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科常用药物
科普!细数常用的抗风湿药物

科普!细数常用的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主要是指用于口服的泼尼松(强的松)片、静脉滴注用的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琥珀氢化可的松,以及供关节局部封闭治疗用的醋酸曲安奈德(去炎舒松)等。
此类药物中以泼尼松使用最多。
以前在类风关的治疗中激素的使用比较普遍,而且用量较大,近20~30年以来,激素已经不是类风关规范治疗中的常用药和首选药了。
激素的用量由医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但是一旦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该逐步减量,并尽可能争取停药,不主张长期用,尤其是较大剂量地使用。
激素对类风关症状的控制非常迅速,常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是激素只能控制症状,并不能减少类风关关节畸形的发生,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骨质疏松,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紊乱,容易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应该慎重使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留体类抗炎药指不具有激素中的留体结构,又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镇痛作用的一大类药物,英文简称HSAIDs,汉语可读作“恩塞”类药物。
此类药物有吲哚美辛(消炎痛)等,也是第一代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称为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
以后又出现了以双氯芬酸(如扶他林)为代表的第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第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此类药物称作“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三代则是“特异性非甾体类抗炎药”,代表品种为昔布类药物。
一般不良反应较小,但是目前此类药物价格还比较昂贵,很多城市都未进人医保报销药品目录,因此限制了在临床中的使用。
目前非淄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关的首选药物,也称为一线药物。
在此强调的是,一般临床上应该避免同时服用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这样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虽然可以较快地缓解类风关症状,但是对类风关的发展并没有阻止作用,因此除少数诊断尚不肯定或症状轻微的病人外,一般都应该合并使用慢作用药物。
慢作用药物(SAARDs)慢作用药物是治疗类风关的“主力军”,区别于非留体类抗炎药,被称为二线药物。
抗风湿药物

泻、皮炎、口炎、脱发、腹痛、畸胎、
SGPT↑、肝硬化等.
为提高溶解度,促进排出,用前补充水,服
碱性药,给叶酸防骨髓抑制.
33
2020/5/23
环孢霉素A
(Cyclosporin A) 从霉菌中提取的多肽,分子 量子202,由11个氨基酸组成.口服能抵抗胃酸及 水解酶,半衰期6-20小时.
主要抑制T细胞的活化,阻止其基因转录,阻 断IL-1(单核细胞)和IL-2(辅助T细胞)的合 成和释放;抑制B细胞增殖反应;抑制依赖T细胞 的r干扰素产生,从而抑制NK细胞活性.
1200-3200
奈普生 Naproxen
Naprosyn
14 250-1500
酮布洛芬 Ketoprofen 芬布芬 Fenbufen
Alrheuma Orudis Lederfen
2 200 12 600
用法 (次/日)
500/3 10002000/3
600/4 375500/2 200/4 600/2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英文
商品名
半衰期 总剂量 (h) (mg/d)
Acetysalicylate Acid Aspirin Acetysalicylate Acid Aspirin
2-3 小剂量
20 大剂量
<2500 3000-6000
Ibuprofen
Mortrin,Brufe n
2
有2个以上肾危险因素时,避免使用。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受体阻断剂氨酰
心安可降低NSAID效应,应用抗凝剂,避免服用 乙酰水杨酸;与洋地黄合用,防止洋地黄中毒。
13
2020/5/23
甾体类抗炎药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艾拉莫得、硫唑嘌呤、青霉胺、金制剂等传统合成抗风湿药作用及注意事项

类风关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艾拉莫得、硫唑嘌呤、青霉胺、金制剂等传统合成抗风湿药作用及注意事项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症状分为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
关节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等,关节外症状则为血管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内脏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以致残率高著称,严重的关节外并发症还可危及生命!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可以简单分为两类:控制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等。
改变病情传统合成抗风湿药、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生物制剂与生物仿制药等。
传统合成抗风湿药是治疗类风湿的“主力军”,最常用包括五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艾拉莫得,其他还包括硫唑嘌呤、青霉胺、金制剂等。
五种常用csDMARD优缺点①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甲氨蝶呤最大优点是其兼顾疗效、耐受性与经济性。
疗效:甲氨蝶呤具有抑制白细胞的趋向性,有直接的抗炎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很好的阻止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作用,并且可持续应用5—6年或以上。
耐受性:甲氨蝶呤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小剂量应用很少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一些较轻的不良反应,一般通过调整剂量即可缓解。
经济性:与生物制剂、靶向合成抗风湿药乃至同类药物中的艾拉莫得等相比,甲氨蝶呤的价格更具有经济性。
甲氨蝶呤的缺点主要是其引起不良反应。
最常见是胃肠道症状、皮疹、脱发等,预防胃肠道反应可以通过餐后服药、注射给药、护胃等方法来减轻。
在甲氨蝶呤副作用中警惕的是肝毒性和骨髓抑制,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同服叶酸有助于降低甲氨蝶呤的副作用,而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不宜使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不可与氯霉素、左旋咪唑、复方磺胺甲恶唑等联用。
②来氟米特来氟米特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用药,是一种低分子量异噁唑类化合物,具有抗增殖活性,可抑制免疫并发挥抗炎作用。
风湿科常用药

风湿科常用药(2010年10月)1.非甾体抗炎药(1)双氯芬酸钠(扶他林)75mg/片,75mg,po,qd~bid(2)美洛昔康(莫比可)7.5mg/片,7.5mg~15mg,po,qd~bid(3)塞来昔布(西乐葆)100mg/粒,100mg~200mg,po,qd~bid(4)洛索洛芬(乐松)60mg/片,60mg,po,qd~bid2.慢作用抗风湿药(1)甲氨蝶呤(MTX) 2.5mg/片用法:5~15mg,口服,每周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w,用药3~12w 起效。
药理作用:本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增殖和复制,修复骨破坏,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药物之一。
MTX具有抑制白细胞趋化作用,因而有直接抗炎作用。
小剂量叶酸或亚叶酸与MTX同时使用,可减少MTX的毒副作用而不影响疗效。
(2)柳氮磺吡啶(维柳芬)(SSZ/SASP)0.25g/片,0.25g,po,qd(3)来氟米特(爱若华、妥抒)(LEF)10mg/片,10mg~20mg,po,qd(4)羟氯喹(纷乐)(HCQ)0.1g/片,0.1g~0.2g,po,bid(5)沙利度胺(反应停)25mg/片用法:自身免疫性疾病:75mg~100mg,po,qn,从小剂量开始;用于其嗜睡的副作用,可用于改善患者由于使用激素后导致的兴奋失眠。
(6)硫唑嘌呤(依木兰)(AZA)50mg/片用法:起始剂量2~2.5mg/(kg。
d),起效后减至50mg,qd维持。
(7)环磷酰胺(CTX)50mg/片用法:一般50mg~100mg,po,qd;针剂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静脉冲击疗法0.75~1.0g/m2体表面积。
(8)环孢素A(新赛斯平)(C S A)25mg/粒用法:剂量依病人情况而定,一般可按照2.5~5mg/(kg.d)(9)吗替麦考酚酯(骁悉、赛可平)(MMF)0.25g/片适应证:主要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用法:诱导期:1.5~2.0g/d,东方人耐受量较西方人低,一般选用小剂量,使用至少3个月;维持期:0.5g/d,使用3年。
风湿病学类风湿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案

风湿病学类风湿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案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组织。
它通常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为了有效地管理风湿关节炎,综合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风湿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案,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和恢复关节功能。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风湿关节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可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然而,长期使用NSAIDs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迅速减轻炎症和疼痛。
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有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和糖尿病。
3. 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DMARDs可减缓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并改善关节功能。
常见的DMARDs包括甲氨蝶呤、甲基硫氧嘧啶和氯喹等。
4.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可靶向免疫系统,减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
这些药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抑制剂和B细胞抑制剂等。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增加关节灵活性、改善肌肉力量和提高姿势控制。
以下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1. 关节活动性锻炼:这些锻炼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运动范围,并减轻关节的僵硬感。
常用的关节活动性锻炼包括屈曲、伸展和旋转动作。
2. 肌肉锻炼:通过肌肉锻炼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减轻关节的负担。
常见的肌肉锻炼包括抬腿、挺胸和屈腿等。
3. 热敷和冷敷:热敷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和减轻关节疼痛,而冷敷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
4. 按摩疗法: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缓解紧张的肌肉和关节。
三、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他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在风湿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案中起到辅助作用。
1. 饮食调整:适当的饮食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关节负担。
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食物的饮食,如鱼类、坚果和水果,有助于缓解风湿关节炎症状。
肿节风临床应用

肿节风临床应用肿节风,又称为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肿节风的过程中,临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肿节风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包括常用药物、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方面。
首先,常用药物是治疗肿节风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和传统的中药药方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长,避免出现药物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其次,物理疗法在肿节风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理疗、针灸等。
热敷可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理疗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针灸则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肿节风的症状。
患者在接受物理疗法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另外,饮食调理也是肿节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多食用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食物,如芹菜、黄瓜、茭白等;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轻肿节风的症状。
同时,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轻关节负担,减缓病情的发展。
总的来说,肿节风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和治疗的慢性疾病,而临床应用是治疗肿节风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结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断提升自身抵抗能力,以达到控制病情、减缓疾病发展的目的。
希望本文对患有肿节风的患者有所帮助,也提醒广大患者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恢复健康。
风湿科常用静脉药品使用要点

配伍禁忌
滴注避光要求
具有刺激性的
易造成跌倒的
冲管要求
溶媒种类
配置后保存时间
输液器选择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40mg】
溶解和稀释后4小时内用完
15-60分钟内滴完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生理盐水
4小时
未注明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0.5g】
风湿科常用静脉药品使用要点
药学分类
药品名称
滴注时间要求
滴速要求
配伍禁忌
滴注避光要求
具有刺激性的
易造成跌倒的
冲管要求
溶媒种类
配置后保存时间
输液器选择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注射用兰索拉唑(兰川)【30mg】
30分钟
疗程不超过7天
未注明
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强烈建议质子泵使用前后冲管
生理盐水
有
无注明
尽快使用
避光管
未注明
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不宜与碱性注射剂一起配伍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未注明
未注明
疏通血管类药物
注射液血栓通(晨钟)【150mg】
连续给药不得超过15天
未注明
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未注明
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
未注明
未注明
清热解毒类药物
热毒宁注射液【10ml】
尽快使用,勿保存
孔径为1.2um的过滤器
风湿免疫系统用药列表整理

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21 / 52 / 53 / 5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44 / 5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5糖皮质激素GC是一类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是目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或急危重症病人,能够明显改善SLE等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和预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
但其众多的副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主要为继发感染、向心性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缺血性骨坏死等。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半衰期36-54h,可影响机体分泌线中效:甲泼尼松龙(甲基强的松)、醋酸泼尼松(强的松)、半衰期12-36h,临床应用广泛,注意给药间隔短效: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半衰期8-12h,多用于紧急情况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指征:1.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般不做首选。
但有4种情况可用:①类风湿血管炎②过渡治疗③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④局部应用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治疗的基础药3.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不建议全身使用,但有3种情况可用:①合并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关节外症状②NSAIDs不能控制症状③顽固性外肘关节炎4.系统性血管炎:是治疗的基础药5.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首选药物注意:1.对于用泼尼松剂量≥7.5mg/d且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
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双磷酸盐抗骨吸收治疗。
2.对于激素与NSAIDs合用,应给予胃粘膜保护药。
3.激素治疗超过2个月的患者,如接受手术,术前和术后给予足量激素替代治疗,以防止可能发现的肾上腺功能不全。
5 /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氮磺胺吡啶
Sulphasalazine, SSZ salicylazosulfapyridine, SASP
作用机理:抗菌作用;抗炎作用(促进炎症部位腺苷释放); 免疫抑制作用(抑制NF-κB)。 给药方法: 0.25g 2/d起始,每周增加0.5g,至2-3g/d 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过敏,男性不育,血液系统异常
3. 过分强调MTX、SSZ 的副作用
4. 激素及免疫制剂应 用不规范
5. 新的生物及免疫制剂出现
风湿病治疗分类
— 非甾体类抗炎药:传统NSAIDs、倾向性COX2抑制剂、 选择性抑制剂 — 慢作用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 、羟氯喹等 — 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爱若华 — 糖皮质激素(激素) — 免疫及生物学治疗 1、靶分子治疗 (HLA、TCR疫苗及基因治疗) 2、免疫净化(免疫清除、免疫重建) 3、生物治疗 — 抗痛风药 — 软骨保护剂 — 中草药
风湿病的治疗(2)
改变病程的抗风湿药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 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青霉胺、金制剂
氯喹/羟氯喹 chloroquine /hydroxychloroquine
作用机理:改变细胞酸性微环境,干扰细胞功能,抑制淋巴 细胞功能,抑制磷酸二酯酶A2等酶活性。抗炎、 抗免疫,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 给药方法: 氯喹 250mg/d, 羟氯喹 200-400mg/d 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关节损害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视网膜病变,心律失常,头晕,皮 肤色素沉着
来氟米特(leflunomide, 爱若华)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阻断嘧啶从头合成途径; 抑制酪氨酸激酶阻断信号传导、抑制T细胞激活和 增殖;抑制NF-κB减少TNFa基因表达。 给药方法: 50mg/日,三天后改为10-20mg/日,连续服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不良反应: 主要有恶心、上腹不适、头晕、皮肤搔痒、脱发、 肝酶升高,但很少有肺纤维化。
风湿科常用药物
风湿病治疗策略的转变
— P. Brooks <1980S 1. 强调NSAIDS缓解症 状 2. 早期不用DMARDS
≥ 1990S
1. 早期应用DMARDS
2. MTX、SSZ、HCQ -“The top three”
3. DMARDS 联合治疗 4. 对激素、免疫抑制剂及 免疫净化再认识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
作用机理:嘌呤类似物,通过干扰嘌呤代谢作用于S期细胞, 阻碍对淋巴细胞有重要意义的嘌呤补充合成途 径,进而干扰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可同 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T细胞抑制尤为 明显。 给药方法: 1-3mg/kg.d (50-150mg/d)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 燥综合征、皮肌炎/多肌炎、血管炎 不良反应: 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移植、感染、肿瘤
—
萘丁美酮(麦力通、瑞力芬)、莫比可、 尼美舒利、依托度酸
— 选择性COX2抑制剂 西乐葆(Celecoxib,塞来昔布) 万络(Rofecoxib,罗非昔布)
非甾类抗炎药
新药物:
— 倾向性COX2抑制剂(莫比克、瑞力芬) —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万络、西乐葆)
新剂型:
— 肠衣片:扶他林 — 缓释片:意施丁(消炎痛)、英太青(双氯芬酸) — 肠溶微粒胶囊:戴芬(双氯芬酸)、奇诺力 (舒林酸、枢力达)、瑞力芬、麦 力通(萘丁美酮) — 复方剂型:奥湿克(双氯芬酸+米索前列醇) — 外用型: 优迈霜、扶他林乳胶剂、芬必得乳胶剂
风湿病的治疗(1)
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非甾类抗炎药
NSAIDs
COX-2抑 制 剂
昔布类 塞来昔布(西乐葆) 罗非昔布(万洛) 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
传 统 NSAIDS
苯胺类 (泰 诺 林 /百 服 宁 ) 非那西林 有机酸类 奈基烷酸 奈丁美酮 (瑞力芬)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作用机理:盐酸氮芥类烷化剂,与细胞内功能集团发生烷 化,与DNA交联影响其结构功能,致细胞凋亡。 可影响体液和细胞免疫,对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 液免疫抑制尤为明显。 给药方法: 750-1000mg/m2 VD 1/月×6→ 1/ 3月× 6 400-500 mg/m2 VD 1/2周 临床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脏损害,血管炎,系统 性硬化伴肺部病变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泌尿系统毒性、性腺毒性、胃肠道 反应、感染、肿瘤、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等
COX-2抑制剂于 99年后 应用于临床
吲哚类(酪酸) 消炎痛(吲哚美辛) 舒林酸(奇诺力)
昔康类 美洛昔康 (莫比可)
丙酸、苯乙酸 奈普生 布 洛 芬 (芬 必 得 ) 双氯芬酸(扶他林)
非甾类抗炎药
— 传统的NSAIDS 双氯酚酸、扶他林、凯扶兰、戴芬、奇诺力、 萘普生、布洛芬、奥湿克 倾向性COX2抑制剂
风湿病的治疗(3)
免疫抑制剂
甲氨喋呤、硫唑嘌呤、 来氟米特、环磷 酰胺、骁悉、环孢菌素A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
作用机理:通过干扰四氢叶酸合成,抑制胸腺嘧啶和嘌呤形 成,进而干扰DNA及RNA合成、导致细胞内腺 苷堆积。促进活化T细胞凋亡;促进合成IL-1受 体拮抗剂,抑制TNF、IL-1等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减少金属蛋白酶,控制滑膜炎症。 给药方法: 7.5-20mg/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不良反应: 恶心、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急性 间质性肺炎、间质纤维化、血液系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