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 文 (根据2014年山东省最新考试说明命制)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前,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拾级(shí)隽永(juàn)顷刻间(qīng))网游通常被视为洪水猛兽,现竟被选入小学教材。

这事儿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有敢为人先者。

据报道,一款名叫“摩尔庄园”的网络游戏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认可,被纳入武汉市小学教材范围,走进了部分小学的课堂。

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教育的进步,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精神;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网络游戏给孩子们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教材编写者反问:“难道不将网络游戏选入教材,孩子们就不玩网络游戏了吗?”他们认为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推荐“好”游戏可引导孩子们正确玩游戏,可以让孩子们远离“坏”游戏。

在谈网游色变的环境下,教材编写者此举受口诛笔伐自然,而“摩尔庄园”的开发商难逃“连坐”。

理性地说,基于网游的危害科学的引导当今社会对其“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家长们质疑网游进入课本纯属正常。

其实,家长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网游,一听到网游等字眼,就会变得敏感、多疑且小心翼翼。

那么,如何让家长们客观、科学地看待网游呢? 首先,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学生玩不玩网游本身就是他们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

算对学生自由权利的一种尊重。

其次,从积极的角度,网游可益智、给人快乐。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玩网游无可非。

但是当下出现家长谈网游色变的尴尬局面,不是学生的错,也不网游的错,而是网络环境恶劣网游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价值取向低俗的。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1)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2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jī/jī??gōng/hóng??hè/huò??????C、?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jìng/jìn??xiào/?jiào??zhuó/?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振聋发聩??B俯卧撑??C脉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4·山东,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项,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项,jī,gōng/hóng,hè/huò;C项,pī/pēi,tái,zhuō/duō;D项,jìng/jìn,xiào/jiào,zhuó。

2.(2014·山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项,“震”应为“振”;B项,“伏”应为“俯”;C项,“博”应为“搏”。

3.(2014·山东,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曼延总算B.反应蔓延总算C.反映蔓延终于D.反应曼延终于答案:B解析:(1)反应:①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济南一中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济南一中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杯勺./船艄.讣.告/阜.盛挈.带/契.约B. 沉湎./缅.怀绯.闻/瓦菲.付梓./渣滓.C. 伉.俪/抗.争憎.恶/诤.友招徕./青睐.D. 渐.染/渐.次箴.言/甄.别屏.除/屏.息2.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枭首啰嗦病恹恹不落言荃B.光牒神祗笑咪咪绵里藏针C.国淬尺牍汗涔涔哎声叹气D.流弊弓驽乱糟糟憾动人心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蕈.菌(xīn)间.或(jiàn)琐碎逻辑锦缎B.参与.(yù )癖.好(pì)逃遁抛锚篷松C.青苔.(tái) 闷.热(mēn)安详坐落焦躁D.刨.冰(bào) 说.服(shuì)愀然寒暄证券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青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

③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检查。

④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掉自己的生存空间。

A.曼延未免督促作茧自缚B.蔓延不免敦促玩火自焚C.蔓延未免敦促作茧自缚D.曼延不免督促玩火自焚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节临近,盗窃事件频频发生。

对此,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范意识,出行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被窃贼探囊取物....。

B.河南义昌大桥爆炸坍塌,伤亡惨重。

《河南日报》对事故成因、救援进展语焉不详....,却大论特论领导行为,大篇幅表扬其行政举措。

C.齐鲁石化储运厂大功率机车实施人性化管理,一进入冬季,他们具体而微....的御寒“关怀”,使机车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转状态。

D .丁学良上中学时,老师期望他能去哈佛大学读书。

没想到一语成谶....,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去哈佛大学读社会学的博士。

高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DOC)

高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DOC)

高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单选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跻.(jī)身敷.(fū)衍媲.(pì)美饿殍.(piǎo)遍野B.娉.(pīng)婷寒碜.(chen) 谙.(ān)熟提纲挈.(xié)领C.震慑.(shè) 服膺.(yīng) 鞭挞.(tà) 踽踽..(yǔ)独行D.炫.(xuàn)耀逮.(děi)捕缜.(zhěn)密栉.(zhì)风沐雨【答案】A【解析】B “挈”应读qiè ;C.“踽”应读jǔ;D.“逮”应读dà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美滋滋常年累月大展鸿图不温不火B. 拉拉队融会贯通到处传诵牙牙学语C. 照像机委曲求全要言不烦纷至踏来D. 金钢钻世外桃源以逸待劳出奇致胜【答案】B【解析】A项“常年累月”应为“长年累月”;C项“照像机”应为“照相机”,“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D项“金钢钻”应为“金刚钻”。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领导的作风急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B.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荡气回肠;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2014济南一模】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济南一模】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4年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36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浴室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偌.大/诺.言酗.酒/抚恤.包扎./扎.实B.诅.咒/狙.击栖.息/蹊.径模.样/模.型C.峥.嵘/诤.友嗜.好/谥.号殷.实/殷.红D.飞镖./剽.悍夙.愿/追溯.扁.袒/扁.舟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在的一组是()A.录像家具端详感恩戴德义愤填膺B.嘻闹博弈幅射中流砥柱时过境迁C.汇萃联袂通牒关怀备至巧装打扮D.膨涨脉搏急躁绿草如茵攻城掠地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贺岁片《人在囧途—泰囧》自热映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票房火爆,有望在本周突破十二个亿。

(2)据济南交警部门的统计,元旦过后,省城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交通秩序大为改观,新交规作用明显。

(3)如果把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突破口,作为提升中国人收入的点,那么,这种城镇化一定是以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为特点。

(4)莫言领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来自文学评论界与公众此起彼伏的声浪迅速将他拉到了被审视甚至拷问的之上。

A.持续震慑着力焦点B.继续震慑着力热点C.继续威慑着眼焦点D.持续威慑着眼热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炒股、看电影、听音乐、导航、拍照、摄像等功能于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B.这个国家贫困县为建设高尔夫球场,低价向农民征地2088亩,失地农民找到当地政府时,有关领导却很不以为然....。

C.“中国好声音”聚集了高人气,总决赛在上海能容纳八万人的体育场举行,连张惠妹都无酬演出,助阵现场,其火爆程度一时间万人空巷....。

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高清PDF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高清PDF版含答案

2014年1月济南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A(读音应次是luò lào là luō。

B.“烙”“涝”二者音同;C.“粳”“泾”二者音同;D.“剂”“霁”二者音同)2.D(A.像→相,B.蚂→马,C.刊→勘)3. B(实足:确实足数的,形容词,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十足,一是指十分充足,而是指成色纯;震荡:一是指震动,或是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二是多指局势、情况不稳定,不平静。

振荡:一是指物体;二是指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进而:指继续往前或进一步)4.C(A.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处应用“雪上加霜”。

B.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情认真,一点儿也不含糊、不马虎。

属于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D.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应改为难以卒读之类的意思。

)5. D(A.成分残缺;B.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二、(9分)6.D7.C8.C三、(12分)9.D(报:答复,回复) 10. B (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代事。

A项,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的;C项,介词,因为/连词,因为;D项,动词,作为、当作/动词,掌管。

)11.A(②“执”表明姚夔正直不阿 ④主要说明姚夔心忧国事,“共求”与立决朝议有差距 ⑥主要说明姚夔为国无私选才) 12.B(“因此功劳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原文无据,因果关系不成立)四、(24分)13.(1)百姓收获粮食刚刚结束,马上就到了困乏断粮的地步。

(“甫”“遽”“乏绝”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1分) (2)朝廷任命大臣,就是替(“为了”“给”也算对)国家考虑的,为什么要议论纷纷呢?(“为”“计”“何…为”,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2分) (3)每次遇到灾祸发生,姚夔就会请求皇帝赈灾抚恤,忧虑的神情在脸上表现出来。

(“振”“恤”“形”,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2分)参考译文:姚夔,字大章,桐庐人。

语文答案及详解

语文答案及详解

2014年济南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答案及详解一、1.A(B.载zaì;C.角jué;D.臭xiù)2. C (A.哄哄→烘烘;B.理→礼;D.盅→蛊)3. D(秀色可餐:指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指景物非常优美。

嘱托:托人办事,托付。

应该用“重托”,重大的委托;历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

应该用“从来”:表示从过去以来,多用于后面带否定的内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感情色彩用错)4. B(A 项括号应在句号之内;C 项中“竞争程度高”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 项引号中的句号去掉);5. A(B.搭配不当。

“推动”与“成果”搭配不当,应去掉“成果”两字。

C. 句式杂糅,可改为“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就是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

D.成分残缺。

“产生”后面缺少“新词”等之类的宾语。

)高考备考贴士:字音、字形、成语、词语部分,首先应把近五年各省市高考真题中考过的字词巩固熟练。

其次,建议学生建立字词积累本,反复记忆未掌握的字词,并扩充记忆范围。

标点部分应着重掌握引号、书名号、问号、破折号等的用法。

病句常见错误类型有:缺宾语、谓宾搭配不当、缺主语、偷换主语、句式杂糅、语序等,尤其要关注句中的“和”“由于”“通过”“是否”等字眼。

二、6.D(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7.C(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8.C(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

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高考备考贴士: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基本思路是“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顾正误”。

重点注意几大雷,即整体与部分、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先期与后期、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言此与言彼、肯定与否定、客观与夸大、有据与凭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杯勺./船艄.讣.告/阜.盛挈.带/契.约B. 沉湎./缅.怀绯.闻/瓦菲.付梓./渣滓.C. 伉.俪/抗.争憎.恶/诤.友招徕./青睐.D. 渐.染/渐.次箴.言/甄.别屏.除/屏.息2.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枭首啰嗦病恹恹不落言荃B.光牒神祗笑咪咪绵里藏针C.国淬尺牍汗涔涔哎声叹气D.流弊弓驽乱糟糟憾动人心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蕈.菌(xīn)间.或(jiàn)琐碎逻辑锦缎B.参与.(yù )癖.好(pì)逃遁抛锚篷松C.青苔.(tái) 闷.热(mēn)安详坐落焦躁D.刨.冰(bào) 说.服(shuì)愀然寒暄证券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青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

③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检查。

④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掉自己的生存空间。

A.曼延未免督促作茧自缚B.蔓延不免敦促玩火自焚C.蔓延未免敦促作茧自缚 D.曼延不免督促玩火自焚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节临近,盗窃事件频频发生。

对此,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范意识,出行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被窃贼探囊取物....。

B.河南义昌大桥爆炸坍塌,伤亡惨重。

《河南日报》对事故成因、救援进展语焉不详....,却大论特论领导行为,大篇幅表扬其行政举措。

C.齐鲁石化储运厂大功率机车实施人性化管理,一进入冬季,他们具体而微....的御寒“关怀”,使机车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转状态。

D.丁学良上中学时,老师期望他能去哈佛大学读书。

没想到一语成谶....,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去哈佛大学读社会学的博士。

6.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淘汰的结果。

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因为它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要在天长地久中去把玩..。

A.长久不衰 B.锤炼 C.自命不凡 D.把玩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

B.“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竞相模仿。

C.长春自驾车友会是自驾者与搭乘者自发组织的自驾旅行团体,对他们而言,车不仅是玩乐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出行工具。

D.兰考县在经历了民间孤儿院火灾事故之后,民政局的职能受到人们的普遍追问,袁厉害也再次成为新闻界热议人物。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

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B.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C.《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D.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饮泉亭记【明】刘基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

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②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

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

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

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

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

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

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诚愈伯文集》卷六)【注】①司马氏:代指西晋。

②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与刺史相先后卒:最终B.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自:自己C.而不假.乎外假:借助D.贪相承习为故.故:惯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C.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D.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③明而自信,笃也④有一焉,则其守不固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②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沽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③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僧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李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

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

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

此通国共知者。

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

”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

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①语过当,夺官。

顺治既亲政,铨罢去。

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之.竟,曰:“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文程曰:“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

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

巡苏州,杖杀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

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②。

森先为疏请缓之。

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速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如流徙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祵、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因公诖误③例相应。

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凡有言责者,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

寻命察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者.,举.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

上命释呈祥,许琯、开生归葬。

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免。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十一》)【注】①肆市: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

②追比:限期破案。

③诖(guà)误:官吏因过失受谴责或失官。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戮:杀B.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细:细小C.举.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举:检举D.相率.以言为戒耳率:率领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不赂者以.赂者丧B.其流徙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上阅之.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1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森先“刚劲耿直”品格的一组是()①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②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③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④遽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⑤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⑥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⑤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睿亲王对李森先等检举大学士冯铨及其儿子的违法情况,进行了当面对质,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

B.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官员,因为范文程的据理力争,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原职,承认自己错误。

C.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期间,依法弹劾罢免贪官,用杖刑处死部分罪犯,坏人很害怕。

D.李森先对待皇上屡下求言诏而无人进谏的状况,建议皇上广开言路,要宽容对待进谏的大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四、(24分)17. 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