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书馆保护“非遗”之文化现象激活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研究

合集下载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已的特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利用,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标签: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利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傍贷。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特点。

1.城区非遗主体的民主杂居性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因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聚集到一个场所,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各民族人民杂居生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传承着城市非物质文化的民间艺人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是多民族性的。

2.城市非遗内容的丰富和大众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不径相同,城市中聚集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他们所呈现出的多民族性特点和多元化趋势,丰富了城市非物质文化的内容。

这有别于民族聚集区城内文化形态的单一民族性。

3.城区非遗分布的零散性相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集中,城区的非物质遗产分布比较零散。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城市地域范围越来越广大。

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零散分布,或掩盖在高楼林立的小巷中,或呈现在百姓娱乐的广场活动中,或在繁华商业的街角艰难维生。

4.城区非遗存在的脆弱性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

生活方式的同质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趋同现象,彰显着城市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那些传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使城市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竞争力。

二、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图书馆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料保存服务机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凭证。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一、引言非遗文化,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地域性、民间性、传统性和非物质性的文化现象、艺术形式、制作技艺、习俗传统等。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了我们国家和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的文化信息。

由于现代产业、城市化、社会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非遗文化正在消失和失传。

因此,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非遗文化保护研究2.1 非遗文化保护的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非遗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被认为没有经济可言,不再具有价值。

一些历史地标和文化遗址失去了原初的面貌,一些民俗文化和习俗逐渐被遗忘。

这一切的现象表明,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

2.2 非遗文化保护的意义保护非遗文化有其重要意义。

首先,非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维持文化多样性,保护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非遗文化保护有助于加强人民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第三,非遗文化保护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果我们保护好非遗文化,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2.3 非遗文化保护的方法掌握科学的非遗文化保护方法,是非遗文化得以保存和升级的重要前提。

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需要注意对文化遗产的鉴定、评价,以及有效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非遗文化保护的三个主要方法如下:(1)记录与整理。

针对不同地区、民族的非遗文化进行记录,建立档案资料。

将非遗文化的信息和知识传承下去。

(2)保护与传播。

弘扬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还要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将非遗文化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承、传播。

(3)创新与发展。

非遗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

为了让非遗文化持续保护和传承,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与发展。

这也可以为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非遗文化传承研究3.1 非遗文化的传承特点非遗文化的传承是由上代人传给下代人的文化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过程。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作用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作用
着 民族 精神 的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得 以 代代 传承 发 展 。正 像有 学者 所 提倡 的 那样 “ 中 国数 字 图书馆 工 程 的一 个重 要 的使
20 9~
创 新 杂 谈
中 国 科 技 信 息 2 0 1 4 年 第2 3 期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c . 2 o 1 4
承方法而 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广。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 F I 头或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族
人 民世 代相 承 的 、与群 众 生活 密切 相 关 的各种 传 统 文化 表
现 形式 ( 如 民俗 活动 、表 演 艺术 、传 统 知识 和 技能 ,以及 与 之相 关 的 器具 、实 物 、手 工制 品等 )和文 化 空 间。非 物 质文化 遗 产深 刻 地 反映 了一 个 国家 或地 区 的历 史 、文化 传
传统 文化 传承 发展 的 有 力平 台
1 9 7 5年 国际 图联 在 法 国的里 昂召开 的 图书馆 职 能科 学
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 日益恶化 ,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 式 的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丧 失 了赖 以生 存 的环 境 ,已经失 传 或
面临 失 传的 危机 。加大 保护 力度 ,更新 保 护手 段 ,才 能 促
命 力。
命 ,就是 要使 中华 传统 文化 重塑辉 煌 ,重新 焕 发生 机 。”
有助 于 形成独 具特 色 的馆藏 资 源
资 源 建设 是 图书馆 提供 信 息服 务 的 前提 与 基础 。随 着 网络 的发 展 ,信 息时 代 的到 来 ,特 色馆 藏不 再 仅仅 是传 统 意 义上 的 古籍 善 本 。特藏 资 源数 字化 也 是一 种 重要 的保 存 方 式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具 有 鲜 明的 地域 特 色 、独特 的 文化 个 性 ,图书馆 可 以根 据 当地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的特 点 ,建立 Βιβλιοθήκη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和发展的反映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艺术创造能力和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习俗、仪式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中国特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政策法规、项目实施、保护成效等方面,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探讨。

在项目实施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申报-认定-保护”“项目-人才-资源”“物质-非物质”等多元化的方式,多管齐下进行。

首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深入的调查和申报工作。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鉴定和认定。

其次,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注重人才培养。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技艺大师的选拔、培养和资助工作。

同时,还积极引导非遗项目与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第三,中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和基金,用于保护、修复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确保非遗传承的顺利进行。

在保护成效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和习俗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认可了这些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和旅游线路,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为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还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篇一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历史、文明、传统和知识的生动记录。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非遗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传统的、口头的、无形的文化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传统和表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非遗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非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化意义,更在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部门积极推进非遗的认定、记录、研究、传播和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非遗保护与传承仍面临诸多问题。

如:资金投入不足、传承人断层、社会认知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非遗保护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培养传承人才: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才,建立完善的传承人制度。

3. 推动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对非遗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保护经验,推动非遗的跨国界传播。

5.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媒体宣传、展览展示等途径,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为例,该地区的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面临传承人断层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手工艺人的培训和传承;三是建立手工艺人数据库,记录和保存手工艺技艺;四是推动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创新产品形式,拓宽市场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检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检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检索式示例文章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一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之旅》嘿,你知道吗?咱们身边有好多超级棒的东西,它们不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物件,而是像一阵风,像一首古老的歌,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今天呀,我想和你聊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这件超级酷的事儿。

我有个爷爷,他可厉害了。

爷爷会好多老手艺,像捏面人儿呀,那小小的面团在爷爷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孙悟空,或者是胖胖的猪八戒。

还有剪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爷爷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几下,就能剪出一朵漂亮的花儿,或者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

爷爷这些手艺啊,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是我发现,像爷爷这样会这些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每次想到这个,我就很担心,要是以后没有人会这些了,那多可惜呀。

这时候呀,我就听说了这个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这就像是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穿上了一件超级酷炫的科技铠甲。

你想啊,要是把爷爷捏面人儿的过程拍成小视频,放到网上去,那全世界的小朋友是不是都能看到啦?这就好像是把爷爷的手艺装在一个魔法盒子里,然后这个盒子通过网络这个大通道,送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

这多神奇啊!我有个同学叫小明,他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

有一次我跟他说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事儿,他一开始还不太懂。

我就跟他说:“小明呀,你玩的那些游戏,里面有好多好看的画面,那些画面就像是用魔法画出来的一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呢,就像是把那些老手艺也变成游戏里那种吸引人的画面。

比如说皮影戏,要是做成一个数字皮影戏游戏,大家就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玩,一边玩还能一边了解皮影戏的故事和制作过程呢。

你说酷不酷?”小明听了眼睛都亮了,他说:“哇,那可太酷了,就像我玩的冒险游戏一样,每一关都有新发现。

”还有我的老师,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

老师说,以前呀,要想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去实地找那些老师傅,或者是去一些很古老的地方找资料。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节能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或者使用新燃料的技术,并研发出相关船舶的节能设备;应用新的科技从船舶的设计、结构、机械自动化等方面来提升船舶的绿色环保性能。

总之,绿色航运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是影响湾区绿色航运发展速度的瓶颈环节,应加大此方面的投入。

(四)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业,优化湾区内航运业的产业结构。

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应将巩固及提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湾区内快速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这些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既能给湾区航运业带来持续的价值增值和航运服务业增长,又能满足湾区绿色航运发展的整体规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应利用湾区的航运业规模、港口群优势、外贸优势,将湾区的航运业进行拓展,这不仅是体现在简单的货物吞吐量的规模上,还要让这种规模量带来其他更多航运服务业增值业务的增长和拓展。

并合理利用香港、深圳、广州等城市在航运业的不同优势,进行湾区内航运业合理布局,同时实现湾区内经济增长下的绿色航运发展。

五、结语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世界瞩目的世界一流湾区之一,港口群和航运业规模是湾区的绝对优势,面对目前全球日益重视的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绿色航运是湾区的必然选择。

应从意识、战略、法规、标准、技术等层面,加快湾区内航运业绿色发展的步伐,并最终能让绿色航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陈雪垠,张效莉.自贸区背景下绿色航运发展探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4(12).[2]孙家庆.欧盟航海碳税壁垒下我国绿色航运产业链的构建[J].航海技术,2013(06).[3]刘先成.我国航运业低碳绿色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4]吕传彬.全球绿港之路:低碳航运时代,迈向绿色经济[J].防灾博览,2015(02).[5]UNCYAD Secretariat,Review of Maritime Trasport. 2011.[6]2017-2018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研究报告[R].艾媒咨询集团,2018.12.[7]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系列之三:蓄势待发的世界湾区第四极———粤港澳大湾区展望及世界湾区经济研究[R].戴德梁行,2018.7.[8]赵爱臣.粤港澳大湾区的航运发展机遇[J].中国远洋海运,2018(01).[9]张丽.航海碳税与我国航运业绿色发展道路[J].中国航海,2018(03).[10]Giziakis,C.,A.Christodoulou.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ractice Concerning Maritime Air Emissions:The Case of Greek Shipping Industry[J].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6.39(03).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源于日语“无形文化财”的音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谢梅;赵森;臧雨琪【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2(24)4【摘要】【目的/意义】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厘清我国非遗数字化研究进程,有助于客观反映非遗保护和传播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为非遗数字化研究推向深入,提升学术研究对现实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

【设计/方法】运用CiteSpace对CNKI收录的18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在对研究文献进行基本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趋势图谱与聚类图谱。

【结论/发现】现有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存在着政策导向与技术驱动的双重特征,跨学科与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但目前仍存在研究框架尚未形成、技术边界问题有待讨论、重技术描述轻体系构建等问题。

因此,加强系统性理论建设、深化跨学科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前沿技术发展应是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重点。

【总页数】9页(P75-83)【作者】谢梅;赵森;臧雨琪【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相关文献】1.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2.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4.近20年我国景观基因研究现状及主题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5.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研究回顾与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2013—2021)的图谱呈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研 究 流 程 的 规 范化
物 质 文 化遗 产 资 源数 据 库 的研 究 》 一选 题 ,09 这 2 0 年 被 吉林 省 社 科 联 评 审立 项 为 省 级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课
题 。
1 保 护 与 激 活 “ 遗 ” 现 状 述 评 非 的 1 1 研 究论 文 数 量 查 新 .
第 2 期 总 第 2 1期 3 0
20 0 9年 1 2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h oo y& Ec n my a oo
No. 23,t 1 h is e he 20 t s u
De .2 9 c 00
基于图书 馆保护 非遗 之文化现象 “ " 激活 吉林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数据库的 研究
王建 国
( 吉林 市 图 书馆 , 林 长春 吉 摘 121) 30 1 要 : 章 依 据 地 级 市 公 共 图 书 馆 保 护 “ 遗 ”自 建 《 林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数 据 库 》 优 势 , 文 非 吉 的 分
例 2 % ) 以 上 查 新 足 以说 明 公 共 图 书 馆 对 “ 遗 ” 5 , 非 保 护 和 建 库 需 要 深 入 地 探 讨 实 践 与研 究 。 12 . 保 护 “ 遗 ” 文 化 现 象述 评 非 之
其研 究流程 的规范 化是选择 “ 林市 第一批 ( 吉 市 级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目为 内 容 , 文 本 资 源 非 项 以 作 为 数 据 库 建 设 的 重 点 , 次 包 括 不 同 的 资 源 类 型 其 和 资 源 载 体 ( 图 、 、 、 等 多 媒 体 资 料 ) 如 文 声 像 。
课 题 组 对 《 国学 术 文 献 网 络 出 版 总 库 》 现 检 中 实 索查新 , 果是保护 “ 遗 ” 文化现 象研究论 文2 2 结 非 之 0 篇 , 中公 共 图 书 馆 3 其 6篇 ( 例 1 % ) 非 物 质 文 化 比 8 , 遣产数据库 研究论 文2 4篇 , 中 公 共 图 书 馆 6篇 ( 其 比
出《 于 图 书 馆 保 护 “ 遗 ” 文 化 现 象 激 活 吉 林 非 基 非 之
其 研 究 流 程 多 样 化 是 利 用 网 站 、 座 、 览 与 演 讲 展 示 作 为 宣 传 保 护 “ 遗 ” 调 研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的 非 ; VB6 0软 件 平 台 的 开 发 , 同 保 存 方 式 的 数 据 存 储 . 不 方 案 的 确 定 和 实 施 , 及 升 级 、 护 与 持 续 建 设 的 计 以 维 划 和工作需 求等 。
别 阐 述 了 VB 系 统 程 序 设 计 与 s QL e v r2 0 S r e 0 0数 据 库 开 发 的 研 究 过 程 。 关 键 词 :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源 数 据 库 ; 林 ; 书馆 非 资 吉 图
中图分类号 : 5 (3 ) G2 3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 0 9 2 一 O 2 一 O 1O— 91 20)3 18 2 c m/ 在 互 联 网 试 启 动 r ; 0 8年 , 都 图 书 馆 、 o ) 2 20 成 浙 江 省 图 书 馆 、 京 图 书 馆 先 后 完 成 本 地 非 物 质 文 化 北 遗 产 网 络 服 务 平 台 和数 据 库 的 建 设 [。 见 , 建 设 1 可 ] 其 与研究 刚刚起 步 。 2 保 护 与 激 活 “ 遗 ” 创 新 观 点 非 的 21 . 研 究 流 程 的 多 样 化

公 共 图 书 馆 是 指 由 国家 全 额 拨 款 的 社 会 公 益 事 业 图 书 馆 。 据 统 计 , 在 全 国 地 级 市 3 0个 , 办 公 现 3 承 布 市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的 最 初 级 政 府 , 地 级 其
市 公 共 图 书 馆 约 有 3 0多 座 , 们 都 具 有 地 区 “ 心 0 它 中 馆 制 ” 业 务 组 织 优 势 , 保 护 当地 市 级 、 级 、 家 的 为 省 国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之 文 化 现 象 有 着 特 殊 作 用 与 重 要 地 位 和 得 天 独 厚 的 人 才 、 献 、 术 的 条 件 。 由 此 提 文 技
图 书 馆 文 化 现 象 纷 繁 复 杂 ,但 保 护 “ 遗 ” 文 非 之 化 现 象 一 直 是 作 为 图书 馆 文 化 现 象 大 系 统 的 一 个 子 系 统 ,必 然 与 其 他 各 种 图 书 馆 文 化 现 象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图 书 馆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数 据 库 研 究 又 是 图 书 馆 文 化 现 象 大 系 统 中 保 护 “ 遗 ” 个 子 系 非 这 统 最主要 的分支 内容 。 1 3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数 据 库研 究现 状 . 1 3 1 国 外 : 0世 纪 初 , 些 发 达 国 家 竞 相 将 本 国 . . 2 一 文 化 遗 产 大 规 模 转 换 成 数 字 形 态 ,为 未 来 的 “ 化 文 内 容 ” 场 竞 争 奠 定 新 的 基 础 。 n 0 2年 ,欧 盟 将 文 市  ̄2 0 化遗产 数字化作 为20 0 6年 第 6次 框 架 项 目 中 的 最 优 先 项 目 ,投 入 7 0 0万 欧 元 为 图 书 馆 、 物 馆 、 案 0 博 档 馆 搭 建 一 个 共 同 的 平 台 ,旨 在 改 善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利 用 。 1 3 2 国 内 : 几 年 , 国 图 书 馆 也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 近 我 探 索 和 实 践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数 字 化 工 作 。 2 0 如 0 7年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数 据 库 ( tp: /y f l w. ht / f.ok
23 . 研 究 流程 的 标 准 化
其 研究 流 程 的标 准 化是 按 照 20 0 6年 国 务 院 批 准 并 正 式 公 布 的 《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第 录 》 设 置 的 1 大类 作 为 多 级 的 一 级 目 录 建 库 标 准 所 0 ( 表 1。 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