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精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4.阅读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回答:
(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
(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答案提示:(1)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如,惊慌、无助、烦恼、焦虑、紧张、沮丧等。(2)面对挫折,我会及时调整自己,愈挫愈勇,挫而不折,勇于战胜挫折;也可能会采取不恰当行为等。
5.教师:面对挫折,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感受。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自己,一味地沉浸在这些负面情绪中,就会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正确面对挫折需要智慧。
(备注或反思)
通过视频直击现实,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到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必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欲,使之既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又能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面对挫折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学以致用。
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问题: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②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③班委职务被老师撤销。④英语单词老是记不住。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等。
【方法】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方法:①去音乐厅欣赏音乐,让心情平静下来,使自己重塑信心。②找个宁静的地方,大声叫喊,尽情发泄。③找自己信任的人去倾诉痛苦。④找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阅读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回答:
在上面这些情境中:
(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2)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看看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否也是挫折。
答案提示: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有些可能对自己来说是挫折,但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让学生据实回答。
3.教师总结: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反应和结果也不同,我们要正确看待挫折,首先要弄清楚构成挫折的三要素,一是挫折情境,是指构成挫折的外部情境或外在条件,构成挫折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二是挫折认知,是指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三是挫折反应,是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感受,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即挫折感。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不同。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设计(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设计(1)

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认识挫折;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2.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军训视频(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风雨分别指的是什么?小结:人生难免有挫折,只有正确认识和战胜挫折,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新课讲授】生活难免有挫折1.挫折的含义延续导入里的情境,思考: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风雨?(提示:学习、生活、交往)归纳它们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概括出挫折的含义。

2.怎样正确认识挫折你遇到挫折时有什么感受?(PPT列举)→不同挫折,不同人有不同感受和行为。

考试得到同样分数,不同程度同学感受和行为不同。

→同样挫折,不同人也有不同感受和行为。

儿时跌倒会不知所措,如今已经不以为然。

→同一个人在生命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有不同感受和行为。

小结: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3、生活中你面对挫折时会采取什么行动?一蹶不振还是积极应对?多媒体呈现乔布斯和弗莱克的材料。

思考:他们各自遇到了哪些挫折?采取了什么行动?你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弗莱克乔布斯挫折退学创业成功破产自杀重获成功。

启示归纳:我们面对挫折时要及时调整,积极应对。

补充讲解挫折的影响教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我们生活成长的一部分。

发掘生命的力量(过渡)我们并非王源,也不会人人都能遇到他所经历的挫折,我们现在,主要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集中在学习、家庭关系和师生、朋友交往中。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展示道法小剧场旁白:初一某班体育课,大家正在操场进行足球比赛。

李哲被队友刘博扶着一瘸一拐的走进教室。

李哲:真是的,这点小伤,哪能伤到我,老师太当回事儿了!比的正嗨呢,真不痛快!刘博:算了吧,都瘸了还嘴硬,好好休息,还怕没机会赢过他们么?李哲:就是,给他们时间喘口气,两天!两天一准又是生龙活虎!→1、观察李哲神情,猜测感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最新精品教案9.2-增强生命的韧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最新精品教案9.2-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2.能力目标(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知识目标(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

教材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说明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韧性:介绍生命韧性的概念,解释韧性如何帮助个体面对困境。

2. 积极心态:讨论积极心态对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学会调整心态。

3. 情绪管理: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4. 人际关系:探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对增强生命韧性的作用,提高沟通能力。

5. 社会支持:了解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学会寻求和提供支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韧性的概念,积极心态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技巧,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社会支持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韧性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

3. 视频或图片:收集与生命韧性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4. 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以便课堂使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4. 长期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表现,评估生命韧性是否有明显提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故事或事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详细解释生命韧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探讨积极心态: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增强生命韧性的作用,分享调整心态的方法。

4.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积极思考等,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讨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对生命韧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增强生命的韧性1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积极寻求应对挫折的方法,从而战胜挫折,勇往直前.能力目标:增强抗挫能力.知识目标:认识克服挫折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将产生不同的结果.知道并学会运用应对挫折的策略.2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得到太多的帮助。

所以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的不良人格。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当中,对挫折有两种认识上的偏差。

一种认为,挫折是伟大的人物和成功人士所遇到的困难,中学生的人生是平凡的,谈不上挫折;另一种认为,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谁要是遇上了,那就是倒霉而无奈的事情。

针对这两种想法,需要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

通过相关的资料介绍和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挫折是难免的,它与人生相伴相随;面对挫折,要用积极地态度战胜它。

并学会应对挫折的有效策略。

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挫折,以有效的策略战胜挫折.教学难点: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增强抗挫能力,以有效的策略战胜挫折.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语:今天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位受大家欢迎的人物,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视频:面对面节目采访视频出示课件设问:1、岳云鹏遇到的挫折有哪些?2、从岳云鹏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挫折对生命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3、他的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导语:岳云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善于从逆境中找到光明。

那么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剖析,直面挫折。

设计意图说明:以岳云鹏的亲身经历导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课重点部分埋下伏笔。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韧性的定义与意义2. 挫折与困难的特点3.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与技巧4. 案例分析:身边的人物故事5. 小组讨论与分享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以及为什么需要增强生命韧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命韧性的定义、意义以及挫折与困难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身边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4. 方法与技巧:介绍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与技巧,如积极心态、目标设定、寻求支持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生命韧性,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面对困难的决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生命韧性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在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生命韧性的定义、意义、案例分析及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2. 人物故事素材:用于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韧性。

3. 小组讨论指导:提供小组讨论的方向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开场故事:通过一个关于逆境中展现生命韧性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一个他们认为展现生命韧性的个人或社会故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如何展现生命韧性。

4. 情感地图:学生绘制情感地图,标记出他们生活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韧性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己的韧性。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韧性,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较快,面临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挑战。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韧性,学会面对困难,增强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韧性的概念,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韧性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坚持和适应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韧性,培养其面对困难的信心。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提高认识。

3.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改进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韧性现象,如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服伤痛,学生面对困难坚持学习等。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韧性?2.呈现(10分钟)介绍韧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韧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临困难时如何坚持和适应的经验。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出增强韧性的一些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给出建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韧性?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提出自己的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对于如何面对挫折,保持生命的韧性有一定的需求。

3.学生可能存在对生命韧性理解的片面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含义,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韧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4.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

3.相关案例资料。

4.课堂讨论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韧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年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

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年6月24日19时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年6月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

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感受挫折(教材P10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
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10月15日,9岁,年仅35岁的母亲南希·汉克斯不幸去世。

1824年,15岁,开始上学。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未获入学资格,工作也丢了。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还了16年,才把这笔钱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当选。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1年,32岁,当选国会议员。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竞选国会议员连任,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又失败了。

1858年,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1864年,55岁,连任美国总统,北方军取得胜利。

1865年,56岁,4月14日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开枪射击,15日去世。

(1)从林肯的一生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林肯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没有消沉,而是坚持着、奋斗着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目标导学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有一批登山者从不同的路线接近峰顶。

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压住了他们。

有一位业余登山者,当风暴开始袭击时,几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有成功,最终他屈服了,也就永远地倒下了。

另一位登山者,因失去知觉倒在雪地中。

当他清醒过来,马上意识到自己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这时,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努力活下来。

他知道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一直不停地走着。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好似几个世纪,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

最后,他回到营地,迷迷糊糊地倒在帐篷前,队友最终把他救活了。

(1)第二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来,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这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来,说明他懂得发掘生命的力量,去战胜挫折。

2.我的挫折经历(教材探究与分享P108);;
(1)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畅所欲言,进一步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2)行为反思:自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哪些消极念头?自己是如何调整这些念头的?帮助学生认识到消极念头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3)分组讨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内部因素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不能改变的因素,自己可以采取的积极做法,以及面对能改变的因素需要自己采取的积极做法。

教师总结:发掘自己的生命的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1)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⑥身材被人歧视
(2)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4.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同样,我们的国家、社会也在挫折中成长。

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我们生命的力量,增强我们生命的韧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在挫折面前才越发有韧性,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发掘应对挫折的潜力,这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反思自我等实践操作的方法解决。

本课教学的最大难点也在于此,因此要从激发学生智慧的角度,努力在实践层面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课堂才有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