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战争)
初一历史上册专题复习:战争、农民起义

专题复习:战争、农民起义1、涿鹿之战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战争双方:炎帝、黄帝和蚩尤结果:炎黄大败蚩尤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2、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战争双方:商、周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3、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时间:公元前7世纪后期战争双方:晋、楚结果: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性质:争霸成语:退避三舍4、长平之战(战国时期)时间:公元前260年战争双方:秦、赵结果:赵军大败性质:兼并影响:确立了秦统一六国的趋势成语:纸上谈兵5、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孙膑用减灶计诱敌深入的马陵之战6、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战争双方:项羽、秦军结果:项羽大败秦军主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7、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时间:200年战争双方:曹操、袁绍结果:曹军大败袁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8、赤壁之战时间:208年战争双方:孙刘联军、曹操结果: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淝水之战时间:383年战争双方:东晋、前秦结果:东晋大败前秦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格局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语: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10、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时间:公元前119年战争双方:西汉、匈奴地点:漠北结果: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11、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战争双方:刘邦、项羽结果: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成语:约法三章、楚河汉界、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领导人:陈胜、吴广原因:直接原因: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必修一专题二3 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

国共合作抗日 金陵十三钗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国民党正面 战场抗战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组织 淞沪会战(粉计划) 抗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较 徐州会战(台儿庄) 积极) 武汉会战(转相持) 中枢总后方 重庆
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0
认真观察比较,简要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 哪些特点?
抗日战争的特点 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
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 历时最长(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 是一场从局部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 战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 严正声明》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 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 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 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 着,准备自卫。”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蒋介石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 B.蒋介石已看透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C.国民政府已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国民政府已经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
研 制 二细 十菌 多和 个化 省学 实武 施器 细, 菌用 战活 和人 毒进 气行 战实 验 在
罪行三:血腥的殖民统治
政 治:汪 伪 政 权
文 化:奴 化 教 育
经 济:掠 夺 军 需
抢 夺 民 财
四、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1、局部抗战(1931-1937年)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中共 2)东北军 民与中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 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 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 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 历史悲剧重演。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及二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战争及⼆战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榜题名。
决战⾼考,改变命运。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跃龙门【知识梳理】⼀、识记:1、九⼀⼋事变1931年9⽉18⽇,⽇本发动,中国开始了14年的抗战。
东北⼈民和未撤⾛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抵抗⽇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了。
2、七七事变1937年7⽉7⽇,⽇军发动,⼜称七七事变,侵华规模扩⼤。
3、⼋路军、新四军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中共领导的⼯农红军和南⽅各省的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奔赴抗⽇战场。
4、⾎战台⼉庄和百团⼤战及其对中国抗战的作⽤(1)台⼉庄战役1938年春,⽇军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战台⼉庄,取得抗战以来的。
(2)百团⼤战为了粉碎⽇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1940年8⽉,⼋路军在指挥下,组织⼀百多个团,在华北向⽇军发动⼤规模攻击,破坏敌⼈的交通线,摧毁⽇伪军的据点。
百团⼤战是抗⽇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军的战役。
5、“⽂⼣⼤⽕”的时间和地点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执⾏“焦⼟抗战”的⽅针,于1938年11⽉12⽇放⽕焚烧长沙城,造成了空前浩劫。
6、⽇军在湖南的暴⾏举例(1):⽇军以益阳南县⼚窖为中⼼,⽅圆约百公⾥的地区,疯狂屠杀3万多中国⼈。
⾄今在永固垸留有“千⼈坑”,⾣港留下“千⼈坟”。
(2):⽇军在常德地区撒下⼤量的⿏疫杆菌,发动了惨⽆⼈道的细菌战。
7、抗战时期发⽣在湖南的重⼤战役(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1941年9⽉、1941年12⽉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均取得抗⽇的胜利。
(2)常德会战:1943年11⽉,⽇军进攻“川黔咽喉”常德,中国官兵浴⾎保卫。
8、芷江洽降1945年8⽉15⽇,⽇本宣布⽆条件投降,蒋介⽯电令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商谈投降事宜。
为中国战区的对⽇受降和在南京举⾏受降仪式做了必要的准备。
2024-2025年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一、选择题1.2024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
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斗争的成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斗争成功的宏大历史意义体现在()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拒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成功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斗争成功的历史意义。
依据所学学问,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斗争的成功。
抗日斗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拒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D。
2.依据以下表格供应的信息,推断这一历史事务是A. 血战卢沟桥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精确驾驭。
由材料中“1940年”“华北地区”等信息可推断出题干所述历史事务应当是百团大战,联系已学学问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
它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加了必胜的信念。
故选C。
3.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务是()A. 五四运动B.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C. 九一八事变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相关学问,以及精确识记的实力。
结合相关学问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第 1 页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动身,主见和平解决。
2017-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的破坏,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故选D。
2.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④②①D. ②④①③【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正确的顺序是:鸦片战争——武昌起义——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大决战,故选B。
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周恩来的史实。
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都与周恩来有关,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故选D。
4.(如图所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
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
请问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A. 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B. 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 标志着国民党军政权的垮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C。
5.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A. 百团大战B. 千里挺进大别山C. 三大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史实。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列强侵华战争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威海卫战役标志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5、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老龙头、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
(牺牲将领:聂士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维新派)。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所阶级革命派)。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学习主题解放战争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一、近代民族工业1.代表: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2.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弃状元而从商3.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短暂的春天”二、近代社会生活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2.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育变革1.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3.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学习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感悟是: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中考历史复习-抗日战争专题

识 理 运 2011年 记 解 用
√ √ √ √
√
√ √
√
选择题 3分 选择题 3分 选择题 3分
√ √ √
识记就是要认识、记住;理解就是除了会背以外还要弄懂它是什么意思,跟其他内容作出区别对 比;运用就是要求能把课本上、试题中给的知识迁移到运用中。
历年考题
(2014)13.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
11、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 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十】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 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 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或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会议之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 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 期之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请回答: 1、日本通过什么历史事件实现“第一期征服台 湾”?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为“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什么事端?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材料二】“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 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3、材料中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 哪次事变后?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材料三】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 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 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4、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 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恶果? 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新人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某重大事件发生的,希特勒感到欣喜,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
”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蒋介石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A. 德国进攻波兰B. 太平洋战争爆发C. 苏德战争爆发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问题。
根据材料提供的二战中希特勒、丘吉尔及蒋介石的态度,可以判断跟日本偷袭珍珠港有关。
由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从而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所以,希特勒、丘吉尔及蒋介石才表现出题干中各自对待该事件的态度。
故选B。
2.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A.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 美苏争霸C.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 宗教纷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的背景。
根据题干中“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特别是1937年德日意形成轴心国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大战,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
故选A。
3.1945 年5 月9 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前后的的两个“战争”分别指A. 一战、二战B. 二战、中东战争C. 二战、冷战D. 二战、科索沃战争【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冷战。
上述材料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二战、冷战,故选C。
4.下列事件和法国有关的是()①《人权宣言》②滑铁卢战役③启蒙运动④慕尼黑阴谋⑤珍珠港事件A. 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和法国有关的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
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我们总结世界历史,其中重要的战争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在其他专题中已述,此专题不再赘述,本专题力求紧扣初中历史课程课标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过程: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影响:⑴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⑵性质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⑶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过程: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火扩大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战火进一步扩大,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结束标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⑴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⑵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冷战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
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背景:一战后,在英国支持下,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成立。
中东矛盾:列强矛盾;巴以矛盾;宗教矛盾。
中东战争: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
(五)科索沃战争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霸权主义把其转化为国际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爆发: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和平”与“人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并发动空中打击,南联盟损失惨重。
评价:北约的这次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它破坏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原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干涉,对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践踏,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和有关大国的干预和制约。
影响:表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受挫。
测试平台单项选择题1.1914年6月28日,一位往来于世界各地的意大利商人亲眼目击了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事件,这件事情就是( )A.卢沟桥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9·11事件D.日本偷袭珍珠港2.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刘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可能见到的武器是()A.飞机B.大炮C.坦克D.原子弹4.最能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事件是( )A.双方结成同盟作战B.德国极力支持奥匈帝国挑起战争C.意大利见风驶舵,加入协约国D.战争中使用了飞机、毒气和远程大炮5.1938年,德、英、法、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导致的最恶劣的影响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6.下列战争中,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的是(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第二次世界大战④中东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7.美国夏威夷有一座“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那是为了纪念()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珍珠港事件中遇难的将士D.敦克尔刻撤退8.右图的手势现在非常著名,用“V”代表胜利,你知道第一个使用这种手势的是二战时期英国的首相( )A.斯大林B.丘吉尔C.罗斯福D.张伯伦9.有四位同学在讨论有关二战的史实,关于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他们各执己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袭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规模的扩大④战争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0.雅尔塔会议作出的决定是()①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②战败的德国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区占领③欧洲战场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④日本应无条件投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夭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A.北非登陆战B.诺曼底登陆战C.西西里岛登陆战D.不列颠之战12.右图是一枚纪念勋章,是纪念二战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役,下列关于这场战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B.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C.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D.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13.从战役对战争全局及局部战场的影响看,能够被称为是转折点的战役 (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中途岛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诺曼底登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4.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科索沃战争D.中东战争15.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是: ( )A.都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B.失败国都有德国和意大利C.法国都在大战中投降D.中国都在大战后期参战16.某班同学围绕“杜鲁门主义”做专题复习,归纳的知识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B.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表面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实质是干涉各国内政D.表面以反苏反共为借口,实质是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17.比较德国法西斯主义与战后美国杜鲁门主义,其相似之处是( )①对内实行专制独裁②企图称霸全球③以反苏反共为借口④宣扬军国主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随着时间的冲刷,许多名噪一时的词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成为历史,但下列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至今却依然“鲜活”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D.华约19. 美国冷战政策的本质是( )①遏制共产主义②干涉别国内政③控制其他国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20.下列历史漫画了反映美苏冷战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 ( )A.石油资源B.煤炭资源C.水电资源D.橡胶资源22.宗教矛盾是中东问题复杂化的原因之一,在这里相冲突的宗教主要有 ( )①佛教②印度教③基督教④犹太教⑤伊斯兰教⑥道教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2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图片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A BC D24.1999年5月8日,北约战机投下5枚精确制导武器,袭击了中国驻南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在爆炸中遇难。
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海湾战争B.伊拉克战争C.科索沃战争D.阿富汗战争25.2003年3月,美英联军越过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表明了( )A.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B.民族矛盾异常尖锐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6.虽然当今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A.合作与发展B.和平与发展C.和平与合作D.民主与进步材料分析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片“战后凡尔登战场上堆在堑壕中的枯骨”材料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的人皮被制成手套或灯罩,头发被做成褥垫,假牙上镶的金子被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就连身上的脂肪,也被刮下来做成肥皂。
苏联红军攻克这里时,除了幸存者,还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看了以上图片、资料,请你结合史实,形成一篇不少于120字的短文,表达你的观点。
28.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当日死者为2.3万余人。
请回答:(1)、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这是历史上使用核武器的第几次?(2)、这件事对二战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认为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取得哪些成果?中国在今天的“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如何?探究题29.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两次世界大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完成下列表格:(2)请围绕表格内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题目。
要求文字简洁,观点鲜明。
参考答案1.B2.D3.D4.A5.C6.D7.C8.B9.A 10.B 11.B 12.A 13.C 13.B 14.A 15.A 16.B 17.C 18.A 19.C 20.A 21.C 22.D 23.C 24.C 25.B26.第一种观点: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给世界人民无尽的伤痛与灾难。
当今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第二种观点:法西斯暴行严重损害了人权,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我们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维护人的尊严,捍卫人权。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27.(1)1945年,第二次(2)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主要原因是亚洲人民长期抗战的结果。
(3)医疗、发电等,反对发展核武器;反对美国依此为借口干涉朝鲜内政。
28.(1)完成下列表格:(2)能够体现题意珍惜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题可得分,学生如归纳总结为“战争与和平”或者“20世纪的战争”等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