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两则(精品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两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一、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从而了解经典小说的动人之处:一为典型人物的塑造,二为学会人物的刻画方法,三为作家的不同风格的赏析二、课时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比较异同阅读法。
三、预习要求1.阅读课文,寻找资料,了解两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有关的作者情况;2.针对节选部分,粗略理出文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特色;3.寻找环境描写的语段,并说明它的作用。
四、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1.人物形象的比较;2.写作特点的比较;3.作家风格的比较。
五、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人物形象的比较。
(40分钟)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请他们分别简介两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情节简介(略)。
3.学生分组讨论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分别具有的特点。
4.课堂发言的小结:(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人物形象,初步展示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打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
这一章节,注重的是群像的刻画,在众多的人物当中,也有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对重点人物的精雕细琢。
林黛玉——因母早丧下无兄弟而投奔到外祖母处;亦因心中早已知晓外祖母家的不同,所以,她来到贾府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
虽然外祖母疼她,但她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待人处世始终谨慎。
比如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婉言拒绝了,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母,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
她的谨慎和小心还表现在王夫人及贾母房中的让座事件上。
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细心、敏感、慎重的态度,恰是她寄人篱下的感情的反映,这也是她性格中的一个主要特色。
同时,借众人对黛玉的年貌、举止言谈、身体面庞、风流态度的描摹和宝玉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评述,也表现出了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特点。
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 第1课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课件(共28页)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 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 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虽写的是草屋,但给人的印象却是风 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 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神庙 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 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 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 “风雪”二字。
(3)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如“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 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而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 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又为“逼”林冲奋起反抗, 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到 市井买酒、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其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 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些细 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 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 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 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
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 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3.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先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再结合上下 文分析其在情节结构、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4.学习本文后,联系《水浒传》的其他部分,思考作者塑造林 冲这一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课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方法过程目标学生自学与教师导学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学情分析必修三教材中,学生已经学过两个单元的小说,已经能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并对文本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能大体把握。
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
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
所以,老师要适当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过程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导语:直接导入。
《水浒》有关知识与作者1. 关于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2. 关于《水浒传》《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
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
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
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
诗海探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 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 寒山夜宿图。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 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 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了一个 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 见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众说 纷纭。 例:①大S和汪小菲因闪电式订婚被炒的_沸__沸__ _扬__扬__,如今热度还未退去,又爆出大S或因订 婚从此退出娱乐圈的新闻。 ②12月的初雪_纷__纭__扬__扬__ ,刚从登山学校教室 里完成集训课的阿旺,着一身朴素的毛衣加灰 色的休闲外套,回忆起起初同行攀登雪峰的情 形,眼睛还闪闪发光。
家juàn眷
债quàn券 试juàn卷
zhuànɡ撞见 人影chuánɡ chuánɡ幢幢
ɡū沽酒
训ɡǔ诂 ɡū估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
伏侍不xiá暇 闻名xiá遐迩 xiá瑕不掩瑜 放jià假
dú渎职 买dú椟还珠 穷兵dú黩武 尺dú牍
zī髭须 发jì髻 bìn鬓角 时máo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
四、词语释义 素不相识:_向__来__不__认__识__和__熟__悉__。 逼上梁山:比__喻__被__迫__进__行__反__抗__或__不__得__不__做__某__种__ _事__情__。 天理昭然:指__上__天__主__持__公__道__,__善__恶__报__应__都__很__明__ _显__。 情理难容:在__人__情__和__事__理__方__面__都__难__以__被__容__忍__ 。 碎琼乱玉:_比__喻__地__上__的__雪__。__琼__,__美__玉__。 交头接耳:_彼__此__在__耳__朵__边__低__声__说__话__。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 传授目标1、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责备到抖擞反抗的思想性格的成长变化,从而明白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门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议决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明白风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 传授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剖析林冲思想性的成长变化和风景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剖析描画人物的要领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3. 传授用具4. 标签传授历程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便是我们本日要讲的“林教头”.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别的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时期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叛逆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议决施耐庵的整理加工,举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比年自然灾害,外族侵犯,终于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巨细小的农民叛逆连接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叛逆军诞生、成长、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展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叛逆终于演为悲剧的汗青原因;检举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本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很典范,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情节、环境、人物等切入内容,这些东西学生自己能看懂,他们更不会产生新的阅读体验,教他们怎么阅读,有时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我在教学设计中,准备通过“道具”的选择,用道具来串连整堂课,让学生选择风、刀、雪、火、酒、枪、石头、钥匙(锁)、酒葫芦等道具,分析它们在情节的安排上、人物的塑造上所起的作用。
我可以先示范其中一个至两个道具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另外几个道具的作用,既体现了老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维度,也体现了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维度。
尤其是在分析道具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一种阅读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情感体验来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本篇课文拟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线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分析细节描写(道具的选择)的作用。
本节课为第三课时。
新课题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把课文的情节内容与视频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冲击,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阅读原著远胜于电视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析细节描写(道具的选择)的作用。
2、阅读的情感体验。
难点:阅读的情感体验。
情景引入我们继续学习《林教头风雪山庙》这篇经典课文。
作为一篇传统的教材,不同的人都对它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今天我们试图从新的视角,一起来抓住一些很小的,又能够把课文串起来的小东西,来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知道,小说就像电影一样,讲一个故事,呈现一个主题,它们都会运用到一些道具。
道具本指戏剧或电影等所用的器物,如手帕、佩剑、书画等,它是戏剧和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情节发展中,道具常常成为矛盾冲突或解决矛盾的关键。
比如电影《功夫》中就有一个很经典的道具,那就是棒棒糖,它在剧中多次出现,起到了串联情节,沟通情感,甚至唤起小混混良知的作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有哪些道具学生自读课文,迅速找出这些道具。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品《水浒传》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获取表现人物性格的文本材料2.赏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3.教法:涵泳探究点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林冲性格发展是统治阶级(层)腐朽、没落的结果2.“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林冲性格的2.难点: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关键词:情节结构性格材料一、导入1.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哪个人呢?说说原因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2.作品介绍:《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1、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2、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3、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体会本文情节发展一波三折、 细节描写细针密线的中国古典小说的 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小说中的某 个问题、某个人物写文学短评或作口 头评说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加强耐挫品质和完 美个性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
段及其变化的关键。
难点:把握“风雪”描写的特点及其对情
节、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
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 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所 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 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 聆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718页、 第72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重点突破
4、小结迁移
导入新课
释题生疑(1):课题实际上告诉我们 什么呢?(2):仅仅是人物活动的一 个 环境吗?
在理清情节的同时把文中的有关环—思维——知识”; 情感过程:“感受——情绪——意志”
三、学习方法:
1、抓住一点,深入挖掘, 以小见大。 2、分层阅读,激发兴趣, 自动探求。
“山神庙中,林冲用一块‘大石头’顶住了庙门, 使陆虞侯等三人不得进庙,为林冲最终识破奸贼的 险恶用心从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机,可是林 冲一个人‘掇’得动一块大石头怎么陆虞侯三人却 推不开呢?这个细节真实吗?”
速读课文 研读课文 找细节
概括情节 突破重、难点的讨 论
明作用
赏文句
小结
1、人物绰号考证:《水浒传》中的人物绰 号记录着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 来历,引导学生考证,以加深对人物的认 识。
2、人物分类点评:自己确定标准,将小说 的人物分成若干类别,撰文点评,以文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