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政府职能虚位的思考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新思考

l n a ayig t aiu oln h oa oen n h ud i l n , a d cn f e te a m ns ai i , n l n e v r sw r g te l lg vrme tso l o z h o d c mpe t n of n d iit t n me i i h r o c s , s u a vn ae ted v lp n s g t o it a d e o ( l, e b rt g t i ee t t n o ls a 0H d a t . h eeo me t t e o sce e n l g a yn  ̄ y l oai e df rn ai f a n h i o telc l oe n n okn . h o a g vmle t ri w g
(ntueo iha oiyadSine hnd 10 1 C ia Isi t f cunSc t n cec ,C egu607 , hn) t S e
Ab ta t T e at l OlII t sr c : h r ceC nT 1  ̄ i lB C tem c so i b c g n f el a gv rme t okn a i h a r c pc a k mu d o c l o en n rigp ・ o h t o w s
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府职能转变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管理创 新的中心任务 。 中央政府率先进行 的机构改革 以 ” 及 温家宝 等政 府首 脑对政 府 职能转 变 的重视 和他们 的一系列讲话 ,对地方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 化机构改革具有借鉴 、指导和指示作用。
2 .当前我 国社 会处 于转 型 时 期 ,整 个 社 会 正 处 于一 种从农 业 社会 向工业 社会 、从 传统社 会 向现 代社会 的转 变时 期 ,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体 制虽 已初 步建立 但 尚未完 善 ,在 社会 转 型过程 中存 在着 一定 的震荡 。比如社 会转 型 中人 们普 遍存 在 的过渡性 心 理 失衡 、国企 改 革 中存 量 和增量 资产 的分 配和处 置 的不公 、城 市 化 过 程 中农 民 的土 地 征 用 问 题 ,等 等 ,由此 而造 成 的社会 问题 及社 会震 荡均需 各级 政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经济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一、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基本认识前提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观点,在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转型的目标应该是完全退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而将精力专注于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就理论视角来说,建设“有限”与“有效”政府应当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终极目标,这是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理论往往会因为实践环境的特殊性而会失去其“普适价值”,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下建设“有限”与“有效”政府这一理论命题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进程中与改革实践产生了“冲突”。
即尽管我国实行的是市场化改革,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原因,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表现并不完全符合市场制度框架下的政府职能特征,由此也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特征及其转变呈现出了与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不一致的状况。
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各地方政府一直主导着所辖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充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而且由于制度演进过程中路径依赖因素的作用,再加之政府自身利益、社会关系变动的不确定性、转轨经验的不足、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理性归位将同经济市场化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无论是旧体制的‘消亡’还是新体制的完善,都不会按照某种主观‘设计’一蹴而就”[1]。
基于上述认识,任何探讨我国地方政府职能及其转变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都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命题:一是我国地方政府职能形成与发展的背景;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陈永战内容提要本文以促进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为研究对象,在阐释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基本认识前提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紧迫性和价值取向,为客观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理性归位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政策借鉴。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思考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本世纪我国最后一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拉开了序幕。
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
我们必须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准确把握改革的基本目标,在这项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举措中,下决心解决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力求逐步建立起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一、对我国机构改革发展方向的总体认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地进行着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调整。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历了由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配套进行;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由改革旧体制到建立新体制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机构改革在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既有着与国际上政府行政改革趋势一致的时代特征,又由于国情不同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别,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1、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是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过渡型、渐进式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但由于多年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无论从人的思想观念上,还是体制结构上,原有的传统模式,决不会在一两次改革调整后就轻易地脱胎换骨和退出历史舞台。
旧体制以其巨大的惯性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内依然表现出很强的滞碍作用。
在这种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旧体制依然发生作用的转轨并行时期,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阶段。
党的十五大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成份越来越大。
但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尚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市场体系远未发育成熟。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新思考(政治学理论09级刘冬)摘要:地方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利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政治组织,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定的职能。
国家性质与政府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方政府职能就会有所不同。
先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地方政府的职能也将有新的定位。
关键词: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基于其职责在国家或地方公共事物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或具体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地方政府职责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地方政府职责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①。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政府职能也在不断演变,特别是近代以来,这种演变更为迅速。
新中国的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发展很快,政府职能的定位也在不断改变。
一、地方政府职能概述一般来说,政府的规模、结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是由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因此,研究政府管理自然要从研究政府的职能入手,或者说,研究政府职能是研究政府管理的出发点。
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政府职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根据对政府职能主要内容1的不同认识,形成对政府规模和政府能力等的不同看法,即政府职能的理念。
1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一)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的功能:(1)立法;(2)司法; (3)执行、行政管理。
政府作为国家的一部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双重属性。
一方面它从原始共同体公共管理机关那里承继了社会公共管理,因而同公共权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执行着社会“公23共事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个专门的管理体系,一个实现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机关。
这就是政府的二重属性,即作为公共管理机关的属性和作为组织统治工具的属性。
政府职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摘要: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加上市场本身的缺陷和弱点,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
但是,我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自身也存在着职能越位的情况,如政企不分等问题。
针对政府在经济职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问题方案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在组织、领导、协调社会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各种经济性和某些非经济性活动时所履行的职责及发挥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增长等。
目前针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在运行经济职能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我国政府在运行经济职能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介入的经济领域过广,为了自身利益而涉足非市场失灵的领域。
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竞争性领域的经济活动,政企不分现象依旧存在,对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在竞争性领域创办公司,利用自身的政治权力与民争利,获得经济利益;二是政府对于竞争性领域进行不必要的监管,如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设租、寻租行为。
这种对于非市场失灵领域的干预不但不利于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其它职能的正常发挥。
2.政府为了地方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而牺牲竞争市场的效率,对市场进行低效干预。
一些地方政府不惜违背中央的政策法规,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的权力,实行地方保护政策,设置贸易壁垒,妨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实行,不利于我国统一的市场形成,不利于市场对低效企业的调控,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秩序的建立。
3.政府在发挥经济职能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规律或法律法规。
如一些地方政府在作为市场主体直接招商引资,运用手中的资源配置权、财权等政策性资源,举办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由地方领导亲自找关系谈项目,有的甚至硬性规定各个部门的招商任务和指标,连同级人大也有招商任务。
如何避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

如何避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而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但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这项改革仍不到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还很多。
首先,从经济发展看,近期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过度膨胀等顽症,都与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增长方式粗放和经济结构不合理,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
因此,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
其次,从社会发展看,不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必然促使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弱化公共服务职能,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导致一些重大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因此,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的重要条件。
再次,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看,这项改革已滞后于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创新,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主要矛盾。
不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其他领域的改革难以深化。
因此,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
最后,从对外开放看,要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最直接的挑战是对政府管理规则和管理能力的挑战。
因此,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其关键有四:一要科学界定政府职责。
政府不要再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而主要是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职能定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政府是国家的中枢,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职能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政府职能定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政府职能定位的重要性、内容和发展方向,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参考。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重要性政府职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政府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发挥作用。
正确的职能定位可以使政府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错误的职能定位则可能导致政府职能失衡,产生政府功能僵化、执政失范等问题,进而影响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二、政府职能定位的内容政府职能定位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政治上,政府应确保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并积极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经济上,政府应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文化上,政府应弘扬国粹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社会上,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在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三、政府职能定位的发展方向政府职能定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
随着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的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另外,随着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推进,政府应在国际化、区域化领域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秩序。
四、结语政府职能定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投入和努力。
一个正确的职能定位,可以使政府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而一个错误的职能定位,则可能带来政府僵化、执政不当等问题,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因此,政府职能定位是一个与国家、民族和人民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对地方政府职能虚位的思考

作者: 赖江扬
作者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出版物刊名: 当代财经
页码: 47-50页
主题词: 地方政府职能 虚位 转移支付
摘要: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规定在本地区范围内行使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以实现地方的长治久安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然而,地方政府职能在实施过程中呈现“虚位”的现象,这个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10 (0%20 (0%12 ("%0. ("%!/ (!%!. 01%(. 0/%1. 01%0" ("%!’ ((%’. ""%." "/%!" "1%’1
0’%’" 02%.2 0(%#2 0(%.0 0’%2. 0’%/" 0/%1. (.%(. (!%!. (.%(/ 0’%/# 00%#. ’’%1/ ’!%// ’.%"!
作者简介 " 赖江扬 #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践 %
当代财经
!"#$%&’"()(* +,-)-.% / 01"-"&213
)$
万方数据
当代财经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政府 干 预 市 场 应 该 适 度 ! 即 政 府 特 别 是 地 方 政 府 在 资 源配置过程中不要包揽一切" 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 场去做" 尤其是实践已经证明市场能够做好的事情! 具体地说" 一是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 和不足 " 是对市场机制的 # 拾遗补缺 $% 社会实践已经 证明" 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 市场难以控制总量失衡 ) ’ " ( 市场难以完全做到 ’!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 # ( 市场配置资源难以做到完全 到位) 四是市场难以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 容易造成经济秩序上的混乱) 五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 果必然带来垄断" 使竞争不充分* 不完善% 为了弥补 市场的这些缺陷" 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纠正市场的经济 职能% 政府通过对市场的纠正" 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 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二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应 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 超越市场" 引导市场" 而 不是去代替市场% 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 场缺陷" 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和引导市场% 超越市场 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 控制市场的总体运 行" 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 引导市场就是要求 政府在培育市场和发展市场的同时" 协调有关方面" 推动市场顺利健康发展% 一般来讲" 政府干预市场的 方式和力度也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而应随着经济形 势的变化而变化% 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 市场调节力 量还不够强* 或者市场发生失衡时" 应适当加大政府 干预的力度) 而当市场体系比较完善* 市场调节力量 增强或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 就应当缓和政府干预的 力度" 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 三是政府干 预市场的结果必须 要 比 干 预 前 的 情 况 有 所 改 善和 好 转 $ 否则 " 就不要干预 % 即政府在准备伸出 # 看得见的手 $ 进行干预之前" 必须准确地看清# 看得见的手$ 的不 完善的地方" 以增加干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现在有 些地方政府自筹资金或拿拮据的财政钱* 甚至贷款举 债发展地方企业" 发展地方工业" 干预微观企业的经 营行为% 一方面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另 一 方 面 也 弱 化 了 政 府 职 能 作 用 的 发 挥 % 由 于 # 越 位 $* # 错位 $ 和 # 缺位 $ 的现象存在 " 现在有不少事情 " 名 义上由政府管着" 实际上根本没有管住) 有的管住了 守法的" 却没有管住胆大的) 有的该管的没能管" 不 该管的却花费了不少力气" 政府的整个经济管理看上 去架式不小" 事实上又显得软弱无力% 政府未能通过 合理的职能定位" 使越位的回归原位" 错位的纠正过 来" 缺位的加入进去" 总之" 政府未能有效地发挥应
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规定在本地 区范围内行使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所谓 政治职能是通过地方政府的政策实施凸显我国政府的 性质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人民是国家 的主人 ’ 经济职能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 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 服务$ 为本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提供有利 的外部环境’ 文化职能在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 倡导本地区积极 进取和向上的精神风貌% 地方政府的职能由于政治& 经济& 文化环境的改变$ 地方政府的职能在实施过程 中而有所侧重 % 一 &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工作中来 )$ 实际上是理顺了各级行政关系 $ 明确 了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实现了政府工作从文革时的 混乱状态到条理有序的第一次转变% 这次转变是我国 改革开放的起点$ 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转折$ 二十多 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都建立在这次伟大的变革的基础 之上 % 改革开放之初$ 沿海地方政府都着重于制定实施 各种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 大力招商引资$ 是一 种经济空间和市场领域的建构行为 % 到上世纪 !" 年代 末期$ 全国有条件的地市政府基本上都组织实施了招 商引资及配套政策行为$ 从而形成了第一次招商引资 潮$ 政府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上来$ 其职能则 侧重到建立& 开辟市场领域上来$ 并初步形成了各具 !! !! !! !! !! !! !! !
以实现地方的长治久安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 $ 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不同时期呈现 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 然而 $ 地方政府职能在实施过程中呈现 , 虚位 ) 的现象 $ 这个问 题 若 不 能 得 到 很 好 的 解 决 $ 将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 关 键 词 " 地方政府职能 ’ 虚位 ’ 转移支付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8""9#":;! <!""$= (%#"()$#")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当 代 财 经
&%2"! !""$ 134567 &;,+- ./&,&$( 0 ($%&%)/$1
对地方政府职能虚位的思考
赖江扬
* 江西财经大学 $ 江西 南昌 + ))""&)
摘
要 " 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规定在本地区范围内行使 政 治 职 能 & 经 济 职 能 和 文 化 职 能 $
’0%!0 ’"%"1 21%1. 21%"1 21%0’ 2(%"( 2/%(! ’!%.( ’"%(’ ’"%1. ’.%’2 21%’! ’!%’0 2/%’" 2’%’1
"/2%21 "2.%// "#"%"! ""(%/" ""’%’! !/’%/! "!’%2. "0(%0/ "20%2. "2/%1’ "0!%1’ "#.%!’ "(#%/" "!1%’# "!.%0’
表 !& & 国家财政收支结构及地方财政占中央财政比例
财政收入 年 份 中 央 占* 地 方 占 * 地 方 + 中 央 ,*- 中 央 占 * 地 方 占* 地 方 + 中 央 ,*财政支出
单位 & )
"..( "..0 "..# ".." "..! "... !111 !11/ !11’ !112 !11( !110 !11# !11" !11!
1!%"’ /"%." /#%." /!%/" 1.%1" 1!%22 1(%21 !."%." !.0%(. !."%#0 1!%2/ ’1%(# #(0%!1 "((%2" "#(%2/
"(%/2 "’%’! #.%!. #.%’! #.%(# #0%’( #!%01 "/%1( "’%0# "’%!. "1%"0 #.%"1 "/%"2 #!%"/ #"%"!
& & & & 资料来源 & 根据中经网数据中心及财政部门数据整理而得 %
从表 ! 可以看出" 地方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 的 比 重 由 !11! 年 的 ’.%"!* 下 降 为 "..# 年 的 0(%#2* " 下降了近 "( 个百分点 " 中央的财政收入却从 "1%’1* 上 升 为 (0%20* " 与 此 同 时 " 地 方 政 府 的 财 政支 出 有 增 无 减 % 这种保中央税 * 轻地方税的分税制设计加剧了地方 财力的紧张 " 使地方政府职能的实现缺乏财力的保障 % 同时" 作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本是调节 区域经济发展* 缩小地区差距的有力工具" 但由于我 国的转移支付方式受到原有的包干体制的影响" 中央 对地方上划的税收按基期年如数返还" # 基数法$ 把 财政包干体制下形成的财力不均带入新的分税制体制 中 " 使地区之间财力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 % 各地税收返还的增加额与该地区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 增长率挂钩" 由于税收增长率高的地区正是那些财力 强的地区" 富裕地区比贫困地区得到的税收返还额要 多" 这样的税收返还不仅没有缓解贫困地区的财力困 境" 反而维护了富裕地方的既得利益" 加大了贫富差 距% 而且" 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还带有相当大的随意 性" 没有建立一套科学* 完善的计算公式测算办法)