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育阅读书目

合集下载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推荐:大师谈语文教育教学之书籍以下书籍皆可到卓越网上订到:1.《跟大师学语文:文章讲话》,叶圣陶、夏丏尊著,中华书局出版。

2.《跟大师学语文:文话七十二讲》,叶圣陶、夏丏尊著,中华书局出版。

3.《跟大师学语文:语文随笔》,叶圣陶、夏丏尊著,中华书局出版。

4.《跟大师学语文:怎样写作》,叶圣陶,夏丏尊著,中华书局出版。

5.《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三联书店出版。

6.《国文百八课》,夏丏尊、叶绍均著,三联书店出版。

7.《经典常谈》,朱自清著,三联书店出版。

8.《语文杂记》,吕叔湘著,三联书店出版。

9.《语文常谈》,吕叔湘著,三联书店出版。

10.《语文闲谈》,周有光著,三联书店出版。

11.《文章修养》,唐弢著,三联书店出版。

12.《作文入门》,梁启超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3.《文章作法》,夏丏尊、刘熏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4.《季羡林说写作》,季羡林著,中国书店出版。

15.《文章例话》,周振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6.《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朱自清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7.《叶圣陶教育名篇》,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8.《夏丏尊教育名篇》,夏丏尊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9.《作文杂谈》,张中行著,中华书局出版。

20.《文言津逮》,张中行著,中华书局出版。

一、语文教育史的书1、《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2、《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3、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4、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5、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1、《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2、《文心》3、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学前教育语文教材推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语文教材推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语文教材推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教育内容的选择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语文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既要使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本适合学前教育使用的语文教材,探讨它们如何帮助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推荐使用《童话世界》这本语文教材。

童话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想象力和富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

《童话世界》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通过学习这些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在想象中构建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我们推荐使用《儿童诗歌精选》这本语文教材。

儿童诗歌是培养儿童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儿童诗歌精选》中收录了一些简单易懂、富有节奏感的儿童诗歌,如《小星星》、《捉泥鳅》等。

通过朗诵这些儿童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此外,我们还推荐使用《绘本世界》这本语文教材。

绘本作为一种融合了图画和文字的文学形式,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世界》中收录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绘本作品,如《小蓝和小黄》、《大雄和哆啦A梦》等。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绘本,领略绘画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推荐使用《成长的故事》这本语文教材。

成长的故事是儿童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通过讲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成长的故事》中收录了一些有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种瓜得瓜》、《懒汉和苦力》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了解到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语文教材的选择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使用《童话世界》、《儿童诗歌精选》、《绘本世界》和《成长的故事》这些语文教材,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在美妙的世界中感受、思考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一、教育名著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8月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荐读书目:五、美学与美育

荐读书目:五、美学与美育
项目组
11
周易的美学智慧
B221.5/335
F7
王振复著
湖南出版社,1991.12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作者在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周易》巫术智慧的特点,论证了中华文化之所以没有发展成宗教,而发展成为美学智慧的原因等。
项目组
12
庄子的美学
B223.55/400
F7
张利群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
F7
崔光宙著
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民国81[1992]
学科主题:美感-发展-研究
项目组
4
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
B83-05/434
F7
鲁晨光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包括:发现奥妙的历程;进化论及其美学问题;美学及其生物学问题;探索美感起因的迷途和出路等内容。
项目组
5
美感的结构与功能
项目组
中国美学史话
B83-09/180-2
F7
李翔德,郑钦镛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美学史话。内容通过把中国美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思想、人物、流派、事件等筛选出来,追本溯源,揭示意蕴。
项目组
美与爱河中的青年
B834/338
F7
王小松等编著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8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从如何锻炼健美的体魄、选择最佳的衣着、培养优美的风度、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出发,帮助青年朋友迈好涉足爱河的第一步,探讨如何巩固…
心灵的冲突与和谐:伦理与审美
B82—059/63
F7
陈望衡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9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从人的心灵机制与社会结构两个层面论述了真、善、美三者的关系,预示了伦理、审美发展的未来等。

美学书目

美学书目

中国美学部分1.张法《中国美学史》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3. 陈望衡《中国美学史》人民出版社4.于民和叶朗《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6.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诗话》、7.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8.李泽厚编的《中国美学史》及《美的历程》、9.张海明《经与纬的交结》、10.王一川《修辞论美学》、11.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12.于民、孙通海编著《中国古典美学举要》13.林奇:《城市意象》14.刘小枫:《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1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16.王晓渔:《文化麦当劳》17.张闳:《文化街垒》18.张京媛(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19.张京媛(编):《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20.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21.张念:《持不同性见者》22.朱大可:《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24.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灰阑中的叙述》)25.李欧梵:《上海摩登》26.李幼蒸(编):《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27.杨小滨:《历史与修辞》28.欧阳江河:《站在虚构这边》29.张闳:《声音的诗学》30.张柠:《土地的黄昏》31.钟鸣:《秋天的戏剧》32.朱大可:《燃烧的迷津》33.耿占春:《隐喻》34.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35.张闳:《黑暗中的声音》36.钟鸣:《畜界·人界》西方美学史论著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2.亚里士多德《诗学》、3.郎吉努斯《论崇高》、4.休谟《论趣味的标准》、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6.狄德罗《论美》、7.康德《判断力批判》、8.莱辛《拉奥孔》、9.歌德《歌德谈话录》、10.席勒《审美教育书简》、11.黑格尔《美学》、12.谢琳《艺术哲学》、1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5.泼德莱尔《美学论文》、16.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17.丹纳《艺术哲学》、18.尼采《悲剧的诞生》、19.弗洛伊德《梦的解析》、20.普列汉诺夫《艺术与社会生活》、21.克罗齐《美学原理》、22.海德格尔《诗·语言·思》、23.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24.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25.萨特《什么是文学》26.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27.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28.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29.杰姆逊:《语言的囚笼》30.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31.马尔库塞:《审美之维》32.廖炳惠:《关键词200:文学与批评研究的通用词汇编》33.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34.伍蠡甫(编):《现代西方文论选》35.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36.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37.阿伦特:《黑暗中的人们》38.巴特:《符号帝国》39.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40.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41.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42.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43.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4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45.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46.加缪:《反与正》47.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48.李自修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49.罗钢、刘象愚(编):《文化研究读本》50.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5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52.马尔罗:《无墙的博物馆》53.乔纳森·卡勒:《论解构》5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55.桑塔格:《反对释义》56.桑塔格:《在土星的标志下》57.乔治·布莱:《批评意识》58.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59.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60.巴特:《恋人絮语》61.本雅明:《本雅明文选》62.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63.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64.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65.福科:《规训与惩罚》66.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67.海德格尔:《林中路》68.加缪:《反叛者》69.杰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70.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71.利奥塔:《后现代状况》72.列维-施特劳斯:《看·听·读》73.罗钢、王中忱(编):《消费文化读本》74.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75.麦克卢汉:《理解媒介》76.萨特:《文学论文选》77.希尼:《希尼诗文集》(文论部分)78.伊尼斯:《帝国与传播》79.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80.巴什拉:《火的精神分析》81.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8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83.本尼迪克特:《菊与刀》84.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85.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86.布朗肖:《文学空间》87.达尼埃尔·罗什:《平常事物的历史》88.蒂利希:《存在的勇气》89.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90.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91.福科:《古典时代疯狂史》92.福科:《临床医学的诞生》93.海涅:《论浪漫派》94.霍尔(等):《表征》95.加缪:《西绪福斯神话》96.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97.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98.勒庞:《乌合之众》99.利科:《活的隐喻》100.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10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02.麦克卢汉:《机器新娘》103.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104.萨特:《萨特论艺术》、105.桑塔格:《疾病的隐喻》106.桑塔格:《论摄影》107.桑塔格:《重点所在》108.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09.西美尔:《桥与门》110.西蒙娜·德·波夫瓦:《第二性》111.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112.阿多诺:《美学理论》113.艾柯:《符号学与语言哲学》114.巴什拉:《梦想的诗学》115.巴特:《服饰体系》116.巴特勒:《性别的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117.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118.保罗·德曼:《解构之图》119.鲍德里亚(布希亚):《物体系》120.鲍德里亚:《消费社会》121.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122.布鲁姆:《影响的焦虑》123.布洛赫:《法国农村史》124.德里达:《论文字学》125.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126.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127.葛尔·罗宾(等):《酷儿理论》128.葛兰西:《狱中札记》129.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30.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131.基斯加柯夫斯基(等):《路标集》132.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133.吉登斯:《现代性及其后果》134.杰姆逊:《政治无意识》135.卡内蒂:《群众与权力》136.科尔班:《大地的钟声》137.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138.克莉斯蒂娃:《恐怖的权力》139.勒维纳斯:《从存在与存在者》140.里夏尔:《文学与感觉》141.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42.列维-施特劳斯:《嫉妒的制陶女》143.列维-施特劳斯:《忧郁的热带》14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45.梅洛·庞蒂:《眼与心》146.米利特:《性政治》147.尼采:《苏鲁支语录》148.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149.齐泽克:《意识形态崇高客体》150.萨义德:《东方学》151.史景迁:《王氏之死》152.薇依:《在期待中》153.韦伯:《儒教与道教》154.肖瓦尔特:《妇女·疯狂·英国文化》155.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追忆》156.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157.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158.奥尔巴赫:《摹仿》159.巴特:《S/Z》160.巴特:《符号学原理》161.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162.柏拉图:《理想国》163.鲍德里亚:《生产之镜》164.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165.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66.德勒兹:《反俄狄甫斯》167.德里达:《书写与差异》168.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169.福科:《词与物》170.福科:《知识考古学》17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17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73.海登·怀特:《元历史》17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75.亨廷顿:《文明的冲突》176.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177.霍布斯:《利维坦》178.吉尔伯特、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17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80.康德:《判断力批判》181.克尔凯郭尔:《非此非彼》182.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183.拉康:《拉康选集》184.赖希:《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学》185.列维-施特劳斯:《神话学》186.马丁·布伯:《我与你》187.梅洛·庞蒂:《符号》188.尼采:《权力意志》189.诺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190.齐泽克:《幻想的瘟疫》191.齐泽克:《敏感的主体》192.荣格:《回忆·梦幻与思考》193.荣格:《人及其象征》194.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195.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19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97.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98.斯塔罗宾斯基:《活的眼》199.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200.涂尔干:《原始分类》201.维柯:《新科学》20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203.西美尔:《货币哲学》。

美学、文艺学经典导读篇目

美学、文艺学经典导读篇目

美学、文艺学经典导读篇目中国篇1.孔子《论语》2.孟子《孟子》3.老子《老子》4.庄子《庄子》5.《周易·系辞》6.《乐记》7.《礼记》(除其中的《乐记》)8.《淮南子》9.《毛诗序》10.曹丕《典论·论文》11.嵇康《声无哀乐论》12.陆机《文赋》13.刘勰《文心雕龙》14.严羽《沧浪诗话》15.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6.谢榛《四溟诗话》17.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8.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西方篇1.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文艺对话集》2.亚里士多德《诗学》3.贺拉斯《诗艺》4.朗吉弩斯《论崇高》5.布瓦洛《诗的艺术》6.维柯《新科学》7.哈奇生《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8.荷迦兹《美的分析》9.休谟《论审美趣味的标准》10.博克《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11.狄德罗《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12.鲍姆嘉通《美学》13.莱辛《拉奥孔》14.康德《判断力批判》15.席勒《审美教育书简》1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17.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19.尼采《悲剧的诞生》20.里普斯《论移情作用》21.布洛《“心理距离”作为一项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或《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22.克罗齐《美学原理》23.弗雷泽《金枝》24.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结构分析》(见《结构人类学》)25.阿尔吉达斯-于连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26.罗兰·巴特《文学符号学》、《阅读的快乐》27.卡西尔《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28.苏珊·朗格《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29.德里达《延异》30.克莱夫·贝尔《艺术》第一章(有意味的形式)3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3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图腾与禁忌》《文明与它的不满》33.荣格《美学中的类型问题》34.拉康《哈姆雷特》中的欲望及其解释35.埃里希弗洛姆《社会的无意识》36.诺思罗普·弗莱《文学的原型》37.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38.瑞恰兹《虚幻的审美境界》39.艾伦退特《论诗的张力》40.维姆萨特《意图谬见》、《感受谬见》41.乔治·迪基《艺术界》42.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语言》(《诗·语言·思》)43.萨特《什么是写作?》(《什么是文学?》第一章)44.英伽登《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45.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46.汉斯·罗伯特·尧斯《审美经验的意思是什么》47.伊瑟尔《阅读过程:一个现象学的论述》48.诺曼·N·霍兰德《阅读与本体:一场心理学革命》49.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50.霍克海默《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51.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序言52.阿多诺《现代音乐的哲学》“序”和“导论”53.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54.马尔库塞《新感性》55.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政治无意识》56.利奥塔《对“何为后现代主义”这一问题的回答》57.福柯《当代音乐与大众》58.让·鲍德里亚《我不属于俱乐部,亦不属于宫廷》、《完美的罪行》59.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导言60.斯皮瓦克《三个女性主义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61.克里斯蒂娃《抒情诗人:从高尚的浪漫到寓言故事》62.格林布拉特(格林伯雷)《通向一种文化诗学》63.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6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65.丹尼尔·贝尔《文化的意义》66.格尔兹《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注:1.本课程为美学、文艺学专业重头专业课,特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马奇主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蒋孔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共四卷)精选、确定这些基本篇目,以求规范。

必读的美学书籍

必读的美学书籍

必读的美学书籍必读的美学书籍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必读的美学书籍,希望您喜欢!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

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

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

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

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知识量不小。

行文生动,文才斐然。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

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

《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

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

他的表述没有逻辑。

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

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全日制语文教育硕士阅读书目

全日制语文教育硕士阅读书目

全日制语文教育硕士阅读书目一、教育学类1.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理解与教育》,金生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什么是教育》(邹进译),雅斯贝尔斯著,三联书店1991年版《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被压迫者教育学》[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叶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钟启泉、高文、赵中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史密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评价》[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人的教育》福禄贝尔(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和教师的谈话》,[苏]赞可夫(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教育的艺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瑞士]皮亚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教育学的建构》,陈桂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美育》阅读书目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鲍桑奎:《美学史》,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86
席勒:《美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蔡元培全集》第7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夏丏尊:《夏丏尊文集平屋之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夏丏尊刘薰宇:《文章作法》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教育出版社1962
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黎泽渝编:《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陈光磊李熙宗编:《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陈望道:《陈望道语文教育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王力著:《王力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叶至善编:《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开明出版社1989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吕叔湘:《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吕叔湘:《语文常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
朱自清:《经典常谈》,北京出版社2004年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
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89年
曾繁仁等:《审美教育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李廷扬:《美辞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
梅宝树主编:《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
赵伶俐主编:《百年中国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永康主编:《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 李天道:《西方美育思想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冉祥华:《美育的当代发展》新华出版社 2008
俞玉姿编:《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韦志成:《中学语文美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
刘清涌:《语文教学情理趣》三环出版社1990
杨德如:《语文美育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 饶杰腾编:《语文学科教育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万福成等:《语文教学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
陈小英:《教师的审美情趣》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杨斌:《语文美育叙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潘纪平:《语文审美教育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钟为永:《语文教育通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杨云萍:《语文美育和谐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倪宝元主编:《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曾祥芹主编:《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王纪人主编:《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张田若、陈良璜、李卫民:《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语文相关期刊杂志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
3.《中学语文教学》
4.《语文学习》
5.《语文教学通讯》
6.《语文建设》
7.《语文教学与研究》
8.《中学语文》
9.《语文教学之友》
10.《现代语文》
11.《阅读与鉴赏》
12.《名作欣赏》
13.《写作》
14.《咬文嚼字》;
15、《新教育》
问题:
在应试教育语境中,学生更追求实用性知识,如何将美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如何讲美育原则实施于教学中?
阅读教学中美育的问题,经典教材如何施行美育?
怎样认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价值?
如何在作文训练中实施美育教育?
如何提高自身的美学素质?
美育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如何体现?
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于联系是什么?
班主任的美育工作如何入手?
美育效果呈现的不及时性与学校升学率要求、家长的期待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