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实验室温湿度控制的规定和意义

合集下载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很重要在实验室的监控项目中,不同实验室对温湿度都有要求,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明确的温湿度环境中展开。

在医药、生化、仪器校准、农业、建筑与电器等领域中,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各种实验或检测的结果,每项实验的进行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来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

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

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 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

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各个领域实验室的温湿度最佳范围1病理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过程中,切片机,脱水机,染色机,电子天平等仪器的使用对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化学实验室湿度要求 标准

化学实验室湿度要求 标准

化学实验室湿度要求为40%~60%。

实验室内的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夏季的适宜温度为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

实验室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配备样品处理间,包括实验台、万向抽气罩等。

2.不宜和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放在同一个房间。

3.室温在22~27℃,湿度在65±5%。

4.有稳固的色谱仪器台,仪器台应离墙距离600mm,以便于仪器的检修。

5.通风:液相色谱有有机气体,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在仪器的上方要有局
部排风罩装置。

实验室温湿度标准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标准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标准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和实验需求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标准要求:
1. 温度范围:一般实验室的温度控制要求在20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

对于一些特殊实验需要较精确的温度控制的实验室,可能需要在更严格的范围内控制温度。

2. 相对湿度范围:一般实验室的相对湿度控制要求在40%至60%之间。

对于一些特殊实验需要较精确的湿度控制的实验室,可能需要在更严格的范围内控制湿度。

3. 温湿度稳定性:实验室温湿度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一般要求温度稳定性在±0.5摄氏度以内,湿度稳定性在±3%以内。

4. 防止霉菌和污染:实验室的温湿度控制也涉及到防止霉菌、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滋生。

较低的湿度可以减少霉菌的生长,较高的湿度可以减少灰尘和颗粒物的悬浮。

5. 特殊实验要求:一些特殊类型的实验室可能有更严格的温湿度要求,如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干燥实验室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温湿度标准要求,具体的要求还应根据实验室的类型、设备和实验需求来确定。

检验室温湿度标准

检验室温湿度标准

检验室温湿度标准
一、温度标准
1.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6℃的范围内。

这有利于保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如果检验室需要处理生物样品或精密仪器,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

3.温度的变化率应不超过1℃/h,以防止样品和设备受到过大的温度波动影响。

4.如果检验室需要保持恒温,温度的变化率应不超过3℃。

二、湿度标准
1.室内湿度应保持在50%-70%的范围内。

对于大多数检验工作,这个湿度范围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检验室需要处理精密仪器或对湿度有特殊要求的样品,湿度应保持在45%-65%的范围内。

3.湿度的变化率应不超过5%,以防止样品和设备受到过大的湿度波动影响。

4.如果检验室需要保持恒湿,湿度的变化率应不超过10%。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室应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在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使用空调、除湿器或加湿器等设备。

3.检验人员应了解并遵守本单位的温湿度控制规定,以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4.在特殊情况下,如停电、设备故障等,检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因温湿度失控而对样品和设备造成损害。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

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三楼实验室监控房间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一、前言实验室的温湿度管理是保证实验环境稳定性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讨论与分析,以期为实验室的温湿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实验室的温湿度管理对于各种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会导致实验仪器的故障或者试剂的失效,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也会导致试剂的变质或者实验装置的腐蚀,同样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的内容1. 温湿度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实验室应当配备专门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安装在实验室内的合适位置。

监测设备应当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耐用性等特点,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设备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温湿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实验室应当指定专门的温湿度管理人员,负责监测温湿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温湿度调节。

温湿度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并且需要严格管理,确保其执行职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温湿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验室应当制定相应的温湿度管理制度,明确温湿度管理的具体要求、责任、流程和监管措施,以确保温湿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制度的执行需要得到实验室各级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温湿度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4. 温湿度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当温湿度发生异常情况时,实验室应当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需要明确温湿度异常的具体原因、应对措施、责任人等内容,以确保温湿度异常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5. 温湿度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实验室需要建立相应的温湿度管理监督机制,并对温湿度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

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控制标准

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控制标准

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控制标准实验室环境是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环境监测和控制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讨论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控制的标准。

一、温度和湿度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实验室的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较为合适,而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的范围内。

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避免温湿度对仪器设备和实验样品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温湿度控制的标准,实验室应配备合适的空调系统和湿度调节设备。

空调系统能够及时调整实验室内的温度,而湿度调节设备则能够自动控制实验室内的湿度水平。

此外,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也是必要的,以便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二、通风和换气要求实验室内常常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蒸汽和粉尘等,这些物质如果不及时排出,将对实验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实验室的通风和换气要求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应能够有效地将室内空气排出,并能保证新鲜空气的补充。

为了达到通风换气的标准,实验室应配置合适的通风设备,并设置合理的通风时段。

此外,实验室内应设立吸附剂和过滤器等装置,以吸附和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三、噪音控制实验室内有时会存在噪音源,噪音对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实验室的噪音控制也是必要的。

为了减少噪音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室内应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板、采用吸音材料等。

此外,对于产生噪音的设备或工作区域,应合理调整工作时间,避免同时进行多个嘈杂工作。

四、灯光要求实验室内的灯光环境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至关重要。

合适的灯光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实验人员的视觉舒适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的灯光应明亮且均匀,以避免光线不足或过强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影响。

此外,实验室内的灯光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避免存在漏电和漏光等安全隐患。

五、清洁和洁净度监控实验室的清洁度和洁净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感控温湿度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感控温湿度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
令狐采学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

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三楼实验室监控房间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实验室温湿度控制的规定和意义
作者:陈振强张正君付奇毛鹏辉
来源:《印刷技术·包装装潢》2016年第11期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实验室环境做出了规定: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但CNAS-CL01∶2006并没有具体说明实验室环境会对检测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CNAS-CL01∶2006为什么要对实验室环境做出上述规定,有时甚至试样都没有经过必要的环境处理就开始进行相关检测工作,所得试验数据必然与经过环境处理后所得试验数据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对实际使用产生误导。

一般标准对包装材料性能检测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出厂检验,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一般都是常规项目,不涉及专业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另一种是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标准全项,需要专业实验室才能完成。

按照一般标准的规定,终端用户每年至少应当对使用的材料进行两次型式检测。

对于需要在标准恒温恒湿条件处理的样品,标准条件下获得试验结果和数据有以下两点好处:一是可以作为同一家供应商质量稳定性的判定依据;二是可比较不同供应商包装材料的质量差异。

GB/T 10739-2002《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对实验室纸张温湿度处理做出了相应规定,本文主要针对该标准对实验室试样温湿度控制详细说明实验室环境处理的规定和意义,期望能让实验室检测的数据更具应用价值。

GB/T 10739-2002标准对纸张温湿度处理的规定
GB/T 10739-2002标准中涉及到的温湿度处理主要包括两方面:试样预处理和温湿度处理。

标准中规定:试验标准大气条件应是温度(23±1)℃、相对湿度(50±2)%。

1.试样预处理
标准中规定,由于水分平衡滞后会给试验带来误差,故在试样处理前,应将试样置于相对湿度为10%~35%、温度不高于40℃的大气条件中预处理24h。

如果预知温湿处理后的平衡水分含量相当于吸湿过程达到平衡时的水分含量,则该预处理可以省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硫酸干燥器对试样预处理24h。

2.温湿度处理
将切好的试样挂起来,使恒温恒湿的气流自由接触到试样的各个面,直至试样的水分含量与大气中的水蒸气达到平衡状态。

当间隔1h左右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总质量的0.25%时,就
认为试样的水分含量与大气条件达到了平衡。

对于高定量的纸张,应当延长两次称量的时间间隔,其两次称量之差应在规定范围内,以此作为试样平衡与否的判定依据。

GB/T 10739-2002标准中特别提到:具有良好循环条件的实验室,纸张的温湿处理通常4h足矣;对于定量较高的纸张一般需要处理5~8h;对于高定量的纸板和经过特殊处理的材料,则至少需要处理
48h。

理化实验室温湿度处理的意义
GB/T 10739-2002标准适用于对整体环境有要求的包装材料理化性能的检测,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和试样均应处于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众所周知,包装材料在实际流通、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处于低温高温或高温高湿等不同的环境中,这与标准温湿度(温度23℃、相对湿度50%)或者规定温湿度条件完全不同。

然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会有一定甚至非常大的差异。

之所以选择实验室恒定温湿度条件进行检测,就是为了在相同环境下对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长时间的数据积累,以便判断供货物品的质量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只有相同环境检测下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否则不同环境下检测的数据只能说明单一批次质量的好坏,而不能评定长期质量稳定性和连续性。

尤其当天气特别潮湿时,纤维类制品的含水率较高,将这类样品放置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通常需要3~7天才能达到含水率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含水率较高的样品在处理时一定要先经过干燥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样品后期平衡时间,从而缩短试验时间,节省试验费用。

理化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一般理化实验室需要使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房专用空调机来控制温湿度。

通过恒温恒湿空调机房专用空调机处理过的实验室称为恒温恒湿实验间。

恒温恒湿空调机房专用空调机一般包括控制监测系统、通风系统、制冷循环及除湿系统、加湿系统、加热系统和水冷机组水循环系统6大部分。

1.控制监测系统
控制监测系统通过控制器控制和显示实验室的温湿度、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分析各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对机组各项功能发出工作指令,达到精确控制实验室温湿度的目的。

精密空调可控制实验室环境稳定在温度(23±0.5)℃、相对湿度(50±1)%。

2.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机组内的各项功能(制冷、除湿、加热、加湿等)对恒温恒湿空调机房内空气进行处理时,均需要空气流动来完成热、湿的交换,恒温恒湿空调机房内气体还需保持一定流速,防止尘埃沉积,并及时将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滤除掉。

一般可采用实验间顶部进风、地板回风的方式。

3.制冷循环及除湿系统
制冷循环及除湿系统采用蒸发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利用制冷剂蒸发时吸收汽化潜热来制冷。

4.加湿系统
加湿系统通过电极加湿罐或红外加湿灯管等设备将水加热形成水蒸气的方式来工作。

加湿量及进排水量均由电脑控制,加湿罐的自动清洗程序可确保其维持正常的加湿效率。

5.加热系统
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可作为空调机内外的补偿热量,加热系统大多采用电热管形式。

6.水冷机组水循环系统
水冷机组的冷凝器设在机组内部,循环水通过热交换器,将制冷剂气体冷却凝结成液体。

除上述专用空调,实验室还需设计夹层墙,即实验室外墙和保温墙分开做,两者之间应留有至少600mm的间隔。

这样一来,可有效防止外墙在外界低温时大量吸收空调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高温时空调需要大量的制冷来抵消外部传递进来的热量,因为这两种情形都会增加空
调的负担,不仅浪费能耗,还会缩短空调寿命。

此外,夹层墙还可有效保证环境温湿度的稳定,避免其出现异常波动。

总之,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仪器的好坏,更取决于环境的良好控制。

恒温恒湿实验室是保证电子检测设备正常运行并获得准确试验数据的基础,对于标准规定需要温湿度处理的样品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处理,否则试验数据的准确就无从谈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