有一点不同,是直接对道路两边的灌溉系统进行重新布置,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排灌涵洞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路基工程的建设质量。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路面范围内降水迅速排出,一方面是减少路面降水从路面渗入到路基以内,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降水对于路面边坡的冲刷。
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路面排水可以分为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两种。
地下排水地下排水本质上是渗透力式排水,在排水量较大的时候就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来进行排出,具体形式有盲沟、渗沟、渗井和暗沟等。
在传统的地下排水系统中采用的是具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研制出了更加适合于地下排水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合成纤维的加劲软式透水管。
路基填土与压实路基一些重要功能和性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路基填料的性质和压实度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在现有条件下对路基质量的提高给出最为经济有效的实现方法。
路基填料相关设计规范中对于路基填料的选用条件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出量化标准,相应引入了路床的概念。
路基上路床的填料限制条件是要保证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路面以下30cm内路床填料的CBR值大于8,下路床及其以下填土同样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
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的状况,就要按照相关规定来掺和粗粒料或者是利用石灰这样一些稳定性的材料进行处理。
路基压实在常规的路基压实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大吨位的压路机,这样一种状况下的碾压效果切实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对于路基压实度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规范中明确给出的是告诉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压实度要求,在实际的建设施工中,对于其他类型的公路建设路基压实同样是采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进行。
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注意整个公路建设采用的等级的一致性。
对于这样一种状况进行特殊说明的原因就是实际上在潮湿地区进行路基的压实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相对于常规的压实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的,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压实度的标准适当的降低,二是对于采用粘性土作为下路床及其以下路堤填料时,可以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可以通过加入生石灰等方式来改善填料的性质。
这样一种潮湿地区路基压实的改良方法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黄土路基填筑及其压实是公路桥梁地基处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从五个具体的方面论述:一是在进行黄土路基的压实时要相应的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处理,将坡面上的杂物或是杂草处理干净以后还要挖好内倾斜的台阶,如果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结合面过于陡峭而无法进行台阶的挖成时,就采用土工钉进行加强结合;如果地基土层本身具有较高的湿陷性或者是压缩性,可以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
二是在黄土路基本身的含水量比较低的时候可以直接均匀加水以后再进行碾压,反之则需要适当的翻松晾干以后在进行碾压,且同样可以通过掺入石灰来进行处理。
三是在黄土路基的透水性较差的情况下,由于其干湿性都比较难以确定和调节,因为就需要采用必要的试验来进行决定,路床的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而新黄土则是填筑路面的好填料。
四是在进行拦水、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构筑物的建设时,应按照相关设计预留出竣工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最后一点就是还要做好黄土地基的路基排水工作以保证能够将水迅速的引离路基。
路基防护路基的建设和施工无疑会改变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且在施工建设和后续的应用过程中还会源源不断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侵蚀,因此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进行建设就可以了,而是要相应的做好各种类型的防护工作。
坡面防护设置坡面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在现如今的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混凝土预制块。
对于一些容易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则选择采用锚杆挂铁丝网的防护方法,高强度塑料网格喷浆和喷射混凝土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但是对于一些混凝土防护造价较高的问题,就建议直接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来选择种草防护,既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能起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文/毕浩军TRANSPOWORLD 2012No.21(Nov)254到比较好的作用。
冲刷防护这样一种直接的防护方式通常用在沿河路基的边坡上,其相比于传统方法是有所改进,用高强度土工格栅代替了传统的铁丝石笼,能够很好的适应土体自身不均匀沉降。
支挡防护在支挡防护中最主要应用的还是挡土墙,石砌的挡土墙多用于一些现场石料比较丰富且地基条件比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则由于其自身受力性能比较好而广泛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
软土地基处理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比较好,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使得时至现如今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方案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对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进行简要说明。
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应用于软土地基含水量过大或过小的时候,在含水量过大的时候就可以在孔内直接添加石灰粉,而含水量过小的时候就可以预先侵润加固范围内土层后,按照顺序进行成孔,并及时进行回填夯实。
在桩孔相对比较密集且土质松软时适宜于间隔跳打夯实,且一旦在夯实的过程中出现疏松、断裂或者是夹层等状况,就需要将重新进行填土和夯实,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灰土的配置比要合理、搅拌均匀且干湿适度,并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按照质量评定标准来进行必要的抽样检查。
轻质路堤用轻质路堤的目的在于减轻路堤对地基承载力的实际要求,这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较多的成功经验,且一般都可以减轻25%左右。
轻质路堤的表面上需要用粘质土进行包裹,以保证边坡上草的生长。
硅钻型的粉煤灰粘性比较小且没有塑性,液限较高而含水量适当,因此其压实性能较好。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对于软土地基较薄的地段,可以直接在地表上铺筑土工布,然后再进行路堤的铺筑,土工布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分隔、过滤、排水和加固,还能够适当的降低局部载荷,使得地基土和填料的位移受到限制。
结语公路桥梁路基的建设质量与养护对于公路桥梁本身的建设性能和使用性能影响都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进行路桥路基施工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于一个工程人员而言,规范的绝对指导性和权威性是不容质疑的。
于此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也就意味着,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手段远不止这些。
高强度高稳定性的路基建设对于整个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路面使用品质的提高都是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的。
作者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在各种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该种结构形式的桥梁具有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性强的特点。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使用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性能的了解不深,往往会在工程完工后的几周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或者其他的不良反应,给人们的心中造成了担忧和害怕,尽管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会采取各种措施,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有些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和控制裂缝的出现,许多专业的混凝土技术研究人员对桥梁混凝土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使混凝土桥梁的裂缝控制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
混凝土在施工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在路桥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路桥垮塌的事故屡见不鲜。
普通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弹性不好由于普通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虽然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 5~60MPa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以上。
但是它的弹性不好,没有能屈能伸的品性,好比一个大丈夫只能拔剑而起,却不能忍辱负重。
所以,在路桥面的荷载量非常大且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荷载力不能驱散分匀,这样就导致某一个构件不堪重力,最终产生裂缝。
抗拉力不强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或卵在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技术应用文/曹爱军2012年第21期255(11月上)《交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