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命若琴弦》动听的乐章,残缺的完美,崇高的生命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被作者独特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在这部散文集中,史铁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琴弦,要经历无数次的振动和磨砺,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追求理想和目标,以及不断地超越自我。
在分析这部作品时,我认为史铁生用琴弦来比喻人生非常恰当。
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就像琴弦需要经过磨砺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一样,人也需要通过经历挫折和磨难才能成长和进步。
同时,史铁生也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超越自我,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舒适区,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史铁生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经历它。
这个思想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了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必要性。
总之,《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它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用史铁生的思想来激励自己,不断地追求梦想和目标,并且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生命若琴弦》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书中记录了史铁生对生命、人生、自然、文学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史铁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史铁生在书中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他用琴弦来比喻生命,认为生命就像琴弦一样,需要用心去弹奏,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他认为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和享受。
他还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史铁生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史铁生在书中对人生也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他认为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应该珍惜和珍藏。
他还通过对文学的品味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
史铁生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暖,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丰富和多彩。
通过阅读《生命若琴弦》,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生命是宝贵的,需要用心去珍惜和感悟;我明白了人生是美好的,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史铁生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读完《生命若琴弦》让我受益匪浅。
史铁生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暖,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通过对生命、人生、自然、文学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史铁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伴随着我,让我更加珍惜和享受生命,更加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人生。
感谢史铁生,让我的生命因他的文字而更加丰富多彩。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哲理与生命感悟的短篇小说,读来令人深思。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老一小两个瞎子,老瞎子从师父那里得到了一个承诺: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作为药引的琴槽里封着的药方就能让他重见光明。
于是,老瞎子带着小瞎子翻山越岭,以说书为生,风餐露宿,一心只为弹断那一千根琴弦。
然而,当老瞎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拿着所谓的药方去抓药时,才发现那只是一张白纸。
这个结局无疑是令人震惊和心痛的。
老瞎子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希望,竟然就这样瞬间破灭。
但在短暂的绝望之后,老瞎子却明白了师父的用心。
原来,这所谓的药方并非真的能让人重见光明,而是一个让瞎子们活下去的目标,一个支撑他们走过漫长黑暗岁月的动力。
小瞎子正值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他与兰秀儿的爱情,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然而,这段爱情却因为他的残疾而遭受了挫折。
小瞎子在爱情的失落中痛苦万分,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这时,老瞎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小瞎子,要为那虚设的目标而努力活下去。
在这个故事中,“琴弦”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人生的目标和希望,即使这个目标可能是虚幻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就像老瞎子和小瞎子,他们虽然身处黑暗,但心中有了弹断琴弦的目标,生活便有了意义。
同时,“命若琴弦”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我们常常在追寻着各种各样的目标,以为达到这些目标就能获得幸福和满足。
然而,当我们真正达到目标时,却发现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何处?是在于结果,还是在于追求的过程?我想,《命若琴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或许更多地在于过程。
老瞎子一生都在为弹断一千根琴弦而努力,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
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生命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即使最终发现药方是假的,但他在追求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收获的感悟,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为了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个人的成长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让我们更加珍惜成功的来之不易。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小说,它以琴弦的比喻来揭示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曲折。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刻画,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脆弱。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探讨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命运如琴弦般曲折多变在《命若琴弦》中,命运被比喻为琴弦,寓意命运的多变和脆弱。
小说中的主人公李琴是一个受尽命运摧残的女子,她的命运像是被一根扭曲的琴弦牵引着,时而高昂,时而低沉。
这种曲折的命运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李琴的命运起伏主要体现在她婚姻生活中的变故。
起初,她嫁给了一个温文尔雅的丈夫,生活美满幸福。
,丈夫突然去世后,她嫁给了一个凶蛮无理的男人。
这种剧烈的命运转折让李琴无法预料和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只能被动地接受。
这种无奈和无力感成为小说的主要情感线索,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命运的无常性。
命运与人性的矛盾冲突小说中,命运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命运的摆布和人性的追求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对抗。
李琴是一个积极向上,善良正直的女子,,命运却不断地对她进行考验,让她陷入困境和痛苦之中。
小说中的一个典型情节是李琴与第二个丈夫的冲突。
丈夫的恶劣行径和言语伤害,让李琴备受折磨。
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善良和坚强,不愿意妥协自己的人格和原则。
这种对抗性的描写,展现了人性对命运的抵抗。
命运之外的选择和抉择尽管命运是无法掌控的,但小说也强调了命运之外的选择和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尽管命若琴弦,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改变命运。
小说中的李琴通过努力学习扬琴,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琴师,展现了命运之外的努力和奋斗。
她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不被命运所束缚。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选择,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和力量,让我们相信人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命若琴弦的启示《命若琴弦》通过琴弦的比喻,展现了命运的曲折和人生的矛盾冲突。
它告诉我们,命运可能会无常,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改变命运。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读完《命若琴弦》,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这书里讲的是一老一小两个瞎子,以弹琴说书为生。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跟他说,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拿着琴里的药方去抓药,吃了药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于是,老瞎子带着这份信念,风里来雨里去,走过了无数的日子。
小瞎子呢,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年纪。
他懵懵懂懂地跟着老瞎子,也盼着有一天能睁开眼看看这花花世界。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瞎子对光明的那份执着追求。
他每天早早起来,调弦、说书,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他对重见光明的期待。
那把琴,在他手里仿佛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器,而是通向光明的钥匙。
他弹啊弹,岁月在琴弦上悄悄溜走,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可那双眼却始终没有因为岁月的消磨而减少对光明的渴望。
记得有一次,他们来到一个小村庄。
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片水花。
老瞎子和小瞎子浑身湿透,却还是坚持着走进村子,找了个能避雨的屋檐,就开始说书。
老瞎子的声音在雨中显得有些颤抖,但他的神情却无比专注,仿佛这场雨根本不存在。
小瞎子在一旁打着拍子,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他也毫不在意。
台下的听众寥寥无几,只有几个躲雨的村民。
可老瞎子依然说得绘声绘色,仿佛台下坐满了人。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地舞动,那琴声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仿佛在诉说着他心中的渴望和不甘。
这场雨里的说书,没有换来多少报酬,但老瞎子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抱怨,只有坚定。
还有一回,他们路过一片田野。
正值春天,油菜花金黄一片,微风拂过,掀起层层花浪。
小瞎子兴奋地叫着:“师傅,这花香得很呐,要是能看见该多好!”老瞎子微微一笑,说:“等师傅弹断了一千根弦,咱就能看见了。
”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老瞎子的脚步略显蹒跚,可他的目光始终望着前方,好像那里就是他光明的未来。
当老瞎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拿着药方去抓药时,才发现那所谓的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
那一刻,他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
《命若琴弦》读后感(5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寒假看了看史铁生的书,感觉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拙笔之见,期望能给大家带来些思考。
“文学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体现”史铁生如是说。
他赐予了文字宗教的神圣。
“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是史铁生对自我的评价,年轻小伙正是生龙活虎的二十出头却双腿瘫痪,他经历了多少生与死的挣扎,受过多少命运不公的折磨,扛过多少从恶梦中入睡从美梦中惊醒的夜晚?他的文学让人感觉不到身为残疾人的颓废和萎靡,相反,他对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对生死的深思,以及带有北京口语贴切的语言帮我拨开眼前的乌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命若琴弦》讲述的是一老一小两个瞎子带着三弦琴,说书为生。
小瞎子年轻好奇,对大山外的世界、对感情都充满了憧憬。
但他是个瞎子,注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样。
师父不让他养狗,怕受村子里的狗欺负,也怕欺负了别人家的狗,误了生意。
当小瞎子听出师父的心绪好时,就问:“什么事绿色的长乙(椅)?”“那曲折的油狼(游廊)呢?”“你就爱瞎听那些玩意儿,听那些玩意儿有什么用?天底下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注:小瞎子有个收音机,那些东西都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头上浇凉水。
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弹三弦琴,因为他的师父小瞎子的师爷以前告诉他:我们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给你留有一张药方,你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药,吃了药你就能看见东西了。
老瞎子当然相信师父的话,能看到东西是多诱人的一个目标,于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
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
这一切的过程就是为了到达心中的那个目标,看一看这个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说书,小瞎子巴不得早来那里,因为那里有个小妮子名叫兰秀儿,两人正值情窦初开,在一齐听电匣子(收音机),谈天说地,都想成为唯一的彼此。
但是老瞎子告诉小瞎子:“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离那妮子远点儿。
”“兰秀儿不坏”“我明白她不坏,可你离她远点儿好。
早年你师爷这么跟我说,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预言家,只是他经历过,最后的分离和心痛让他生出保护小瞎子的心。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命若琴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命若琴弦》读后感1在《命若琴弦》中,讲述了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
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
老瞎子的师父临终时告诉老瞎子: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复明的药方,而他自己记错了,只弹断了八百根,所以不灵了。
老瞎子紧记师父的话,弹了五十年,盼了五十年。
小瞎子则是期盼着和心爱兰秀儿幸福的生活。
然而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但是当他想起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兰秀儿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想到了小瞎子的心情,老瞎子想到了“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在这一瞬间也深深的领悟了。
于是为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
老瞎子没有把药方是一文空纸的事实告诉小瞎子,而是告诉小瞎子,是他记错了,得拉断1200根弦才可以去抓药方,琴弦数从1000增加到1200,不仅是数目的递增也是生命的递增。
这番“美丽的谎言”,给予了三代人活下去的希望。
让这三代人为了这个希望去拉紧琴弦,弹奏下去……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
对于老瞎子来说就是琴匣里的张白纸。
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全来源于那张白纸。
或许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如此,当我们蓦然顿觉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过是一张白纸时,我们该为了什么而生存呢?其实,就如同史铁生所言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其过程,《命若琴弦》中,老瞎子和小瞎子正是在日奔波忙碌地弹弦说书中发现了生命的价值和快乐,所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_3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
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
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生命如歌,悠扬美妙;生命如花,娇艳芬芳;生命如水,淡泊悠远;生命如画,浓墨重彩……可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才真正地感悟到生命如弦,不懈追求,才会使生命焕发出美丽的色彩。
文中的老瞎子,一生的追求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一眼世界。
于是他遵照_的要求,要弹断一千根琴弦,然后才能打开琴槽上的蛇皮,取出那能让他达到希望的药方。
当他弹断了一千根琴弦,欣喜若狂地去抓药时,却发现那一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经过一番煎熬与思考,他终于体会到_的苦心。
虽然他一生追求的希望是虚无的,可他却在追求“弹断一千根弦”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欢乐,即使是不能用眼睛来看一下这个世界。
也真正地从感悟到了_临终时的那句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目的与希望只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不论我们能到达哪里,这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会得到快乐。
兢兢业业的老师们,永恒不变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学生进步,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在平凡的两点一线间徒步,几年如一日,几十年如一日。
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命若琴弦。
人的心弦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
只有这用这两头绷紧了的心弦——有了目的,有了追求,才会让生命绽放如花,悠扬如歌。
生命的本质不是结果,因为我们无论是谁,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从自然中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成为一个“土馒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命若琴弦》动听的乐章,残缺的完美,崇高的生命《命若琴弦》讲述了两个瞎子的一段生活经历,重提了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不断探寻的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老瞎子五十年来只为弹断一千根弦取出琴中的复明药方,当盼望已久的时刻来临却是一张无字白纸。
老瞎子仿佛就看透了命运,他为了让小瞎子也能心有所系的活下去,又把谎言传给小瞎子。
书中有许多谈及命运的内容,联系作者其他的作品,他信奉尼采的“爱命运”。
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最英明的指引,要对一切命运都要保持爱的态度,“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就好比抓了一手坏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爱命运,应该对它说是,然后将坏牌打得精彩。
在《命若琴弦》中,小瞎子经历了一场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的爱情的打击后,问“干嘛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平静地说“就因为咱们是瞎子。
”我想这个回答就是爱命运的表现,就因为上帝给予咱们是瞎子,我们就是瞎子,因为无法改变,恨也无济于事,唯有爱,唯有将命运过得精彩。
“寻常世间寻常看,知青梦断狂妄间。
曾栖地坛悟生死,也缘轮椅在家言。
度生命若琴弦,几回梦归清平湾,宿命冥冥透析时,病隙碎笔侃侃谈。
”
因为残缺,完美才得以显现。
史铁生意识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人生而就有缺陷,问题,不可能完美。
所以有的评论家把史铁生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之前写的是残疾的人,之后写的是人的残疾,人的缺陷和问题。
意思就是说史铁生在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后,又在为别人寻找活着的理由。
我们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时时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宁静。
所谓“宁静以致远”,史铁生并不是在呐喊,而是在剖析,在阐释,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