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第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草原 第2课时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 “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归纳总结
夏日草原(节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 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 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 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 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 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归纳总结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 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 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 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pí), 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 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归纳总结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 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 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 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 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 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 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chá)了薄荷油一样。
拓展积累
【词语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碧波万顷
青草连天
一望无垠
水草鲜美
绿草如茵
归纳总结
【课外美句积累】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 1.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
1《草原》第二课时(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表现出了民族大团结。
仿写: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 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下课了,孩子们在教室里蹦着、跳着,你追我
赶,
。
民族美食 民族表演
主人热情、真挚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主人们敬酒时会说 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 动作是怎样的?
客人们是如何回敬 的?会说些什么?
情谊 深厚
草原
(第二课时)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由景 及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怎么舍得马上 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在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 相互倾诉着依依惜别之情!
任务一:抓住关键词,体会“的
句子?边读边想象,并进行批注。
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联欢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任务二:有所读内容想开去,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过依依惜别的场
景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拓展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后作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遇到过依依惜别 的场景!把他写下来吧!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 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 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表现出了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飞”字为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画面。 更让我们感受到蒙古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 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 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27张PPT)

1草 原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说说你对草原的印象。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我会读 陈巴尔虎旗 蒙古包 马蹄 奶豆腐 鄂温克
多音字
měng
蒙古包
měng
蒙古族
mēng
欺骗。 蒙骗
méng
覆盖。 蒙上一层纸
méng
启蒙Leabharlann 开导蒙昧, 使之明白 事理。
学写字
国 画 勾 画
身处这样美的环境中,作者有 怎样的感受呢?
“我”会唱些什么歌?
“我”会低吟哪首小诗? 如果你是骏马和大牛会 回味些什么?
讨论:在写景中 融入感受有什么
好处?
熟读积累
这次,我看到了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
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
互动课堂
第二课时
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 的语句。
喜迎远客图
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具体表现 “蒙汉情深”的地方。
主客联欢图
讨论:这些关键 词让你体会到了
什么?
面对主人的热情招待,客人是如何做的呢?
主人
主客 联欢
端肉 敬酒
客人 回敬
举杯 回敬
唱民歌
也唱 起来
套马、摔 跤、舞蹈
情谊 深厚
课后作业
读一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或者 读一读其他作者描写草原的文章。
也舞的舞,唱 的唱,还要骑 一骑蒙古马
主人们敬酒时会 说些什么?他们的表 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客人们是如何回 敬的?会说些什么?
请你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这次我去了草原,那里的天空比其他地方更加美丽,空气清新,天空明亮,让我想高歌一曲,表达我的快乐心情。
草原一片碧绿,四周都是XXX,羊群在XXX上下来走去,就像在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小丘的线条很柔美,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绿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景象令人惊叹,又让人感到舒适,想要久久地站着欣赏,也想坐下来吟唱一首美丽的小诗。
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骏马和大牛也会静静地站着,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去的是XXX虎旗,汽车行驶了150公里才到达目的地。
整个路程都是草原,行车非常自由,只要方向正确,怎么走都可以。
刚进入草原,听不到任何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快速飞行的小鸟。
走了一段时间,远处出现了一条弯曲的明亮的带子——河流!牛羊和XXX开始出现,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鞭子的轻响声。
很快,一群马出现在远处的小山上,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群马奔跑,衣袂飘扬,像一条彩虹飞向我们。
这是主人来欢迎远方的客人。
他们见到我们后,立即转向,欢呼着,飞快地跑来,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原本寂静的草原变得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我们跟着马过了小山,看到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面有很多马和车,很多人从几十公里外骑马或坐车来看我们。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我们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热闹闹地握着,握住不放。
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我们的心是一样的。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要民族团结互助。
本文介绍了著名作家XXX和他的写作背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检测预情况,包括指名认读生字新词和书写指导。
最后,学生再次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出文章的行文线索为“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文章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草原人的好客和欢乐的联欢场面,以及离别时的深情告别。
课文第一自然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XXX先生通过怎样的手法展现出来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草原【时】 人教(部编版) (共33张PPT)演示课件

出现的句子。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 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串珠问题1)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 马、大牛。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 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串珠问题2)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阅读方法解密 找中心句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串珠问题1)
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两个“一百五十里”的反复,既表现了草原的辽阔,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
那些小丘位的线置条是:那么中柔美心,就句像一只用般绿色在渲染文,不章用墨的线勾开勒头的中、国画结那样尾,到,处翠或色者欲流是,轻在轻流文入云章际。中反复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
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草原》是由著名作家老舍第一次去内蒙古后写下的游记中的一个片段改写而来。
原游记发表于1961年10月13日的人民日报,还包括了一段引语和“林海”“草原”“渔场”“农产”“风景区”“呼和浩特”“工业基地”七个片段。
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1.从课文内容看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
文章第一段是从总体上写草原,之后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
2.从课文语言看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3.从单元整合看把《草原》和《丁香结》两篇课文进行比较,《草原》记述了老舍先生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激动、新鲜的心情难以抑制,所以在写作中,特别突出真切的即时性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1-2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 语文)学科备课表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
2.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第2课时)
渝水区良山二小教案课题
1 草原(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一课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情感目标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
情好客。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
情好客。
教学方法和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四、组织自学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⑴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挂图。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⑥去试试。
⑦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⑵“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⑶“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④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⑤指名读。
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④《赠汪伦》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⑤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⑥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这是一种什么感情?
⑦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⑧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4、告别之前,我们还一起开联欢会,找出来读读看。
5、看他们正在干什么?
6、轻读句子,给每段话加个小标题。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同学们,让我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力量。
教案
设计思路及板书1 草原草原景美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教学反思我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和思来感受大草原上的风光和人情美,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
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的盛况,从而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我原意是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留恋往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可能是因为前期时间上把握不到位,所以导致这个句子的解读有点匆匆而过的意思,从很大程度上丢掉了再次引起学生对草原热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