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变化
国内液态茶饮料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

茶 复
果
2 0
一
、
产 品 的现 状 与特 点
1 5
奶 其
忙
1 0
5 0
1 .茶饮料产 品种 类不断增加 。 已逐渐 形成 较为稳定 的 知名生产企业 从杭州市茶饮料市场 的产品种类分析 ,近些年来茶饮
近些年来虽然茶饮料产 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加 , 品类 产 型间的比例发生了一定 的变化 , 但所 采用 的茶 叶原料 主要集 中在绿 茶 、 红茶 、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 , 以红茶和绿茶为 主。 且 其 中茶汤饮料主要 以乌龙茶和绿茶为原料 , 汁果 味茶饮料 果 以红茶和绿茶原料较多 。 近年来 , 由于奶茶 的快速发展 , 红茶
图 1 茶 饮 料 产 品构 成 变 化 图
3 .绿茶 、 红茶 、 乌龙茶 和茉莉花茶是主要 的饮料用茶 叶
原 料
台湾 ) 和美 国企业生产。 从近 5年杭州市场液态茶饮料产 品 生产企业的动态变化来看 , 尽管生产企业有一定变化 , 但是 总体茶饮料产 品品牌相对较 为稳 定 ,主要 包括麒麟 、三得 利、 统一 、 顶津 ( 康师傅 ) 娃 哈哈 、 口可乐 、 百 氏、 、 可 乐 福建 台农 、 农夫 山泉 、 喔 、 活林等 近 2 天 快 0家企业 , 特别 是顶津 ( 康师傅 ) 统一 、 哈哈 、 、 娃 麒麟 、 三得利 、 口可乐等 已成为 可
的 稳 定 发展 期 。
料茶
饮 出 饮 5 出 和绿茶为原料 的产 品分别 占 4 %和
2 .奶茶饮 料获得快速增长 。 形成了以茶汤饮料、 果汁果
饮料行业变迁史

饮料行业变迁史
饮料行业的变迁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饮料行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下是饮料行业的主要变迁:
碳酸饮料的兴起:20世纪初,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品牌开始兴起,成为了饮料行业的主流产品。
果汁和茶饮料的发展:20世纪中期,果汁和茶饮料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饮料市场的一大新兴产品。
能量饮料的出现:21世纪初,红牛等能量饮料开始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的饮料类型,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健康饮料的兴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种健康饮料如酸奶、豆浆、植物蛋白饮料等开始兴起,成为了饮料市场的新宠。
环保饮料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环保饮料如天然矿泉水、有机茶饮料等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饮料市场的新趋势。
总的来说,饮料行业的变迁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饮料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茶饮料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果味茶饮料的角色

茶饮料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果味茶饮料的角色茶饮料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早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茶叶制作方式,演变出了多样化的口味与风格。
其中,果味茶饮料作为茶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茶饮行业中备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果味茶饮料在茶饮料文化中的普及与传播,以及它在茶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首先,果味茶饮料的普及与传播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消费者对于茶饮料口味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增长。
传统的茶叶口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于新奇口味的追求,而果味茶饮料作为一种创新的茶饮品类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口味选择,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创新和变化的需求。
其次,果味茶饮料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使得茶店和饮品店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各种口味的果味茶饮料。
此外,果味茶饮料的口感清新、果香浓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走红。
果味茶饮料作为茶文化中的新兴品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果味茶饮料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将茶与水果的结合,果味茶饮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饮品体验,使得茶的形式和口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也为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果味茶饮料的出现促进了茶饮料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传统的茶饮料口感相对较为苦涩,而果味茶饮料则通过添加水果的甜味与酸味,降低了苦涩的感觉,增加了茶饮料的易接受性,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喜爱茶饮料。
这进一步扩大了茶饮料市场的规模,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再次,果味茶饮料的创新激发了消费者对于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尝试不同口味的果味茶饮料,消费者对于茶的认识和了解也得到了提升,使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果味茶饮料的普及与传播过程中,市场竞争激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上的果味茶饮料种类繁多,品牌众多,消费者面临着选择困难。
这要求茶饮料企业在制作果味茶饮料时要注重创新与差异化,通过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口味吸引消费者。
2022年奶茶行业报告

□信息获取渠道以朋友推荐,线下门店为主,购买渠道:一线城市以外卖为主,二、三、四线城市更偏好于线下 口 门店
消费者认为一杯奶茶合理的价格在17-18元,处于中端品牌奶茶价格带内
口现制茶饮特征:相比于其他品类消费场景丰富,休闲与社交属性更加突出,并且解馋、社交目的极为明显,
虽 现制奶茶与瓶装奶茶产品成分相似,但现制茶饮在口味、口感等各方面表现都远远优于瓶装奶茶
I5
资料来源:加盟商访谈
行业现状
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当前约为1300亿元
现制茶饮市场规模
¥=
2021 行业规模目 1338亿元
总人口 14.12亿人
* iii * «
核心消费人群 .(18-35岁)比例“城镇化人口始
3 29.2% 3 63.89% 一
资料来源:消费者定量问卷,案头研究
A «f *
I7
资料来源:消费者定量问卷,Base N=760
行业现状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以“健康”、产品新鲜为驱动挑选现制茶饮,而三 线城市消费者更注重高性价比
平均消费价格 消费频率 产品选择
消费特点
重度:2次/周 兀/杯 轻度:1次/半个月
重度:2次/周 兀/杯 轻度:1次/半个月
15元/杯
重度:2次/周 轻 度:1次/半个月
3 10
16
27 14 7 24 7 30
11 23 14
-12 18
25
21
34 97 17
6
41
13 21
5 19 14 20
24
36 8
17 14 33 9 356 -5
/12 14
I !现制茶饮鲜榨果汁现制咖啡 包装果汁 新式瓶短保的包 包装即 新式冲泡 包装即 传统瓶 传统冲泡
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护色技术

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护色技术摘要:关键字:茶饮料;褐变;护色技术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浓缩液、速溶茶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滤、调配、罐装、灭菌等工序加工而成,含有一定量的茶叶有效成分,且具有茶风味的液体制品。
茶叶饮料以其解渴、保健、便捷的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青睐,茶已成为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品之一。
近年来,我国茶饮料的开发和消费十分活跃,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在茶饮料的加工贮藏过程中存在三大技术难点:茶汤的浑浊沉淀、香气成分的流失及汤色的褐变[1]。
其中,茶饮料在加工或贮藏中色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茶饮料产品的选择。
茶汤是一种不稳定体系,容易受氧化、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使颜色发生褐变、滋味变苦涩,尤其是绿茶茶汤氧化还原电位低,体系更不稳定,经热加工(如杀菌处理)后其感官品质变化会很大[2]。
如何解决绿茶饮料变色的问题一直是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1 绿茶饮料的褐变机理我国茶饮料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茶叶直接提取,然后进行调配和加工;二是采用速溶茶或茶浓缩汁进行调配和加工。
方元超等[3]认为,构成绿茶汤色的物质主要为叶绿素和黄酮类物质,而儿茶素和花青素则对绿茶茶汤色泽有重要影响。
另有研究表明,构成绿茶汤色的物质主要包括黄酮醇、花青素、黄烷酮和黄烷醇类的氧化衍生物等水溶性色素,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对绿茶汤色也有影响[4]。
绿茶饮料的褐变主要有二个原因: 一是茶多酚类的氧化,二是叶绿素的破坏。
由于绿茶中儿茶素类多酚物质和叶绿素的含量较高,在浸提、高温杀菌、热罐装等需要高温处理工序中容易造成多酚物质的氧化和叶绿素的破坏,从而导致茶水汤色褐变,影响绿茶特有的品质[5]。
绿茶原料如果经高温灭菌、贮藏过久或杀青不彻底,均会在贮藏过程中形成多酚类色素(如茶黄素、茶红素),使绿茶汤色发红甚至发暗、褐变。
茶多酚的氧化过程为:茶多酚→邻醌→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其中,邻醌、茶黄素和茶红素为中间产物,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茶红素、茶黄素、邻醌。
国内外茶饮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500
450 400 350 349
360
371
383
393
405
417
430
44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份
图 1 国际茶饮料市场规模预测
据市场调查公司欧睿国际的最新研究,2017 年国际上前十大茶饮料销售国家和地区的茶饮料 销售量达到 3 003.50 万 t,销售额达到 404.40 亿美 元 (表 1)。亚洲是全球即饮茶市场的中心,亚太 地区即饮茶消费占全球 72%的份额。其中,中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茶饮料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 年 茶饮料消费量达到 1 335.6 万 t,其次是日本;印度 尼西亚和越南是目前茶饮料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美国的茶饮料起步于 1987 年,美国斯奈普 (Snapple) 开发推出玻璃瓶柠檬茶饮料,带动了美 国新一代健康、天然饮料发展的热潮,各大饮料公 司纷纷跟随。根据美国茶叶协会的数据,2017 年美 国茶饮料销量达到 17 亿加仑 (约 342.32 万 t),销 售额约 60 亿美元,约占茶叶市场份额的 45.7%。 主要茶饮料品牌有:斯奈普 (Snapple)、亚历山大 (Alexander Real Tea)、亚利桑那 (Arizona)、金峰 (Gold Peak)、 诚 实 茶 (Honest Tea)、 乔 茶 (Joe Tea)、立顿 (Lipton Brisk) 和雀巢 (Nestea) 等。 美国茶饮料市场上,冰茶品种依然占统治地位,新 一代的无糖茶饮料、抹茶饮料、草本茶饮料、含汽 茶饮料、康普茶饮料也层出不穷,人均茶饮料消 费量从 2013 年的 7.8 L 增长至 2017 年的 17.4 L。
我国茶饮料及其标准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茶饮料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软饮料三大品类之一。
市场规模从1993年的65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87亿元,其中无糖茶饮料的增长迅猛。
这表明,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茶饮料市场的消费者诉求不断向“健康”、“天然”、“无糖”等方向转移。
在茶饮料标准方面,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确保茶饮料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尽管茶饮料市场和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茶饮料产品的营养成分不够均衡,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茶饮料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的营养成分管理,确保产品具有合理的营养成分。
其次,部分茶饮料产品的糖分含量较高,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茶饮料企业需要积极推广无糖或低糖的茶饮料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
此外,部分茶饮料产品的口感不佳,影响了消费者的饮用体验。
这需要茶饮料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茶饮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茶饮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确保所有茶饮料产品都符合标准要求。
2. 推广无糖或低糖的茶饮料产品。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宣传无糖或低糖的茶饮料产品的优势,鼓励消费者选择这类产品。
3. 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质量。
茶饮料企业需要注重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注重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加强营养成分管理和推广。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合作,推广茶饮料的营养成分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茶饮料的认识和接受度。
茶饮品市场分析

茶饮品市场分析
一、引言
茶饮品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受广泛欢迎的饮料,无论是传统的茶叶制成的
茶饮,还是现代快餐店内推出的各种口味的茶饮,都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茶饮品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
二、市场现状
1. 消费群体
茶饮品的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年轻人成为茶饮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
他们追
求时尚、个性化,对口味、包装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2. 品牌竞争
茶饮品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
知名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在市场上占据
一定份额,竞争压力较大。
3. 营销方式
茶饮品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方式,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提升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发展趋势
1. 健康茶饮
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未来茶饮市场将更加注重健康、营养。
2. 定制化服务
消费者对个性化要求的增加,茶饮品品牌将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消
费者的需求。
3. 线上渠道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茶饮品品牌将更多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四、竞争格局
1. 茶饮品牌竞争
知名品牌之间的竞争激烈,产品创新、品质保证成为品牌发展的关键。
2. 传统茶饮与新兴茶饮
传统茶饮仍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新兴茶饮品品牌不断涌现,构成了市场中的一部分。
五、结论
茶饮品市场发展迅速,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激烈。
品牌要想在市场中立足,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未来茶饮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前,当懵懂无知的小孩子还在为能喝到一瓶一毛多钱的汽水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他们万万没有想到,30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两三元钱的饮料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快速消费品。
据《中国饮料市场分析年度报告》分析称:近年来,我国饮料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碳酸、水、茶、果汁四大饮料品种激烈拼杀,已经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在全球饮料的发展史上,碳酸饮料可以说是对世界饮料发展影响最大的饮料产品之一,而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也曾一度占据了我国饮料市场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由于消费者已不再只满足于碳酸饮料所带来的唯一口感,再加上人们对于自然生活的不断追求,国内饮料市场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茶饮料的出现使得我国饮料市场呈现了多品种竞争的态势。
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被视为新时代饮料。
在台湾和日本,茶饮料已超过碳酸饮料成为市场第一大饮料品种。
我国大陆的茶饮料最早出现在1995年,当时号称“中国茶饮料大王”的旭日升冰茶曾一度占据国内饮料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从其产品工艺来看,说旭日升冰茶是碳酸饮料和茶饮料的结合体也许更为准确一些。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正是看准了中国茶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首推了调和茶饮料这一全新概念。
康师傅冰红茶是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推出的一款新型饮料,它在茶的基础上加入柠檬口味,而这一饮料作为调和茶饮料的代表在推出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迅速占领了国内茶饮料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随着人们对自然和健康生活的进一步追求,1998年,康师傅绿茶以“自然最健康,绿色好心情”为诉求点又将国内茶饮料市场引入到纯茶饮料的时代。
有人说市场先进入者先赢,先切入市场的品牌拥有先占先赢的成功率,康师傅凭借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对产品本身的深入研究及创新,又在无人问津的花茶饮料市场上开辟了全新的战场。
2005年4月,康师傅茉莉清茶上市,并以其独特的清香淡雅、自然芬芳的特性成为了花茶饮料市场的标杆企业,从而将国内茶饮料市场进一步细分。
据悉,康师傅茉莉花茶在推出不到一年的情况下以完成销售逾千万箱,占据国内花茶饮料85%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国际一家权威机构对国内茶饮料市场的最新调查显示:截止到2006年1月,康师傅在国内整个茶饮料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3.3%,依然稳居国内茶饮料销量第一的位置。
有业内人士分析,康师傅茉莉清茶上市成功的主要因素,归功于产品本身切合市场的真正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想的花茶饮料产品。
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并对来此购买康师傅茉莉清茶的消费者进行了采访,大家普遍表示,康师傅茉莉清茶从口味乃至产品包装上都符合目前消费者追求健康、自然的心理。
看过茉莉清茶广告的消费者更是对其清新,优雅的风格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另外一些花茶饮料品牌,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在竞争中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
从某种角度看,这种心态也反映出消费者对花茶饮料产品多样化的期盼。
据一项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茶饮料消费仅为1.4公斤,是日本人均茶饮料消费水平的4%。
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高层领导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花茶饮料占其整个饮料市场的15%,而我国花茶饮料销量只占到国内饮料市场的1%,这一差距表明中国的茶饮料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组去年年底公布的康师傅控股第三季度报表中的数字表明,康师傅全部饮料销售的营业额为2.57亿美元,成长率高达61.13%。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没有动摇“康师傅冰红茶”领先地位的前提下,茉莉清茶以其清新、优雅的全新诉求,
在第三季旺季让康师傅茶饮料业绩节节窜升,创下新高。
面对康师傅在花茶饮料市场所取得的初步战绩,国内其它饮料产商又虎视眈眈地盯上了这个大好的“掘金”机会,将目光纷纷投到了花茶饮料的生产上来。
一时间,市场上除了康师傅茉莉清茶,还有一窝蜂的跟风产品,某些企业甚至连产品名称也用相同的“茉莉清茶”来命名,而在包装设计上也看到了模仿跟风的影子。
面对突然涌出的各种花茶饮料,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负责人表示:“康师傅的茉莉清茶之所以能够上市成功,要归功于我们能够真正切合市场需求,提供消费者理想的产品。
同时我们也非常希望能与国内其他的茶饮料同行共同联手,一同将中国的花茶饮料市场做的更规范,在花茶饮料市场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这样才能将茶饮料的发展引入正规,也才能真正造福国内消费者”。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对消费品品质的不断追求,各类快速消费品生产厂商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更多的则是考虑消费者的品味和身心健康,于是诸如自然、清新、健康等产品诉求便成为各家企业纷纷推出类似产品的主要依据。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种类更多、口味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才会给他们留有更佳的选择余地。
因此,在众多厂家纷纷效仿某种产品的同时,是否可以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一味的跟风。
我们希望国内的茶饮料市场能够在有序、公平的竞争中保持平稳的发展,同时也期望激烈的市场竞争,能为我们带来品质更高、口味更好的茶饮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