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衔接与文学语篇翻译的连贯

合集下载

语篇的衔接与翻译

语篇的衔接与翻译
This is the year, they predict, that Web-enabled phones will take off, both here and in Europe. If you don’t already have one, you’ll probably find one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语篇的衔接与翻译
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
衔接是连贯的基础,显现在语篇表层之上,而连 贯性主观的存在于读者的心理活动中。Halliday与 Hasan 1976年合著发表Cohesion in English之后, “衔接”一词广泛使用,被认为是语篇语义的一 种关系。他们把衔接分为5类:指称,替代,省略, 连接,词汇衔接,前三种又被统称为语法衔接。 衔接是通过词汇,语法手段实现,属于语篇的表 层结构关系,而连贯是通过句际的语义和功能关 系实现,属于语篇的深层语义问题
The seller shall pay all the custom duties and tariffs for export of the equipment.
卖方必须支付出口设备的所有关税。
Any Crown Servant … solicits or accepts any advantages shall be guilty of an offense.
在很多失业率高,工资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 工人移居发达国家的现象。西欧就接受了来自地 中海国家的这种工人数以百万计。
5 连接词
连接是指句际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它不需要 到上下文中去觅取信号以获信息。Halliday和Hasan曾把 连接词语按表达关系分成四类:增补(additive)、转折 (adversative)、原因(causal)和时间(temporal)。而事实 上.这种划分并不是唯一的。语篇中大多数连接信号通常 情况下按其功能可分为:(1)表示开端的,如Well,now, 这些词常放在句首以表示一个新思路开始的信号;(2)列示 和增补,如firstly(或first),secondly,next,lastly,等等, 词组如to begin with,in the second place,to conclude, 等等。此外,像moreover,furthermore,what is more等 也可作为预指要进一步陈述某一观点的连接信号;(3)加强, 比如besides,anyway,furthermore等.这些词常用来引 出进一步强调或加强前面论述的不够充分的句子或论点: (4)总结和归纳,比如in a word.in short,to sum up等等。 这些词起着总结上文观点的作用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发表时间:2017-09-05T10:57:13.0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下作者:韩婷[导读] 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摘要:翻译应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重新建构原语的语篇连贯,必须尽可能保持其语言连贯和文化连贯,从而增加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篇连贯是一个宏观的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也将其用于语篇分析,而对语篇衔接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已产生不少研究成果。

一、语篇与翻译1、语篇与翻译的准确性翻译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以词、词组、句子为翻译单位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以词和句子为翻译单位,有时会导致原语的连贯性不能在译入语中得到体现,往往只注意到了单个词与句子的准确。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译者才能在把握原文语篇连贯性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努力再现语篇的连贯性,从而更加有助于译语读者正确地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而对这种差异的弥补则是由译者来完成的。

而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是受其翻译标准影响的。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就要求译者从语篇的角度出发,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文化语境知识的补充。

2、语篇与翻译的自然性翻译除了对准确性有要求之外,翻译中另外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保证译文的自然。

译文的自然性表现在译语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语篇连贯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有其外在形式上的表现。

如果译者从语篇的角度上考虑的话,就会跳过词对词,句对句的框框,按照符合译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来对原语做恰当的处理,从而保证译文的流畅自然。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理解原文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性特征,在译文语篇中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原语的这种特征,从而产生连贯性的译文。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引言语篇语言学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它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

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语篇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它与句子的关系不是大小关系,而是“实现”关系,即语篇依靠句子来实现。

但语篇不是句子的任意堆砌,构成语篇的句子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即连贯性。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的直接对象和最终产品都是语篇,而语篇翻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

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

因此翻译时译者要分析原文语篇的各种衔接手段和连贯性,同时也要在译语语篇中运用恰当的衔接手段再现原文的连贯性。

本文着重讨论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衔接(cohesion)或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o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and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该书中作者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e)、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

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

浅谈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桥梁。

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而且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者不仅要充分理解原文,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虑目的语的衔接性与连贯性。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目的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篇衔接性连贯性一、引言“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交际,又是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交际者、语言使用者、原文的接受者、译文的创造者等。

译者的任务就是先用原语阅读,或更确切地说,领悟原文的主题,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接近作者创作主题,然后把领悟到的作者创作意图及表达主旨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成为再现信息,使译文读者阅读后获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大致相同。

”(樊慧敏,2011:69)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并不难,但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以及隐含意义,而且要让目的语的读者获得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感受和效果,这并不容易。

所以,正确的理解原文、表达原文是作为一个翻译者正确翻译的基础。

二、衔接性与连贯性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这就要对原文的衔接问题进行注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崔宇, 2010:114)衔接与连贯是语篇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862年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之后他与hasan合作编著的《英语的衔接》使得衔接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

他们的观点是“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它与句子的衔接不同,句子的衔接是句子内部结构的形式连接,但语篇中的衔接跨越句子边界,使篇章内的不同的句际关系得以形成,它是语篇的有形网络,通过语篇的表层结构来展现。

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衔接与连贯性的讨论

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衔接与连贯性的讨论
2010年第4期 总第100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No.4. 2010 Sum 100
英汉 翻 译中 有 关语 言 衔接 与连 贯 性的 讨 论
崔 宇
(铁岭广播电视大学文科教研室 辽宁铁岭 112000)
摘 要: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的研究中是属于专业的术语。衔接与连贯二者有区别的同时也有联系。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 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的统一,所以保证翻译文章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是做好翻译的基础,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 衔接与连贯性的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 中西 方国家的人们 在认识和思 维方式上存 在不同,即使 是
在美学传统 方面也存在 一定的差异 性,这也就 决定了中西之 间 在表达方式 和表达习惯 上存在着一 定不同。所 以,在文章的 布 局和语篇的 连接方式上 就表现出了 各自的特点 。“英语的篇 章 特点往往是 开宗明义, 先述主题, 后由分题逐 级论述,呈线 性 展开;而汉 语一般先设 时空、逻辑 框架,后揭 主题,所以一 般 先事实、后 结论;先原 因、后结果 ;先一般、 后特殊等。” 这 些差异性, 在汉语中使 用的运用要 比在英语中 应用的要多, 所 以在语言学 界和翻译界 都有“汉语 重意合,英 语重形合”的 说 法。意合指 的是形隐义 的存在,句 句都有暗指 的意义;形合 指 的是句句都表现的很严谨,而且段落的脉络都很清晰。
我国 学者牛保义做 了一项调查 ,发现在英 语中,一般的 语 篇比较喜欢 指示衔接, 而在汉语中 则比较喜欢 省略衔接。但 是 无论语篇以 何种形式出 现,都是必 须符合语法 的,而且要语 义 连贯,这里 的连贯包括 语义上的和 语用上的, 也包括整个语 篇 内部的连贯。 三、如何处理英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问题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
华北电力大学 Gilbert 2012-10
什么是衔接和连贯 衔接和连贯的差异 衔接的分类 照应 替代 省略 连接 英汉对比:显性与隐性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语篇是自然语言 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 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 语言”(胡壮麟)。
在元语照应中,即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 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来表示。
比较照应是指用形容词、副词及其比较级 形式或用表示异同、相似、差别、优劣等 词语来实现的照应关系。
He didn’t like the car. He asked to see a different one.
本例中的“it”反过来指上文中的“story”, 换言之,“story”是“it”的先行词。
代词作主语或宾语 物主代词 (详见教材P191)
John’s house is beautiful. He had it built last year. His wife must be delighted with it.
英语的某些表示照应关系的词语具有形态的变 化,这也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名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 小句性替代 条件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 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
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替代词有one, ones 和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such等。其中 one和ones最常见,用于替代上文语境出现 过的单数或复数意义的名词词组。Eg: His novel is a bad one for children.
1398
在汉语语篇中,“这”可以用来指称同一篇章别人 说的话或提到的事,而这一指称功能在英语中一般 由that来承担。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语篇的连接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汉译英中要认真考虑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使译文能衔接紧凑。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实现方式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翻译中是最重要的两个成篇手段。

中西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两种语言语篇衔接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汉英翻译中,译者通常要对原文衔接手段进行转换或调整以使内容对等,保证意义上的连贯。

因此,本文就汉英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处理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中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条件。

衔接主要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大类。

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具体包括原词复现、同义、下义和搭配等(韩礼德和哈桑,2001)。

连贯也是建构语篇的重要标准。

黄国文指出:“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黄国文,1997)。

衔接具有显性的语言表现方式,出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而连贯是对语篇进行解释的结果。

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而连贯是采用衔接手段所得到的结果。

二、汉译英中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中西人民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致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区别,语篇的连接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意合指形隐义在。

形合指形显义明。

这些特点决定在汉译英中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思考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衔接紧凑。

衔接是将语篇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进而构建连贯的语篇。

语篇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语篇能否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翻译活动中,如果原文的衔接和连贯不能很好地传达出来,就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罗选民,1990)。

三、汉译英中衔接与连贯的实现方式下面仅就笔者的一点体会来试探讨以下几种实现方式:1.保留源语的衔接与连贯在汉英翻译中,若目的语语言条件许可,翻译能既保持源语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

二、词汇衔接在小说中的连贯功 能
1、创造语境:通过词汇衔接,作者可以为读者创造一个清晰、连贯的语境, 引导读者理解和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推动故事情节:词汇衔接可以帮助作者控制故事的节奏和连贯性。通过巧 妙地使用同义词、反义词或重复,作者可以引导读者对情节发展的期待和预测。
3、深化人物形象:通过使用词汇衔接,作者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 性格特征和动机。例如,通过使用反复或对比手法,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
此外,为了确保语篇的连贯性,译者还需要词汇的选用。不同的词汇可能会影 响语篇的语气、风格和语境,因此译者在选择词汇时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特 点和文化背景。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源语言的语篇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理 解和处理语法、词汇等衔接手段,以及把握语篇的连贯性。然后,译者在目标 语言中重构这些元素,以实现有效、连贯的译文。这不仅需要译者有深厚的双 语知识,还需要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对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敏锐洞察力。
在语篇中,词汇衔接模式通常包括搭配、对立和先后等模式。这些模式在词汇 的选择和组织上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形成语篇的连贯性。
搭配是指语篇中相邻句子或短语之间词汇的共同出现。这种搭配有助于读者理 解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例如,“猫坐在毯子 上”这个句子中,“猫”和“毯子”这两个词就可以被视为一种搭配,这种搭 配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理解,即猫是坐在毯子上的。
让我们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来说明词汇衔接模式和连贯建构功能的实际应用。 标题为“2022年世界杯:阿根廷与巴西的对决”,文章开头为“阿根廷和巴西 这两支足球强队终于在2022年世界杯上相遇了,这是许多球迷期待已久的一场 比赛。”在这段文字中,词汇衔接模式体现在相邻句子之间的搭配和先后关系 上,如“阿根廷”、“巴西”、“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形式出现 , 构成 一 个 衔 接 的逻 辑 语 义 整 体 。 而 从
促 成 语 篇 的 连 贯 。词 汇 衔 接 分 为 两 大 类 : 现 和 同 复 现 。其 中 复 现 又 细 分 为 重 复 、 义 词 或 近 义 词 、 义 同 上 词 和 泛 指 词 四种 。 同 现 又 称 搭 配 . 礼 德 认 为 它 是 韩
互 联 系 起 来 . 构 起 一 整 套 复 杂 的 语 篇 逻 辑 语 义 系 建
种 “ 汇 在 共 同 出 现 的 倾 向 ”H7 词 汇 的 搭 配 是 词 【 2) ・ 4 P 。
建 立 在 词 汇 的 逻 辑 语 义 基 础 上 的 , 搭 配 关 系 的 本 但
质 是 非 直 接 的 . 以 很 难 像 同 义 、 义 那 样 容 易 界 所 反 定 。 但 词 汇 的 搭 配 又 不 是 杂 乱 无 章 的 . 是 由 一 套 而
词 汇 衔 接 是 语 篇 中各 词 汇 项 之 间所 存 在 的各
种 逻辑 语 义 联 系 , 些 词 汇 常 以重 复 、 配 和 同现 这 搭
接机 制 。词 汇 复现 作 为语 篇 衔接 的手 段 之一 , 其形
式 和 意 义 目前 受 到 了 人 们 广 泛 的 关 注 。词 汇 搭 配 表 示 通 常 出 现 在 同 一 个 语 义 场 的 项 目 同 现 的现 象 。
有很 强 的理论 价值 和实践 意义 。
t ro e p i,we a e e y hi g e o e US we a e fd s ar h d v r t n b f r , h d

n tig o h n be o e f r US we , we e a l o n t d r c t r l g i g o ie t O
语 的 出 现 也 就 保 证 了 语 篇 的 连 贯 。
tme ,i wa h g fwid m,i wa h g ff l i s t st e a e o so t s t e a e o oo -
— — —

i ,i te e o h o e—f twa h e o h o n s t h p c fb l ,i h — i e s te p c f i - _ _
c e u iy twa h e s n o ih ,i s t e s a o r d lt ,i s t e s a o flg t twa h e s n
o a k e s t wa he s r n f h pe twa he wi f d r n s ,i s t p i g o o ,i s t n-

词 汇衔 接 为语 篇 的连 贯 提供 了基 础 , 篇 并不 语
是将 一 个个 主 题互 不 相关 的句 子 拼凑 在 一起 , 是 而 关 于 同 一 主 题 的 短 语 或 句 子 组 成 的 有 意 义 的 连 贯 的 统 一 整 体 。词 汇 衔 接 使 语 篇 中 的 词 汇 在 意 义 上 相
— —
词 汇 衔 接 对 于 语 篇 组 织 、 篇 连 贯 具 有 重 要 作 语 用 。英 汉 语 作 为 不 同 的 语 言 , 汇 衔 接 在 语 篇 建 构 词 中 的 体 现 既 有 相 似 性 又 有 差 异 性 , 究 词 汇 衔 接 在 研 英 汉 语 篇 中 的 不 同 体 现 以 及 英 汉 语 篇 翻 译 中 词 汇 衔 接 的转 换 对 于提 高 学 生 的英 汉 语 篇 翻 译 能 力具
关键词 : 汇衔 接 ; 汇复现 ; 贯 ; 译 词 词 连 翻 中图分 类 号 : 0 9 H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17 (0 0 O — 0 9 一 o 10 — 0 6 2 1 ) 4 0 1 3


引言
不 同 的词汇 的同现 。 汇 复现 是 建 构语 篇 的重要 衔 词
套 语 义 相 关 联 的词 汇 网 构 成 。 当读 者 遇 到 某 个 词 语 时 , 常 会 联 想 到 与 之 相 关 联 的 其 他 词 语 。 b e和 通 如 e
统 。在 语 篇 语 义 系 统 内 , 衔 接 词 项 相 互 重 叠 、 互 各 相 交 叉 , 成 了一 条 条 衔 接 链 , 接链 之 间 又 密切 关 形 衔 联 , 而 促 进 了 整 个 语 篇 的 连 贯 。 例 如 从
1 I s t e e s, f tme , i . t wa h b t o i s t wa t e o r t f s h w s o
— — — —
h n y lea r , r e o e , t t e w i r和 ra e ir u t ed r等 ,而 这 些 相 关 词
l_
英 汉 语 篇 建 构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接 有 助 于语 篇 连 贯 , 贯 是 语 篇 的 重要 特 征 。 过 具 体 英 汉 衔 连 通
文 学语 篇 个 案 对 比 分 析 , 讨 了词 汇 衔 接 对 于 英 汉 语 篇 建 构 、 探 尤其 是 语 篇 连 贯 的 作 用 。
2 0年 1 01 2月 第 4期
伊 犁师范 学院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o l Noma iest( 0 il ce c i o o r a fYi r l i unv ri S 9a in eEdt n) S i
De .0l C2 0 NO4 .
词 汇 衔 接 与 文 学 语 篇 翻 译 的连 贯
杨 林
( 方 民 族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夏  ̄ ) 7 0 2 ) 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宁 lt t l 5 0 1


要 : 汇衔 接 是语 篇衔 接 机制 的一 种 , 词 它体 现 了语篇 内诸 词 项 间在语 义上 的各 种 系 ,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