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检测】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章测评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章测评含答案

第2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②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分子数不变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⑥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A.①②③B.④⑤⑥C.④D.②⑥,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的,不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过程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减少了一半;染色体的复制是在联会之前完成的;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所以只有④是正确的,其余叙述都是错误的。

2.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A.(1)(2)(5)B.(2)(4)(5)C.(1)(3)(4)D.(1)(2)(4):①为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4对同源染色体;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2个四分体;③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进行有丝分裂,无四分体,④中无同源染色体。

3.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性染色体上基因都与性别有关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X、Y,其中Y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祖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有关;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也能发生联会行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两条X染色体。

4.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设相关基因为A、a。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 受精完成后基因和染色体由单个恢复成对B. 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C.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2.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A. 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B. 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C. 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 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3.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 萨顿的蝗虫实验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 人类红绿色盲研究4.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B. 成对的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如图为某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 该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 基因型为BbX D X d的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D. 若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为cX 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 D、CX d、cX d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两大遗传定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豌豆的黄色子叶与绿色豆荚是一对相对性状B.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D. 萨顿应用与孟德尔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7.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下列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B. 基因不仅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C.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D. 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也是如此8.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前者遵循分离定律,后者不遵循B. 前者相对性状易区分,后者不易区分C. 前者的结论对后者得出结论有影响D. 前者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后者使用了类比推理法9.下列对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对性状指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例如牛的细毛与短毛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C. 所有的基因都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受基因型控制10.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1866 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11.萨顿在研究蝗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B. 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则杂合子可能表现隐性性状C.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D. 基因型为X A Y 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12.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

【同步课堂】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 综合练习

【同步课堂】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 综合练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综合练习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GG×ggB.GG×GgC.Gg×GgD.gg×gg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 红果×黄果492 5042 红果×黄果997 03 红果×红果1511 508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3、用下列哪种方法,可最简捷的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叶和狭披针形叶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纯合体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

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

实验1 :红果×黄果→F1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 :红果×黄果→F1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 :红果×红果→F1中红果(1511)、黄果(50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5、视神经萎缩症是受显性翻控制的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体,生了一个患病的男孩,如果再生一胎,是正常男孩的几率为( )A.25%B.12.5%C.75%D.O6、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下列对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亲本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均为纯合子B. 控制荠菜果实形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 F2的三角形果实自交,有3/15的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D. F2的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杂交子代卵圆形果实的比例为1/57、如图为甲乙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两种疾病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1号个体无A病致病基因,若4号和7号婚配,生出健康女孩的概率为( )A.1/2 B.1/4 C.1/6 D.1/88、某植物有白花和红花两种性状,由等位基因R/r、I/i控制,已知基因R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Ⅰ会抑制基因R的表达。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基因的表达(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基因的表达(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强化练5基因的表达1.()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

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PER基因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B.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如果过程③促进PER基因的表达,PER蛋白在细胞中的浓度会持续增加D.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条不同的肽链2.(2020江苏盐城伍佑中学高三月考,)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链之间和②③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B.②链中的G和③链中的G都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C.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②链传递到⑤需要RNA参与D.一个核糖体通常可结合多条③链以提高⑤的合成速率3.(2020福建福清高三月考,)如图表示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图1图2A.图1可发生在绿藻细胞中,图2可发生在蓝细菌细胞中B.DNA-RNA杂交区域中A只与T配对C.图1翻译的结果是得到了多条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D.图2中①②③的合成均与核仁有关4.(2019北京四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能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另一基因sok也在这个质粒上,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sokmRNA和hokmRNA碱基序列相同B.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C.当sok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死亡D.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够表达相关酶,并将其分解5.(2019北京西城高三下二模,)真核细胞部分蛋白质需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

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通过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

2.B 。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2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2含答案

课时训练4基因在染色体上基础夯实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C.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的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进而根据已知事物、现象的特性来推知未知事物、现象的特性。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右图表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C.A和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D.A和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④、②和③、⑤和⑧、⑥和⑦均为同源染色体)。

A和a为一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

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

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4.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和a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对应的基因,则雄果蝇不含有等位基因,无所谓等位基因分离的问题,排除A、B。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5.果蝇的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显性性状为红眼。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练习 2.2-2.3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练习 2.2-2.3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含答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练习(总分:63)一.选择题(每题2分)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2.下图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不可能是色盲遗传的是 ( )3.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A.4∶1 B.3∶1 C.2∶1 D.1∶1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5.下列关于基因在细胞中存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B.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单存在C.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对存在D.在体细胞中成单存在,在配子中成对存在6.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 D.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自由组合”是指( )①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②等位基因间的组合③两亲本间的组合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组合A.②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8.下列关于伴性遗传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有关D.伴性遗传不一定要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而遗传9.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 )A.有丝分裂过程中 B.所有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C.减数分裂过程中 D.受精作用过程中10.人类先天性聋哑病(d)和血友病(X h)都是隐性遗传病。

【同步课堂】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课堂】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1、下列叙述,能说明二倍体真核生物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染色体随基因突变而发生结构改变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B.体细胞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异6、下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B.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7、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发现过程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仅考虑眼色,该实验中纯合的果蝇不含等位基因C.该实验涉及了果蝇的眼色和性別两种性状D.若设计F1雌蝇的测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将无法预测正确的结果8、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 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④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 ② ③ ⑤B.② ③ ④C.③ ④D.① ② ⑤9、最早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1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及探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B.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C.孟德尔实验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互相独立的D.测交属于孟德尔实验设计中所作的假设1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1、下列叙述,能说明二倍体真核生物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染色体随基因突变而发生结构改变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B.体细胞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异6、下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B.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7、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发现过程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仅考虑眼色,该实验中纯合的果蝇不含等位基因C.该实验涉及了果蝇的眼色和性別两种性状D.若设计F1雌蝇的测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将无法预测正确的结果8、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 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④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 ② ③ ⑤B.② ③ ④C.③ ④D.① ② ⑤9、最早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1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及探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B.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C.孟德尔实验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互相独立的D.测交属于孟德尔实验设计中所作的假设1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 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1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13、1909年摩尔根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F1均为红眼,F1雌雄个体杂交,F2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1/2。

摩尔根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用X A和X a表示),并对上述杂交实验进行了解释。

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摩尔根的假设,写出上述杂交实验得到的F2的相应基因型:红眼雄蝇__________;白眼雄蝇__________;红眼雌蝇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设想的正确性,摩尔根等人选取__________眼雌蝇与__________眼雄蝇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即证明摩尔根的设想是正确的。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CD解析:一般情况下,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A不符合题意;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体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符合题意;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体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符合题意;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体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D符合题意。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把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Aa),③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④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⑤正确;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A错误;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B.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体现二者间的平行关系,故选D。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果蝇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控制棒眼的基因和控制短硬毛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分裂时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 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该染色体为X染色体,雄果蝇也有X染色体,C错误;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D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仅考虑眼色,该果蝇杂交实验中纯合的果蝇不含等位基因.B 正确;果蝇是雌雄异体生物,该实验涉及了果蝇的眼色和性别两种性状,C正确;若设计F1雌蝇的测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预测正确的结果,D错误.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染色质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之一,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 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试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 正确;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1条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并不都是控制性别,③ 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 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⑤ 正确。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包括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等,A正确。

孟德尔实施的7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都相同,B正确。

孟德尔实验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互相独立的,C正确。

测交属于孟德尔实验设计中对假设所作的验证,D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但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B正确、C错误;测交实验是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3答案及解析:答案:1.X A Y;X a Y;X a X A或X A X a2.白; 红; 白眼雄蝇:红眼雌蝇=1:1解析:1.据题干“纯合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F1均为红眼”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则得到的F1基因型为X a X a、X a Y,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基因型为红眼雄蝇X a Y、白眼雄蝇X a Y、红眼雌蝇X a X a或X A X a。

2.为了验证设想的正确性,摩尔根等人选取了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进行杂交,若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后代白眼雄蝇:红眼雌蝇=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