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辅导:计价

合集下载

中药师二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二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二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1. 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中药师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鉴别、质量控制、加工制备、制剂及药理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鉴别掌握中药的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和微观鉴别等,通过观察外形、质地、气味、味道等特征,识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 中药的质量控制了解中药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包括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知识。

4.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学习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中药材的采集、保存、加工和利用技术,保护中药资源,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二、中药配方学1. 中药配方的辨证论治学习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为患者配制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案。

2. 中药制剂学了解中药的制剂学知识,包括中药的制剂类型、配伍规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三、中药药理学1. 中药药理作用了解中药的药理机制,包括中药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和生物转化过程,掌握中药药物的药效、毒性及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毒理学学习中药的毒性及中毒机制,掌握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服务。

四、中药保健学1. 中药保健理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毫针、气功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2. 中药保健品学习中药保健品的制备和应用,了解中药保健食品、保健药品的功效和禁忌,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中药保健品。

五、中药药用植物学1.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鉴定学习药用植物的采集和鉴定方法,掌握采集药用植物的时机、方法和保存技术,保障药用植物的质量和药效。

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六、中药制剂工艺学1. 中药制剂的加工工艺学习中药制剂的加工工艺和配方,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2.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保障中药制剂符合国家标准和药效要求。

执业中药师知识归纳

执业中药师知识归纳

执业中药师知识归纳(一)中药基础理论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有着超级悠久的历史呢。

从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开始,人们就慢慢认识到各种植物、矿物、动物啥的能治病。

在古代,那些医学典籍像神农本草经可是超级重要的,它把药物分了上中下三品,这就是早期对中药分类和认识的一种体现。

随着时间推移,又有了本草纲目这样的巨著,李时珍可真是个厉害的人,他把那么多中药的知识都整理得那么详细,包括药物的形态、功效、采集啥的。

2. 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是基础中的基础哦。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这个和药物的作用有关。

比如说,寒性药就可以清热泻火,像石膏就很寒凉,能治疗高热之类的病。

五味呢,就是酸、苦、甘、辛、咸。

酸味药能收敛,像五味子,能敛肺气止咳;苦味药能泄能燥,比如黄连很苦,能清热燥湿;甘味药能补能缓,像人参就很甘,能补气;辛味药能散能行,像麻黄辛温,能发汗解表;咸味药能软坚散结,像海藻就有这个功效。

•升降浮沉也很有趣。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向外发散,沉是向内收敛。

比如花类药,像菊花,就多有升浮的特性,能疏散风热往上走;而矿石类药,像磁石,就多有沉降的特性,能平肝潜阳往下走。

•归经就像是药物的导航。

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力。

比如心经有热的时候,用黄连就很合适,因为黄连归心经,能清心火。

(二)中药的炮制1. 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像乌头有毒,经过炮制变成制乌头后,毒性就大大降低了。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如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经过蒸制变成熟地黄后,就变成了甘温的,能滋阴补血。

•增强药物疗效。

比如种子类药物,像莱菔子,炒过之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药效就增强了。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入肝,盐制下行等。

像酒大黄就增强了升散活血的作用。

2. 炮制的方法•修治。

这就是一些简单的加工处理,像纯净处理,把药物中的杂质去掉;还有粉碎处理,把药物弄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便于使用。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以下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的一些知识点:
1. 鉴别常用药用植物的外观特征和形态特征,如药用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熟悉常见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包括中药材的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
禁忌等。

3. 了解中药的药性归经,包括中药材的寒热温凉等性质,以及归属于哪个经脉。

4. 掌握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
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

5. 了解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鉴别、含量测定、纯度测定、微生物限
度等。

6. 熟悉中药炮制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药材的加工、制剂的炮制等。

7. 了解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包括药用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

8. 了解中药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临床研究的设计、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等。

9. 了解中药贮藏和保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中药的储存环境、保存方法、货存管
理等。

10. 了解中药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药法、中药标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

以上是《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然,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细化具体的考点,并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执业药师 中药二 黄金考点

执业药师 中药二 黄金考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黄金必考点
※常用单味中药的知识点总结※
黄金考点一:解表药
黄金考点二:清热药
黄金考点三:泻下药
黄金考点四:祛风湿药
黄金考点五:芳香化湿药
黄金考点六:利水渗湿药
黄金考点七:温里药
黄金考点八:理气药
黄金考点九:消食药
黄金考点十:驱虫药
黄金考点十一:止血药
黄金考点十二:活血祛瘀药
黄金考点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黄金考点十四:安神药
黄金考点十五:平肝熄风药
黄金考点十六:开窍药
黄金考点十七:补虚药
黄金考点十八:收涩药
黄金考点十九:涌吐药
黄金考点二十:杀虫燥湿止痒药
黄金考点二十一:拔毒消肿敛疮药
※常用中成药的知识点总结※
黄金考点一:内科常用中成药
黄金考点二:外科常用中成药
黄金考点三:妇科常用中成药
黄金考点四:儿科常用中成药
黄金考点五:眼科常用中成药
黄金考点六: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
黄金考点七:骨伤科常用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中药鉴定的复习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药鉴定的意义和目的中药鉴定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确保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准确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使用假冒伪劣或错误品种的中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来源鉴定通过对中药的原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分类学特征进行鉴定,确定其来源的科、属、种。

这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需要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相关知识。

2、性状鉴定通过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来进行鉴定。

这是中药鉴定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敏锐地观察和识别各种性状特征。

例如,黄连的形状为鸡爪状,表面粗糙,有结节状隆起;黄柏的断面呈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肉桂的气味芳香,味甜而辣。

3、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粉末状或破碎的中药,显微鉴定尤为重要。

比如,甘草的粉末中可以看到晶纤维和具缘纹孔导管;大黄的粉末中可见草酸钙簇晶和网纹导管。

4、理化鉴定通过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鉴定。

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例如,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黄连中的小檗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

三、常见中药的鉴定要点1、根及根茎类中药(1)人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 2 3 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2)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2024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讲义

2024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讲义

【xxx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讲义】一、中药炮制理论1. 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味、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或提高药用价值的过程。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

2. 中药炮制的方法(1)洗净:将中药原料放入清水中,反复搓洗,以除尘土和附着在原料表面的杂质。

(2)晾干:将洗净的中药原料晾晒或者烘干,使其表面的水分蒸发。

(3)切割:根据中药处方或药典的要求,把干燥的中药原料切成适当大小的颗粒或片状。

(4)浸泡:将需炮制的中药原料放入清水、醋、鲜姜汁等液体中浸泡一段时间。

(5)炮制:包括炒、炙、煅、烧、煮、蒸、曝、晒、研等方法。

3. 中药炮制的原则(1)根据中药原料的属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2)根据中药处方或药典规定的炮制方法操作。

(3)注意温度、时间和火候的掌握,不可过火或不足。

(4)注意保护中药原料的有效成分,避免损失。

二、中药鉴别学1. 中药鉴别的意义中药鉴别是指对中药原料或饮片进行形态、性状、组织结构、理化性质等多方面的鉴别。

中药鉴别是保证中药质量、确保中药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2. 中药鉴别的方法(1)宏观鉴别:主要观察中药原料或饮片的外部形态、颜色、气味等。

(2)显微鉴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中药原料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进行观察。

3. 中药鉴别的要点(1)外观特征:颜色、形态、气味、质地等。

(2)理化性质:吸湿性、溶解性、燃烧性等。

(3)显微结构: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

(4)理化鉴别:善于化学反应、色谱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面的鉴定方法。

三、中药药效学1. 中药药效的概念中药药效是指中药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药理作用,包括中药的主治功效、药理作用、毒性及副作用等。

2. 中药药效的评价(1)主治功效:中药的主要疗效目标和作用机制。

(2)药理作用:中药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作用。

(3)毒性和副作用:中药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性效应。

2013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3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3执业药师考试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答案仅供参考)中药鉴定学部分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历代本草著作中记载藏药最多的是 EA.本草经集注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晶珠本草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D A.30℃B.40℃C.50℃D.60℃E.70℃3.植物类药材显微鉴定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的后含物是 CA.碳酸钙B.硅质块C.草酸钙结晶D.糊粉粒E.淀粉粒4.《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 D A.发汗B.熏硫C.蒸煮烫D.切片E.晾晒5.目前,中药定性鉴别使用最多的色谱法 CA.高校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D.纸色谱法E.柱色谱法6.苦参原植物所属的科是 BA.苋科B.豆科C.伞形科D.兰科E.百合科7.下列药材伪品中,质坚实,难折断,横切面可见数轮同心环纺的是 A A.人参伪品商陆的根B.柴胡伪品大叶柴胡的根茎C.龙胆伪品桃儿七的根D.山药伪品山薯的根茎E.天麻伪品马铃铃的块茎8.远志中具有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A.皂苷类成分B.蒽醌类成分C.树脂类成分D.生物碱类成分E.酚酸类成分9.表面具有“砂眼”,根头具有“珍珠盘”的药材是 BA.地榆B.银柴胡C.南沙参D.桔梗E.续断10.大黄粉末的甲醇温浸液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晾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此实验检查的成分是 A A.土大黄苷B.大黄酸C.番泻苷D.大黄素E.芦荟大黄素11.切面韧皮部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型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 AA.鸡血藤B.大血藤C.降香D.苏木E.川木通12.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 CA.肉桂B.秦皮C.厚朴D.杜仲E.黄柏13.外表面有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的药材是 BA.黄柏B.桑白皮C.白鲜皮D.香加皮E.地骨皮14.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苞片外表面紫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绒毛的药材是 DA.丁香B.红花C.槐花D.款冬花E.金银花15.木瓜的道地产区 CA.广东B.广西C.安徽D.新疆E.辽宁16.种子水浸后种皮显黏性的药材是 BA.沙苑子B.葶苈子C.决明子D.酸枣仁E.薏苡仁17.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加水浸泡种皮显龟裂状的药材是 A A.牵牛子B.女贞子C.牛蒡子D.补骨脂E.巴豆18.《中国药典》2010版本第一部规定,叶不少于20% 的药材是 C A.益母草B.香薷C.广藿香D.槲寄生E.蒲公英19.叶对生,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特殊清凉香气的药材是 B A.穿心莲B.薄荷C.紫苏D.香薷E.紫花地丁20.与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的药材是 BA.乳香B.没药C.血竭D.青黛E.冰片21.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从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 AA.蜈蚣B.地龙C.全蝎D.斑蝥E.水蛭2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应测定相对密度的药材是 D A.血竭B.儿茶C.蟾酥D.蜂蜜E.冰片23.具有“剑脊”和背鳞行数成双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AA.乌梢蛇B.滑鼠蛇C.金钱白花蛇D.王锦蛇E.蕲蛇24.下列矿物类药中,属于氧化物类的药材是 DA.雄黄B.白矾C.石膏D.赭石E.轻粉二、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0.5分。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中药鉴别、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方法。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目视鉴定、嗅觉鉴定、触觉鉴定、望远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中药品质评价:中药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材性状评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

药材性状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价其品质;含量测定则是通过分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其药效;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

3.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贮藏控制、加工控制、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贮藏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储存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加工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因素,保证药材的品质;生产控制是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制剂工艺,控制产品质量。

4.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药材标准和制剂标准。

药材标准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含量、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制剂标准是对中药制剂的配方、用量、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

中药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药材和制剂的研究和实验,结合临床应用和历史经验,确立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中药的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准确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别方法、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和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判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价又称为"算方"、"划价",一般由收方者完成。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国家所规定的价格计价,不得随意估价和改价,做到计价准确无误。

单价"分"以下尾数按"四舍五入"执行。

2.计价中要注意剂量、新调价、自费药品等项。

处方中药味若有不同规格或贵细药品,应在药名的顶部注明单价,俗称"顶码".处方中若有自费药品,需经患者同意后计价,并在收据中注明自费字样。

3.计价应准确无误,误差小于0.05元/剂。

4.准确计价后,零售药店将单价、剂数、总价、日期、经手人等填入盖有计价图章的有关各栏内,医疗单位则将处方总价记在处方下角,收存备查。

5.零售药店计价时,应在处方药味四角处,用笔圈钩,作为原方的标志,并将药味总数写在处方背面,便于再次调剂时,检查有无增减,若有增减变化,可以重新计价。

6.零售药店开票收款时,必须写明姓名、剂数、单价、总价。

金额大小写相符,收找款唱收唱付。

7.计价时应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可使用红色笔或者铅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