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技术的胎压监测系统大学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的胎压监测系统

毕业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的胎压监测系统

摘要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大量的使用,方便和便捷的公路交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伴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各种恶性的公路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统计表明引起交通事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公路行驶当中因轮胎故障所引起的轮胎爆胎,因而如何解决和防止轮胎爆胎,已成为全球的首要问题。

为了防止和解决轮胎爆胎,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就这样应运而生,并且作为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之一,与汽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一起被大众认可并受到应有的重视。

同时,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而CAN 总线协议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

针对当今的汽车运行安全问题,基于CAN总线技术在胎压监测系统中应用的设计,以及对于CAN总线通信协议技术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论文对CAN总线技术和胎压监测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胎压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从而实现轮胎压力和温度变化信息的实时采集、传送以及通过CAN总线协议传输到驾驶室的主控元件中并显示的显示屏中,以达到汽车驾驶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汽车轮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要求,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次设计采用检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单片机技术、软件编程以及CAN总线技术来设计总体的系统。

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的采集、监测和处理,无线发射、无线接收以及MCU数据的处理、CAN总线模块、MCU控制显示以及报警模块。

通过基于CAN总线技术在胎压监测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实现对于汽车轮胎的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显示、处理以及报警的功能,实现设计的各项指标。

关键词:CAN总线技术;胎压监测系统;轮胎压力;轮胎温度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y, the car has been in the community with a lot of use, convenience and ease road traffic, a lot of convenience to the people, but along with the extensive use of motor vehicles, a variety of malignant road traffic accidents to people safe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serious damage and loss.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 accidents growth is a tire puncture caused by tire failure in which the highway, and thus how to solve and prevent the tire puncture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solve tire puncture, th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TPMS) thus came into being, and as one of the car the three safety systems, and automotive airbag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with public recognition and due attention. Meanwhile, in the current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safety, comfort, convenience, low pollution, low-cost requirements of a variety of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CAN bus protocol has a high reliability and error detection capabilities attention, is widely used in harsh automotiv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 and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stro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vibration of industrial environments.Run security issues for today's automotiv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in design,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 for the CAN b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echnology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CAN bus technology and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nd a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ir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real-tim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ransmission and protocol transmission via the CAN bus to the main control component of the cab and displayed in the display, in order to achieve that car drivers the first time to grasp the tir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and react accordingly, thus avoiding accidents occurred. The design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software programming and CAN bus technology to design the overall system.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data collection,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and MCU data processing, the CAN bus module, MCU control and alarm modul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to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vehicle tir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play, processing and alarm functions, the design of the indicators.Keywords:CAN bus technology;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tire pressure; tire temperat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第1章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2)1.4 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2)第2章CAN总线技术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分析 (4)2.1 CAN总线技术概述 (4)2.2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技术概述 (9)2.2.1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9)2.2.3 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9)2.2.4 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9)2.2.5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主要作用 (10)2.3 本章小结 (11)第3章系统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12)3.1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工作方式的选择和确定 (12)3.2 系统各个主控元件的选择和确定 (13)3.2.1 方案一 (13)3.2.2 方案二 (13)3.2.3 方案三 (13)3.3 传感器模块的选择和确定 (14)3.3.1 方案一 (14)3.3.2 方案二 (14)3.4 无线收发模块的选择和确定 (15)3.5 CAN总线模块的选择和确定 (15)3.6 本章小结 (17)第4章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软件工具的介绍 (18)4.1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18)4.2 软件工具的介绍 (19)4.2.1 IAR软件介绍 (19)4.2.2 KEIL软件介绍 (20)4.3 本章小结 (20)第5章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21)5.1 数据采集和无线发射模块设计 (21)5.2 无线接收和CAN发射模块设计 (22)5.3 CAN接收和显示报警模块设计 (23)5.4 本章小结 (24)第6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25)6.1 数据采集和无线发射模块软件设计 (25)6.1.1 数据采集和无线发射模块主程序设计 (25)6.1.3 CC1101无线发射子程序设计 (26)6.2 无线接收和CAN发射模块软件设计 (27)6.2.1 无线接收和CAN发射模块主程序设计 (27)6.2.2 CC1101无线接收子程序设计 (27)6.2.3 CAN总线发射子程序设计 (28)6.3 CAN接收和显示报警模块软件设计 (29)6.3.1 CAN接收和显示报警模块主程序设计 (29)6.3.2 LCD12864显示子程序设计 (30)6.4 本章小结 (31)第7章实物的焊接与调试 (32)7.1 实物的焊接 (32)7.2 本章小结 (32)第8章论文结论与展望 (34)8.1 论文的结论 (34)8.2 对本设计的展望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管理资料]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2005 年12 月20 日毕业设计日期:2006 年2月20 日至2006 年 6 月20日毕业设计题目: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1、了解目前压力监测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了解CAN总线的原理、特点;3、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使之具有数据存储、显示、报警、修改上下限报警值以及通信功能;要求硬件配置方面包括微控制器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及仪表的抗干扰措施的设计;软件方面包括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LED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及控制模块等相应程序以及总程序的编写; 最后进行软硬件仿真调试。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安装生产中液压支架监测系统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种种不足,从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

本文针对总线型仪表的要求,选用了PIC系列的带有CAN总线接口的18F458单片机,开发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首先对CAN总线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在硬件配置方面加以介绍,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接着从软件方面加以介绍,包括初始化模块、A/D转换模块、修改报警上下限模块、LED显示模块、通信模块以及软件抗干扰措施的编写,即给出了系统总的程序流程图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CAN总线在汽车轮胎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CAN总线在汽车轮胎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CAN总线在汽车轮胎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郭晓俐;陈祖爵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年(卷),期】2008(025)007
【摘要】针对当前独立的汽车轮胎监测系统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种新的实现方案,动态监测汽车各轮胎的参数,并把动态参数通过CAN总线传输到汽车驾驶室仪表上,实现汽车轮胎故障预警功能.该方案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扩展了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使用场合,在大型车辆的安全系统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总页数】3页(P194-195,215)
【作者】郭晓俐;陈祖爵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1;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CAN总线在自行火炮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J], 周皓;王家宝;花飞
2.CAN总线在测绘相机控制器中的应用设计 [J], 李广泽;孔德柱;刘金国
3.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应用设计 [J], 刘正荣;凌睿;刘文才
4.冗余CAN总线在飞机二次配电中的应用设计 [J], 刘绍奎;吴小华;赵桂铭
5.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轮胎监测系统的设计 [J], 辛峰杰;王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轮速传感器设计中CAN总线的应用

汽车轮速传感器设计中CAN总线的应用

汽车轮速传感器设计中CAN总线的应用目前,网络技术是汽车电子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它不仅是解决汽车电子化中的线路复杂和线束增加问题的技术,而且其通讯和资源共享能力成为新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在车上应用的一个基础,是车上信息与控制系统的支撑。

汽车电子网络按功能可分为面向控制的网络(CON)和面向信息传输的网络(ION)。

按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将网络分为A, B,C三类。

A类为低速网,波特率在9600bps以下,进而波特率在125kbps以下为中速网B类,125kbps以上为高速网C 类。

车轮速度(即车轮绕轮轴旋转的线速度)传感器(简称轮速传感器)信号,可供发动机控制模块、防抱制动系统(ABS)控制模块及仪表控制模块共享,使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防抱制动控制模块和发动机控制模块联合控制,达到最佳制动效能。

发达国家虽已普遍使用ABS 系统,但对轮速信号处理的方法以硬件和软件的形式作为ABS系统的电子控制器(ECU)的一部分而制成专用电路和芯片加以保护。

国内对轮速信号的处理大多存在轮速识别的门槛值过高(车速即车体的速度低于10km/h时就无法正确测量车轮速度)的问题。

笔者利用研制的转鼓轮速传感器试验台进行试验,针对轮速传感器产生的信号特点,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轮速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并用单片机对此信号采集、量化。

结果显示:设计出的轮速传感器系统具有轮速测量门槛低(车速达3km/h)、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同时,可作为CAN总线局域网的测点,实现传感器信号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送。

轮速传感器由于磁电式传感器工作稳定可靠,几乎不受温度、灰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在汽车中使用的轮速传感器广泛采用变磁阻式电磁传感器。

变磁阻式轮速传感器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定子包括感应线圈和磁头(为永久磁铁构成的磁级)两部分。

转子可以是齿圈或齿轮两种形式。

齿轮形式的转子。

磁头固定在磁极支架上,支架固定在长轴上,齿圈通过轮毂、制动毂连为一体,长轴穿过车轮与内部的轴承配合,。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双向胎压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双向胎压监测系统设计

0 引 言
随着汽 车的 日益普 及 , 费者更加关 注 汽车行驶 消 时的安全 性 能。汽 车在 高速行驶 时 , 故 障是 最难 轮胎
预防 的。 目前 每年 由爆 胎 引起 的交通 事 故 在所 有 的 高速公路 交通 事故 中 占有 很 大 的 比重 ¨ 。轮 胎压 力 J
轮 胎 同时气 压过 低 或者 速 度 超过 10 m h时 , 0K / 系统
实现数 据 正确 交换 。
关键 词 : 感 器 ; 压监 测 系统 ; A 总线 ;自动 识 别 传 胎 CN
中图分类 号:P 1 T 26
文献标识码 : A
d i 1.9 9ji n 10 —45 2 1.7 04 o : 0 3 6/. s.0 627 .0 0 0 .4 s
I t l c u lz d Bi r c i na r e s r o io i y t m s d o n e l t a ie die to lTie Pr s u e M n t r ng S se Ba e n CAN s e Bu
2 U i dA t teEet ncSs m C . t. Wu i 10 8 C ia . n e uo i l r i yt o,Ld, x 24 2 , h ) t mov co e n A s atB sdo i l s e sr P 0adC N ( ot r e ok u , h ii co a tepesr oi r gss m bt c :ae nwr e no 3 n A C n A e N t r)b s tebd etnli rs e nti t r e ss S ml a w r i r u m on y e
I e c a g sted t i te o e n teCA u .T ebdrc o a o t x h n e h aa wt oh rn d si h N b s h iiet n c mmu iain i raie ew e h ntrmo u h i l nct Sel zdb t e ntemo i d h o o a dtew rls e srmo u n h ieessno d h.T ec nrls h me ad ae ad sf r e in aeit d c d T e bn h ts i h a h o t c e .h rw r n ot e d sg y nr u e . h e c et n telb o wa o

基于CAN总线的轮胎智能实时监控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轮胎智能实时监控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轮胎智能实时监控系统0 引言汽车行驶安全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汽车轮胎压力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还将影响车辆的油耗和轮胎的寿命[1]。

TPMS 是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主要用于在汽车行驶时实时地对轮胎气压进行自动监测,对轮胎漏气、低气压、高压、高温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

纵观国内外这几年TPMS 产品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国外TPMS 产品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上,TPMS 发射模块将向高度集成化、单一化、无源化方向发展。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TPMS 的发射和接受的设计原理。

设计中采用摩托罗拉面向TPMS 的集成芯片MPXY8020A 作为轮胎压力检测单元的主器件,进一步减小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系统的功耗.该系统不仅把采集到的压力、温度值显示出来,并且该数值以CAN 的格式发送到总线上,挂接在CAN 总线上的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报文做出措施,这样使轮胎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明显。

如挂接在CAN 系统上的发动机模块,如果从总线上采集到的数据表明压力值低于标准值,则可以使它减速,避免对发动机系统造成磨损等等[2]。

并且在现流行的TPMS 模块上加一个泄压模块,使得胎内压力永远不可能达到过压至爆胎状态,使我们的行车更为安全、可靠。

轮胎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1.1 轮胎智能压力监控系统测压原理它以锂亚电池为电源,通过植入轮胎里的压力温度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和温度,并经无线调制发射出去,中央监视器模块通过无线接收、处理接收的轮胎压力、温度信号和模块状态,通过显示部分可轮流显示各轮胎气压和温度,驾驶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轮胎的气压温度状况,根据提示,采取相关措施;当轮胎气压过高、太低,温度过高,接收出现异常等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报警。

1.2 轮胎智能压力监测系统泄压原理在气门上安装一安全阀。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_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_毕业设计论文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国外立法较早,开发生产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较为成熟[3]。主要生产商有加拿大斯马轮胎设备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米其林集团公司、日本横滨公司等。迄今为止,国外己有许多车型装配了TPMS。从2002年以后发布的世界新车资料中可以看到,美国福特公司的林肯大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等知名汽车厂商在多种新车中都预装了TPMS。许多欧洲的汽车厂商也已将TPMS配装于其高档车型,包括宝马公司的Z8,欧宝公司2002年版威达、旁蒂亚克的旗舰产品Bon Neville SE等。2007年已经到达美国法律强制安装汽车TPMS的时间国外很多普通车型都已安装TPMS。例如:奔驰-CUK、C、E、G、M、SL、SLK、S、系列,宝马-3、5、6、7、X3、X5、Z4、系列,别克-林荫大道、荣御、君越。
目前主流间接式TPMS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
1)当前间接式的TPMS系统必须比较处于对角线上的两轮速度之和,不能比较前后两车轮的速度。
2)当4个轮胎同样胎压不足时或者同一轴上两轮,同一边的两轮同样胎压不足时,系统不能够监测出来,而只能当两轮处于对角线上能监测出来;当速度超过100 km/h的情况时,系统就不能够正常工作了;只有在单个轮胎或对角线上的两个轮胎以及3个轮胎的气压低于其他轮胎气压的30%以上,才能监测到低压现象。
怎样防止爆胎已成为安全驾驶的一个重要课题,据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中心的专家分析,保持标准的汽车轮胎气压正常与稳定和及时发现车胎漏气是防止爆胎的关键。而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毫无疑问将是理想的工具。在客车和轻型卡车上必须安装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以便在轮胎气压低于规定值发出警
轮胎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和轮胎的使用条件、车辆的技术性能、驾驶员的操作水平以及企业对轮胎的管理工作质量等有直接的关系。标准的气压是轮胎的生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充气压力的过低或过高都会直接缩短他的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隐患。气压是轮胎的重要因素,它左右着轮胎的使用寿命和各种特性,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将可时刻监视轮胎压力状况;保持行驶中车辆每个轮胎压力足够,防止轮胎爆胎以便行车安全;并且还可节省燃油以及延长轮胎寿命。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动车窗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动车窗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动车窗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3)1.3 电动车窗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4)1.4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1.4.1 课题的主要内容 (5)1.4.2 课题的意义 (5)1.5 本章小结 (5)2 CAN总线 (6)2.1 CAN简介 (6)2.2 按照ISO/OSI参考模型CAN的分层结构 (7)2.3 CAN总线数值的特性 (8)2.4 CAN协议的报文帧结构形式 (9)2.4.1 数据帧 (9)2.4.2 遥控帧 (10)2.4.3 错误帧 (11)2.4.4 过载帧 (11)2.4.5 帧间隔 (11)2.5 报文接收和仲裁 (12)2.6 CAN的数据错误检测 (12)2.6.1 错误处理 (12)2.6.2 错误状态种类 (14)2.6.3 错误检测规则 (14)2.7 位时序 (15)2.8 本章小结 (16)3电动车窗的硬件设计 (17)3.1 主控节点的硬件设计 (17)3.1.1 微控制器介绍 (17)3.1.2 CAN模块 (19)3.2 车窗节点的的设计 (25)3.3 本章小结 (29)4基于CAN的车窗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0)4.1 软件开发的环境 (30)4.2 CAN模块 (31)4.2.1 系统主程序 (31)4.2.2 系统的初始化 (31)4.2.3 CAN报文的发送 (32)4.2.4 CAN报文接收 (33)4.3 驱动模块 (34)4.4 本章小结 (35)5车窗防夹功能模拟测试与分析 (36)6总结与展望 (38)6.1 总结 (38)6.2 展望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大量的使用,方便和便捷的公路交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伴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各种恶性的公路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统计表明引起交通事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公路行驶当中因轮胎故障所引起的轮胎爆胎,因而如何解决和防止轮胎爆胎,已成为全球的首要问题。

为了防止和解决轮胎爆胎,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就这样应运而生,并且作为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之一,与汽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一起被大众认可并受到应有的重视。

同时,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而CAN 总线协议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

针对当今的汽车运行安全问题,基于CAN总线技术在胎压监测系统中应用的设计,以及对于CAN总线通信协议技术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论文对CAN总线技术和胎压监测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胎压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从而实现轮胎压力和温度变化信息的实时采集、传送以及通过CAN总线协议传输到驾驶室的主控元件中并显示的显示屏中,以达到汽车驾驶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汽车轮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要求,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次设计采用检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单片机技术、软件编程以及CAN总线技术来设计总体的系统。

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的采集、监测和处理,无线发射、无线接收以及MCU数据的处理、CAN总线模块、MCU控制显示以及报警模块。

通过基于CAN总线技术在胎压监测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实现对于汽车轮胎的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显示、处理以及报警的功能,实现设计的各项指标。

关键词:CAN总线技术;胎压监测系统;轮胎压力;轮胎温度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y, the car has been in the community with a lot of use, convenience and ease road traffic, a lot of convenience to the people, but along with the extensive use of motor vehicles, a variety of malignant road traffic accidents to people safe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serious damage and loss.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 accidents growth is a tire puncture caused by tire failure in which the highway, and thus how to solve and prevent the tire puncture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solve tire puncture, th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TPMS) thus came into being, and as one of the car the three safety systems, and automotive airbag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with public recognition and due attention. Meanwhile, in the current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safety, comfort, convenience, low pollution, low-cost requirements of a variety of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CAN bus protocol has a high reliability and error detection capabilities attention, is widely used in harsh automotiv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 and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stro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vibration of industrial environments.Run security issues for today's automotiv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in design,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 for the CAN b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echnology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CAN bus technology and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nd a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ir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real-tim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ransmission and protocol transmission via the CAN bus to the main control component of the cab and displayed in the display, in order to achieve that car drivers the first time to grasp the tir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and react accordingly, thus avoiding accidents occurred. The design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software programming and CAN bus technology to design the overall system.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data collection,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and MCU data processing, the CAN bus module, MCU control and alarm modul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to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vehicle tir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play, processing and alarm functions, the design of the indicators.Keywords:CAN bus technology;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tire pressure; tire temperat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第1章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2)1.4 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2)第2章CAN总线技术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分析 (4)2.1 CAN总线技术概述 (4)2.2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技术概述 (9)2.2.1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9)2.2.3 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9)2.2.4 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9)2.2.5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主要作用 (10)2.3 本章小结 (11)第3章系统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12)3.1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工作方式的选择和确定 (12)3.2 系统各个主控元件的选择和确定 (13)3.2.1 方案一 (13)3.2.2 方案二 (13)3.2.3 方案三 (13)3.3 传感器模块的选择和确定 (14)3.3.1 方案一 (14)3.3.2 方案二 (14)3.4 无线收发模块的选择和确定 (15)3.5 CAN总线模块的选择和确定 (15)3.6 本章小结 (17)第4章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软件工具的介绍 (18)4.1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18)4.2 软件工具的介绍 (19)4.2.1 IAR软件介绍 (19)4.2.2 KEIL软件介绍 (20)4.3 本章小结 (20)第5章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21)5.1 数据采集和无线发射模块设计 (21)5.2 无线接收和CAN发射模块设计 (22)5.3 CAN接收和显示报警模块设计 (23)5.4 本章小结 (24)第6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25)6.1 数据采集和无线发射模块软件设计 (25)6.1.1 数据采集和无线发射模块主程序设计 (25)6.1.3 CC1101无线发射子程序设计 (26)6.2 无线接收和CAN发射模块软件设计 (27)6.2.1 无线接收和CAN发射模块主程序设计 (27)6.2.2 CC1101无线接收子程序设计 (27)6.2.3 CAN总线发射子程序设计 (28)6.3 CAN接收和显示报警模块软件设计 (29)6.3.1 CAN接收和显示报警模块主程序设计 (29)6.3.2 LCD12864显示子程序设计 (30)6.4 本章小结 (31)第7章实物的焊接与调试 (32)7.1 实物的焊接 (32)7.2 本章小结 (32)第8章论文结论与展望 (34)8.1 论文的结论 (34)8.2 对本设计的展望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