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协作需求
神经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需要多 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神经科医生、 重症医学科医生、药师、护士等,以 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03
镇痛镇静治疗原则与策略
总体原则
确保患者安全旨在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焦 虑和恐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配合度, 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治疗措施
针对谵妄的诱因进行治疗,如控 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方法缓解症状;加强心理支持和
护理等。
04
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
常用镇痛药物及特点
1 2
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芬太尼等,具有强效镇痛作用,适用于 中到重度疼痛。但需注意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副作用。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面临的主要挑战
药物选择与剂量控制
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控制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是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面临的 主要挑战之一。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降低并 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也是神经重症患 者镇痛镇静治疗需要关注的问题。
监测与评估困难
由于神经重症患者往往无法准确表达 自身感受,使得对镇痛镇静效果的监 测和评估变得困难。
采用可靠的疼痛评估工具,如 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 等,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和程度, 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 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给药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口服 、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给药 方式,确保药物快速、有效地 发挥作用。
多模式镇痛
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 药物或镇痛方法,以提高镇痛
右美托咪定
一种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 剂,具有镇静、镇痛、抗 焦虑等作用,且对呼吸影 响较小。

2024全新重症康复ppt课件

2024全新重症康复ppt课件

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重症康复是指针对严重疾病或损伤导致身体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旨在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

发展历程重症康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重症康复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重症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为越来越多重症患者带来福音。

目标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团队协作原则个体化原则原则重症康复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包括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心理调适等。

重症康复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全面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重症康复目标与原则适应症:重症康复适用于多种严重疾病或损伤导致身体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禁忌症:虽然重症康复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仍需注意以下禁忌症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存在严重疼痛或无法耐受康复训练的患者。

其他不适合进行重症康复的情况。

适应症与禁忌症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意识状态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 )等量表,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评估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 )等,评估患者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言语功能评估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等,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功能评估肌力评估采用徒手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肌张力评估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肌张力水平。

关节活动度评估通过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等,评估患者的平衡与协调功能。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

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 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 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原则3.1 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 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 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3.4 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3.5 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3.6 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 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

4 介入及暂停时机4.1 康复介入时机4.1.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1.2 入ICU/NICU 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完整word版)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完整word版)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

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 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 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原则3.1 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 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 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3.4 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3.5 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3.6 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 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

4 介入及暂停时机4.1 康复介入时机4.1.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1.2 入ICU/NICU 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长康201905013)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长康201905013)

• 三、呼吸管理 • 2.呼吸康复技术 • (2)气道廓清技术: • 呼气正压仪、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包括呼吸控制、
胸廓扩张运动和用力呼吸技术)、体位引流、高 频胸壁震荡等 • 在短期内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改善呼吸功能
2019/5/27
长沙明州康复医院
35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三、呼吸管理 • 2.呼吸康复技术 • (3) 呼吸训练: • 有一定认知功能且情绪稳定的重症患者 • 在胸廓放松基础上 • 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 • 腹式呼吸训练、抗阻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等
2019/5/27
长沙明州康复医院
28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二、循环管理 • 2.心脏运动康复程序 • 4~5 级( S5Q=5):完全配合。MRC 评分=48+
BBS 坐位=2~3;BBS坐到站=0+~2+;BBS站立=0+~2+ 床边坐20min,3次/天;主动进行床椅转移 被动/主动关节活动3次/天 上下肢主动及抗阻训练;主动床边或坐位上下肢单车训练 1人辅助下站立→自主站立→步行(辅助)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转移和行走能力评定推荐采用 DE Morton 活动指数 (DE Morton mobility index, DEMMI)评定 • 体力活动消耗水平:推荐采用自觉疲劳程度量表 (rating perceived of exertion, RPE)
2019/5/27
长沙明州康复医院
18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特殊体质患者,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
2019/5/27
长沙明州康复医院
9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2.康复暂停时机 • (1)生命体征明显波动,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 (2)存在其他预后险恶的因素 • (3)明显胸闷痛、气急、眩晕、显著乏力等不适症状 • (4)有未经处理的不稳定性骨折等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充足能量供给
根据患者实际能量消耗,提供充 足的能量供给,以满足机体代谢 需求和促进康复。
合理蛋白质补充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蛋白质分解代 谢增强,应补充优质蛋白质,以 维持正氮平衡和促进伤口愈合。
营养治疗途径选择
肠内营养
对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管饲两种方式。 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临床检查
包括肌力、皮肤状况、水肿等指标,反映患者当前营 养状况。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微量营养素缺乏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 存在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 缺乏。
营养相关并发症
患者出现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 如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
03
营养治疗策略与方案
营养治疗原则
早期营养干预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因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导致营养摄 入不足,应尽早开始营养治疗, 以预防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 。
确定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量
根据患者的实际能量消耗和蛋白质需求,制定个 体化的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量。
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状 况改善情况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营 养治疗方案。
04
营养治疗实施与管理
营养治疗团队组建与职责
营养医师
负责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 养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对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营养相关并发症,制定相应的预防 措施和处理方案,保障患者安全。

2016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2016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

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原则3.1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3.4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3.5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3.6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

4介入及暂停时机4.1康复介入时机4.1.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1.2入ICU/NICU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ppt课件

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ppt课件
7 中医传统疗法:合理的运用中医传统疗法作为综合治疗方 案的一部分,穴位按压、针灸推拿等,都可以发挥有效的作 用。
吞咽管理包括对神经重症患者吞咽障碍的评定、康 复技术的运用和误吸/隐性误吸的防范。
对于神经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4h、神经 肌肉病变、气道或食管损伤等(如外伤、肿瘤 、放疗),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建议进行吞 咽功能评估。
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血液动力学,预防和处理是循环管理 的重要内容,应予以高度重视。
神经重症患者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下降,动脉血
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提示存在呼吸功能障碍,是死亡率增高及住院时 间延长的重要原因[12],必须及时介入呼吸管理。
呼吸康复是呼吸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意识障碍;呼 吸困难;咳排痰能力下降;机械通气;ICU滞留预 期较长;存在ICU获得性肌病等神经重症患者,均
康复介入及暂时中止时机的标准判断是源自允许运动 康复的介入。1.1 运动功能评定
神经重症患者运动功能评估是判断患者适合 开展哪种运动功能干预的前提。常见功能问 题的评定包括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和 活动能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和平衡等。其 中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无论患者清醒与否均 可评定,其他评估则须在意识清醒条件下实 施。评定量表推荐采用常用的标准量表。量 表的测定要考虑重症病人的意识、使用药物 、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 摄食评估:经口喂半流质食物,观察评估口 腔控制情况、进食前后咽部声音变化、吞咽动 作的协调性等。
5 其他临床检查: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分级饮 水试验等。
6 仪器评定:吞咽X线造影录像、内窥镜、食管 动力学检查等常被选择性采用。软管内窥镜吞 咽功能检查(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是吞咽功能评估的首选 仪器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重症患者是否可以 拔除气管套管。FEES可以直接观察吞咽动作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概述
• 二、目标 • 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 • 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 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5
概述
• 三、原则 • 1.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 2.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
系列并发症 • 3.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 4.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
13
14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运动管理 • 循环管理 • 呼吸管理 • 吞咽管理
• 膀胱管理 • 肌骨管理 • 人工气道管理 • 皮肤管理

15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指对神经重症患者常见的运动功能减退评定方法及改善技术
的管理 • 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前需进行
Richmond 躁 动 镇 静 评 分(RASS) 或 标 准 化 5 问 题 问 卷(S5Q)测评 • 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配合程度 • 按康复介入及暂时中止时机的标准判断是否允许运动康复的 介入
9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2.康复暂停时机 • (1)生命体征明显波动,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 (2)存在其他预后险恶的因素 • (3)明显胸闷痛、气急、眩晕、显著乏力等不适症状 • (4)有未经处理的不稳定性骨折等
10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2.康复暂停时机:具体指标
11
和/或被动关节活动度评定
17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1.运动功能评定 • 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转移、行走和体力活动消耗水平。
转移和行走能力评定推荐采用 DE Morton 活动指数 (DE Morton mobility index, DEMMI)评定 • 体力活动消耗水平:推荐采用自觉疲劳程度量表 (rating perceived of exertion, RPE)
19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2 .运动功能改善技术 • 在神经重症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前及全程中 • 观察分析运动功能改善技术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潜
在危险和益处 • 选用适宜的康复治疗技术 • 严格控制康复训练的强度
20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2 .运动功能改善技术 • 对于神经重症无反应或不能主动配合的患者
严格防止脱落措施),也可逐渐过渡到每天选择适 当时间作离床、坐位、站位、躯干控制、移动活动、 耐力训练及适宜的物理(因子)治疗等
8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1 .康复介入时机 • (2)入ICU/NICU 24~48h 后,符合以下标准: • 心率 P>40次/分或<120次/分 • 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
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 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
6
概述
• 三、原则 • 5.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 • 6.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 7.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 8.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
7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1 .康复介入时机 • (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 (3)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即使带有引流管(应有
神经重症康复 中国专家共识
1
内容提要
• 前言 • 概述 •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2
前言
• 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 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 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 • 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 • 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
≤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 或≤110mmHg • 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
(FIO2)≤60%,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 • 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
≤10μ g/kg/min 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μ g/kg/min • 特殊体质患者,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
18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1.运动功能评定 • 运动功能恢复评定:
对于脑损伤患者推荐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六 阶段分级评定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CIA) 制定的标准评定
对于存在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或 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的患者不适用
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3
概述
• 一、概念 • 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 目的: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 • 特点: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
症”康复特色 • 前提:充分评估患者病情
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 保证医疗安全 • 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
(RASS<-2;S5Q<3)早期运动参考方案: • 良肢位摆放,床上被动体位转换,全时段 • 关节肌肉被动牵伸;被动四肢及躯干关节活动度维持 • 床上被动坐位,不同角度体位适应性训练 • 电动斜床站立 • 神经肌肉电刺激
• 模式二:建立神经重症康复病房(神经重症康复过渡病房HDU)
• 1.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制度及康复流程,并持续改进 • 2.收治对象: • 发病急性期GCS≤8分,经重症监护救治后生命体征稳
定,符合转出ICU标准 • 神经系统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未完全终止,多种并发症 • 需在临床监护及处置基础上,积极继续康复的患者
16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1.运动功能评定 • 判断患者适合开展哪种运动功能干预 • 肌张力评定:推荐采用改良 Ashworth 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 肌力评定:推 荐 徒 手 肌 力 测 试(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 • 关节活动度评定:推荐采用关节活动测量仪进行主动
概述
• 五、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 • 模式一:重症康复小组进驻ICU/NICU
请康复专家会诊 • 患者入住24~48h内进行功能评估、提出问题、确定
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并确定是否适宜实施 • 72h内配合主管医生完成医护技等联合查房,制定危
重症期的多学科联合诊治和康复方案
12
概述
• 五、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