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用人教版高二地理3.1《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
高中地理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课前自学案★【考纲呈现】1.掌握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
2.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纲解读】.结合时事掌握能源安全的意义,能源危机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自主预习】一、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①__________、潮汐能、②__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③______、石油、④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课本40-41页)二、能源基地建设(自主记忆)1.能源基地建设措施(课本42-43页)2.能源的综合利用原因、模式、好处、结果(课本44-45页)3.建设成就三、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本46-47页、自主学习课程165页)(一)山西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二)山西环境综合整治措施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三)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自主学习课程167页)【自主检测】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2015·潍坊模拟)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此完成3~4题。
3.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研学(2015·北京东城一模)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Ⅰ部分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自学探究】一、资源开发条件:1.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要,不仅要考虑,而且要考虑和条件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主要表现在:①②③3.山西省煤炭资源除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①分布②煤种;③煤质,具有、、、的特点④,煤田多为煤层,埋藏,适于和开采。
4.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的增加,的提高和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为主,这都为山西煤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读图3。
2,回答: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6.面临的挑战:①②③④⑤二、能源基地的建设:(1982年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的步伐)1、—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措施:扩大规模,增加产煤量结果: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目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措施: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果:形成了以为主、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读图3.4,由北到南煤炭外运线路:、、等线。
3、——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措施:①建设,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②发展 ,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结果: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三、能源的综合利用: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
经济的核心部门是——煤炭工业经济结构效益低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延长了生产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精选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途径知识清单一、能源分类1.按属性分类:①可再生能源、②非可再生能源2.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③常规能源、④新能源3.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⑤一次能源、⑥二次能源二、山西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1)分布范围广 (2)煤种齐全 (3)煤质优良 (4)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⑦煤炭为主,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地处我国⑧中部地区,输煤、⑨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⑩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的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措施:扩大规模,增加产煤量结果:形成了⑪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目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措施: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果:形成了以⑫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铁路运煤干线:大同-秦皇岛线、神木-黄骅港线、⑬焦作-兖州-日照等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措施: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⑭电力;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结果: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资源开发条件1.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开发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B.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C.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D.山西位置适中,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有利于煤炭外运答案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山西煤炭资源良好的开发条件的掌握山西水路运输并不发达2.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A.西气东输 B.开采成本上升C.能源结构调整 D.西电东送答案 B解析西气东输、能源结构调整、西电东送属外在因素考查点二能源基地建设3.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和滥采,山西省正采取措施缩小煤炭开采规模B.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山西省加强了煤炭的加工转换,从而提高了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D.到目前为止,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仍十分单一答案 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运输体系、煤炭加工转换等知识山西省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煤炭运输以铁路为主,煤炭开采将稳中有升以确保能源供应4.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 )A.胶济线 B.大秦线C.神黄线 D.焦(作)—日(照)线答案 A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胶济线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方法技巧练】图解晋煤开发的优势条件读“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煤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属于全国优质动力煤产地的是__________煤田(填字母),它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其煤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属于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的是____________煤田(填字母),它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4)山西省境内煤田分布范围______,全省______%的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答案 (1)河东煤田大同煤田宁武煤田霍西煤田沁水煤田西山煤田(2)B 燃烧发电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3)A 冶炼钢铁 (4)广 40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境内主要煤田的分布以及主要煤田煤质的特点方法技巧综合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利用状况能源可划分为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D.保障能源供应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答案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能源定义的理解和能源的分类知识2.一个区域内能源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A.市场 B.能源资源状况 C.交通条件 D.科技条件答案 B解析能源资源的开发,考虑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能源资源状况(内因),其他都是外因财讯网消息: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日渐枯竭,煤炭再次成为了各国的能源重心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山西的煤炭资源已经仅剩能够维持200余年的储量,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一个愈发急迫的关键课题据此完成3~4题3.在能源基地建设方面,晋中和晋北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对外通道比较狭窄 B.环境污染比较严重C.水源紧张 D.人地关系紧张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①北煤南运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中部开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3 C 4 B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意义第3题,晋中、晋北缺水严重,水源紧张第4题,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是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一部分,有利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些年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下图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注: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1吨煤可以发电2 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回答5~6题5.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6.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 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降低运输成本④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5 B 6 D解析第5题,山西煤炭调出量有限,主要受外运路网条件限制第6题,变输煤为输电,因需要燃煤发电,空气污染会加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下表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回答7~8题7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8.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升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答案 7 C 8 C解析第7题,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得出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正值,且最高第8题,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二、综合题9.读“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2)填写出晋煤外运的三条运煤干线: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3)填出我国三个著名的煤炭输出港:A__________港,B__________港,C__________港(4)为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山西省从“__________”时期开始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5)“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答案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2)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神黄铁路大秦铁路 (3)秦皇岛黄骅日照 (4)六五铁路运输公路运输(5)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煤炭外运的路线,著名的煤炭输出港及山西煤炭合理开发利用等知识。
高二地理第三章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案

版本: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一课时〕地理教研组杨其孝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以山西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的关系,这也是课标要求。
教材首先说明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接着又说明我国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作为非可再生资源的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也显得很重要。
本节内容很好地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以某区域作为案例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分析其开发条件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区域与可持续开展的关系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
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根本知识:学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某区域开展的影响,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学会比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并能初步归纳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备分析本节案例的知识根底。
学生已有的根本技能: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根本的读图能力,并能够从相关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还比拟欠缺;对知识的归纳能力与逻辑推导力还不够。
3、教学目标〔1〕能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并能掌握分析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方法和规律。
〔2〕能通过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与资料,分析我国是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能通过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开展的理念。
4、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课堂总结PPT投影知识总结框架反应训练见PPT投影课后练习板书设计一、能源的分类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5、课后反思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并引导学生能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精选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 1 以山西能源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总结能源综合利用措施2 以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为例,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知识清单一、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结果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①单一经济的核心部门是②煤炭工业,经济结构效益低下,③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炭、铁矿、铝土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④煤—电—铝、⑤煤—焦—化、⑥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⑦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3.结果:(1)单一的经济结构变为多元结构;(2)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而占到主体地位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问题;(2)环境污染——“三废”污染2.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⑧技术创新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措施: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⑩农业、轻纺工业、⑪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1)废渣: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⑫塌陷区;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2)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例如:洒水降尘、阻氧灭火;营造⑬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工作(3)废水: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关于山西省能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山西省铁路运力的98%用来运输煤炭,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B.从“九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C.能源综合利用使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D.建国以来围绕煤炭资源进行了能源的深层次开发,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答案 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能源的运输、结构调整、能源开发2.下列有关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规模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答案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几种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化学工业应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考查点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露天煤矿的开采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据此回答3~4题3.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答案 C解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特征4.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 )A.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B.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C.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D.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填答案 B解析山西省的重点矿区经过实践,总结出了重点工矿区的生态建设模式: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技巧练】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的分析思路我国山西省总结出许多资源开发与工矿区环境保护、治理的先进经验读图“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该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问题(1)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建设露天煤矿:①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露天煤矿已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分析图中露天煤矿生态建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环境的作用:①隔离护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固沙草方格、灌木乔木绿化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复垦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④这些生态措施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对“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示”这个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答案 (1)①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②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空气;露天开采,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2)①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和冲毁采掘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②阻沙、固沙和挡沙,保护水土和防风③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④保护水土,减少裸露地表,防风固沙 (3)①从河流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②引水浇灌湖垦区;③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方法技巧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的分析思路综合提升一、选择题“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1~2题1.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铜矿石 B.石油 C.铝土矿 D.石灰石2.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1 C 2 D解析山西省发展炼铝业,除了有丰富廉价的火电外,还有铝土矿延长产业链条可以提高煤炭的附加价值,改变采掘工业的单一结构,但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3.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 )A.化学工业 B.能源工业 C.冶金工业 D.建材工业4.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产品附加值高C.交通运输成本低 D.接近能源产地答案 3 B 4 D解析图中可看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应接近能源产地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5~6题5.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答案 C解析由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6.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解决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引发的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建速生薪炭林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环境问题应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完成7~8题7.关于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资源人均减少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利用B.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消费能源C.煤炭主要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D.我国南方各省区煤炭资源都很缺乏答案 B解析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煤炭资源总量有限,且是非可再生资源,而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主要是由森林沉积后演化而来的;中国南方各省除了贵州省煤炭较多外,其余普遍缺乏煤炭资源8.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100%B.该技术可以减小pH值和酸雨危害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答案 D解析该技术脱硫效率没达到100%;该技术可使煤炭燃烧时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酸雨危害减小,pH值增大;该技术没有体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二、综合题9.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答案 (1)北多南少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 )(2)实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3) 如图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答案第(2)题,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可以通过输煤或输电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另外我国的能源供需也很不平衡,要有计划地进行能源调配。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途径.知识清单一、能源分类1.按属性分类:①可再生能源、②非可再生能源.2.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③常规能源、④新能源.3.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⑤一次能源、⑥二次能源.二、山西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1)分布范围广.(2)煤种齐全.(3)煤质优良.(4)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⑦煤炭为主,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地处我国⑧中部地区,输煤、⑨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⑩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的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措施:扩大规模,增加产煤量.结果:形成了⑪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目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措施: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果:形成了以⑫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铁路运煤干线:大同-秦皇岛线、神木-黄骅港线、⑬焦作-兖州-日照等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措施: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⑭电力;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结果: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资源开发条件1.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开发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B.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C.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D.山西位置适中,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有利于煤炭外运答案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山西煤炭资源良好的开发条件的掌握.山西水路运输并不发达. 2.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A.西气东输 B.开采成本上升C.能源结构调整 D.西电东送答案 B解析西气东输、能源结构调整、西电东送属外在因素.考查点二能源基地建设3.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和滥采,山西省正采取措施缩小煤炭开采规模B.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山西省加强了煤炭的加工转换,从而提高了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D.到目前为止,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仍十分单一答案 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运输体系、煤炭加工转换等知识.山西省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煤炭运输以铁路为主,煤炭开采将稳中有升以确保能源供应. 4.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 )A.胶济线 B.大秦线C.神黄线 D.焦(作)—日(照)线答案 A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胶济线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方法技巧练】图解晋煤开发的优势条件读“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煤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属于全国优质动力煤产地的是__________煤田(填字母),它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其煤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属于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的是____________煤田(填字母),它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4)山西省境内煤田分布范围______,全省______%的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答案(1)河东煤田大同煤田宁武煤田霍西煤田沁水煤田西山煤田(2)B 燃烧发电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3)A 冶炼钢铁(4)广40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境内主要煤田的分布以及主要煤田煤质的特点.方法技巧综合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利用状况能源可划分为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D.保障能源供应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答案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能源定义的理解和能源的分类知识.2.一个区域内能源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A.市场 B.能源资源状况 C.交通条件 D.科技条件答案 B解析能源资源的开发,考虑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能源资源状况(内因),其他都是外因. 财讯网消息: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日渐枯竭,煤炭再次成为了各国的能源重心.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山西的煤炭资源已经仅剩能够维持200余年的储量,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一个愈发急迫的关键课题.据此完成3~4题.3.在能源基地建设方面,晋中和晋北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对外通道比较狭窄 B.环境污染比较严重C.水源紧张 D.人地关系紧张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①北煤南运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中部开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3.C 4.B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意义.第3题,晋中、晋北缺水严重,水源紧张.第4题,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是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一部分,有利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些年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下图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注: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1吨煤可以发电2 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回答5~6题.5.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6.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降低运输成本④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5.B 6.D解析第5题,山西煤炭调出量有限,主要受外运路网条件限制.第6题,变输煤为输电,因需要燃煤发电,空气污染会加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下表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回答7~8题.7.上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8.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升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答案7.C 8.C解析第7题,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得出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正值,且最高.第8题,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二、综合题9.读“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2)填写出晋煤外运的三条运煤干线: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3)填出我国三个著名的煤炭输出港:A__________港,B__________港,C__________港.(4)为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山西省从“__________”时期开始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5)“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2)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神黄铁路大秦铁路(3)秦皇岛黄骅日照(4)六五铁路运输公路运输(5)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煤炭外运的路线,著名的煤炭输出港及山西煤炭合理开发利用等知识.。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梳理归纳】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1)类型:主要包括等矿物能源.(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 .【答案】水能生物能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生态环境的破坏二、资源的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 .2.市场 .3.位置适中, .【答案】开采条件好广阔交通比较便利【注意提示】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②、③、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运输为主、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2)发展炼焦业:为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答案】大同平朔西山铁路公路冶金工业焦炭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2.结果(1)单一结构转变为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2)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答案】产业结构调整煤-焦-化多元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2.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等.3.“三废”的治理:(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2)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①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对大气的污染;②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3)对于废水,主要采取的办法.【答案】技术创新洁净煤重化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电供热洒水降尘沉淀净化【思考导读】1.比一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议一议:通过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是目前山西省加强煤炭加工转换的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出哪些转换方式?3.辩一辩: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促进了经济发展.试问这种调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吗?4.比较重庆和拉萨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5.评价酒泉建设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6.分析上海建设海上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7.敦煌发展光伏并网发电站的优势条件.【参考答案】1.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大.2.煤变油、煤炭气化,变输煤为输油、输气.3.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山西省产业结构虽进行了调整,但工业结构过度重型化,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巨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位于我国太阳能丰富带,重庆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贫乏带.5.酒泉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其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经济落后,人口稀疏,土地利用率低,地价便宜;不利条件是经济落后,人口较少,对能源需求量小.6.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因素:成本高,施工难.7.敦煌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和雨量极少,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强;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形平坦.【尝试练习】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1~2题.1.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②煤炭运力不足③环境污染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要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
高中地理必修3学案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制作人:赵忠丽审核人:胡良善适用范围:高二(文奥、文普)使用日期:2019年3月6日【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2、分析该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课时安排】2课时【学案】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1)类型:主要包括、、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资源开发条件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考虑和。
2.具体表现:(1)(2)市场广阔。
①我国对能源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能源进一步扩大。
②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3)位置适中,。
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神黄等铁路通过。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②、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运输为主,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如图中③线、④线、⑤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
(2)发展炼焦业:为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2.产业结构的调整3.能源综合利用的意义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产业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类型措施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干燥后再利用废水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3.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产业和旅游业,降低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一、能源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常规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一次能源:煤炭、风能、等可直接被人利用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能二次能源:最具代表——电能,经过人类一次开发的能源二、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700亿吨,可开采560年(1)分布范围广——40℅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2)煤种齐全——10大煤种(3)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4)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电在我国有“煤都”之称的是——大同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最大的无烟煤产地——阳泉和晋城面临的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费量低③单位产值的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三、能源基地的建设:(1982年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的步伐)1、扩大煤炭开采量—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措施:扩大规模,增加产煤量结果: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的外运能力—目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措施: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果: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由北到南:大同-秦皇岛线神木-黄骅港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措施: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结果: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四、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经济的核心部门是——煤炭工业经济结构效益低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碳、铁矿、铝土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延长了生产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结果:①单一的经济结构变为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引水工程建设:原因:重化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山西省年降水量少,抵消水缺乏。
缺水严重的地区:晋北和晋中最大的引水工程-------万家寨引水工程(引黄入晋)作用:缓解了太原、大同、朔州三个中心城严重缺水的局面。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生态问题②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2、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调整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措施: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考向探究: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2.下列各运输干线与山西大型煤炭的外运组合正确的是A.大同、大秦线B.平朔、焦作—日照C.长冶、神黄线D.太原、京包线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4.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A.①②B.①③ C.③④ D.①④5.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B.矿区道路建设C.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下图是“2002年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图”,据此回答6—7题:6.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A.甲、a B.乙、b C.丁、d D.甲、b7.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B.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C.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一致D.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下表表示1998年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不同能源发电量的构成。
据此回答8题。
8.表中字母与所示国家匹配正确的是A. a-法国、b-加拿大、c-日本、d-德国B. a-德国、b-日本、c-加拿大、d-法国C. a-加拿大、b-法国、c-德国、d-日本D. 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法国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C.矿种多、质量好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1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能源矿产B.金属矿产C.铝土矿D.非金属矿产13.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1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D.畜牧业生产基地15、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图9是“山西省及煤炭外运铁路干线简图”,图10是该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9中字母所表示的煤炭外运铁路干线名称是A ;B ;C 。
(2)山西省在对煤炭的加工转换中,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
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3)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10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6、(2009·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
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17、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中国光照资源图(1)按照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
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