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整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第2章章末整合提升一、必备知识——构建知识导图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一)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配子种类(1)就1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2)就2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精原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3)若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n种类型的精子。
(4)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5)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能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例1]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关于该动物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 D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B.一个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C.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 1∶1解析:由于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个精原细胞(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或Ab∶aB=1∶1;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两个精细胞。
(二)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1.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每对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
有两种以下情况:[例2]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的高茎个体中纯合子占1/4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解析: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
第2章课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本原文填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当孟德尔向人们揭示遗传规律的时候,细胞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与孟德尔同时代的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这个天才的预见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魏斯曼预言的这个特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叫做__________。
2.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______中形成的。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精原细胞。
__________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__________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________的相同。
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_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__________,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__________,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这两次分裂分别叫做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
精细胞再经过______,就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3.减数分裂I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______;四分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发生互换;____________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减数分裂II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在__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______,成为____________。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完全相同的______________构成,这两条______________由同一个________连接。
高中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实验步骤: 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得 F1,观察 F1 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②从 F1 中选出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 F2; ③观察 F2 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前期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 同;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 体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 同;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 体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 ①与②比较:①中染色单体分离,②中同源染色体分 离; 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无同源染色体; ②与①③比较:②中有染色单体,①③中无染色单体
末期
染色体 数目变化
2N 2N 2N 4N 4N→2N
DNA 数目 变化
2C→ 4C 4C 4C 4C→2C
4C
性原 细胞
2N 2C → 4C
减数分裂
初级 性母 细胞
次级性母 性
细胞 细
前、中 后 胞
期期
2N N 2N N
4C 2C 2C C
2.曲线图比较法
项目
有丝分裂
曲线 变化
减数分裂
3.分裂图像比较法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①图中含 4 条染色体且两两配对,属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期(四分体);②中含 4 条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没有 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为有丝分裂中期;③中含 4 条染色体,排列 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 中含 2 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 ⑥都含 8 条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⑦中细 胞的每一极都含 4 条染色体,细胞膜正把细胞缢裂为两个,为有 丝分裂末期;⑧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为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⑨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变成 4 条染色体,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da00bf77232f60dccca1a7.png)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主备人:霍邱一中王瑞光教材分析: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之后,科学家迫切地寻找基因在哪里。
细胞学的研究揭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即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再经过受精作用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在此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由此科学家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这一融合了大胆想像与科学推理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得以确证。
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继续循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预言、勇于想像的创新品质。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体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推理的方法。
3.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体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五、建议课时:3课时教学实施过程:板书设计: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睾丸2.过程:(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本章概要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本章概要
本章共分为三节内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要经过减数分裂,以保证生物体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节中要重点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与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基因在染色体上”通过萨顿假说,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得以证明。
“伴性遗传”一节通过分析人的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证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
学习策略
我们在学习“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时,要运用辨析比较法,注意其与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抓住细胞核内染色体变化(复制→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条主线,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理解减数分裂过程的实质。
通过受精作用精卵结合的特点,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通过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关系,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进一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通过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性,并学会应用此规律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第2课时 受精作用

[迁移应用] 1.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时需用高倍镜 B.在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赤道板结构 C.视野中能观察到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细胞 D.视野中能观察到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 答案:B 解析: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2)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的要多于来自父亲的, 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受精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而细胞核中 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所以一个人的遗传物质来自 母亲的要多于来自父亲的。
[概念检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 相同。( √ )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5)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 )
时期
图示
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 Ⅰ前期
四分体中_非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之间, 可能发生片段互换
减数分裂 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_自__由__组__合__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与精子相互_识__别__、_融__合__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和结果
图示
图示解读 精子的_头__部__进入卵细胞,_尾__部_留在外面
边角知识发掘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第1课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专题三减数分裂的解题方法 (6)第2课时受精作用 (1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6)第3节伴性遗传 (21)专题四伴性遗传的解题方法 (28)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睾丸(曲细精管)。
2.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1)间期(2)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能叫做“第一次减数分裂”结果:1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能叫做“第二次减数分裂”结果:经减数分裂Ⅱ,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
(4)变形:4个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4个精子。
3.结果: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4.几个重要概念(1)同源染色体(2)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1个四分体。
(4)互换(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还是减数分裂Ⅱ?为什么?提示减数分裂Ⅰ。
因为经过减数分裂Ⅰ产生的每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而减数分裂Ⅱ前后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2)若不考虑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类型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提示完全相同。
因为减数分裂Ⅱ相当于1次有丝分裂,仅仅是没有同源染色体而已,所以,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可知,若不考虑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类型是完全相同的。
[典例1]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答案 B【归纳总结】【方法归纳】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二)

成的两条完全一样的 染色单体,由着丝点 连在一起。
3.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
现象就叫做联会。
4.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
体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叫做四分体。
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 点、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
1对 同源染色体
2条 染色体
2个 着丝点
4条 染色单体
减I后期: 1、同源染色体分开(注 意着丝点没有分裂) 2、同源染色体分别在纺 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看一看想一想:同源染色体 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 不可自由组合到一极?
跟有丝分裂后期有何不同? 你能画出有丝分裂后期的图 像吗?
减I末期: 1.染色体分别到达 两极成为染色质。 2.纺锤体消失,核 仁、核膜重现 。 3、细胞分裂为两 个次级精母细胞。 结果:每个次级精母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体细胞的一半。
• 2.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自精子
受精作用
来自卵细胞
受精卵
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高等动物(2n)
有丝分裂
(雄)减 数分裂
受精卵 (2n) 受精作用
(雌)减 数分裂
减数分裂曲线图
4n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2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4n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B
C
Q 13 14 R
D
2n
E 56 FG
O 10 9
P 11
S
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